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甘为外室 > 第42章 医士(二)

甘为外室 第42章 医士(二)

作者:秋不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01 00:42:36 来源:文学城

医,是门大学问,深奥难琢磨,基本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学识层层叠加,经验堆积出成果,只求一个“精”字。

要不是从小耳濡目染,哪敢悬壶行医。

不骄不躁是行医者浑然天成的气概,单拎出来看没什么特别,但一群人迎面走来,或许是心理原因,能让人定心不少。

药苦味比人声先到,当郎中的,与草药交情最深,采药磨粉一人全揽,每个人身上都沾点,汇在一起就浓郁了。

领人进门是符元的活,他来复命,最先开口:“大人,人到齐了,无人迟缺。”

符元说完就是这些郎中登台了,这几日闲不了他们,本来就被折磨的寝食难安,又在刚刚传话面见京城来的大人,啥事每个准,心里是七上八下,没怎么收拾,就被当场接走。

到了地方可好,本来就悬着心,看到前堂前竟站着两位大人,目视着他们,好似是在迎接。

心里受不住,压力可顶一座山。

大人不说什么,但规矩心里要明白,弯腰俯首,腰间叮叮当当地,作辑的手腾不出来稳住,只能任它响着,开口时,想让用说话声音去掩盖这饶人的音律:

“拜见二位大人。”

苏逸在他们俯首的时候大致看了一下人数,少说也有二十人,纵观富饶的汴梁,人数算不上多,但在这关头上,还能有这么多所谓的“名医”实属不易。

真能怎么快就到齐了吗?

况且,他记得安排的车辆不多,本就没打算一次性办完,这到底怎么来的。

因要商谈要事,没必要在不重要的环节浪费时辰,平时田益丰最大,钦差来了就变了,得等苏逸的指示才能进行下一步,顺其自然,他将这些人请进了屋。

众星捧月的感觉,确实比让人牵着鼻子走要舒心得多。

转身回走的时候,他藏在衣袖下的手漏了出来,朝符元的方向招了招,把他引过来。

三步作两步走过来,苏逸低头靠近,为保证私密性,浅浅耳语问出疑问:

“我不是许他们忙完手头上的事再来吗,效率是不错,你真没催促?”

符元无辜,两手一摊申冤道:“大人明鉴,我一切按吩咐办事。”

险些没压住声音,还要靠苏逸做噤声的动作来降低音量。

家主的不信任是家仆的悲哀,办事从不出岔子的符元不允许怀疑的出现,这是对他职业生涯的侮辱。

符元瞧瞧看了一眼周围,未有人因他的话而投来目光,无人注意就接着说,娓娓道来时,音量小了不止一点:“话说能这么快将人找齐多亏了张郅,汴梁的名医能人我不知晓,由他带路去寻的这些医士。幸好分的不散,医士都在一处固定聚集医治研究,张郅通地势,很快到了地方,说明了来由,这些人愣都没打就要立即出发,我好说歹说不着急,可没人听啊,这才一股脑全塞到马车里了。”

张郅就是先前带路的小官,后面由他带路寻人,事都办妥后就被田益丰遣走做其他的事。

是块好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要不说官大费脑,官小费力。

了解了前后事因,苏逸伸手拍上符元的一侧肩头,符元这才松了一口气。

前堂屋子大,但座椅不多,只有一套用来接待吃茶,几个小小的的四方桌,坐不下这么多人。

田益丰有先见之明,在得知要来人时,出门迎接前与身边人耳语一番,时间刚好,一行人踏入屋内仅仅片刻,家仆搬来椅凳。

现在苏逸还未说明事由,只让人落座,一头雾水的医士们惶恐去坐,小心翼翼将药箱放在脚边。

对着门有两张太师椅,苏逸一个,椅田益丰不再说要走,半推半就坐到了苏逸的一侧。

坐在前头的一位医士头不动眼动,左看右看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动作是不安分,和年龄有关,按耐不住蓬勃。

在苏逸再一次扫视打量时,青年甩甩衣袖,直接站起身问候,身边的一女子一惊,心道胡闹,伸手去按,最后拉也没拉住。

青年坦坦荡荡,毫无俱色:“大人,在下姓潘名义,有幸拜见,虽不知大人有何吩咐,但要是有用得上我等的地方,大话不敢说,倾尽所学是必然。”

“对对对,潘义说得对,都听大人的吩咐。”嫌他的鲁莽,又受着带来的利,众口一词,说着好话。

这些人本事相同,略有交集,共面处境时比平常要更团结。

苏逸笑着伸手让他坐,潘义道了谢,坐下之后苏逸开口,接着潘义的话对所有人说,毫无架子,上来就是谦虚姿态:“单凭你们这句话我的心就放了个七八,更让我敬佩的是你们不顾自身安危依旧去济世,刚才我听身边人说,你们来时的前一刻有的在磨药,有的在对药典,既然为此时忙碌,我不说你们也大概知晓我唤你们前来的目的。”

一屋子人一脸正色,一群人认真听,一个人认真说:“流病的症状没人比你们更了解,说来惭愧,三日前日前我对此病一概不知,临时的主意唤你们来,一面想着了解通透,一面同你们商议出最佳办法。在这场苦战,你们要付出的远超于我。”

“大人言重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此起彼伏的话,最后一句话扎扎实实刺激到他们的神经,矢口否认,也不乏暗爽的人在。

“那就长话短说。”苏逸又一句话阻挡住闹哄,人安静下来后,在每个人脸上扫视,这时他才发觉忘了一件重要的事。

那些看着资历深的老前辈,苏逸下意识更信任这些人,张了张嘴想问话,却不知道如何称呼。

最后目光落在已知的人身上,说道:“潘义,城中人的患疾情况可有轻重之分?”

被唤名的潘义猛得起身,回道:“有,且多见。患病人多是些迟暮老人,病症往往是最严重的,其次是小儿,中年病患者少见,猜测和身体强壮有关,但不排除已染病无体征,不易察觉,这一类最容易被忽视,最后造成的后果会更重。”

回答的有理有据,年长医士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

潘义年龄最小,还没到出师的地步,流病肆虐,奈何人手不够,让他来凑数,共同医治时也只让他打下手。

都把他当小孩看待,要不是有个好师父来教,有个好师姐来带,轮不上他在堂前漏才扬己。

苏逸听后微微点头,其在表示“原来如此”,潘义看到以为是认可,扭头对着刚刚拉她衣袖的女子挑挑眉,轻狂样让女子哭笑不得。

小小的动作被苏逸扑捉,只感到有趣,不说什么,不知什么点触动到他了,两人的互动让他心头一热,熟悉到他差点走神。

看不得,办正事。苏逸再三劝告自己,清清脑子回到正轨,接着问道:“症状有何特点?变化如何?是否有类似的病症?虽说现在暂无草药可医对,是否有寻常方子去医治的记录?”

问题如连珠炮向潘义袭来,打他个措手不及,小问题他不在话下,靠聪明劲对答如流,要真把他当个大人物,还真靠不住。

潘义只有声没有势,眼睛动的比嘴皮子快:“流病症状隐匿,前期与风寒相似,让人混淆,但要用风寒的方子开药,麻黄桂枝用处不大,其他的话……”

说不下去了,他后悔自己之前的懒省事。

医士在每开个方子时都要记录,记录所用草药和后续结果,这都是不用教的事,潘义偏与人不同,在师父那偷摸耍滑,写完方子就不见再动笔,久而久之,没养成好习惯。

照他的话来说,我写的方子和医典无二样,烂熟于心,出不了错。

有个好脑子,配个懒性子。

现在,为拿不出记录愁着来。

那怎么办,只能求助他的好师姐。哭丧着脸对着拉她衣袖的女子,动动嘴唇不出声,在说“师姐,江湖救急!”

女子显然想晾他一会,明晃晃用手捧着用药记录册子,低头看,看得认真。

“潘义?”苏逸补刀。

“大人稍等。”潘义装模作样翻找自己没多少东西的药箱,用着所有人都能听到的声音去呢喃:“我记得医册我带来了,怎么就不见了……”

继续给他所谓的师姐递眼神。

师姐瞧瞧抬眼看他,脖颈的白衬得他耳朵通红,时机已到,逗也逗完了,重要场合一点小玩笑就够了,遂起身为他解难。

先是弯腰礼拜,恭敬道:“回大人,我和潘义师出同门,本事上略高于他,他不懂的我懂,他懂的我精通。”

比潘义还要有底气,因为事实如此,所以不怯场。

“我师姐说的对,其中的不足可由我师姐补充。”潘义大松一口气,不敢再生幺蛾子,立在旁边充当背景板。

既然潘义这样说了,苏逸只能将目光转到那女子身上,匆匆一眼,不过多停留。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不及苏逸去过问,女子就捧着每天翻看不下百遍的医册上前,将这几日所写的几页展开放置在苏逸侧手的案台上。

放好了书册,连忙退到原先位置,接着说道:“这病蹊跷,类似风寒,程度要严重些,不单有高热不退,通气不畅,吸气呼气憋闷,小儿多惊厥不止,成人不缓解久之口唇青紫,继而昏厥。”

女子说话时苏逸翻着医册,不会一心二用造成忽视,反而将女子的话尽收耳底,联合书中所写还能在脑中重新编排。

他不懂医术,但熟能生巧。

人不是铁做得,有个小病小恙就给治,大字不识几个的人对密密麻麻的药方子犯了难,身为十里八村为数不多的读书人,药方子得从苏逸嘴里过一遍。

寒症热病,伤筋动骨,苏逸看了无数次,行动不便者,他很乐意帮抓药。

脑瓜子聪明的他,想记,轻而易举。

略懂的苏逸越看眉头越深,路到了一个死胡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