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风月锦囊 > 第16章 第十六章 冯二郎

风月锦囊 第16章 第十六章 冯二郎

作者:水小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4 21:37:39 来源:文学城

齐梦麟听罗疏问自己手里端的是什么,顿时将脸一板,故作淡然道:“哦,我手里这个也是姜汤。就我那个书童,比我还富贵命,下午的时候冒着风游湖,不过才喝了几口冷酒,竟然就受了寒,这不刚给他熬了个姜汤?哼,若不是本公子我宅心仁厚,这样的佣人,一早将他扫地出门!”

罗疏坐在桌边静静听他胡诌,突然开口问道:“既然齐公子刚给您的书童熬了姜汤,为何不趁热送过去,倒上我这儿来?”

“哦,这不顺路来看望你一下嘛,”齐梦麟干笑了一声,又此地无银三百两地描补道,“好歹你人是我救的,所谓救人救到底,我怕你万一有什么想不开的,正好过来替你开解开解。你放心,我这纯粹是顺路的人情!”

罗疏听了便淡淡笑道:“齐公子您这份好意,罗疏心领了。我这人一向乐天知命,过去的事就不会再多想,眼下时候不早,您还是请回吧。”

齐梦麟立刻就坡下驴,满脸堆笑地和罗疏告了别,一出门却立刻臭起一张脸,后悔不迭地回到寅宾馆里,将手里的姜汤咕咚咕咚一气灌下肚去,抹了抹嘴才郁闷道:“这算什么事儿?我倒巴巴地给她送姜汤,搞得好像我喜欢她似的,真是丢死人了!”

一旁的连书听了不禁问道:“咦,公子您催着我熬姜汤,原来不是为了自己喝?”

“当然是给我自己喝!”齐梦麟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从包袱里抽了一卷《金瓶梅》来看,谁知才看了几眼便愤愤地把书一丢,怨念道,“最好看的一卷偏偏被那家伙给烧了,她根本就是我的仇人啊!我竟然还给她送姜汤……”

有道是不能发现小姐怀春的丫鬟,就不是好丫鬟;不能识破公子奸情的书童,就不是好书童!当年齐府给齐梦麟配备书童的时候,资质愚钝的连书完全是靠“老实巴交”四字中选,饶是如此,他还是从自家公子酸溜溜的语气里,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味。

不过老实巴交的连书同样认为,他的公子就是一碗齁死人的老卤,所以这一点气味又能算啥?

与此同时,另一厢的韩慕之低着头走回自己住的内宅,半道中恰好途经二堂,不想却被陈梅卿叫住。

“慕之,真看不出来啊……”陈梅卿此刻悠然地站在月下,看着他不怀好意地笑道。

“看不出来什么?”韩慕之随意一哂,不想多谈。

陈梅卿哪肯放过调侃韩慕之的好机会,故意慢步走上前,绕着他兜了个圈子:“看不出来你也会怜香惜玉啊!”

“她因查案出了这样的事,我这点面子上的关心,不过是杯水车薪。”韩慕之面不改色地回答,径自低头道,“想不到在我管辖的地方,竟然还有如此歹毒的恶霸横行,非得设法剿灭了他们不可。”

原本嬉皮笑脸的陈梅卿在听见韩慕之说这句话时,却不由脸色一变,真心担忧地劝道:“慕之,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一个县城多年的积弊,你指望三年的任期就能肃清?听我的,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韩慕之闻言却在夜色中笑了一笑,冷淡的面庞浸在透明的月光里,更添了三分寒意:“因为任满后我会离开,你就怕了?”

陈梅卿闻言一怔,双眼中顿时染上怒色:“你把我当什么人了?”

“对不起,”韩慕之垂下双目,向陈梅卿道了一声歉,“我是真心想为临汾做些事,可近来却时常觉得,这里太多人都拿我当外客……”

匆匆与陈梅卿结束对话后,韩慕之回到内宅,独自一个人坐在灯下翻书。奈何圣贤书也抚不平一颗郁结的心,他到底还是将书放下,回想起刚刚与陈梅卿的对话。

这些日子,县中随着济生祠一案的告破,蜚短流长间暗暗涌动着一股怨恨。骇人听闻的真相使小小的县城平地生波,更惹得几户人家妻离子散。就连知府在准许罗疏脱籍时,竟也随文书附信,旁敲侧击地责备他办案的不妥。

种种始料未及的压力,让他如芒刺在背,不禁开始怀疑过去那个意气奋发的自己。

从小到大,他总是站在光环中心被人奉承,进学仕进的过程中,只有一个老师曾经批评他太过自负——然而他怎么可能不自负呢?那样一帆风顺地成长,任何负面的提点都显得微不足道、少瞬即逝。

于是在遭遇挫折后,陷入苦闷的自己不经意间将目光落在那个人身上,从此不得不对她另眼相看。

她与自己是很相像的人,除了自负这一点因为出身低微被消磨,说话办事的方式竟与自己不谋而合。很多时候他甚至不用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在一旁静静地听,会心的愉悦就已在他胸中鼓荡出涟漪般的悸动。

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艳句,他不是没有读过,而今亲身领略到这份绮丽的意境,又因她是出身风尘的女子,因此更是心怀怜惜。

所以,他这就算对她怜香惜玉了吗?

想到此韩慕之不禁微微皱起眉头,透过这一念思及深处,竟隐隐觉得后怕——既然他怜她惜她,却为何只敢在窗外递一句问候?又为何在陈梅卿挑起这个话题时,自己竟然心中一惊,像做了错事一般急于遮掩?

原来内心深处,他终究还是觉得她太过危险,害怕因为她而陷入另一片泥沼。

韩慕之不觉烦躁地起身走出厢房,低着头一步复一步,在月华如水的庭院里徘徊。

《大明律》里明文有令:“凡官吏娶乐人为妻妾者,杖六十并离异。若官员子孙娶者,罪亦如之,附过候荫袭之日,降一等于边远叙用。”——可这些都是老古旧了,今世的士大夫有几人真去遵守这条法令?既然别人都违得,他又有什么违不得?

可是,那又能如何呢?韩慕之一想到此,自己也不禁迷惘起来。

却说罗疏被劫之后,韩慕之下令县衙皂隶尽数出动,逐家排查县中所有的私家船只,不想竟又应了罗疏的猜测,几日后便让玄清溺死案有了新进展。

这日几个捕快将河西船夫王老三押回县衙,向韩慕之禀告道:“小人们在这王老三的船上发现了一枚药堂学徒用的簪子,问他簪子是谁掉的,他却推说不知。因此小人们将他系回了县衙,还请大人亲自审问。”

陈梅卿从捕快手里接过一枚杏叶纹檀木簪,翻到背面看见簪头上用药金嵌了一个“清”字,便点了点头道:“如今这种式样的簪子,也只有药堂学徒才用,何况上面还有个‘清’字,八成就是那玄清的东西了。”

陈梅卿一边说一边将簪子呈给韩慕之,韩慕之接过看了,却道:“为谨慎起见,还是从宝芝堂里叫个人过来认一认。”

捕快依言行事,很快便从宝芝堂中领来了一个平日与玄清相熟的学徒,韩慕之令他仔细辨认这枚簪子可是玄清之物,不想那学徒竟立刻点头道:“回大人,这根簪子的确是玄清的,冬天小人们聚在一起烤火时,曾因为玩闹,拔了他的簪子在火上烧,这簪子上烧焦的痕迹就是那时留下的。”

韩慕之点点头,对跪在堂中的船夫王老三道:“这簪子既然已确定是玄清之物,本官却问你,寻常人遗落簪子,岂有不拾起的道理?可见这簪子掉落时他已没有行动自由,又或者,他人已经死了!”

说罢韩慕之一拍醒木,将那王老三吓得浑身一震,不由涕泗横流地哭诉道:“小人冤枉啊!小人委实不知这簪子是从哪里来的,小人如果没记错,这阵子过河的客人里一个学徒模样的都没有,又有谁会丢下这簪子?只怕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求青天大老爷明察!”

韩慕之见这王老三跪在堂下噤若寒蝉,不像是敢撒谎的人,便仔细想了想又问道:“你这船上的生意,平日都是自己在照管吗?”

那王老三丝毫不敢隐瞒,立刻点头道:“都是小人在照管,就算是有客人包船用,全程也是我帮着撑船。哦,不过,说到这个小人倒又记起一件事,前阵子河西开磨坊的冯家有事包了我的船,却不知为何没雇我,当时我还觉得奇怪……再者用完船的第二天,冯家二郎在还我船的时候,脸色也发白,倒像是忽然大病了一场,我问他是不是有事他也不肯说,倒多塞了一吊钱叫我打酒喝,我就没再多问了……”

这条线索乍一听不算重要,却令韩慕之心中一动,因此还是当堂发下批文,命捕快前去拿人。趁着捕快将冯二郎带回县衙前,他又向王老三打听道:“那冯家的二郎,平素为人如何?”

“哦,那冯家二郎为人是极好的!”王老三立刻据实答道,“他人老实,也热心,街坊邻居都喜欢他,不过他去年就遇上一件烦心事,好像拖到现在都没解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