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公子威武 > 第492章 读一本天书

公子威武 第492章 读一本天书

作者:血沃中华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06 22:26:00 来源:转码展示1

次日,户部尚书杜凡早早的过府来了,逮住赵玉林一起出城去观看花溪村的旱育秧操作。

城外,通往花溪村的道口上已经停满了马车。原来,因为村子里面在修路,官员们的车辆进不去了。他俩下车来跟着朝里面走。

杜公笑哈哈的说花溪村因为有赵家哥儿惦记,就此出名啦。

呵呵,想想也是的。

自唐宋以来,有哪一个村子扎堆去过如此众多的朝廷大员?今后花溪村的不少地方怕都要留下朝廷大员的足迹,刻着诗词歌赋的石碑怕要立得到处都是了。

他俩来到张家大院,见孟珙早就在里面啦。杜凡乐呵呵的问:孟公这是记挂夫人安危,昨儿就到了吧?

孟珙听得哈哈大笑,站在他身边的阿倩夫人却是娇滴滴,脸上红霞飞啦。

呼兰开森极了,热情的接住他们领去西北的坡地上,那里正在兴建养猪场,修沼气池。

赵玉林指着下面沟渠上正在搭建的大型水车说:坡地缺水,咱们就因地制宜搞旱地种植,将需要修造的房屋搬到这里来建设,不占用耕地。

杜凡颔首,大呼“善呐。”

他进一步解释:养猪场清洗的猪粪水流进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燃料,直接引进操作间煮猪食。

众人看到工匠正在用金黄色的铜管弯曲,连接进灶房惊呆啦。

赵玉林说眼下咱们还做不出来塑料,只能用铜管,紧靠着沼气池搭建灶房节省管路的行程,往后有了塑料,做出塑料软管来就方便了,可随意修建沼气池。

杜公懵逼的问他:何为塑料?老夫尚不曾听说过呢。

众人马上盯着审视他。

赵玉林晓得自己一高兴,又将后世遍地扔的垃圾抛出来了。他不动声色的说此物可以做成随意弯曲的塑料软管,做成咱们想要的任何物品,尚在琢磨,试制呢。

诸公马上神往起来,跟着赵玉林继续往下面走,参观一排排的小型鱼塘。

他说:经过发酵后,熟透了的沼液是肥水的最好原料,能产生大量的颗颗虫,是鱼类喜欢的浮游生物,不需要往鱼塘里投入饵料,鱼儿便可以很好的生长。

诸位臣工听得一脸懵逼,感觉就像在读一本天书。

这些身居朝廷的大员何时听说过他这套生态种植养殖理论,更别说见识过啦。一个个脸上满是疑惑和惊奇的神色交替变换,一位老兄思考得太投入没注意脚下,竟然不小心摔倒在地,滚落下坡,引得众人惊叫,欢笑,当事人尴尬的使劲拍打衣服。

呼兰站在小山头指着一大片新开的良田讲解:道路和沟渠拉直修造后花溪村新开了三百多亩土地,都是肥沃的洼地,刨除这次修路占用的土地后全村的耕地依然增加了二百多亩,不影响老百姓的粮食收成。

诸位臣工欢喜啦,这就是一大收获。

众人来到集中育秧现场,田地已经完成开厢,老农正立起筛子筛出细粉状的泥土播种。

赵玉林亲自过去指导,告诉大家眼下没有上好的育秧盘,只能采取在厢面上铺设破麻袋的办法育秧,若是将来有了塑料育秧盘就可以实现点播,那样的话下一步的抛秧真的便捷多了。

即便如此,眼下的育秧也只需要像播种蔬菜种子一样,挑水来保持厢面的湿润即可,秧苗一样长的壮壮的。

这种全新的水稻育秧模式立即吸引了众人的眼光。

农事司的小执事得意的说花溪村全村的秧苗都在这里下种,平民布衣们就不用一家家着急了,能省下不少的时间和大量的田地。

诸公都在颔首,这,又是一个创举。

以往都是一家一户的自己选种、留种、育种,今年他们将所有的稻种拿出来让村里的老把式评选,留下最好的统一播种,有专人守着育秧放心啦。

回到张家大院,众人看到大门口墙面上贴得整整齐齐的布告:花溪村议事会搬迁户告示;花溪村养猪场场主选拔告示:花溪村养鸡场场主选拔告示,一张张布告将村里的诸般事务处置全部公示出来了。

阿倩告诉诸公:咱们花溪村由布衣自愿选出了十位办事公允的耆老宗亲,加上都保就是十一人,村里的事务要如何做?变革该如何做?都由他们来一起商量决定。

结果都在这面墙上公示给全村人知晓,有村民不服的可以来找她理论,她都会带着执事们下去一一核实清楚。

众人又是一阵惊叹,认为花溪村的议事会很好的规避了各地村都保一人管事,一人算账,一人收银子的问题,做到人人平等啦。

呼兰指着庭院中新到货的打谷机讲解:这种最新式的脚踩打谷机只需要两个壮汉便能轻松的抬着下地,十分快捷地打下稻谷,麦粒,粮食的收割将大大加快。

如此,便有更多的剩余劳力做好村子里的其他事务。

因此,花溪村选出专人养猪,养鸡,还要组建一个不小的修造队到外地去做工挣钱。

杜凡十分欢喜,对着户部的大小官员打总结,他认为花溪村眼下至少有三点值得诸公学习:一是村里成立的议事会,将村子里公道正派的老人组织起来共同商议决定诸般事务值得学习借鉴。

咱们的村一级管得太松了,甚至还没有真正的管起来。用村议事会管理村子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二是修沟、修路。各地几乎都是修造官道,很少有谋划新修村道的,实际上各村的田块因为奇形怪状,很难做到准确丈量,田亩的实有数都是个谜。

通过精心谋划道路、沟渠之后不但能方便的出行,还能很好的开出边角荒地,整理田块,这就为精准丈量田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杜绝了分田的不公。

三呐,就是那集中育秧,这个能很好的为布衣节约时间,节省田地,还能加快官府选育出来的新品种推出,对于提高粮食的亩产大有好处啊。

诸位臣工听着杜凡的说道都是不住的点头,完全赞同。

杜凡告诉他们:花溪村没有大食堂,无法提供膳食啦,都散了。这些臣工看到左右的卫士都是各自架起行军锅在弄饭,自然晓得没搞,赶紧三五成群散去。

赵玉林笑呵呵的说不好意思啦,村里招待不了户部的所有臣工,请杜公小酌还是可以的。

孟珙当即大笑,给杜公讲他已经吃过了,这里的膳食还是挺不错的呢。

几个人移步去后面的小厅用膳。

杜公欢喜了,首先敬两位娇小娘子,夸她们就是在为新宋的乡村变革探路了。

赵玉林说: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这才刚开个头呢。

孟珙心情大好,十分轻松的说开局不错,开局不错,杜公不是都总结出三条好处来了嘛。

两个小美女没想到她们才干了一月时间就被杜公连连夸奖,开森的不要不要的。

杜公告诉她们,他回去就要找范公商议,户部和吏部当一起商讨在全国的乡村建立议事会的可行性。新宋的江山要稳固,必须管好乡村,建立议事会就是一个好办法。

赵玉林忙说不急、不急,举杯邀大家吃酒。

花溪村对面的光华新村,刚开完现场会的户部臣工出来就钻进这里的饭店坐下,不大的新村本来就没得几间饭店,呼啦啦都给客满啦。

这些臣工也是难得出城一次,一边喝酒一边热议着对面花溪村的变化。

一个老者对着他身边的小执事说:呵呵,老夫是看走眼啦,想不到赵指挥使真是在那里做事呐。

执事甲吃下一口陈义烧说:太可惜了。

当初他担心乡野村里啥都没得的住不下去,今天看了才大开眼界,那张家大院修得和锦官城没啥区别,地面的铺地砖和锦官城里的一模一样嘛。

执事乙放下酒杯后也吐出一声叹息,后悔自己当初听信了同僚的主意,认为三少爷就是在为他的小老婆找乐子玩耍,却没想到三少爷真是住到花溪村来啦。

三少爷要住进花溪办事,那张家大院当然就修得奢华啦,没看见所有的桌椅、物事都是崭新得?

那些住进去办差的同僚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干活儿,薪酬还翻了一倍,真是亏大啦。

他日拔擢,因为有跟着三少爷做事的经历,就是没干出啥事也会沾光的。

隔桌还有高人呐,只听得那人说:这做官嘛,还是要看跟对人否?眼下是三少爷如日中天的,不跟三少爷跟谁?

边上立即有人反问他:那为何当初部里征召去花溪村做事时,先生又不报名呢?

都晓得是三少爷的小夫人在经理嘛。

这丫吃瘪了,嘿嘿的笑笑说不是看走眼了嘛,谁料三少爷要下来真做呢。

众人都是哈哈大笑,端起酒杯觥筹交错的吃起来。

夜幕降临,刑部巡查司的高手潜入花溪村四周的秘密据点值更了。

一个清瘦老者带着一个壮实小伙在村子西头的干涸桥洞里守夜,这是他们值更的第五个夜晚了。

小伙子不悦地说:三少爷真是折磨人,咋就要跑到这个荒郊野外来搞啥试点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