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扶贫五年,我登基了 > 第7章 平账

扶贫五年,我登基了 第7章 平账

作者:一七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7 21:29:12 来源:文学城

若要说郑应成的功劳,魏平是想不出一点儿;可要说贪污受贿,魏平能找出一堆。就是上一任县令的罪证,魏平也能翻出来不少。

为了不给大人拖后腿,魏平一晚上没睡,第二日一早便顶着黑眼圈上了县衙,将整理出来的证据呈给大人过目。

裴杼从头翻到尾,满意极了。郑应成的罪证挺多的啊,多就好,不怕他不入局。

裴杼领着手里的证据,哼着小调找到了郑应成。

郑应成见他过来就想找借口遁走,只是没有掉,裴杼上来之后便自来熟地按住了他,还让王绰跟魏平将门给关上。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郑应成敏捷地起身,准备去找张如胜。

一对三,他没安全感。

“莫慌,今日有一桩好事要跟郑大人商量。”裴杼一把将他重新按住,凑近了将证据交到郑应成手中。

一张俊美无俦的脸逐渐在眼前放大,可郑应成看着却只觉得厌恶。他不愿意多瞧裴杼,只低头瞥了下丢过来的几张纸。

一目十行地看完第一页,郑应成便意识到这里头是什么。他立马郑重许多,草草翻过之后,气得嘴都歪了,面色狰狞:“这就是大人说的好事?”

他阴恻恻地盯着魏平,用脚指头想也该知道,这必然是魏平那死人准备的。裴杼初来乍到,对永宁县根本就是一知半解,若是没有魏平帮忙,这些东西他无论如何都拿不到。早知今日,他就该及时解决了这个杀千刀的叛徒崽子!

裴杼见他起了怒,自己倒是不紧不慢地坐了下来,还招呼另二人坐好。手中有筹码,谈判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裴杼慢慢悠悠地分析:“大人也知道,如今县衙面临两大难题,其一便是城外百姓的屋顶需要修缮,这得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其二,则是冬小麦的种子从何而来。”

“自然是借了,否则还能从天上掉下来?”郑应成觉得裴杼真是杞人忧天,这些事情本来就不用他们县衙操心,百姓自然会去幽州的富人地主手中借。至于借不借得来、利息有多少,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这么多年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也没饿死他们。

裴杼微微摇头:“不是有麦种吗,何需要找外人借?”

这话郑应成就不理解了,哪儿来的种子,他怎么不知道?

裴杼嫌他脑子转不过来弯:“北城粮仓里收着的粮食不就是种子吗?”

郑应成豁然起身,因为太过震惊,脸色显得有几分滑稽:“那可是税粮!”

“今年年成还行,这是百姓留下来的种子。不对,这是郑大人体恤百姓,无偿献出来的良种。”裴杼瞬间改了主意,决定将郑应成彻彻底底地绑在这条大船上。若说百姓自己留下来的粮种,还要跟百姓那边通气,牵扯得人员太广,日后不好隐瞒风声。但若说是郑应成捐赠,那就将锅彻底甩给郑应成了,反正郑大人会扫尾。

“那税粮怎么办?!”郑应成都有些气急败坏了。

裴杼理直气壮地道:“自然是被胡人给抢走喽。”

郑应成踉跄了一下,几乎站不稳。

疯了,裴杼真疯了,他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即便是幽州的太守也没胆子动朝廷的税粮,这事儿若是查起来,可是掉脑袋的大罪啊。

那厢王绰却挑了挑眉头,心中难掩惊喜。这倒是个好点子,够胆大,但却真能解决眼下困境,一般循规蹈矩的还真没法儿往这个方面想。

裴杼原身是被朝廷流放,他自己来自后世,对封建朝廷自然没什么好感,更没有所谓的敬畏之心,这税粮交上去之后还不知道便宜谁呢,不如留下来,还能解燃眉之急。

郑应成被裴杼大逆不道的惊天之语给震住了,好半天没缓过来,他忽然想到裴杼方才说的另外一个难题,衙门要给百姓修缮房屋,缺了一笔钱,难道……

裴杼会心一笑:“没错,还给幽州的钱也被胡人给抢走了。”

反正永宁县攒了,也准备还了,但是正要还的时候被胡人给截胡了,这可怪不得他们。似永宁县这等穷地方能够攒一次,却不能再攒第二次,这笔糊涂账到此为止,反正他是不可能再还钱了。

裴杼说完,还悠悠然地给自己斟了一杯茶。

瞧他聪明的,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果然办法总比困难多。

郑应成已成功吓傻,心脏还在扑通扑通跳着,像是随时都能蹦出来。他就是贪点小钱而已,可不像裴杼这般胆大妄为。裴杼不仅薅幽州的钱,还薅朝廷的粮食,薅完了之后还要把账算在胡人头上,没见过比他更不要命的。

意识到裴杼要拉他下水,郑应成绝不可能答应:“我不会配合你做这种事。”

裴杼“嘁”了一声:“大人只怕没得选。”

郑应成猛然意识到,他的把柄还在裴杼手上。

裴杼不喜欢说谎,但是为了吓唬郑应成,他只能选择胡说八道:“隐瞒税粮与钱款,于旁人而言兴许极难,但是在郑大人看来不是小事儿一桩么。即便这事儿本身有罪,但若是无人知晓,便没人会追究,可若郑大人不配合——”

裴杼微笑:“想必郑大人也着人去打听过我的来路吧,只是一时半会儿也没打听明白,不妨让本官亲自告诉你。京城裴家,听说过么?”

郑应成低眉思索,自然是听说过的,从前风光无限,不过最近被新帝整治得很惨。

“我裴家可是一等一的世家大族,家中伯父曾经官至宰相,位高权重。虽然如今落难了,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况且我在族中颇为受宠,调来永宁县不过是权宜之计,只等避了风头便能回京继续为官。郑大人,我手中的这些罪证若是交去京城,不仅你要没命,便是幽州的那几个官员也难辞其咎!”

王绰忍俊不禁,裴家真正得宠的几个子侄,他岂会不认识?且裴家嫡系子孙多半已经死绝了,无一遗漏。

不过这套说辞忽悠郑应成,足够了。

裴杼甩出大棒过后,还不忘给个甜枣:“自然,郑大人若是愿意配合,你的账也能让东胡人一并平了,自此之后,你郑兴成身上便再无贪腐罪证。反正债多不愁,再有多少账胡人也平得掉。良种一事且有你担着,此事算你大功一件,我必上书为你表功。至多三年,我定将你调出永宁县,助你高升。”

郑兴成目光闪烁,陷入了挣扎中。他压根不想跟裴杼合作,但要是抵死不从,他怕是真得死了。

京中倒台的家族何其多?然世家大族姻亲繁杂,纵然一时落魄,总也有东山再起之日。裴杼或许真的是来避难的,他在京城也或许真的有后台。

郑应成其实已经动摇了,但他还想再挣扎一二:“万一消息传入东胡,胡人不认呢?”

裴杼:“哪有小偷会承认自己偷盗东西?他们不认不是正常吗?”

左右脏水已泼,他们认不认已经不重要了。

郑应成:“……”

很好,他竟无言反驳。

这犹豫不决的做派叫魏平看得不顺心,若要他说,县令大人根本无需跟此人多费口舌,直接将他砍了了事,何必还给他立功的机会?良久,魏平端不住了,直接质问:“郑大人想好了没有,县令大人日理万机,可没工夫在这儿跟您闲耗。”

郑兴成狠狠剜了他一眼,一怒之下,还是答应了。

把柄在人手里捏着,他眼下算是虎落平阳,龙游浅水,但终有一日他必要一雪前耻!

郑兴成在自我欺骗中,得到了些许安慰。

而王绰则准备好纸笔,将胡人抢夺粮草、钱物一事俱向幽州太守表明。概因他如今的身份不过是一介教书先生,王绰只用了三成的功力,平铺直叙,一应润色也无,不过是照本宣科之物。

可裴杼等人看过之后,却是惊为天人。

真捡到宝了!

郑兴成望着文书,又看着王绰的脸,迟疑道:“你真是商贾家的教书先生?”

这公文怎么写得比他还要好?可别小看了这公文写作,同样禀明一件坏事,写得差的便得获罪,写得好的,没准还能让上峰看得老怀大慰。

王绰面色一僵,原来偏远地区的公文已经差成这样了吗?他只能讪笑着道:“为帮家主躲位时,曾对着官府的公文钻研过一段时日。”

裴杼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反正叫他写他肯定是写不出来的,太费头脑了,这个师爷给的真值。

盖过县令与县丞的印章过后,这事儿郑应成便彻底跑不掉了。

虽明知不得不为,但郑应成还是膈应得慌,尤其是看到裴杼乐滋滋地跟在他身后,看他如何布置扫尾,期间还对着他的安排指点江山,郑应成听得拳头都硬了。

他辛辛苦苦收服的差役、一点一滴经营起来的势力,如今竟然要为裴杼所用,真是老天无眼!也就仅有这么一次,下次,他绝不会跟裴杼有任何牵扯!

郑兴成骂骂咧咧地做好了裴杼吩咐的所有事。

裴杼恍然之间发现,郑兴成还是有些用处的,虽然他贪婪、狠厉、不安好心,但是执行力一流,有些事他去做未必有郑兴成做得快。

永宁县衙很快传出消息,言明胡人虽然战败,但事先却摸到了北城的粮仓处,打晕了守仓的差役,抢走了全部的税粮,还掳走了他们原要还给幽州的钱物。

先前衙门忙于守城,未曾注意到此事,如今发现却已是无力回天了。

此事一出,城郊哗然一片。

没想到胡人这般奸诈狡猾,竟抢走了这么多的东西!那么多的税粮,白白便宜了胡人,多的是为此捶胸顿足的百姓。

众人对胡人的咒骂声也与日俱增,从前提起胡人是惧怕,如今提起他们则是磨刀霍霍,恨不得将胡人拉过来就地正法。

这群强盗,实在是可恶,可恶至极!屋漏偏逢连夜雨哟,他们县令大人眼下还不知道该怎么伤心呢。

还不等他们崩溃多久,又有消息传出,县丞郑大人心系百姓,深知百姓缺少麦种,愿意捐出一批粮种,以供百姓播种。

农户们又震惊了,郑县丞能有这样好心肠?

他们甚至亲自去县衙确认,证明了这事儿是真的,郑大人真就如此慷慨。

天呐,难不成从前那些丧尽天良、盘剥百姓的事,都是陈县令逼着郑县丞做的?否则完全没办法解释。

就连张如胜都觉得郑大人疯了,得知郑兴成真的要自掏腰包给百姓种地,张如胜一把贴到对方的额头:“没发烧啊,怎么做这种糊涂事?”

“你以为我愿意?”

“那你还做?”

“我这是……”郑应成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毕竟这事儿越少人知道越好。他此刻的心境,比蒙冤的胡人还要复杂。

不过说起来他也挺好奇的,来日那些胡人若是有幸得知此事,不知会是何种反应。

一想到有人比他还惨,郑应成就忍不住乐了一下。

张如胜被他笑得心里发毛,默默往后挪了挪。

要死,郑大人不会真傻了吧?

就在郑应成大开仓库,准备将麦种捐出去之际,永宁县的文书已经传去了幽州。幽州官员以为是求他们出兵的,特意缓了半日才取出来看。

朝廷为西北动乱烦心,此刻与东胡不便再开战,不论胡人抢夺永宁县百姓多少东西,且由着他们抢就是了,不过是民间百姓的摩擦,也不是什么大事。即便真出了事儿,也是永宁县自己的事情,跟幽州关系不大。

幽州别驾慢条斯理地打开文书,起初还有闲工夫琢磨永宁县从何处弄来一个文采了得的书吏,可再往下看,他忽然笑不出来了。

挨千刀的东胡人胆敢抢他们的钱跟朝廷的税粮!好大的狗胆!

之前看《西游记》时看到评论,说齐天大圣是“平账大圣”,这事不严谨,大家就看个乐呵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平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