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丰年 > 第6章 远山哥

丰年 第6章 远山哥

作者:南北说南北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13 08:22:40 来源:文学城

初冬的早晨,薄霜覆盖着大地,冷风乍起,吹的人瑟瑟发抖。

从屋外回来的兰姨打着冷颤,取了些干柴添进灶台里,在炕沿的木桌旁坐下。

桌上摆着两碗小混沌,一碟子萝卜丝。

往常兰姨是很在意吃食的,顿顿有鱼或是肉,因要去南临了,忙的紧,吃的也就简单些。

虽说食不言寝不语,在村子里是没这些规矩。只是心不在焉的兰姨默默地用着饭,心里却翻江倒海。

自那日许知韵提议去南临,还当着她的面绣了双面绣的帕子,兰姨的心就没静过。

她发现阿韵更加黏着她了,总是望着她笑。可偷偷瞧过去时,阿韵的脸上一丁点笑模样都没有,只是神情淡淡的,更加不爱说话了。

突如其来的改变让她难以适应,可这疑问却是不敢言明。她总觉得阿韵的改变因着她,难道阿韵知晓真相了,亲生母亲就在眼前,但又觉得自己没露出破绽。

心里越纠结越慌,就更不敢说出真相,更怕坦白后不知如何面对自己的孩子。

索性兰姨暗暗决定不问也不说,既然阿韵想去南临就去,只要在她身边守着就好。离奉京城远点也好,就是耽误阿韵的婚事了。

正午,阳光撒了下来,带来了丝丝暖意。

兰姨想着去隔壁邻居李家看看,说好要替人家看屋子的,谁成想自己家也要出远门了。

隔壁是李大哥一家,一家子心善,许知韵得了好些照顾。

李家两口子心慈,刚搬来时,就帮着清扫房舍,教兰姨种菜。

他家有个比许知韵大两岁的男娃,叫李远山,长得壮实憨厚,天生力大,说他三岁时便能扛起锄头种地。

许知韵见到过李远山后,就觉得李家婶子瞎说,那个豆丁大的男娃能扛起一人高的锄头?

直到七岁时,她与李远山接触的多了,亲眼看到何为力大无穷,才愿意相信。

许知韵被兰姨护的瓷实,在村里呆了两年多才开始慢慢信任旁人。最信任的除了镇上的邱掌柜,再一个便是邻居李家婶子。

起初,兰姨总是村里镇上来回跑,有些不便时,便将许知韵托付给邻居婶子。

李家婶子快四十的年纪,只得了个儿子,便对软乎乎的女娃子许知韵格外喜欢,照顾的也尽心。

两个孩子差不多一般年纪,玩闹也爱凑在一起。

那年春耕,大两岁的远山哥哥便想带许知韵去看大鱼。

两个娃娃手牵着手,跑到河边,李远山二话不说便脱了鞋下河捞鱼,想让好看的妹妹见见自己捞鱼的本事。

捞的正起劲时,村里庄稼人赶着耕牛来河边喝水,一个不注意,放了缰绳。

这牛便冲着穿的五颜六色的许知韵跑过去了。

待许知韵反应过来时,那大鼻子耕牛就要撞过来了。

李远山飞奔过来,快如闪电,一脚便踹在大黄牛身上,吃痛的大黄牛转移了注意,哼着鼻子冲向踹它的人。

被李远山推向一边的许知韵还没回过神,正要尖叫时,就见李远山一脚踹向牛的前腿,适才威风凛凛的大黄牛当即倒了下去。

眼前的一幕太快了,不止许知韵捂着嘴不敢相信的愣在原地,那大黄牛的主人也没缓过来神来。

许知韵是毫发未伤,可救了她的的李远山被训得狗血淋头,还有倒在那闷声叫的大黄牛,村里的兽医看过了,这牛腿折了不中用了,尽早杀了还减轻些痛苦。

大翎国是不可随意杀害耕牛的,此事便报到里长那。

一脚便踹残一头牛,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这是天生神力,反正十里八乡是这么传的,这不李远山就成了名人。

从那之后,兰姨便不再让许知韵穿颜色鲜艳的衣裙了,不过她多了一个厉害的玩伴。

那时的许知韵同李远山走在一起,总会感觉威风凛凛的。

后来龙口镇上的一户大人荣归故里,为了彰显慈爱,就在镇上办了所学堂,不需要交束脩,只需自己准备书本笔墨即可上学,最重要的是不限男女。

兰姨得了消息,欢天喜地地去准本新的笔墨纸砚。

其实兰姨早早就在家开始教许知韵识字了,许知韵对上学没什么概念。

不过兰姨说上学会有同窗同她一起玩,许知韵便开始向往上学。虽说请的不是有名气的夫子,但教些村里娃娃认字背诗还是绰绰有余的。

兰姨在许知韵上学这件事上表现得很积极,不仅劝说李家婶子让李远山去上学,还亲自去学堂看了看夫子。

兰姨让李远山读书是存了心思的,她觉得李远山这孩子老实憨厚,与许知韵一同上学能护着些。

巧的是隔壁李家婶子也存了心思,虽说没指望李远山有啥出息,不过能识得几个大字总是好的。

再一个,打心底里瞧上了许知韵,白净的小女娃谁不喜欢,越看越觉得当儿媳妇好。

除了一些节日、春耕秋收,许知韵都会和李远山一起做伴上下学。原本兰姨不放心,总会悄悄地跟在后面。后来看到村里的孩子们会一同走,李远山确实在护着阿韵,便放心下来。

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晓得,这李家小子力大无穷,别说是头牛,就是头老虎也是立马能撂倒的。

只要李远山在身旁,还真是没人敢招惹许知韵。

镇上考功名的男娃不会来这所学堂,故这里的孩子并不多,女娃更是少之又少。即便不要束脩,书本对于村里农户来说,那更是贵得要命,太少的村里人会让自家女娃来上学。

乡下孩子不在意男女大防,总是一起玩耍的。不过学堂先生有些讲究,便在中间摆个矮屏风,将男女隔开来。

女娃这边就三人,许知韵,村里的赵欣儿,还有一个是镇上卖白酒家的王花琪。

赵欣儿是家里唯一的女娃,家庭富足又会讨他父亲喜爱,脾气跋扈些。

她自认为在文兴村,她是最受宠爱的女娃,是唯一一个能上学的女娃。可没想到开学的第一天就看到同村的许知韵,那个无父无母被一个绣娘养大的孩子。

并且村里人都夸兰绣娘将孩子养得好,白白净净的招人喜欢。村里人没夸过自己白净,总说赵欣儿有福气相,不就是说她胖吗。

没父母还能上学,赵欣儿不想与这样的人一同玩就拉着镇上的王花琪一起玩,总是孤立许知韵。

偏偏许知韵不在意,她有一个脚踢黄牛的厉害哥哥就够了。

玩伴不在多,在于魅力。譬如李远山,他的名声镇上都知晓,一群孩子在他后面做小跟班,山哥长山哥短的叫,李远山又听许知韵的,最后许知韵混得像个头目似的。就像兰姨说的,上学的日子是愉快的。

这可把同村的赵欣儿气得暴跳如雷,更加讨厌许知韵了。讨厌归讨厌,到底是不敢惹。

消停上了几年学堂,许知韵认字背诗得了先生许多夸奖,李远山在学堂像只猫,总低着头说不会不懂,时时被先生骂,不过出了学堂瞬间生龙活虎。

李远山快十五岁时,镖局的镖师来找上门,说他是练武好苗子,种地可惜了。

托了里长问这事,得了准信,李家觉得是个好出路。那榆木脑袋本就不是读书的料,因能护着阿韵那孩子,要不早就不让他上学了。

婶子甚是喜爱许知韵,心里早把她当成儿媳妇的人选,不过看兰绣娘护得严实,私下也拐弯提过,人家都没搭话,怕是嫌弃他家儿子没本事。

如今好了,能习武就厉害了,那镖师说习武最好五六岁开始,不过李远山力气大,好好练不比那童子功差。

这本事学成了,等过两年许知韵及笄了,便能去提亲了,李家人是这般想的。

李远山便跟着去焦州学武了,走的时候很不舍,怕学堂的人欺负许知韵,但没办法他娘告诉他,男孩子要有真本事的。

真被李远山的乌鸦嘴说对了,学堂的赵欣儿瞧着护着许知韵的人走了,便处处针对起许知韵。

之前学堂的人全围着许知韵,如今树倒猢狲散。没人再与许知韵交好了,就正大光明地欺负起许知韵。

今儿说衣服是娘亲手做的,明儿说兜里的果子是爹摘的。许知韵一直觉得自己太在乎有没有爹娘这事,是赵欣儿从小气的。

在赵欣儿几次三番的提及许知韵无父无母时,许知韵实在被戳痛软肋,次次被气个够呛,便找个由头不去学堂了。

兰姨打听到了原因,也就同意了,不过私下偷偷哭过好几回。

北边的冬季来的就是早,望着隔壁荒凉的院子,全无一点生机,唯有脑海中的思念化作一幅幅画,不由得想起那个赤着双脚挡在她前面的男孩。

曾经的许知韵就想过,以后和这个男孩过日子也好,这样她就有家人了。

即便村里人都笑话李远山虽有力气,人却是个傻的。前世的许知韵可不同意村里人的看法,这不是傻而是纯真,纯真的人才散发傻气,事事都懂的人活得才累。

李远山这样的正好,人情世故不懂也去不理会。

不过经历过前世,许知韵认同村里人说的,李远山就是傻的,傻到认为单枪匹马就能去皇宫救她。

许知韵回到许府后,联系了好多次李远山见见面,可李远山捎过来的那封信却说,他娘说阿韵是富贵人家的孩子了,与村里的孩子不同,不叫他再联系阿韵,省得耽误人家。

之后寄出的信都被送回来了,关系就这样断了。关系断了,就表明再不认识,那为何得到她被关进冷宫的消息,李远山你还要去救,还以为多厉害呢,只身一人硬闯皇城,在皇宫大门前就被以叛军的名义绞杀。

思及此,许之韵捏紧的双手松了松,有些颤抖。

这一切还没发生,此时的李远山还在学武,李家婶子怕他性子软被其他娃子带坏,一家子一同去的。

隔两个月就会收到李远山的信或是捎回的特产,许知韵将要去南临的消息写了信托人带过去了。

这一世,许知韵想远远的看看那个傻大哥,究竟练的哪一学派的绝世武功,如此猖狂能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