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夫君为我牵红线 > 第17章 晏如安

夫君为我牵红线 第17章 晏如安

作者:孤猪一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09 16:52:31 来源:文学城

白鹭书院。

李诵拆开昨夜唐越送来的信,信中韩奕恳求他一件事:

韩奕夫人在清风观教导幼童写字读书,韩奕托他帮忙找着合适的书籍字帖送去。

李诵皱眉:不过一些书籍字帖,去书铺问一问寻一寻不算难事,韩奕为何专门托付他?

可是有别的用意?

李诵虽然想不明白,却还是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

两日后,到了约定好的日子,江凝出门前往清风观。

这回江凝带了好些东西,一盒点心,还有几支小木剑。

这是江凝为那些孩子准备的。

“小姐真有心,是把那些孩子放在心上了。”

江凝轻笑:“那些孩子身世可怜,让人心疼。”

除了心疼孩子,江凝也有自己的打算。

下午,江凝去学堂讲学。

她抱着几只小木剑进入学堂,原本端坐的孩子们都忍不住伸长脑袋去看,有胆大的已经出声询问:“江夫子,这是什么呀?”

那孩子一脸期待,显然是明知故问。

江凝抿嘴忍笑:“是小木剑。我们先来温习上次的功课,谁答得好,便可得到一支小木剑。”

“我答!”

“我答!”

好几个孩子大声道。

江凝于是问,“上次我给你们讲了一个刻舟求剑的故事,谁能原原本本复述一遍?”

有三个孩子大胆复述,江凝给他们一人一支小木剑。

随后,江凝又出一题,让孩子们写“剑”字,她将剩下的小木剑分给写得好的孩子。

“江夫人,今天讲什么?我们一定认真听!”孩子们迫不及待听新故事了。

“今日讲诗。”

江凝今日讲的是《咏鹅》这首诗,她以故事入题,讲了几只小鹅游水的故事,再为孩子们讲解这首诗,最后教孩子们“鹅”字。

半个时辰后,讲课结束,江凝让孩子们自己练习写字,她一抬头,就看到去尘站在窗外。

她正看着江凝,面带微笑,还朝江凝招招手。

江凝走了出去。

“江夫子,你讲得真好,他们既学了诗,又认了字,还很高兴。”

人天性好逸恶劳,尤其是怀有赤子之心的幼童,更是很难抑制天性。

想让幼童静心求学可不容易。

“我也只是因势利导,尽量让他们觉得读书习字不是那么枯燥的事情。”

去尘点头,“正是如此,你用心了。对了,昨日有人送来一包东西,说是转交给你,我放在这边杂物间,你来看看。”

江凝纳闷,跟着去尘到了隔壁屋子,发现那是一只箱笼,江凝将箱笼打开,里间堆着许多书、字帖、笔墨等等。

“这都是孩子们用得着的东西。”江凝诧异。

去尘点头:“是啊,李夫子送来这些东西,有心了。”

“李夫子?”江凝一愣,她忽然记起了韩奕临走时给她的那封信。

韩奕在心中说,他昔年在白鹭书院有同窗李诵,如今是白鹭书院的夫子。

“这位夫子可是白鹭书院的夫子?”

去尘点头:“正是。怎么,你不知道这件事?我还以为是你拜托李夫子送来书册笔墨。”

江凝只得默认。

韩奕做事谨慎,在她没点头之前,不会对李诵透露什么。

看来,韩奕只是劳烦李诵送些书册笔墨给她,李诵照做,直接派了人送到清风观。

这样一来,她根本和李诵没见到。

如此甚好。

不过韩奕要是知道了,可能要失望了。

……

今夜,韩奕等夜宿一处小镇。

离开京城后,韩奕他们一路快马疾行,才四日功夫便走了一千多里。

此时,他们已经接近西北地界。

京城的六月,暑气未消,而这处接近西北的小镇,却有些寒意。

今夜下了雨,秋风裹着小雨,越下越冷。

韩奕躺在床上,不由得想起了江凝。

他记得小碧说,江凝一到秋冬,便容易受寒生病。

希望她在韩府一切安好。

如此,他也不负自己在江伯伯坟头的承诺。

……

当夜,江凝宿在清风观客院。

小碧住在外间,她躺在床上,辗转许久却没入睡。

韩奕已经离开四日,这个时候,他到哪里呢?

等他下次回来,她就告诉他,他不必当月老了。因为她一心向道,只想出家。

翌日。

一早小碧去厨房端来早饭,两碗清粥,两份小菜。

江凝和小碧正吃着,忽然客院门口冒出一个小脑袋。

小碧一眼发现了:“小姐,有人。”

江凝看过去,发现是常青。

“常青,你怎么找到这里了?”江凝坐过去,常青有点怯怯的,她将背在身后的手伸出,手上拿了一颗蛋。

那蛋比鸡蛋小,又比鸟蛋大。江凝一时不知道那是什么蛋。

长青抬头望着江凝,一脸期待。

江凝明白了:“送我?”

常青点头。

“谢谢常青。不过夫子有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送我这个蛋?”江凝好奇问。

常青浅浅一笑,露出两颗虎牙:“昨天夫子送我小木剑,所以我也想送你一个东西。夫子,这是野鸡蛋。”

原来是这样。昨日她让孩子们温习上次所学,常青虽然年纪小,却还是写出了“剑”字。

常青这孩子,才三岁,却懂事得叫人心疼。

“谢谢,蛋我就收下了,你用过早饭了吗?要不要和夫子一起吃?”江凝问。

常青却摇头,转身一溜烟跑了。

江凝握着野鸡蛋,心中愉悦。

她来清风观当夫子,原本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她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可手里一个小小的野鸡蛋,却让她有了前所未有的开心。

原来,她并非一无是处啊。

她从前总觉得自己身体不好,做不了什么,好好活着已是不易。

可至少,她现在做得不错,不然常青不会送她一个野鸡蛋。

用过早饭,江凝便去了勤学院。

孩子们已经用过早饭,在院子里玩。

看到江凝和小碧进来,他们全部跑过来,“江夫子,江夫子,我们今天学什么啊!”

“先进去吧。”

孩子们一窝蜂跑进屋内坐好。

随后,江凝带他们温习了昨日学的诗《咏鹅》。

之后,她让孩子们上前,围在她身边,开始提笔作画。

她画出一片池塘,池中有鹅。

孩子们纷纷惊叹:“哇!”

随后,江凝在池边添了一株柳树,柳树下有一个幼童。

“这是我!你看,我也是三个髻。”一个孩子大声说,她头上有三个髻。

“我也是三个髻!”另一个孩子摸着自己脑袋说。

其他孩子不高兴了:“夫子夫子,我也要,我也要。”

江凝一看,她头上有四个髻。

于是江凝又添了一个童子。画中童子头上有四个髻。

四个髻的几个孩子蹦起来。

江凝看到一旁默不作声的常青,再次提笔,然后她对常青说:“常青,你来看看这个童子像谁?”

不等常青看过来,其他孩子立即大声说:“她头上两个髻,是常青!”

常青笑起来,露出几颗牙。

就在这时,小碧走进来,她脸色有些慌张,快步走到江凝身边:“小姐,不好了,新城公主来了!就在院子里!”

江凝眉心微蹙。

新城公主怎么会来这里?该不是来找她麻烦的吧!

“你陪着孩子们,我去看看。”

江凝起身走到屋外,她看到新城公主就在院中,去尘道长在旁作陪。

“你果然在这里。”新城见了江凝冷哼一声:“听说你在这里做女夫子,给孩子们讲学?”新城就是听说这件事,今日特意来清风观上香。

江凝面色不变,平静行礼:“参见公主,我平日无事,便在这里帮忙。”

新城点头:“那是,韩奕都走了,你日日独守空房也挺寂寞的。”

“……”江凝没做声,新城公主每次见了她都跟乌眼鸡似的,不嘲讽她两句就不算完。她能怎么办,只能听着。

反正不痛不痒,她也不在意。

新城公主见江凝垂头不足,心里才稍稍满意,她想起了今日来清风观另一个目的。

“对了,听说明秋月放了一个孩子在这?是哪个孩子,我看看。”

江凝便回到屋里,把常青领了出来。

新城瞧见常青,微微一愣,她低声嘀咕:“怎么有点像……”

不过她很快闭嘴,而是走过去对常青道:“你就是小常青,真可爱!”

她伸手想去摸常青,常青却有些害怕,退后一步。

见此,新城有些不快:“你怕什么?我又不吃你,我只想摸摸你。”

江凝解释:“公主见谅,常青她年纪还小。”

“要你管!多话!”新城冷哼一声。

新城又对常青道:“你不用怕我,我和明秋月是朋友,从小一起长大的。听说你在这里,特意来看看你。”

常青却还是怯怯的,往江凝身边靠。

新城心里微恼。

可她不能跟一个孩子计较。

于是新城又狠狠瞪了江凝一眼:“你怎么什么都要跟我抢?”

“……”江凝一脸疑惑。

抢韩奕这件事,她勉强背锅。

可今日这事她是真冤枉。

新城公主凶巴巴的,常青一个小孩子,能不怕她?

新城又去看常青:“我是公主,她什么也不是,你和她亲热什么?”

小常青皱眉瘪嘴。

似乎对这句话不满。

新城更气了,可她强迫不了一个小孩子,她只得愤愤离去。

……

等新城公主离开,小碧心疼:“小姐,公主又欺负你了。”

江凝并未在意。经过几次交锋,她已经弄清楚这个新城公主脾性。

她嚣张跋扈,却不算阴险恶毒之人,只不过因为韩奕之事,对她耿耿于怀。

希望来日她与韩奕和离,公主能放下对她的怨念。

随后,江凝继续教孩子们作画。

转眼过了午时,讲学结束,江凝正要回客院,去尘回来了。

“江夫子,今日委屈你了。贵人说话,我也插不上嘴。”去尘有些愧疚。

清风观虽然是华云公主所建,可如今公主故去多年,清风观今非昔比,自然不敢得罪权贵。

“道长不必如此,本就是我和公主之间的事情,和清风观无关。对了道长,明小姐和公主交情很好?”江凝问。

“明小姐六岁离京,她和新城公主幼时是好友。”

江凝点头:“原来如此。”

难怪她还特意要看常青。

………

六月中,韩奕抵达宿州。

他先去大都督府拜见明大将军。

两人议完事,明震昊问起韩奕成亲之事:

“你这次拒婚新城公主,只怕是得罪了二皇子。”

“两害相权取其轻,当时贵妃想让陛下逼婚,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韩奕道。

明震昊叹气:“是啊,我们北境大军看似远离朝堂,却时刻被朝堂漩涡席卷。如今陛下日益年迈,朝中各方势利蠢蠢欲动,二皇子此举动,说到底还是为了北境大军。幸好你这次推脱及时……你这次回来,怎么没把新婚夫人带上?”

韩奕解释:“她身体不好,还是适宜在京中居住。”

明震昊点头:“那倒是可惜你们分居两地。”明震昊想到自己女儿,叹气:“秋月如今也在京城,不知她过的如何。”

提及此事,韩奕忍不住问:“明小姐嫁入京城,是……您的意思?”

“是她自己的意思。”明震昊苦笑:“这两年陛下疑心渐重,对我越发不放心,三番四次派来监军。所以,秋月主动提议,她嫁入京城,好让陛下安心。”

果然如此。当时明秋月忽然要嫁入乐府,韩奕就觉得奇怪。

“唉,也罢。她在肃州触景生情,回去京城也许能抚平心境。”

拜见过明大将军,韩奕准备回军营,刚出大都督府就看撞到了宴如安。

宴如安是都督府的长使,和韩奕私交甚笃。

韩奕当年刚到肃州时,因为是来自京城的富贵公子,性情有些孤傲,得罪了许多人,幸有宴如安相助。

后来有次宴如安城外骑马遇险,遭遇北突人,差点丧命,是韩奕率兵及时赶到救了他。

此后两人交情渐深。

见了韩奕,宴如勤学出望外:“你这么快回来了!”

“这也叫快,我去年底年底离开,都半年了!”韩奕好笑。

他从前回京,从未离开这么久。

“这次不一样!你回去娶媳妇啊!对了你夫人呢?”

“她并未与我同行。”

宴如安诧异:“这是为何?你把新婚妻子丢在京城,于心何忍!”

“……说来话长。”韩奕神色有些复杂。

想起江凝,韩奕不由得记挂起她的事情。

也不知,她满不满意李诵?

宴如安打量着韩奕的神色,洞察到其中内情:“走,今晚我们不醉不归。”

……

酒过三巡。韩奕告诉了宴如安真相:他和江凝只是名分上的夫妻。两人约定,等风平浪静后和离。

闻言,宴如安大吃一惊:“怎可如此?这不是坏了人家声誉吗?她与你和离后,再嫁就没那么容易了啊!”

韩奕赶紧解释前因后果:“这一点我也有顾虑,我也想过我们二人不和离,就这过下去,可她不愿意。江小姐虽然身体柔弱,可性情却坚定,她想要的是两情相悦的姻缘。”

宴如安神色迷惑:“两情相悦?难道你们不是吗?你和她不是从小就定亲了吗?如今你被公主逼婚,她愿意为你解围,难道不是心悦你?”

韩奕摇头:“她这么做,只是出于报恩。我心里清楚,她对我并无爱慕之情。”

江凝每次看他的目光,都是平静淡然得,无一丝波澜,想到这里,韩奕苦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