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丰年 > 第10章 一品斋

丰年 第10章 一品斋

作者:南北说南北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16 14:39:48 来源:文学城

温婉细腻的风轻抚着草木,暖阳透过枝叶,斑驳的光影撒在地上,吴记绸缎庄各处有条不紊的做着工,一派祥和。

绣架前,绣娘们素手盘丝劈线,或是运针如笔,或是上下翻转,动作优雅,似一副水墨画画。

在许知韵她们到后第二日,又从北边柳平镇来了几位绣娘,大家伙儿一样都是来学新技艺的。

从北边来的绣娘们跟着老师傅学了半月有余。

老师傅很是满意,这些绣娘具是成手,教起来学得又快又好,十四岁那个最小的绣娘更是有天赋,一天一个样,照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这技艺就超过自己了。

前世的许知韵先是跟着兰姨学好了女红的底子,后来回到许府,许良友竟请来刺绣大家展凝来教她,得到了她的真传,眼前老师傅教的新绣法,新样子对她来说不在话下的。

为了不展现出高超的绣技,许知韵只能藏拙,绣的一段疏一段密,隔几日再进步一点,这样糊弄着,倒是得了几句夸奖,被夸有天赋。

兰姨最为高兴,之前看到许知韵绣的双面绣心里疑惑着,也没教过她怎就会了,如今看来是真真有天赋,有这吃饭的本事,往后的日子会更好过些。

可许知韵却发愁,没想到绸缎庄管的甚为严格,严禁她们出门的,来了半个多月了,绸缎庄的大门还没出过。

进了绸缎庄,好比那高门大院的姑娘,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绸缎庄的东家怕这些绣娘出个意外,毕竟是在自己的地盘,若出事也是有责任的,便干脆把人都拘在一起。

这样才省心,他倒是省事了,可愁坏了许知韵。

原本就不是真心来学绣活的,这下出不得这绸缎庄,何时才能去见元硕北。

午饭后,绣娘们会歇半个时辰。

有的绣娘会小憩一会,也有绣娘去寻角门守门的小厮。

小厮姓楚,在家排行老三,长此以往就都叫他楚三,不到十岁,父亲是绸缎庄的小账房。

楚三打算盘不行,做些小买卖倒是灵巧。看每年都有北边的绣娘来,就想着守门时给绣娘姐姐们代买些城里的小物件,收几个大钱当跑腿费。

绸缎庄的管事也是应允的,绣娘们买些脂粉绢花,找楚三更便宜,楚三还能赞几个大钱买糖吃。

这个楚三,是许知韵唯一能与外面接触的人了,所以许知韵总会找他买些东西,套套话。

“许姐姐,老牌坊街新出个芝麻饼,老远就能闻道,可香哩,不尝尝么?”守门的小厮瞧见许知韵,就像个铺子老板在叫卖。

大多数的绣娘,喜欢南临的胭脂绢花,今年来个小绣娘最喜欢吃食,果子肉脯小糕点。

因年纪在一众人中最小,楚三便叫她许姐姐。

一听小厮老远就招呼许知韵,几个绣娘就捂着帕子笑。

许知韵平时话不多,偏是问吃食时话就多起来了,问那锅盔里是枣泥的,还是果肉的。比平时问老师傅甚个针法还仔细。

这爱吃喝的孩子,怕是没心眼的。绣娘们就不在意老师傅夸不夸奖她了。

楚三最喜欢替许知韵捎东西,因着是吃食,许知韵大方地每回都会分他一些。

一直替绣娘们买个脂粉啥的,为了能不买错,楚三只好费心去记颜色味道。可给许姐姐捎东西就不用记,全是自己爱吃的。

两人还时常就哪家的糕点甜不甜,糕点颜色好不好看,来分析卖的是否贵了。

渐渐地,楚三都会主动问许姐姐,哪怕离得再远,也要将新鲜的点心买回来。

许知韵被小厮询问,略略想了想,便从荷包里拿出十几个大钱,道:“好,那便尝尝吧,麻烦楚三了。”

“不麻烦,不麻烦,明儿个这时候就送过来。”楚三乐呵呵摆着手,明个又有芝麻饼吃了。

用过饭后的许知韵到凉亭里看小池子里的鱼,与愁绪满身的许知韵不同,鱼儿不知烦恼的游着。

思绪回到过往,上一世,硕北隐藏了真实身份,用的是南临首富何锦之子,何石的假身份。

何锦,生意做得很大,遍布大翎南北,还握着几条航运线,开了金银铺当铺更是遍地,何氏钱庄更是有名。

一品斋便是他名下的产业,与楚三研究吃食时,会故意拐到一品斋。

“这一品斋的枣泥糕甚是好吃的,想来一品斋家的公子小姐是享福的,不花钱就能吃到。”头次说道一品斋时,许知韵就是这般问的。

楚三连讨好夸奖带着嘱咐道:“还是姐姐会吃,谁都没姐姐的舌头灵。那一品斋的老板是顶顶有名的富商何锦,家里的碗筷都是金子的。”

“可是啊,老百姓说他是奸商,挣了不该挣的钱,孩子都没有,连个小丫头片子都没有,姐姐出门可别乱...”

“怎会。”许知韵震惊地打断了楚三,“这样富裕的人家,定会有儿子的,怕是你不知晓。”

楚三怕许姐姐不信,特意郑重地道:“我还能骗姐姐不成,这事整个南临都知晓的,那富商不是个花心的,只娶了正头娘子,一个妾没纳。夫妻俩往那送子娘娘庙送的娘娘像都是金子做的,那可是金子呀。”

许知韵狠狠地捏着双手,听着楚三又道何家花了多少银钱去求子,请了多少个大夫...不过后面再说些什么,都不重要了。

楚三常混于街头巷尾的,他说的话许知韵是信的。

何锦无儿无女?怎和前世不同,明明元硕北顶着何家长子的名头,才会挥金如土,养着暗卫,私下养着军队。

难不成硕北换了个身份,他身后的人有更好的身份来掩护他。

可许知韵一直认为,富商何家的长子,这个身份最好不过了,活跃于众人眼前,越打眼才越安全。

为何会变,自生辰那日起,周遭一切都没变,只是自己在改变,他为何会变。

得了这消息,许知韵整夜睡不好,睡着后也是噩梦连连,不出几日便瘦了许多。

别人瞧不出,可兰姨看出她的阿韵心里有事。

阿韵慢慢长大后,询问父母时,兰姨就一遍一遍的讲恩情,嘴里不停地说报答,定会将许知韵养大。

渐渐地,许知韵清楚贴心照顾自己的人,是为了报答父母恩情,并不是亲人,对兰姨更多的是尊重敬爱。

可从那日生辰起,阿韵变得与过往有些不同,有些粘着自己,还莫名瞅着她笑。

即便如此,兰姨也不敢打破眼前的宁静,她怕自己一提及,许知韵便会再次问她的身世。

连着几日阴雨绵绵,针尖般地不停落下,刺得许知韵心麻木般疼痛。

这几日,师傅教的是绒绣,多是绣些飞禽走兽,用于挂屏。最讲究配色构图,纹理更需清晰。

大家伙儿绣了几天,样子绣了几遍,型似神不似的,难度确实大,唯有兰姨绣得不错。

雨水裹挟着冷气,冲散了前几日的温热。

屋内炭盆不断加碳,即便这样,北边来的绣娘们还是难以适应,几个受了风寒的,躲在自己屋里养病。

绸缎庄的几位管事,特意吩咐厨房煮些红糖姜茶,盼着剩下的绣娘能康健,把活计赶一赶。

红糖与姜的融合,恰恰好。

多喝几口,胃里暖暖的。几位绣娘围着炭盆歇着,难得让歇一会,几位又抱怨起来。

柳平镇绣坊的一位绣娘先抱怨起来:“我在本家也没这么辛苦过,哪次绣个大件不歇两日的。”

另一人搭腔:“别说歇两日,还会给个几百个大钱买茶吃。真拿咱们当那畜牲使了。”

其实绣娘们的抱怨不是故意生事的,确实是活多。

平时在自家绣坊,绣的活计都是有定数的。如今不仅要学新的技艺,还要帮着绸缎庄赶制新衣,属实是累人。

不过绸缎庄毕竟不是自个儿所在的绣坊,两三个月就回去了,大家也就是抱怨一下。

“过几日就是小年,去年是允了大家伙儿出门逛一天的,今年也定会让出门的,我们去挑胭脂可好。”孙绣娘不是头次来了,故而柳平镇的绣娘常常向她讨教,接触多了就凑在一起。

“可是真的,太好了,日日在这屋里绣呀绣,眼都花了。”

嬉笑声不断,适才还愁云一片,此刻便放晴了。

同样心里放晴的,还有坐着一旁的许知韵,可以正大光明地出门了。

焦急地等了几日。

小年这天,赶巧连日下的雨也停了。

绸缎庄东家允了辛苦这些时日的绣娘们出门逛逛。还派了个粗使婆子跟着,说是给大家伙儿带路。

众绣娘心情愉悦。早饭后,粗使婆子就领着绣娘们出门。

那门槛一过,空气都是新鲜的,带着丝丝甜意。

两三人一伙,前前后后的围着粗使婆子,让她带路去最大的胭脂铺子。

婆子知晓跟着这些绣娘们出来,东家会给些辛苦银子,绣娘们也不会亏待她。

婆子笑呵呵地带着这群刚放出来的家雀,走了不到一刻钟便到了铜门大街。

整条街具是女子喜爱的,金银铺子、成衣店、胭脂铺,还有几家茶楼,一家挨着一家,够绣娘们逛一天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