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风物有信 > 第37章 第三十七回

风物有信 第37章 第三十七回

作者:江照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8-14 18:00:40 来源:文学城

李依的回信只是寥寥数字,李倜看罢,脸露笑意,道:“十三娘真真妙人也。”

郑致淳道:“圣人,殿下素偏武将,您万万……”

李倜诧异道:“郑卿何出此言?十三娘素来明辨是非处事公允。看她的之意,也是不肯妄动刀兵的。”话毕,他看向殷公集,道:“莱公,去岁连月暴雪,海港都给冻上了。今年虽还未过半,但海事司六处港口所出货物,还不抵去岁两月之数。国库、户部之难,并非危言耸听。”

郑致淳一愣,按着李依秉性,定要趁机在这里面捞些兵权,今次倒是转了性子。他接过话来,道:“看来殿下也是不肯动兵。如今,便请圣人圣裁。”

“圣人……”殷公集还要再辩,一旁的尉迟舒拉了他袍袖,执礼道:“圣人,如果就此驳了毅侯的面子,也不是妥当之法。臣以为,并非完全不能答应。登州港水师精良,可应为援。届时倭贼来袭……是守是攻,不过是水师提督的事。圣人去个口谕,令他莫要轻易出海,岂不两全?”

李倜大悦,当下道:“便按尉迟的主意,既全了毅侯的面子,也全了郑卿的心志。”他甚是高兴,宽慰着殷公集道:“莱公擅战,主战亦为我大唐百姓,这些朕都记在心里。但年景难熬,总得撑过这几年的。东南百姓的苦,朕一直放在心上。今岁武举,你便做个主考官,好生瞧瞧擅水战的,为充盈水师诸港准备准备。”

尉迟舒站起身,拱手道:“是。”

从宫中出来,殷公集按了一肚子的火便压不住了。郑致淳才上马车没走多远,他几乎指着景绍的脸,直与尉迟舒道:“恩棠不知武备、理不清军情,许不大分得清局势如何。你从小通读兵书,亦是去过边塞历练的,怎却糊涂至此?你不肯谏言,还按住老夫?到底是什么缘故?”

景绍尴尬立着,尉迟舒长揖到地,道:“殷公,这些年您养气功夫早就到了家,今次一见,倒还是当初的暴躁脾气。圣人这般考虑,定非明面上的缘由。亚历舍汗国会武之上同渤海国大动干戈,您也看在眼里。如今马市商议在即,无论如何也得先顾了这头,您说我可有虑错?况这场雪灾,也令倭贼死伤惨重,一两年内出不了大乱子。到了那时候,我如何不站在您这边?”

景绍亦道:“莱公,国库空虚不假,郑公的话,是有几分道理。再者说,圣人分明也不肯战,只怕是有旁的打算。如今殿下分明也不赞成水师贸然出战,可见非能战之际呐。”

殷公集冷哼道:“你回去问问你家七郎,看看振香可会如你一般想法。老夫是老了,可老夫不糊涂!文臣言武,国之将乱!”语罢,竟是拂袖而去。

“文臣言武,国之将乱?”

景绍叹口气,望着殷公集离去的背影,同尉迟舒两人当街缓步而行,均不肯提及殷公集最后八字。

“殷公素来是这个脾气,只是多年没发作,恩棠你可莫要挂在心上。”尉迟舒终究开口,劝了几句。但宫门之外众目睽睽下出了这档子事,只怕两人自此交恶,今夜便会传遍长安城了。

“俱是为公,我何尝不知殷公品行?”景绍喟叹道:“我记着大郎是在杭州水师供职,这东南诸道,当真还安稳?”

尉迟舒道:“已有数月,未曾报百人以上倭贼进犯。便是有行踪的,不过行鸡鸣狗盗之事,并未伤了人命。说句不该的——天灾之下,大唐子民还有朝廷赈灾,那些倭贼,又哪里有活路了?”

景绍感慨了几句世道艰难的话。尉迟舒笑道:“不过方才殷公所言,我倒也好奇,七郎对此会是什么看法。”

“便如殷公所料,分毫不差。”提及自家嫡子,景绍亦笑了起来,道:“昨夜,我们父子三人,在大郎处饮茶畅谈。席间谈起此事,大郎亦是赞成行缓兵之法,以图后计。孰料七郎当下便与我们起了争执,半分不肯退让。真真是跟了殷公几年,旁的本事没看出来,脾气倒是学了个七八分。”

“振香出了名的好气性,约莫在家里才那样吧。”尉迟舒想起会武景秀夺魁后楚伊莲公主求婚,笑道:“那占卜一事,究竟是真还是子虚乌有?”

景绍道:“这等事情,如何杜撰?只毕竟是家事,若非亚历舍汗国逼得紧,我又如何肯摆上台面去说?”

“怪道你家八郎才几岁婚事都定了,七郎还悬着。”尉迟舒叹道:“你可知消息传出去,多少人家的好女,连妆都哭花了。”

景绍哈哈一笑,道:“知子莫若父,七郎那木讷性子,绝不是能知情识趣的。谁若嫁了他,只怕闷都闷死了。”

“一直匆忙,你那大孙的事,还盼节哀。三郎年轻,今后有的是机会。”二三月间,景秘的长子染了风寒,熬了一月有余,到底没熬过去。景绍膝下子女不少,但到了孙辈,只得了那一个大孙,孰料竟是这般没了。彼时景绍苍白着脸强撑了几日,尉迟舒忙着侦辨数千条斥候回报,也没能好生宽慰。

“去岁末四娘添丁,我还真是高兴。”景绍面上有些苦涩,道:“如今我也是想开了。眼看大郎愈发好起来,不怕你笑话,我这心里的那股气,早就散了。”景稀嫁与郑氏,他同郑致淳也是儿女亲家。

景和人品才情,长安咸闻,只因体弱,一直未能出仕。尉迟舒眼睛一亮,道:“莫不是大好了?”

“称不上大好,但已可踏青赋诗。”景绍话里透着股欢喜,只道:“再养养罢!”

莱国公殷公集殿前与茂国公郑致淳起了争执,宫外更毫不留情与礼公景绍、鄂侯尉迟舒拂袖而去。翌日,众人本想看看这三人同处一殿会是何种情景,孰料殷公集竟是递了折子,称病告了假。

李倜当即赐了补品,令英吉亲去莱公府上,看来是不想寒了老臣的心。待旁的事情处置妥当,午后便是谈判的时候了。

“景卿,朕记得,你家三郎在外面任职,七郎便是朕的金吾卫统领。”李倜喝了半盏茶润嗓子,也摆手示意毛栗子为众人奉上莲子清心汤。“但大郎振博的名声,十年前便传遍大唐了。”

“犬子些许薄名,劳烦圣人费心了。”景绍执礼回道。

“他身子骨好些不?”李倜松了松肩头,景绍道:“好了许多。”

“午后,魏先生要与朕讲些先贤文章。朕从前看过令郎的集子,是很有几分见解的。”李倜冲毛栗子挥手,道:“若他方便,可否进宫,与朕清谈学问?”

众臣屏息——景和之名,孰人不知孰人不晓?但因其体弱,早已隐居多年。

景绍起身,执礼朗声道:“圣人垂怜,是犬子的福分。只犬子学问粗浅,届时还望圣人海涵。”

如此,一锤定音,众人便知——景氏大郎,离出仕之日,不远矣。

建元元年六月初七,礼国公世子景和奉诏入宫。景和素服玉冠,美姿容雅举止,帝心悦之。

太傅魏炼考其学问,大赞之。景和当庭作赋,盏茶即成。其文字字珠玉,行云流水间有气吞山河之势。又落于实务,绝非夸夸其谈之辈。是以魏炼当庭作保,举荐景和任门下省拾遗,长伴帝左右。

然景和坚辞,李倜心知他体弱,只温言数句,便恩准景和入仙居宫拜见太后。待景和出宫,更赐下文房四宝六套,以资嘉奖。

景和虽未出仕,但这其中殊荣,羡慕有之,嫉妒有之,总之沸沸扬扬,传了数月,仍未休止。

却说是夜,景秀练完拳脚,沐浴后换过件家里宽袍,腰带也不束,长发在脑后随手挽了,光脚趿着木屐,往唐夫人住处去。

等进了门,他瞧见景和独身出来,装着恍然道:“兄长已来过了?可见母亲已经很是喜欢。我还是莫要进去,省得母亲一顿说教,坏了心境。”

“胡言乱语。”景和啐道:“不过是来与阿娘说说今日见了六娘。方才阿娘还念叨你,你快些去。”

景秀收敛了笑意,叉手一礼,道:“是,兄长。”景和今日的《宣政赋》他也读了,当真是为兄长欢喜,是以有些忘形。

景和也不扶他,看了看月色,道:“阿娘今日太高兴,倒是多费了心神。你请了安,莫要多扰。等会子向父亲问了安,到我这儿来,咱们兄弟赏月饮茶。”

“是。父亲那里我已去过,待会儿便去兄长处。”景秀应了,目送景和离去,轻手轻脚进屋,陪着母亲说了些许闲话。

“大郎与我说,六娘气色好了许多,我这心里就放心了。”唐夫人形容枯槁,鬓边已然花白,说话也有气无力的。

景秀小心翼翼为母亲揉着小腿僵硬的肌肉,笑道:“年节时候阿姊病了,约莫便是思念阿娘吧。宫里阿娘放心,隔上三五日,我总有机会去瞧瞧阿姊,确是比先前气色好许多,也胖了些许。”

“那便好。”唐夫人闭上眼。若说这一辈子最后悔的两件事,其中之一,便是允了景程嫁入宫中,从此虽在一城,却骨肉难见。

等唐夫人入眠,景秀小心退出来,与在外的谦达婆道:“阿娘这里,多亏有嬷嬷。”

谦达婆乃唐夫人昔年在西市买下的女奴,当时她被打的几乎要死了。几十年过去,谦达婆一直跟在唐夫人身边,便是唐夫人出嫁要与她寻郎君,也被谦达婆削发明志。

“夜里总是有些凉,你该多加件衣裳。”谦达婆笑了笑,道:“你快去吧。”

景秀素来敬她,含笑应了,道:“嬷嬷,你也早生歇下,我先告辞了。”

政客之间,政见不同很正常。

明天见。

已改,站--战

为区别景秀景和母亲唐氏、景和妻唐氏,今后母亲称唐夫人,景和妻称唐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7章 第三十七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