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进镇赶考
1964年的夏天,片片正在吐穗的麦田里弥漫着清香,在麦田间的小路上,行走着有一群跳跳蹦蹦说说笑笑的少年。他们是赶往镇里的中学参加小学升学考试的。我,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头一天下午,学校校长召集我们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办公室座谈。
校长告诉我们,本县有三十几个初中,其中有两个重点初中,一个是县一中,一个是县十中。他说县一中当然不错,但十中的师资力量比一中还要好。
我们当时不理解,为什么在县城里的一中的师资力量还比不上位于一个镇上的十中,后来,到了学校就理解了。
校长鼓动我们几个都报考十中,于是我们就都填报了十中的志愿。
天没亮父亲就起床,特地为我做了两个“火赤粑”,这“火赤粑”是麻城地区的特色小吃,我父亲做得特别好,我特别爱吃。
天刚蒙蒙亮,我就穿上妈妈亲手纺线织布缝制的土布衣,穿着妈妈亲手做的土布鞋,带上火赤粑和文具,早早地跑到学校集合。
校长给我们作了激情扬溢的考前动员报告后,班主任何老师就带领我们出发了。
一路上何老师都在激励我们。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何老师高声诵出两句诗,然后问大家,“知道这是谁的诗吗?”
我们几个同学几乎同时抢着回答。
“对!”何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答案。
要说明一下,我们这进镇赶考的18名学生全都是男生。
当时老家非常重男轻女,到六年级时,我们班上就没几个女生了。
“古春福,你的志向是什么?”何老师回头问我的好朋友。
我和古春福紧跟在何老师的后面走,古春福回答说:“我将来想当一名医生。”
“当医生好,治病救人。”何老师对着春福树起大拇指,又问我,“之华,你的志向是什么呢?”
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何老师:“老师,您说,人怎么样才能不死呢?”
何老师停下脚步,回过身来,眯着眼睛看着我,说:“你怎么问这样的问题呢?”
我的脑海里闪现出小时候看到的那白生生的小骷髅,又想起《西游记》里孙悟空上山学艺时,菩提老祖问悟空想学什么,悟空说想学长生不老之法,于是对何老师说:“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人要是能长生不老该多好。”
“人都是要死的,但是有的人虽然死了,却依然活着。”
“人死了怎么还活着呢?”我不解地问。
“有的人□□虽然死了,但灵魂还活着,你能懂吗?”何老师微笑着问我。
我想了一下,说:“您是不是说他们的灵魂还活在人们心中?”
“是啊!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人物,名垂青史,人们永远记得他们,他们就是不死的人。”
我好像有些领悟了,说:“屈原、诸葛亮、李白,就是这样的人,对吗?”
“对呀!所以,你们一定要考上重点初中,将来上重点高中,然后上名牌大学,然后成为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才。”
何老师就边走边对我们讲,一个读书人,从小就要“立大志,吃大苦,干大事,成大业”。
何老师还教过我们的历史课,他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果能建立丰功伟绩,就能名载史册,留芳千古,这样才算是不白来这世上一回。”
何老师的话深深放刻印在我的心中,成了我发奋读书的动力,也解开我了四、五岁时就藏在心中的疑团:人为什么而活着?
到了设在镇中学的考场,我们18个人被分到了不同的考场,我和古春福分在同一个考场。
上午考语文,作文题是《丰收在望》,感觉自己写的还不错,还记得这篇作文的结尾,我是这样写的:
“太阳落在西山上,就像盛开的一朵丰收的花儿,那么火红!那么艳丽!”
出考场了,何老师和老师们一起吃午饭,其他的同学到学校门口的饭店吃午饭。
我和春福到学校里的吃水塘边吃午饭。
我从书包里拿出父亲做的两个火赤粑,分给春福一个。
春福带的是三个馒头,他也分给我一个。
我们用手捧塘里的水喝,吃着火赤粑和馒头。
下午考算术,我抢交了头卷,提前跑出了考场。
题目比较简单,我以为都做对了,结果,有两道题出了问题。
有一道应用题,算式列对了,最后一道运算错了:1除以1,等于0了。太马虎大意了。
第二道题,是给一个房间做粉刷,已知房间的长宽高、门窗的长宽高以及每平方米用多少白石灰,求粉刷这个房间需用多少石灰,结果我天花板也算在粉刷内了。
考完后和我一位春福讨论,他说我做错了,房子没有天花板。我说题目里没说清楚。要是农村的房子,就没有天花板,要是城填里的房子,就有天花板。
等考试结果的那些天,心里很焦急,做错了两道算术题,还能考上重点初中吗?
一天中午,我正在家里看书,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是何老师,他亲自给我送来了入学通知书。
他兴奋地对我说:“你考上十中了!我们班有五位同学考上了十中,还有十几位同学考上了其他初中。这是我们学校建校以来最好的成绩。”
父亲母亲高兴极了,要留何老师在家吃午饭。
何老师说:“谢谢了,我还要给其他的同学送通知书。”
临出门,他又对我父母说:“你们家之华很优秀,将来会有大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