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丰腴之色 > 第12章 私奔

丰腴之色 第12章 私奔

作者:陈三姨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7-03 00:33:55 来源:文学城

阿芙是个没读过什么书的乡下人,对起名这件事儿慎重又随心,先前那些个她觉得不错的小名都被小孩儿推翻了,她本想他既然不爱让她取名,那她就不取好了,可他又不让她喊他小娃娃,小萝卜,连喂都不许。

委实难伺候。

在绞尽最后一滴脑汁后,她干脆就敲定了陶幺这个寓意最浅显的名字了。

实在懒得想。

陶幺和阿芙幺弟幺妹差不多大,虽然脾气差了点,但她还是拿他当弟弟看的。幺儿在阿芙的家乡话里代表的是最小的一个孩子,是捧在手心里的宝贝。

刚开始这样叫陶幺的时候,他还怔了一下,然后立马露出嫌弃的表情,全身心的都在拒绝。

阿芙就笑眯眯的弹了弹他的脸颊,细细的与他解释了番。

不解释还好,一解释陶幺简直炸了锅。上蹿下跳的让阿芙改口,阿芙则难得硬气了一回,摆摆手,打着哈欠睡回笼觉去了。

连续好多天为了个名字冥思苦想,实在累的她脑壳疼。

好不容易把这事儿搞定了,她一沾床就呼呼大睡了。但睡了一小会儿,梅夫人那边突然差人到流光阁请她过去一趟。

她脚下飘,迷迷糊糊的跟着人七拐八弯,直到看见熟悉的布景,上首坐着的雍容妇人,神志才嗖的复苏。

梅夫人如往常那样向她招了招手,又像摸小猫儿那样在她手背抚了两下,才道:“听燕儿说你方才还在歇息,你最近气色的确差了些,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她能有什么心事呢,她的事都不算不得心事。

梅夫人见她摇头,又问:“那可有什么要说与我听的?”

阿芙想了想,心里琢磨着,她收留陶幺的事情一早就和婆母禀明过了,也得到了婆母的应允呀。是不是有人和婆母又说了什么,婆母才找她兴师问罪来了?

她忐忑的垂下眼,“阿芙对婆母您并没有什么隐瞒的事....”

“是吗?”梅夫人态度不明,似是玩笑道:“可我怎么听到了些不一样的事儿呢。”

果然。

那些风言风语还是落入了公婆的耳。

阿芙有些战战兢兢。

梅夫人衣角自她眼前掠过,指了指旁侧的位置:“坐吧。”

待阿芙坐定后,她柔声道:“九姨娘,你近日和洵儿相处的如何了?”

阿芙:“少爷他待我很好。”

梅夫人接着问:“怎么个好法儿啊?”

怎么个好法儿?

阿芙手上开始有了小动作,撑开的手指无意识的蜷缩,蔷薇粉的指甲盖一点点过渡为月牙白。

少爷会问她冷不冷,然后将瑟瑟发抖的自己揽在怀里,驱散寒意。

少爷会担心她思乡,亲自提着准备好的家乡菜来看她,少爷会在长欢斥责她的时候出言护着,会轻声细语的和她说话,会不吝惜对她温柔的笑。

这些都是少爷对她的好。

她都记在心里了。

女儿家的心思全摆在脸上,她满含春情与倾慕的目光又怎能逃过梅夫人的眼。梅夫人了然的笑了笑,“罢了,你们这些小年轻的事儿我这做长辈的也不好过问。你就告诉我,我什么时候也能享个儿孙福啊?”

这话阿芙更不敢接了,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她......少爷......

怎么可能呢......

“你们,行过夫妻之礼了吧?”

阿芙困惑的暗忖,她是纳进门做妾的,没有八抬大轿,跳过拜堂礼由一顶小轿自侧门抬进府的姨娘,如何与少爷行夫妻之礼?不过,合卺酒算不算呢,虽然以茶相待,好歹也全了个礼。

于是,她微微的点了下头。

梅夫人眼中先是闪过一丝诧异,随后眉开眼笑了起来,拉过阿芙的手高兴道:“好好好,真是好呀,看来那道士还是有些功底,也不敢诓骗我梅府,纳你进门果真没错。现下我便等着抱孙子便好!”

阿芙心中直发虚,少爷那样风姿秀雅,姿容无双的人,能远远的看一眼就够了,能与他说上一两句话,就是天大的恩赐。而能侍奉在他左右,更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其余的,她想都不敢想。

梅夫人见她露出了点点哀愁,以为她是生出了压力,便宽慰道:“你不必有顾虑,只管和洵儿好好处着,不论是男是女我都喜欢,都是我梅家的血脉,定然一视同仁。婆母我是个开明的人,不会整日催着你,你按时喝下我送去的滋补汤就可以了,咱们顺其自然。”

回去的路上阿芙整个人都是恍惚的,后方端着一盅浓汤的婢女稳稳当当的跟着,一进屋,那黑陶小盅就往桌上一推。

小婢女笑吟吟:“九姨娘,请用。”

阿芙谢过,捧起陶盅叽咕叽咕的喝了个干净。

小婢女施了礼就高高兴兴回去复命了,阿芙望着门口一脸怅然,她好像揽下了件不得了的事。

晚上阿芙做饭都心不在焉的,刮了半身鳞片的鱼要死不活的躺在砧板上,钳制住它的人盯着别处出神许久。最后还是陶幺看不过去了跑来叫醒她。

一顿饭做的磕磕绊绊,所幸做饭的人是个老手,味道也还说得过去。阿芙魂不守舍的夹着筷子,口中敷衍的咀嚼了两下就不动了。

陶幺盯着她看了会儿,见她无甚反应,便敲了敲她的碗沿。

脆响泠泠,阿芙回神,埋头扒了两口,然后就放下碗说吃饱了。

她碗里的米饭还剩了大半,陶幺皱眉看她:“平日里说我铺张浪费,说的那般振振有词,如今你看看你碗里的是什么。”

阿芙面上一热,圈过饭碗强行解释道:“你不懂,蛋炒饭就得用隔夜的冷饭来做,这样的蛋炒饭颗粒分明,入味极快。”

陶幺对她的说辞不屑一顾,讥讽道:“别以为少吃那么一两口就能身轻如燕,若这般简单,岂不是满大天飞的燕子。”

若换了平时,阿芙还能跟他抗辩一两句,但现在她提不起劲,神色恹恹道:“我没想当燕子,也不想当鸟儿,看着自由自在,实际上一不留神就给人打了牙祭。”

“这你倒是不笨。”陶幺老神在在的斜睨着她,“白天你出去了趟后,回来就这幅丢了魂儿的模样,是撞鬼了吗?”

阿芙立马嘘声道:“你一个小毛孩儿别整日神叨叨的,让人听见了不好。”她左顾右盼了下,继续道:“过几日我要出一趟远门,我会请位先生来教你读书识字,你在府里乖乖的等我回来啊。”

陶幺一听来了兴趣,问:“私奔吗?”

阿芙眉头一跳,险些坐不稳,哭笑不得道:“你这小脑袋瓜里都装了什么啊,什么乱七八糟的,净瞎说。”

作为一个成年人,那俩字儿她都说的烫嘴,陶幺怎么能那么大摇大摆的说出口呢,看来真得抓紧时间给他找位教书先生了。

陶幺追问:“你要去哪儿?”

梅洵生来体弱多病,一年中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床上打发的,感染一点小风小寒都能让他在鬼门关中走一圈,导致梅夫人日日都提心吊胆,盼着上天开眼垂怜下自己唯一的儿子。

梅夫人年轻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家闺秀,倒像是养在马背上的塞外女子,扬鞭骑马,英姿飒爽,纵横闹市。不信神不信佛,更不信命。

直到生下了梅洵,初为人母感受到的不是喜悦,更多的是心痛。别的孩子是洪亮的入世啼哭声,梅洵却像奄奄一息的小猫,时断时续的呜咽两声。听得梅夫人心都碎了。

如此精养细养到七岁,眼看着梅洵一年比一年康健,似乎就要熬出了头,梅夫人心中的大石头就要落下时,突然来了场意外落水,把众人都打了个措手不及。

梅洵的情况直转急下,昏迷了五六日,命悬一线。即便侥幸捡回一条命,却瞎了双眼。

所以,打那以后,个性刚强的梅夫人像被折了腰的铁骨,到处投石问路,请遍天下所有名医,上山求神拜佛,凡是有半点希望的无所不用。

梅洵后院没添人时,就是梅夫人带着几个贴身婢女上邻县的寺庙上香求福,后来给他纳了人后,就带着她们一块儿去了,无论是干什么事儿,梅夫人都信奉着人多力量大。

一个月后就是上山祈福的日子了,阿芙自然要跟着去。

“我也要去。”陶幺道。

阿芙握着筷子,几乎没有什么商量余地的回绝了。在还没彻底了解陶幺之前,她可不敢轻易放他出去,这孩儿嘴上没个把门儿,她实在不放心。

原以为陶幺会和她纠缠两句,没想到这孩儿啥也没说,径自走开了。

既然打定主意要给陶幺请个先生,自然要好好筹划一番。

阿芙性子憨直,木讷惯了,在人际关系处理上一向不得人心,她爹娘也非常了解,所以在她出嫁前给她一笔不小的压箱钱,就是怕她让人欺负挤兑,吃不饱饭睡不好觉。

阿芙又何尝不晓得他们的用心良苦,她把那笔压箱钱藏的严严实实,即便是被彩莺压迫的那段日子,她都没舍得用,就怕惹人生疑,然后偷了她的压箱钱。

她离家时幺弟正是上学堂的年纪,只可惜她没法儿见到他用功读书,像隔壁大虎一样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的样子了。不过他遇到了陶幺,虽然没幺弟那么乖巧可爱,但年岁差别无二,所以她愿意将他当成弟弟照顾,愿意供他读书。

今后若能考取功名,她也能跟着沾点光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