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扶云直上九万里 > 第240章 仁爱之心1

扶云直上九万里 第240章 仁爱之心1

作者:佛罗伦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7 17:18:18 来源:文学城

刘昭登基,除了大赦,率先颁布的是一系列兴修宗室的法令,其中包括把刘颉衣冠迁入皇陵。而最为人称道的举措,并非此举,而是为陈后追封谥号为“光武皇后”,重修其位于先皇旁边的陵寝,虽是以皇后丧仪修墓,但殉葬物的规模却是效仿皇帝。

这一系列法令,自然是出自李凭云之手。赵鸢不得不感慨,李凭云是个极为出色的辅臣。以刘昭的年纪,若是先从朝廷事务下手,只能引来群臣提防。于是教他先以“孝”立身,令百官放下防备,届时刘昭亲政施展抱负,将不会受到臣子的阻力。

可世上没有完全法,再万无一失的计划,也有其弊端。兴修皇陵兼大赦天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盗墓案件增多。

贪婪乃人之本性,非教化所能感化,贼这玩意儿防不胜防。长安辖内的盗墓案层出不穷,赵鸢身为京兆尹,只能加大惩治力度。但各项制度都是补了西墙东墙榻,与严苛的惩罚力度同时而来的,是小案子减少,大案增多。

长安底下有个文县,盛产盗墓贼,专盗前朝王公贵族的墓,京兆府加大了盗墓惩罚力度,断了他们财路,盗前朝的墓也是死路一条,盗今朝也是死路一条,为挑衅朝堂,他们把魔爪伸向了皇陵。

夜里的一道惊雷劈开兴修皇陵工程用的木架,工匠和守陵士兵忙着抢险救人,乱了方寸,让盗墓贼有机可乘。

幸而士兵发现及时,人赃并获,没有让这几个盗墓贼损坏天家颜面,然而,这个未果的盗墓案,却牵出了一个惊世骇俗之闻。

礼部的官员在检查帝陵时,于高祖陵寝发现了一具多出来的尸骨。

皇陵一墓双尸,此奇闻足矣载入史册。急报传入朝堂,打断了早朝,参与长吉丧仪的官员们似见鬼神显灵一般看向刘昭。

在长吉丧仪那日,刘昭曾说梦到过刘颉魂归故里,与高祖同葬。

刘昭提前退朝,在百官陪驾下前往皇陵。官员们原本担心皇帝年幼,见不得骸骨,却不料一见那副骸骨,刘昭便扑上去大哭,认准这就是刘颉的尸骨。

诸事问不了诗书,只能问天地,问不了天地,只能问鬼神。

当没人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这副骸骨顺其自然成为了刘颉遗躯,被葬入为刘颉而准备的皇陵。

为让皇帝尽孝,满朝文武留在皇陵陪伴皇帝,李凭云和赵鸢都在其中。

赵十三曾说过,刘颉遗躯已被梁国公焚毁,梁国公也不曾否认。赵鸢已对着一具不知名的尸体跪了整整一天,心中的怀疑被愤怒取代,恨不得把那具骸骨和盗墓贼都挫骨扬灰了。

皇帝休息了,大臣们才能休息。虽说刘昭没说不准官员离开皇陵,但今夜回了家,明天一大早还得来接着跪,这一去一回个把时辰就没了,倒不如直接在皇陵下榻。

养尊处优的大臣们多年未睡通铺,今夜睡在一处,磨牙翻身说梦话,受刑一般,到了后半夜,有半数大臣都醒了。他们想不通高祖墓里尸体的来历,只能编排同僚。

“那贺乾坤呢?都是从三品的官儿,怎么他不睡通铺?”

“昨夜人家就抱着被子去了太后娘娘的寝宫,有温床玉臂在,岂会跟咱们同屋?”

“听说他的家室还在京兆府衙门里跟下人住在一块儿,他却在这里和太后娘娘春风一度,真是不畏人言啊。”

八卦的漩涡贺乾坤一夜未眠。

茹娘好心叫她去自己寝宫休息,却说漏了一件事:“李相曾教昭哥在康帝丧仪上说谎,我以为只是在大臣面前做做样子,没想到是为了今日做铺陈。”

赵鸢想不明白。李凭云要为刘昭的皇位铲除一切后患,他的计划,应是从策划长吉假死开始,这期间皇陵一直由梁国公的人看守,李凭云如何鬼斧神工地往皇陵里塞一具尸体?

这副骸骨只能是长吉登基之前进入皇陵的,可是,刘颉遗躯被劫,显然在李凭云意料之外,也就是说他在他的计划里,不应有这副骸骨出现。

难道一切真的都是鬼神之意?

“娘娘,您知道臣是女子,但别人眼里臣是外臣,不便在您寝宫过夜,臣告退。”

赵鸢火急火燎地离去后,开始满皇陵寻找李凭云的身影。他不在大通铺里,只能在皇帝行宫,赵鸢正要觐见,被宫人拦住:“陛下已就寝,贺府尹有事明日再奏吧。”

赵鸢道:“也非急事,李相可在行宫?我...有个学问上的事想不通,欲请教他。”

“原来是找李相啊,他正在肃陵替陛下尽孝,您去肃陵找他吧。”

原来李凭云压根儿没有从肃陵回来!肃陵距行宫有五里地,赵鸢马不停蹄赶去。

这一路戒备森严,黑暗的苍穹包围了肃陵,陵中除了守夜士兵,竟只有李凭云一人。这人擅长做戏,明明无人看他,他仍是跪在帝王陵前自欺欺人。

赵鸢见四旁无人,走上前,“肃公为你我所害,李大人,你是在猫哭耗子假慈悲,还是真心悔过?”

李凭云声音疲惫:“赵大人半夜不睡,来这里做什么。”

赵鸢质问道:“肃公遗躯已毁,这具遗骸,到底是谁的?”

李凭云跪在地上,久久没有抬头看赵鸢。赵鸢在他脸上看到一丝难得的忏悔,这实在罕见。

李凭云这人,虚伪到让她舍不得仁慈,赵鸢厉声:“回答我。”

赵鸢的目光似命运的手扼住李凭云的后颈,压得他抬不起头。

“在刘颉的统治下,读书人永不见天日。不能为我所用者,处置而后快。”

李凭云答非所问,赵鸢顺势追问:“你策划了西洲之乱,可又如何能料准他会亲征。”

“无需预料。他贪财色,内帑空虚,只要告诉他敛财的手段,不用我多嘴,他自然会想到以亲征的名义募集世家财产。”

赵鸢哑口无言了一阵,感慨道:“李大人,你真是算计人心的高手。”

“赵大人谬赞,我不过是出身低微,看得清局势罢了。所谓平步青云,只是权贵让读书人为他们卖命的幌子罢了,这跟我们这些坏男人最擅写痴情女子的传奇是一个道理。我不敢妄想一步登天,不想为刀俎上的鱼肉,只能处心积虑,步步为营。”

“我憎恨你欺瞒利用,可是你能成为胜者,我心服口服。”

听到这句,李凭云霍然抬头,他的眼睛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寒霜,叫人不敢轻易探究、更不敢触碰,仿佛触碰他一下,他就会碎成一地碎片。

赵鸢从没想过,原来无情如李凭云也会悔恨。

他像个找不到躯体的游魂野鬼,满目乞求。这样的李凭云令人陌生,赵鸢后退了一步。

许是月色,许是蝉鸣,许是来自过去那个坚贞不二的自己,一只无形的手推着她向前,她蹲下来,平视着李凭云,“肃陵里遗骸,到底是谁的?”

“是高程的,当年他死后,六子将他尸骨藏于帝陵。”

赵鸢久久难以相信,李凭云忽然狠狠扣住她的肩,“我踩着你们爬到高处,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你不要原谅我,永远不要。”

赵鸢的削薄的肩膀似要被他揉碎,她没有挣脱,而是伸手摸向李凭云的额头。他额间仍见当年黥刑留下的疤痕,在他情绪剧烈时,那一道疤,如一深刻眉心的愁纹。

高程之死,六子之死,李凭云从未原谅过他自己。

赵鸢在这一刻才真正体会到李凭云的孤独。人心隔山海,赵鸢却能对李凭云感同身受,因为当年悲剧的罪魁祸首,是他,亦是她。

若在国子监问审那日,她答应了李凭云的求娶,大抵不会有后来的这一切。

她静静道:“不论过去发生了什么,不要回头,向前走。”

当她说出这句话时,李凭云知道,她是真正放下了过去。若无悔恨,若无遗憾,何谈人生?风起时,旧事就该散去了。

因大邺国运连年动荡,臣民对鬼神之说深信不疑,高祖陵双尸一案,令疲于皇室更迭的苍生们相信刘昭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赵鸢忙于京畿事务,太傅一职力不从心,她每日一封书信寄回益州老家,终于说服了赵邈回朝。

她身为代太傅的最后一堂课,为刘昭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烽火戏诸侯”,一个是“樊迟学信礼”。

二者皆讲“诚信”,刘昭是个有慧根的孩子,立马明白赵鸢的意思,但这与李凭云教他的相悖,他质疑道:“可是亚父说,若‘信’不足以立身,则当以‘立身’为先。”

赵鸢问道:“康帝出殡那日你说的话,可是李相教你的?”

长吉点点头,“嗯。”

赵鸢道:“他说得也没有错,在安危受到威胁时,谎言可以救命。但现在情境不同了,您已御极,无人敢加害于您和您的家人,此时唯有‘诚信’,才能让大臣和百姓爱戴您,也爱戴太后娘娘。”

刘昭还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帝王诚心”,赵鸢瞧着他一脸迷糊,柔柔笑了笑,“陛下,往后我父亲教你,您一定会明白的。”

赵鸢授课完,一刻不敢歇息,就要赶回京兆府。为了节省用膳时间,她从宫里抓了一把点心,打算在回京兆府的马车上填肚子。眼看快要出宫了,又被刘昭叫了回去。

赵鸢只能一边往刘昭那里走,一边把点心往嘴里塞。

刘昭站在授课的承庆殿外,在赵鸢下跪行礼时,抿抿嘴巴,“鸢姐,朕明白你的意思了,从今以后,朕会做个诚实守信的君王。”

赵鸢虽感动,但被在回去的路上被召见,也怪心烦的。

她口中点心还没彻底咽下,来不及回话,只听刘昭说:“有一件事,亚父和母亲都不让朕告诉你,可朕觉得,应该告诉你。去年郭先生的随从带我去他老家,半路遇到追兵,淳于大哥救了我们,在前往益州的路上,刑部孟侍郎突然出现,称是受你所托,要带我回长安,淳于大哥不承认我还活着,他把我交给七子哥,自己随孟侍郎回了长安。”

点心堆积在赵鸢喉咙里,她忽然呼吸困难,双手掐住自己的喉咙,试图把嗓子里的食物逼出来。

宫人忙去拿水,但为时已晚,回来时,赵鸢在皇帝面前吐了一地秽物,晕厥倒地。刘昭手足无措道:“快叫亚父入宫!”

年前更新就到这了,新年快乐!

过完年我应该就写完了。

这大长篇写了两年,故事里的时间线从鸢妹十八写到四十,要突然告别,提前分离焦虑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0章 仁爱之心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