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给开国皇帝直播祸国之君[历史直播]] > 第2章 第 2 章

给开国皇帝直播祸国之君[历史直播]]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锦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9 10:42:14 来源:文学城

李隆基飞快回想了自己的列祖列宗,没有一个人的庙号是“玄”,但有史以来确实只有一个国号是“唐”,这是怎么回事?不知为何,李隆基突然有些不安。但很快他就回过味来,自己肯定不是昏君,如果是昏君怎么还能造就这大唐盛世,那就只能是子孙不争气!而神迹天幕专门在自己面前展现,那就是在提示自己,是有儿孙当了昏君,让自己一定要做好防备!

可到底是谁?

太子!

只有太子,自己年纪大了,不管自己愿不愿意承认,不管臣子们怎么恭维,老了就是老了,并没有太多精力去培养一个新的接班人。而且这些年来,太子谨慎恭敬,自己也在不断磨炼他,虽然太子比不上自己英明神武,但也勉强是个合适的继承人。可天幕的意思明显不是……

站在身侧给李隆基道喜的李亨直觉头顶有人冷冰冰盯着他,这目光太熟悉了,李亨额头后背瞬间起了一层冷汗。

他已经足够恭敬,足够谨慎,足够温驯,为什么父亲还是对他不放心。李亨心里隐隐有个猜测,或许他这一辈子都要生活在父亲的阴影里了。

杨国忠、虢国夫人趁机道:“这是上天见圣人勤政爱民,所以特此给陛下的启示,来助我大唐千秋万代!”

“太子不足圣人分毫,如何能治理好大唐江山?”

杨氏一派的官员很给力地附和,就连跟杨国忠不对付的安禄山,也闻弦知雅意。毕竟他早就得罪了皇太子,可惜老皇帝并没有换太子的心思,等老头子死了,得罪储君的人还能好过?

“正是如此,陛下断不可被奸人蒙蔽,让储君之位坐了不该坐的人。”

“陛下文成武功,类比太宗皇帝!那就是子孙不孝,才成了昏君!”

李隆基思索一番,觉得众人说得也不无道理,他阴森森地看着埋头不语的李亨,心想自己还有哪个儿子能用。

——

当唐朝君臣在头脑风暴的时候,公元前219年,始皇帝二十八年,嬴政率领百官站在泰山之巅,祭祀天帝,封禅泰山。

天上一声惊雷,劈在山石上,硕大的石头当即粉碎。整齐的队伍难免慌乱,唯有最前面的皇帝陛下不动如初。

队伍里的的儒学博士不免幸灾乐祸,他们就知道,暴秦不德不仁,不尊孔孟,不懂诗书,无礼无节,怎么可能得到上天的承认,还妄想泰山封禅,这能灭世的天雷就是警示!

随后出现了天幕,天幕上的画面又好像不是惩罚暴秦?

李斯很不屑这是儒生的做派,法家才是正统,儒生不过是一群沽名钓誉的小人!因而上前大声道:“天幕上皆是三皇五帝才有的事迹,正是上天也认为陛下远超三皇五帝!此番泰山封禅,上天定是欣慰才降下神迹!”

原来秦国的官员无不附和李斯的话。

齐鲁儒生愤愤不平,可并不敢出言反对,毕竟蒙毅持剑护卫在嬴政身边,正虎视眈眈盯着他们!

嬴政已经习惯了臣子的恭维,但面对如此神迹,嬴政的内心还是免不了激荡。难道上天真的认同他的功绩吗?若是认可他的功绩,那便保佑大秦千秋万代吧!而且有了神迹,也就能放心地打压六国士人,六国已经亡了,复国,那是痴心妄想!

顺秦则生,逆秦则死!

那些当初百般阻挠自己的儒生吃了个大大的哑巴亏,嬴政心里涌现了一种名为报复的快感,这种感觉,还是在三年前,秦军攻灭赵国的时候才有过。你们心不甘情不愿地为朕制定封禅礼仪,暗中诋毁朕和大秦,如今就连上天也站在朕这边,聪明人就该懂得做何抉择!

只是随后天幕上出现的字,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秦国官员纷纷闭口不言,李斯小心翼翼看了眼始皇帝的脸色,正琢磨着该说点什么,就听见皇帝低沉的嗓音:“丞相,你可知此为何意?”

李斯把头脑里的书都翻了一遍,才谨慎地说:“唐,是帝尧的封地,尧是上古明君,尧在位时征讨四夷,制定历法,着重农桑,断不可能是天幕上所说的昏君。后来周成王又把王叔虞分封在唐国故土,史称唐叔虞,只是其子燮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那也不叫唐……”

李斯也不知道神仙是什么意思,只能硬着头皮说,可越说漏洞越大。难道真要求助儒者?李斯想起这些儒家学生的冷嘲热讽就恨得牙痒痒,要他去求儒者,就是说他这个法家之士比不过儒家的人,就是法不如儒,他才不去!

——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白登山。

刘邦愣愣地看着天幕,“国号为‘唐’?”心想自己的大汉才开国,难道就要亡国了吗!

萧何见刘邦有了颓废之色,劝说道:“陛下,此是上天在指引陛下,唐,大抵是后世朝代,上天是意图助我大汉!陛下万万不能有堕志之心!”

刘邦坐在树下,阴恻恻看着天幕,心道你早不来晚不来,此时怎么不降下天雷助我?劈死那些匈奴才好!“匈奴四十万大军围在下面,我们既没有粮草,也没有援兵,就算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又有何用!”他不明白,为什么,始皇帝用三十万军队就能将匈奴赶回老家放羊,致死不敢南下,自己带领三十二万军队,却要被匈奴困死在白登山!

自己比始皇帝差在哪里了!

陈平站在高处观看天幕上的画面,却意外看到冒顿和他新得阏氏在赛马,以往这个时候,那小两口不赛出个结果可不会走,可见冒顿对这个女人的喜爱。如今天幕上出现神迹,下面的匈奴人也在纷纷观看,不过天无绝人之路,“陛下,臣有一计!”

——

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元朔元年。

刘彻在产房外焦急地等待,妃子生产,皇帝无需守着,但此时不一样,司天台占卜过,这很可能是个男孩!

他太希望有一个儿子了。他已经快三十了,还没有儿子继位,他的父亲在三十的时候已经是好几个儿子的爹了!

“陛下,云中军情!”太监飞奔而来,断断续续地说着:“匈奴大举进攻云中,还请陛下裁决!”

刘彻怒不可遏,匈奴,匈奴,还是匈奴!七十年了,从高.祖之世就被匈奴欺压,难道朕还要受这样的气吗!

东方朔急急忙忙入宫,“陛下,天有神迹!”

——

公元599年,隋开皇十九年,春,二月,甲寅,上幸仁寿宫。

杨坚接到长孙晟的奏书,突厥的都蓝联合达头结盟,与突利在长城下大战,突利战败投奔大隋,只是都蓝一家独大,若是不今早辖制,将来定要酿成大祸,于是召集群臣议事,“都蓝将攻打大同城,诸卿有何御敌之策?”

众人拿不定注意,高熲道:“太子勇猛无双,可为将军,破突厥,安大隋。”正好太子跟皇帝皇后关系僵硬,不如去边疆,既能不碍皇后的眼,又能收拢将士。

“太子酷爱奢靡,领兵打仗怕是耗费民力粮草不计其数,可为将军又是从何说起?”独孤皇后坐在帘后,闻言当即反对,“高射仆素来有识人之法,今夜怕是醉了。”

就差明说他老眼昏花了。

高熲不欲同独孤皇后争辩,因为尉迟女的事皇后显然在心里记恨自己,说不定将来自己就要死在她手里。

——

公元970年,北宋开宝三年。

第二次进攻北汉的赵匡胤无功而返。

契丹狗贼!若不是契丹屡屡出兵助汉,自己怎么会久攻不下!

赵匡义见地上一片狼藉,知晓兄长是因为战事不利发怒,趁机劝慰道:“皇兄何必忧愁,北汉能苟延残喘无非就是得了蛮夷的帮扶。契丹之于我大宋,犹如匈奴之于汉朝,刘氏忍辱负重,最终击败匈奴,我大宋立国不过短短几年,此番失利,是国弱民贫,而非皇兄的缘故。”

他正滔滔不绝说着,殿内出现一个巨大的光幕,宫女太监吓得六神无主,嘴里叫着“护驾”,赵匡义飞快躲在赵匡胤身后。

——

公元1372年,洪武五年,正月。

这个年,朱元璋没有过好。虽然把蒙古人赶出了中原,但是北边的元朝军队还在蹦跶,不把这群蛮子全部送回老家,他就吃不好也睡不着!朱标、徐达、李文忠、冯胜等朝中大臣都注视这墙上巨大的堪舆图。

正月十五后才算把年过完了,但他们等不及了!他们必须要再一次北征!

一百年前的蒙古铁骑踏碎中原大地,他们太强大了,稍微有一丝喘息的空挡,他们很可能死灰复燃。何况,元军的主要兵力并没有受到致命的打击,他们不断侵扰大明北部边疆,随时准备再现一百年前他们祖先做过的事!

“父皇,神迹!”

“启禀陛下,皇城内出现异象!”

殿内众人议论纷纷,但好歹都是身经百战的开国将军和经历两朝的老臣,大家都在鬼门关走过的人,瞬间也恢复了镇定。

朱元璋眉头紧锁,看向天上,“昭告百姓,不必惊慌。昏君?唐玄宗李隆基?呵,这句评语好!两位丞相以为如何?”

这有什么好慌的,朱元璋满不在乎,神来了杀神,鬼来了砍鬼就是,怕什么!再怕能怕过饿肚子?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断,浑欲不胜簪。】

随着苍凉的吟诗声音响起,天幕上又展开了一副画卷,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残破的城墙下面,城墙周围杂草丛生,仔细看还能看到老鼠嘴里衔着白骨招摇过市。老者佝偻着身体,掩面哭泣,他瘦骨嶙峋的身体在萧瑟的秋风中,宛如挂在枝头的黄叶,摇摇欲坠。

【各位观众老爷们大家好,今天阳秋来带领大家盘点一下历史上的那些昏君们。众所周知刚才的诗《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纪实诗,说的就是安史之乱时的唐朝,那什么是安史之乱呢,当时的唐朝怎么样了呢,我们开启第一位盘点的君主——唐玄宗李隆基。】

清晰宏亮的声音响彻长生殿,也被其余朝代的人听了个清清楚楚。

此时哐当一声,李隆基手里的酒杯落在地上,纯净如冰的水晶杯摔了个粉碎,酒香四溢,只是这群大唐至高无上的人,早已没有心思去回味美酒的滋味,他们纷纷跪倒在地,大气不敢出,生怕惊扰了盛怒中的皇帝。

沉默,沉默,沉默是今晚的长生殿……

“唐玄宗,李隆基……”

殿中的人都清清楚楚听到了天幕里的话,他们拿出此生最大的勇气,悄悄瞟了一眼站在群臣之间接受恭贺的皇帝。

【至于为什么是唐玄宗呢,因为唐朝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以及唐玄宗在治国期间的奇葩操作,导致他作为皇帝,昏不彻底昏聩,明又不彻底贤明,上限高得离谱,下限低得糟心,实在让后世之人爱得深沉,也恨得咬牙切齿,巴不得他死在开元二十九年。他将唐朝推向盛世的顶点,也让唐朝瞬间跌落谷底,堪称千古昏君,昏君中独一档的存在!就连庙号‘玄’都意味深长,‘玄’者,幽远也,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作为庙号,估计没人愿意承认这是一个好字,对于打造开元盛世的君主而言,用这个庙号,相当于新皇帝和朝臣都指着他的鼻子骂了。那么,唐玄宗李隆基到底怎么昏,又到底怎么明呢?】

【李隆基是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子,李世民的曾孙。他在位期间,大唐达到巅峰,从某种意义上真正实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君王夙愿。后世史学家认为,从贞观初年到开元二十九年,唐朝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将唐朝推向鼎盛的人正是李隆基。】

“千古昏君?!”“死在开元二十九年!”李隆基听到天幕里如此说自己,胸膛中的怒火完全压不住。竟然敢说自己是昏君,竟然诅咒自己早死,他可是大唐的天子!

什么叫“昏君中的独一档”,虽然他听不太懂,但一定跟千古昏君差不多!

“圣人息怒,天幕上还说圣人您造就了大唐的盛世!”高力士作为最亲近最了解李隆基的人,见到他这样的神色就知道是急火攻心,慌乱之际搀扶着李隆基坐在殿内的台阶上,当了几十年的皇帝,天底下早就没有人能将他气成这样。

“阿耶!”李亨见李隆基被气得话也说不出来,又挤不过安禄山等人,只得在一旁垂泪哭泣,心里想着,可不昏聩吗,一天之内杀死三个无辜的儿子,古今都没有这样狠心的父亲!自己这个太子之位,说得好听是大唐储君,说得不好听就是一颗棋子。

杨国忠跳起来叫喊着“太医”,安禄山则是东抓一个人问“你会不会医术!”,西抓一个人问“快给圣人治病!”

知道的清楚是李隆基听到噩耗气得不行,不知道的还以为李隆基龙驭宾天了。

“闪开,朕倒要看她如何说朕昏聩!”李隆基斥责当在他面前的臣子,火压下去了,气也喘匀了,昏聩如何能造就大唐盛世!简直自相矛盾!这老天爷怕也是个疯婆子!

“开皇十九年,春,二月,甲寅,上幸仁寿宫”——《资治通鉴》

上一章“冬,十月,壬子,上幸华清宫”——《资治通鉴》

“开皇十九年,春,二月,甲寅,上幸仁寿宫”——《资治通鉴》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