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宫斗剧反派和主角为我争风吃醋 > 第31章 调查身世

宫斗剧反派和主角为我争风吃醋 第31章 调查身世

作者:润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18 21:00:42 来源:文学城

平惠之私自去看望范遥真,实在叫闫凤岐生气,只是不好和平惠之发作,只能把气出在范遥真头上。闫凤岐私下里和看棋痛骂范遥真:“果然是小门小户,只知道使些不入流的手段!他就是在装病示弱罢了。”

恰好逢着第二天就是给徐正君问安的日子,闫凤岐特意叫上看棋和平惠之前去未央宫。

这次闫凤岐仍是骑马,放慢速度溜溜达达到了未央宫——贺函祥被他禁足了,正在偏殿哭着罚抄《论语》,因此没来。

闫凤岐把红莲交给宫人,大摇大摆带着两人进入殿内,向徐正君问安。

苏侧君、江侧君、岳承君和范遥真都已经到了,景玉身体不适告了假,闫凤岐是最后一个到的。他来到徐正君下手坐定,往范遥真脸上一扫,见他当真一脸病容,暗自冷哼一声。

平惠之也看到了范遥真,短短几天,范遥真清减憔悴了不少,神色冷冷的,浑如不认识平惠之一般,神情非常冷漠。

岳泽青看热闹不嫌事大,笑道:“恭喜闫侧君得偿所愿,终于将平惠之收入长春殿。”

闫凤岐冷冷地扫他一眼:“你是什么东西,我做些什么,轮得到你说三道四吗。”

岳泽青被当场打脸,一时下不来台,脸色黑如锅底,却不敢对闫凤岐发作,只能咬着牙忍气吞声。

江侧君皮笑肉不笑道:“啧啧,平内官离了杨柳宫,便如同我们范承君失了左膀右臂。范承君这容色惨淡,看了让人心疼啊。”

范遥真冷冷翘起嘴角:“江侧君若是当真心疼,不如把你的多良内官借给我用用。”

江侧君的内侍多良也是从家里带来的,是他的心腹,怎么敢随便借给范遥真。

几个大男人打嘴仗时,徐正君看向平惠之,仿佛是第一次如此认真看他,越看便越觉得眼熟,却又想不起来他究竟像谁。

徐正君道:“平惠之,你上前几步。”

平惠之只能上前两步,来到徐正君一步之遥处站定。

徐正君看着他的眉眼,问道:“你是哪里人?今年多大了?”

平惠之道:“歙县人。小人十几岁便被卖入宫中,也记不清自己多大年纪了,估摸着在二十左右吧。”

徐正君问不出什么,便让他退回去,说:“既然去了长春殿,就安心伺候闫侧君。范承君,你若是有什么不便,尽管告诉本君。”

范遥真低低应了一声。

待众君请安后陆续离开,徐正君站在宫殿阙台上,远远看着闫凤岐和平惠之离开的方向,对徐恒说:“我今天才发现,那个叫平惠之的孩子,眉眼有些熟悉。你说他像谁?”

徐恒不敢乱猜。

徐正君沉吟片刻,说:“你去内务司,把他入宫后的辑录拿来给我看看。”

徐恒找内务司调了平惠之的辑录来,呈交至徐正君案前。徐正君翻开看了片刻,丢给徐恒:“你也看看。”

徐恒打眼一看,上头写着,平惠之是昭隆十二年,由一对北方口音的夫妻带来,卖入宫中的,入宫后,他在教习所学了些诗书礼易,能识文断字,平日里做些杂活,曾在钟鼓司、针工局、织染局待过,范遥真入宫后,他便被内务司派遣到杨柳宫,专门伺候范遥真。

入宫时他十二岁,算起来已经是八年前,他现年应当是二十岁。

这一点倒和平惠之自述的没错。

但按照辑录上所载,他籍贯应当在北方,不是安徽歙县人士。

徐恒分析:“平惠之的外貌不像北方人,倒像清雅文秀的南方人士,他所说出自安徽歙县,应当不是在说谎。十二年前松府之战,我军大败,北骑南下,不少人在战乱中家破人亡,平惠之或许是父母已亡故,被这对北方口音的夫妻捡到,将他卖到了宫里来。”

徐正君道:“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你去找找这对北方口音的夫妇,我要再问问。”

徐恒领命去了。

范遥真病倒之事,皇帝听年润秋说了。把平惠之送给闫凤岐一事,他对范遥真多少有些亏欠,听说范遥真病倒,皇帝派年润秋去看望,又抽了个空子亲自去看。范遥真已经大好了,只是还有几分病容,两人说了一会子话,皇帝问他最近在做些什么,范遥真道:“在给我舅舅写信。”

说着,拿出他写好的信呈给皇上看。

皇帝道:“你舅舅?是赵秀才么?”

范遥真笑道:“正是,陛下怎么知道。”

“朕也看了那出戏,赵秀才是个难得有情有义的。”见范遥真把家书递来,问道:“你的家书,给我看做什么。”

范遥真说:“这信中也提到了陛下,陛下不要先看看吗?”

皇帝笑了笑:“那朕就看你在信中怎么写朕的。”

说着,接过他的家书一目十行扫过,范遥真在信中说,在宫中一切都好,请舅舅放心,他的身世隐情揭开,陛下非但没有嫌隙,反而封生母为诰命夫人,此前在应天府收集到的疑难案子,已修订成册呈交给陛下,相信陛下会秉公裁决,为民伸冤……

皇帝看到此处,忽然想起前几天范遥真递交的那本疑案册子被压在公文折子最底下,这些天他一直没时间看,若不是范遥真信中提起,只怕他都要忘到脑后了。

皇帝问道:“你为何如此关心那些疑难杂案?”

范遥真道:“那些人击鼓鸣冤时,我就在公堂上,这些黎民百姓大多都是沉冤难雪,求告无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为一件案子奔走,委实令人动容,难免心生恻隐之心。”

皇帝点了点头,对年润秋道:“你去把朕桌案上的疑案册拿来,朕在这里与范承君一起看。”

范遥真道:“陛下,臣此处有一本抄录本,无需再让年总管跑一趟了。”,说着,让吉云找出抄录本,呈交给皇帝。

皇帝失笑道:“你倒是认真,居然还特意抄录一本。”

范遥真笑道:“陛下说笑了,这毕竟是应天府百姓对我的期盼,我怎能不小心些。”

皇帝打开册子,第一个案子来自应天府金陵县人方维良。方维良购自一农户处购买了田产二十亩,哪知道田产还没到手,另一个叫田孝同的乡绅声称这农户早将田产卖给他了。两人起了纠纷,闹到衙门,衙门将田产判给了田孝同。方维良要求农户退还购买田产的钱。

看到此处,皇帝疑惑道:“这案子应当很好判吧,让农户退还方维良的钱就是了。”

范遥真说:“方维良也是这样想的,方维良去索要田产的钱,农户却拿不出,争执间出了意外,那农户死了。”

皇帝继续往下看。农户死了,方维良被衙门抓了,下入牢狱之中严刑拷打,这方维良没了钱,又被判斩首,他家里人托了关系,将他斩首之期延后,四处奔走为他伸冤,听说范遥真可上达天听,便找到了他这里来。

“这人当真是……可悲可怜!”皇帝也不由得喟叹一声,忽然道:“我记得前阵子三法司呈上了一批秋后问斩的名单,年润秋,你去找找看有没有这人。”

年润秋领命去了。

范遥真说:“秋后问斩?是中秋节后么?那岂不是没几天了!”

皇帝唔了一声,问道:“这案子你怎么看?”

范遥真说:“下君觉得,这案子尚有不白之处。按照案情中陈述,明明是方维良先买田产,为什么衙门把田产判给田孝同?还有,方维良向农户索要退款,农户拿不出,出意外死了。按照我大楚律法,方维良放弃追要欠款,可抵消部分刑罚,为什么还是被判斩首,这量刑是否过重?”

皇帝点点头,问:“你们审案子时,有没有其他发现?”

范遥真面带犹豫,皇帝道:“这里就我们二人,你不用害怕,实说就好。”

范遥真说:“我看应天府衙对这案子讳莫如深,不愿深究,像是那田孝同有些关系,官衙都隐隐偏向了他。”

皇帝追问道:“什么关系?”

范遥真苦笑:“我倒是想打听,却没人愿意告诉我。”

皇帝点头道:“这样一来就说得通了。这方孝同与衙门有勾连,衙门判案自然偏向他,方维良愿意不追究钱款,但衙门仍然判他死刑,定然也有这方孝同的意思。真有趣,堂堂应天府,竟然还有这等横行无忌之人,他到底是什么来头。”

不一会儿,年润秋取了折子来,皇帝扫了一眼,果然见到了方维良的名字,他的行刑之期就在中秋之后,离今日还有八天。

范遥真说:“八天,只是来回的路程都要十来天,怕是来不及救他了。”

皇帝翠眉一挑,道:“这人的性命,朕还偏要救下。”

范遥真微微一笑,“下君先替方维良谢过陛下。”

皇帝带着年润秋离开了杨柳宫,深夜召心腹入宫,接着便听说钦差带着陛下的圣旨连夜出京,直奔应天府。

吉云把这个消息报给范遥真知晓,笑着说:“主子,这个叫方维良的福大命大,遇上了您,或许可以保下一命。”

范遥真摇摇头:“不好说,说不定已经有人接到了消息,提前将他灭口了。”

吉云吃了一惊:“那怎么办?主子您特意在陛下跟前提起疑案册,不就是为了救这些人吗?这样岂不是白费了心思。”

范遥真淡淡道:“谁说我是为了救他?我要的是牵出这个叫田孝同的,和他背后的人。钦差是谁?”

“大理寺卿兰舒。”

范遥真思索道:“这人也是清流党吧?不知道他还有几两的良心。”

吉云有些迷茫,他不懂朝廷党争,更不知道大理寺卿兰舒属于哪一派。

范遥真见他搭不上话,不由得有些落寞,若是平惠之在这儿,定然能跟着他的思路分析出有用的信息。

罢了……弃他去者,多想无意。

这天,徐恒手下的宫人孙迁景带着一对男女入宫,径自往未央宫去。这两人第一次进宫,神色中带着几分好奇和恐惧,跟在孙迁景身后,缩着肩膀脖子,不敢四处张望。

路过长春殿,正巧碰见闫凤岐带着平惠之、看棋两人出宫前往校场,孙迁景向闫凤岐行礼,退在一边等他走远了,对那夫妻二人问道:“你们认得他吗?”

他指的却是平惠之。

那夫妻二人远远瞧见平惠之文秀挺拔,华茂春松,把脑袋摇得拨浪鼓似的:“我们哪里见过这种贵人。”

孙迁景冷笑一声,不再多说,领着两人从未央宫的后门进去。他将夫妻二人安置在偏殿,自去请徐恒过来。

那夫妻二人满是好奇,打量殿中陈设,那男人吞吞吐吐:“方才那位贵人,看模样虽然没印象了,但是咱们曾经把一个孩子卖到宫里来,你记得吗。”

女人吃了一惊,与他对视一眼。男人道:“算算年纪,差不多是该这么大了。”

女人脸色一变:“你说他?!该不会……这宫里的主子找咱们来,是为了他吧?”

两人一时间有些惶惶然,这时徐恒已经进来了。他坐下,看着夫妻二人,沉着脸。孙迁景站在一旁:“这位是咱们宫中徐总管,待会儿徐总管问什么,你们就答什么,知道了吗?”

夫妻两人连忙喏喏点头。

孙迁景冷着脸:“若是知道就说知道了。”

夫妻二人忙不迭地道:“知道了!知道了!”

徐恒问道:“你们两人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

那男人道:“我们是锦州人士,我叫金萧,她叫李奴儿。”

徐恒问道:“你们两人什么关系?”

金萧道:“我们是夫妻,二十年前成的亲。”

“有孩子没有?”

“有两个,老大几年前从军去了,老二现在在家乡务农。”

“你们就这两个孩子?”徐恒冷着脸:“八年前,你们卖了一个孩子进宫,那孩子呢?不是你们亲生的?”

李奴儿正要说不是,男人忙道:“是!是!他也是我们的孩子,只是八年前闹饥荒,不得已卖了他。卖出去的孩子,再惦记那也不是我们的孩子了。”

徐恒问道:“你们可得想仔细了,他当真是你们的亲骨肉?他在家中排行第几,身上有几处胎记?”

徐恒问了些关于那孩子的私事,这男人答得支支吾吾,总要想一会儿再答,徐恒令他闭嘴,转而问那女人,李奴儿更是答不上来。

徐恒发怒道:“好你们两个刁民!你这个做娘的,竟然还没这做爹的清楚。怎么,这孩子生下来,你一天都没奶过,一天都没给他洗过?怎么一问三不知?!”

两人见徐恒发怒,想要狡辩,徐恒摆摆手,冲孙迁景道:“这两个刁民不老实,送去刑律司吧。既然我好声好气问不出真话来,就让刑律司替我问。”

孙迁景应了一声,慢条斯理卷起袖子,上前来左右开弓打了几个嘴巴,把两人打得懵了,拎小鸡似的抓着两人推搡出去,嘴里骂骂咧咧:“不老实的东西!”

这两人吓坏了,李奴儿肿着脸哭叫道:“几位官差,别抓我们去那劳什子刑律司。我都说!我说实话,那压根不是我们的孩子!”

徐恒道:“慢着。”

孙迁景停下,徐恒道:“你带他们回来。李奴儿,你说他不是你的孩子,人可是你们卖进宫里的,你想清楚了没有?”

男人着急道:“臭婆娘,你发什么疯?!你黄汤灌多了说起胡话来了!”

徐恒使了个眼色,孙迁景揪着男人拖出门外,门外传来男人的哭叫声和孙迁景的低骂声。

李奴儿吓得面无人色,一五一十道:“他不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是在锦州城外捡到他的。那时他还小,遍体鳞伤,看着就像七八岁的孩子。我们把他救了回来,他醒了,说自己有十岁了,叫阿惠,是从北国的俘虏营逃出来的。”

这些年,北国屡屡侵犯大楚北面边疆,每赢一仗,便要劫掠边境百姓为俘虏,到北国境内开垦耕田,放牧牛马,做些苦力活,还要供北国贵族取乐。

徐恒追问道:“他说了他是怎么被劫去的吗?他爹娘又是什么人?”

“他说他跟着他爹行商,来到北边松府一带时遇到北**马,爹被杀了,他也被劫走当了俘虏。”李奴儿边说边抹眼泪:“我们真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身份,若有得罪,还请大官人开恩!那时日子不好过,辽东闹起饥荒,我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这才把他卖了……我们也是为他好,才把他卖到宫里来,若是在外头卖,保不齐就被那些饿昏头的流民杀了吃了。”

徐恒已听明白了,疲倦地摆摆手,让孙迁景把夫妻两人带下去。他思索了片刻,去向徐正君汇报:“平惠之幼时跟着他爹行商至松府,恰好遇上松府之战,他爹被北寇杀了,他被掳到北国成了俘虏,后来逃了出来,又被人卖到了咱们宫里来。”

徐正君点评道:“这人倒是命途多舛,少年坎坷。”

他思索了一会儿,问道:“那时他年纪小,许多事都不记得了,又怎么还记得自己是歙县人?你再去打听打听,他爹既然是行商的,应当有个名号,搞清楚他爹是谁。”

平惠之的爹都死了快十年了,这事不好办,需要一些时日,幸而徐正君也没催,徐恒找了手底下人一点点查访打听。

孙迁景疑惑问他:“徐总管,咱们正君怎么忽然对那平内官这么感兴趣?”

徐恒问道:“你也见过平内官,你说说,他长得像谁?”

孙迁景一愣,脑海中骤然浮现出一张面孔,越是深想,便越觉得那面容与平惠之有几分相似。

孙迁景难以置信,捂住嘴看着徐恒。徐恒说:“这事不要往外说,管好你的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1章 调查身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