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黄壹
开春了。
我看着辛勤的农民们在这饱经战火的土地上劳作着,脸上挂满的是对未来的期望。
我也认真地工作着,仔细思索农业问题。
如徐远、昌平气候、地形不同对耕作方式的影响;农具、灌溉改良因地制宜问题;生产、收获统一化标准化推进;与农业相关律法的建议提出……
我仔细地将这些问题记录在案。
然后交给了我的下属。
“来,这是这几天你们农业组的任务,我相信你们!”
我去干什么?当然是等改进结果了!
什么偷懒?我...我可是还有正事的!
而且前阵子打仗我都快忙死了,徐远农业人才也不少,对徐远他们也更熟,我这叫劳逸结合,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
所以沈大人,咱能能别扣我薪水吗?
我看着抓我上街打牌抓了个正着的沈昭,内心从未如此惊慌。
......
“我错了!我错了沈大人!我这就回去干活写检讨!”
82.中行季衡
几经波折,我终于上任召县。
回想来路,遍布坎坷,但无妨,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看着召县民生凋敝,食不果腹,我不由心生悲苦。
需先解决粮食问题!
唯有黎民不饥不寒,方能授之以诗书,申之以孝悌之义,方可天下大同……
鄙人自知于农业处才识短浅,便立即给吾弟黄壹写信,请教农业知识。
如衣食足,便可知礼仪。良知乃立身之本,可安排百余人立于城门闹市等地,每日高声诵读五经,洗涤百姓心灵;
只听不学也不可,我决心在城中挂满孔孟语录,让百姓无时无刻不感受文化熏陶;
更须奖赏好学之人以示天下。我考虑定期考察经书,成绩优异者赏财物衣食荣誉之类…
长此以往,召县必民风淳朴,人皆好学,尊老爱幼,路不拾遗…
我也能无愧于姬太守之重用!
想至此处,我不禁充满斗志。
83.田偃
现在的齐州一片祥和。
姜家也不吵了,沈家也不闹了,刘家也不争着给自己娃封爵了。
他们的家主此刻正站在公堂上亲亲我我,交头接耳。
这和睦的氛围要是放在二十年前,我怕不是要被吓得去找秦医生看看脑子。
原因自然不是什么他们已经大彻大悟,明白了应该团结一致的道理,而是因为他们现在正一致对外。
刘司寇率先开口:“恕在下直言,我反对您让姬稳入主徐远!”
“刘大人说的是!徐远是我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万不可拱手让人!太守,你要多加考虑啊!”
江大人一脸忠心耿耿,为国捐躯之容。
“是啊,哪怕大局已定,姬稳的行为也当是人神共愤,我们要对徐远加以制裁!”
沈大人更是紧随其后,贡献缺根筋的破主意。
想反对,怎么当时不反对啊?是不是因为现在发现,自己在徐远的势力大都被当成贪官污吏给贬了?
我严重怀疑他们要么去南川(蜀地)进修过,要么在幽云参与过修长城。
不然怎么做到这脸变得又快又厚的?
看着这仨恬不知耻的货色,我恨不得叫人把他们拖出去打一顿。
但为了齐州的太平以及我的太守之位,我还是忍住了。
我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
“各位先冷静,姬稳入主徐远已成定局,现在发难恐会再生事端。
“况姬太守对我们感激涕零,自言道:三位大人对徐远有再生之恩,某愿将州库十之二送来作为报答。
“我当初深知三位劳苦功高,但现在看来嘛…”
这三个马上展示出精湛的变脸技术,纷纷表示自己刚才言行不当 。
可惜,这还远远不够呢。
我继续发言:“可惜徐远现如今饱受战火,奇珍异宝更是流失甚多,不少种类只剩孤品,像那白狐裘,昆山玉……”
很快,齐州又恢复了常态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活用先人智慧,比如二桃杀三士。
虽说这三个哪怕把别人都杀了也不会自杀。
84.沈昭
徐远安定后,我对外颁布政策,不少逃难的徐远旧吏都回来了。
有人帮忙干活,自然是好事,但对他们的安排和处置也免不了下一番功夫。
多数无过官员回来后都留任在原职,但也有少数不愿上任,只想还乡。
其中最奇特的大概是文十三娘了。她虽接手了文书长史的工作,还在对徐远旧人的处理上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与支持,却天天往工部跑,还对城门修复工作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
比如现在,她正在向我检举邯郸城门修复过程中出现的磨洋工问题 。
要是其他人,我估计会劝他们先等等,别心急,但文十三毕竟是徐远刘太守的遗妻,且身居要职,身份特殊,而在原职为官的徐远旧人不少,要是连这点事都办不成,影响也不好。
我只能无奈地听着文十三用一种语气起伏强烈,饱含激情的声音朗读着平仄对仗,文词优美的奏表。
不愧是先进文书工作者。
听完后,我又像往常一样给她拨了一组人手去修城门。
为什么是“又”?
因为这是这个月来的第三回了。
为什么文十三对修城门这么执着?
算了,这种事情就先不管了,反正城门毁成这鬼样子也有失颜面,有人帮忙也好。
就让她修吧……
打卡!上任后的第一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种植,修复与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