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公竟渡河 > 第6章 佚名(1)

公竟渡河 第6章 佚名(1)

作者:阿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1 04:15:58 来源:文学城

从始新,经歙县、黎阳至海宁,一路顺水,抵达海宁时是第二天凌晨。十三年来,献卿走的正是这条路。冰佚上船前换了一身少年郎的灰青大袖衫,木簪束发。因为年纪小,一路上,船夫只觉得这小郎君面至白、美容止,倒也平平安安。

下船时,风儿好似带着油菜花的清香。冰佚没有急着走,回头解下酒囊递给渔夫,笑吟吟地问船夫:“阿叔,我在歙县、黎阳一带都看见两岸挂着牌子,牌子上写:河长某某人。怎么到海宁,突然就没有牌子了。金鱼河水量不小,也没挂牌。”金鱼河是入海宁的这条河的名字,它也是练江的主要支流。冰佚的记忆能力很好,她记得练江的支流有四条:王父河、大神河、吕河和金鱼河,其中王父河源于歙县,后两条都源于黎阳,这三条河都挂了牌子。

渔夫拿了酒,有些不知把酒囊放在哪里,他对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很生疏,但冰佚可能问到了关键上,他答得不假思索:“县太爷不让搞这个,你知道金鱼堰吧。”冰佚点头:“北边河流分支多了,所以设了大堤。那是黄使君来人修的吧。”渔夫点头:“对,也是黄使君的人管这一块。所以没必要搞什么河长。”冰佚点了点头,笑道:“金鱼堰那边的人是?”

冰佚是明知故问了,她知道管理金鱼堰的是扬州牧的掾吏朱明,与新安大姓关系不深,但因为同姓,和正在程老太爷门下求学的朱平宁交情不浅。

渔夫果然上钩了:“就是那朱明啊,那人脸皮子可真厚,虽然金鱼堰是黄使君命人修筑的,但役夫都是海宁人!衙门的册子上都清清楚楚,凭什么他一个外县的人管咱们的河啊,还是得按黎阳那边好,让县令治河,程县令管金鱼堰,是最好的了。”

冰佚频频点头:“我说也是。可是金鱼堰要怎么管,这大堤放在那里,还需要管吗?”

渔夫被问愣了,摸了摸头,冰佚吞去嗓门尖要吐出来的话,心中微叹,也知道现在不是问这个的时候,转而去问:“阿叔你喝酒啊,我还有个小事想问问您,黄文君的讲堂怎么走呀?我阿兄在那求学,我去拜访一下他。”

“嚯,黄文君的门生啊。”

顺着渔夫指的路,她掐着太阳刚冒头的时候到了黄文君讲堂的所在地。

这是一个门前栽着银杏的院子,院子门前有两个书童,见到冰佚,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会儿,问:“你是来旁听的黄文君讲学的人吗?”黄文君是尊称,尊的是黄太常的大母黄郦。

冰佚摇头,她知道阿兄每日会先来黄文君处学《中庸》,从包裹中拿出她携带的一本地志,温声说:“朱掾郎令我给朱郎君捎来一个抄本,说,他此前对这本地志很感兴趣,已经找来了。这个时候,朱郎君应该已经在路上了吧,我可否在此等待片刻?”

朱平宁在海宁名声不小。他的父亲是会稽郡太守,伯父在洛阳做官,官至太常,他本来可以去扬州治所曲阿的州学读书,甚至洛阳的国子学也未尝不可一试,但他选择了程应元。小童听见她是给朱平宁办事态度都热络不少,让她进院子等,但她拒绝了。站在门外和小童闲聊,很快看到了朱平宁。

她不认识朱平宁,但那位书童见人来了就行礼:“朱郎君,朱掾郎遣这位小郎给你送来一本地志呢。”

朱平宁身高七尺九寸,处于几位青年郎君之中,譬如岩岩清峙。他戴白接篱、被鹤氅裘,本来垂首向书童望来,忽然注意到阶下小郎。冰佚与献卿眉眼间有六七分神似,然后者如孤松独立,前者如日月朗朗,眉眼也稚嫩一些。他拱手向几位同侪告离,大步走来,问:“地志?哪一个郡的?”冰佚低头,把地志往身后一藏,答:“新安郡始新县。”朱平宁站定在她前方不远,目光灼灼,问:“小郎如何称呼?”

她顾不得男女大防,走上前低声说:“情况紧急,冒昧叨扰,见谅。若公子不便,还请先与程冰佚约定一个时间。”

朱平宁自昨夜拿到了友人的书信便开始忧心,据友人此前说,小妹十四年来养于深闺、家教严苛。今忽而走出始新,他实在不知能否平安到达。不料今天便见到了这个妹妹。而见她眉如紫石棱、双眼黯黯明黑,心忧之际又有些恍然:正该是这样,若是那样鬓蝉彫落、一团娇秀的女郎,哪里来的惊世文章。越看她,竟越觉得雅怀有概,风姿卓然了。

冰佚见他愣住,正要再开口,却见朱平宁径直走向一个站在书童身边调笑的同学。距离远了,不知他说了什么,只见他说完便走了回来,说:“小郎跟我来。”

献卿果然单独写了一封信给冰佚。

刨去那些格式,他在信中第一句是:你拿到信的时候,阿兄大约已经乱流而渡了。

冰佚差点在人前落了泪。他原来也知道自己可以不走、也知道冰持如何的依恋他,可他还是那么决然地要走,好像前方正是青云梯。

她坐在朱平宁小院的樟树下,一字一字地读完他的信。他在信中絮絮叨叨说了很多事,有两件事最重要。

一是去销卖身契,他把这件事摆在最重要的地方。因为有卖身契和宅子就可以在海宁开户,这是程冰佚的立身之本。

二是拜黄文君为师,尽管中正定品已不能作为寒门晋升的出路,知识却是寒门必须拥有的,而且黄文君之子对于治河颇有心得,如果与之交好,一定大有裨益。

此外,他还说了他们兄妹二人心知肚明的家中烂账,劝告她务必与旧事一刀两断。

但如何一刀两断呢?献卿是一刀两断了、他也做到了,但她只要还活着,只要还想要程冰佚这个名字闯出点名堂,就要有父母。冰佚在片刻间就想到了接下来应如何做。对面朱平宁正在悠悠忽忽地呷着黄金芽,却见少年郎掀袍一跪,他捧着茶杯急急地往后一退,低头时看见才暗自拭泪的小少年已经肃肃如立廊庙中。

“冰佚代阿兄谢朱郎君大恩,更籍一事,敢以掾吏为报。”

朱平宁活了廿二年,头一回看见这样胆子大的小女郎,不愧是程献卿那小子的妹妹。他放下了茶杯,也没有去扶她,沉声说:“你是一个女郎,我可以为你造籍便于你孤身生存,但若要入官场,我不会给你提供帮助。”

他抬头是为了观察朱平宁:“您拜程老太爷为师,不是为了学三玄,是为了查探为何当年扬州三洪,如今却一片太平安乐吧!程元乐口口声声扒开侯王渡本小利大,但利水夺扬绝非人力可以改变,您只要找到一丝第四洪爆发的痕迹,今上就可以换一个扬州牧!”

好大的口气啊,朱平宁惊得攥紧石桌。他并非没有怀疑过扬州第四洪的可能,正如程冰佚所说,他的确有这个想法,但一直以来毫无进展。而程冰佚提到了程应元,提到了太康七年的程侍中程元乐,他还是个青年人:“那你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吗?”

野心被一个火星子点着,烧成了燎原之势。

冰佚却避开了他的眼睛:“练江四河两岸土质疏松,孔隙极多,近两天夏季大暴雨,不知道淤了多厚,只要去过就知道,那个高度已经不安全了。”他忽然不想看朱平宁的眼,心底也生起了自弃,其实不做朱郎君未来的掾吏也未尝不可,但是阿兄和他欠朱平宁的人情,他必须要还。他轻声说:“我要再去仔细看看,如果我现在是自由身,给我两个月,我就可以说服天下人扒开侯王渡会遗臭万年的。”

朱平宁察觉到他侧重点的转变,问:“当时皇帝南狩,若不尽快赶走北方的鲜卑人,天下危矣,难道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冰佚动了动唇,他想问:异族打到了眼皮子底下,皇帝不应该打回去吗?但是他不敢说。于是摇了摇头,答:“我没有。但扒开侯王渡,只能解一时之急,何况程元乐这样做之后,只在侯王渡修了一个大坝,草草了事。后来他的长子为扬州牧,也全是看天吃饭,至于程应元的后代,不提也罢。若非当年三次洪灾扬州各地大族元气大伤,纷纷迁徙,哪有他们的名字。”

朱平宁感觉喉咙有些干涩,他仰头灌了一杯茶水,说:“我今天给你办更籍,你明天可以去各地考察,行路一切费用我可以帮你解决,三个月内给我交一份评议此事的策论,三个月后向我汇报,必须要说清楚,比如迁走的大族有哪些,侯王渡大坝为什么不能一劳永逸,还有程应元的后代究竟为河患做了哪些事,等等,这件事办好了,你的好处不会少。”

他有预感,如果这件事落实了,日后扬州,必然是朱家的扬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