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风回农庄 > 第17章 总算过明路了

风回农庄 第17章 总算过明路了

作者:一叶苇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0-10-08 22:08:38 来源:文学城

大雪纷纷扬扬。

百万里九舟山,仿佛变成了洪荒世界。

周五下午,从北面和东面两个方向通往大祭岭的公路上,不时有汽车缓缓驶过,那是在青河县城和首府九商工作的人要回家。

黎渠已经把雨刷调到最高档,还是不够用,预报的中雪这会儿有点像暴雪。

苏醒趴在中控台上,兴奋得手机都不刷了:“真美啊,我最喜欢下雪了,尤其是大雪,让人想起动漫里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的森林小镇,温情而浪漫。”

黎渠说:“这算什么,花迷出生那年,我们那儿下的比现在大多了,一晚上过去,梨花坳只能看见大树,黄栌、荆棘、酸枣棵子啥的,全被雪埋了。”

苏醒挑眉:“你比花迷也就大五岁,那时候的事,你居然能记住?”

黎渠说:“因为花迷出生就比较特殊,那场雪又是花迷出生那天晚上下的,我还因为那场雪一个月不用上学,每天睡到自然醒,当然不会忘。”

苏醒问:“你说花迷出生特殊,怎么特殊了?”

黎渠说:“花迷是早产,姑姑怀孕不到七个月就生了,我不是跟你说过这事嘛。”

苏醒说:“你只跟我说过花迷是因为被生在神衣冢那棵超级大梨树下,所以姑姑给他起名黎下,没说早产,姑姑未婚生育花迷的事,也是姑姑自己跟我说的。”

现在的年轻人思想开放,对未婚生育虽然不支持,认为太恋爱脑,但也不会口诛笔伐,更不会像老一辈那样,一听说未婚生育就认定是女孩子人品有问题。

苏醒脑回路更奇特一些,她知道齐飞燕在和男友分手后还坚持生下了黎下,并亲自抚养到黎下上学,不但不觉得她脑子不好,还认为她洒脱独立,有傲骨有主见,堪为女性楷模。

“没说吗?”黎渠费劲地看着前面,开得十分小心,“姑姑是大三放春假时,和那谁一起回来,怀上了花迷,不过,姑姑到现在也不承认这事啊,她说他和那个林啥从来没发生过身体接触,她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怀孕的。

然后,暑假时,姑姑办理了休学,在家养胎待产。

说是养胎,其实除了晚上睡觉,姑姑就没安安生生在窑洞里呆过,她跟花迷一样,特别喜欢神衣冢,没事就跑神衣冢去玩,怀孕也挡不住她。

她的预产期是本来是春节前几天,结果,不知道是她运动量太大,还是她怀孕后瘦得太厉害,十月份就生了,阴历才九月。

我听奶奶说,那天天气特别好,加上梨花坳深秋时景色特漂亮,姑姑吃了早饭,就又去神衣冢了,她说多走走到时候好生。

十一点多,奶奶接到姑姑的电话,说她生了。

奶奶差点没吓死,以为姑姑是出了什么事,被吓傻了。

当时姥爷还没退休,家里白天就姥姥和姑姑两个人,姥姥边给姥爷和爸打电话边往神衣冢跑,到了那里才发现,姑姑是真的生了。

姥姥说,她不但生了,还把花迷照顾的特别好,用她的衣服把花迷包得妥妥帖帖。”

“嚯——”苏醒惊叹,“我就知道姑姑不是一般人,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就这么觉得,特别有主见。”

“对,姑姑是特别有主见。”黎渠点头,“把姑姑和花迷弄回家安置好后,奶奶问她,她是爬山爬得太快摔着了,还是上树摔着了,要不怎么去的时候一点感觉都没,说生就生了。

姑姑说,她什么特别的事也没干,没有跑,也没有上树摘果子,她吃的山楂和枸杞子什么的,都是伸手就能摘到,根本不用爬树。

她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她吃了几个山楂,准备在那棵老梨树下面坐着歇一会儿,肚子突然就疼了起来,并且没有别人说的什么一阵一阵地疼,她一疼就没有再停下,直到把花迷生出来。”

苏醒捂着胸口:“真不敢相信,姑姑才19岁,就一个人在神衣冢,折腾几个小时把花迷生下来,没有打电话哭喊求救,还能把自己和花迷收拾得好好的。”

黎渠说:“没有几个小时,姑姑说她觉得自己生了有三天三夜,后来看她给奶奶打电话的时间,其实还不到一个小时。”

苏醒:“哎呦,这还差不多,要是折腾大半天,那还不把人给疼死,希望我将来生孩子时,也能像姑姑这样,一会儿就好。”

黎渠看她:“你准备要孩子了?”

苏醒立马摇头:“没有,我说的是将来,将来懂么?遥远的以后。”

黎渠松了口气:“对,遥远的以后,咱们再好好玩几年。”

前面影影绰绰出现几个身影,很快,几个半大孩子追着笑着跑了过来,在不远处的石桥转向通往西北方向的小路,那是在大祭岭上学的鸡鸣岭的孩子们。

苏醒追逐着孩子们的背影,看到了那条公路上更多的人影:“哎,那边,怎么那么多人?”

黎渠也伸长了脖子看:“就是啊,这么大雪,在那儿干什么啊?哎,最边上那个,怎么像花迷?”

苏醒也认出来了:“就是花迷,他在干嘛?”

黎下和他的两个员工,还有大祭岭二十多个村民,一起在给新栽种的篱笆树苗封土。

听到汽车停下的声音,他转过身,正好看到黎渠和苏醒下车,高兴地叫了声:“哥,嫂子,你们回来了?”

黎渠看看一眼望不到头的几道植物墙,再看看面前几棵花椒树和月季下的新土,问:“花迷,这些都是今天刚栽的?”

黎下说:“嗯,半圈篱笆墙,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我们早上不到七点就开始挖坑了,到四点半,雪突然下大,我才让种植公司的人走。

树苗都已经栽好了,土也封得差不多了,就剩最后这几百米的土没压瓷,这个我们自己也能干,人家已经在这儿忙活了一个多月,因为这一点小活儿,再耗人家一天不合适。”

苏醒说:“如果只有你和你的几个员工,这可不是一点小活儿。”

黎渠拉开羽绒服问:“正阳爷和修贤他们是自己来帮忙的吧?”

他和黎忱也都是在大祭岭上的学,和黎下一样,认识大祭岭几乎所有人。

黎下说:“嗯,修贤哥给我打电话有点事,听到我们在这边干活,就跑来看情况,然后又回村里,把正阳爷他们给叫来了。

哎,哥,就剩这一点了,你别沾手了。”

黎渠把羽绒服扔给苏醒,夺过黎下手里的锨:“你多少年没干过这个了?我好歹每星期都回家,多多少少还要下地干点活。”

他熟练地把散落旁边的土给铲到花椒树的根部,用锨拍拍,然后站上去利用体重踩实。

苏醒把黎渠的羽绒服顶头上,看着远处的那些人问:“花迷,你不是有好几个员工了吗?哪些是啊?”

黎下招手叫:“怀江,贡宝,过来一下。”

两位员工拎着铁锨跑过来:“老板。”

黎下指着身边两个人介绍:“我哥黎渠,我嫂子苏醒,都在青河税务局上班,前些天出国旅游了,回来又直接出差,今天才回来。”

“黎渠哥好,嫂子好。”怀江、贡宝客气问候。

黎下想到贡宝和怀江身份证上的年龄,心里抽了抽,然后把两位员工介绍给黎渠和苏醒,最后说:“还有一个高级农艺师小沈,他在农庄有其他事。”

黎渠说:“农庄果树多,是得有个这方面的专业人员。”

苏醒则看着怀江和贡宝星星眼:“花迷,你这是按国际名模标准招收的员工吗?”

黎下笑道:“差不多吧,我未来的农庄会特别漂亮,员工当然要和农庄般配。”

怀江微笑颔首:“谢嫂子夸奖!”

两个员工拎着铁锨继续去封土了,黎渠看着他们的背影悄悄说:“花迷,这俩人靠谱吗?我怎么觉得他们跟农庄不搭边呢?”

黎下说:“人不可貌相,贡宝是高级园艺师,有好几项花木优化和杂交的专利,他还有水力工程师证,对城市水网和农田水利都有研究。

怀江没有证书,但他是园艺设计和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如果不是队长面子大,我根本请不动他。”

黎渠说:“两个人看着都很精英,但感觉和你介绍的不是一个人。”

苏醒开玩笑:“花迷,你不是打算将来开放游园吗?干脆,你给农庄做个像样的网站,首页就用你们三个的相片当背景,别的人且不说,光是一二十岁的小女孩就能把你的农庄给挤爆。”

黎下说:“那可不成,我农庄的产品要走高端市场,游客中必须有相当一部分得是高收入人群,要不我一两千一斤的水果卖给谁?”

黎渠说:“花迷,你可别小看现在的女孩子,她们的收入不比男的少,就说黎勉吧,她那个蛋糕店,每个周末两天的净利润,随随便便顶青河很多上班族的月薪,学生放寒假时,她一个月的利润能顶我一年薪水。”

黎下说:“我知道现在的女孩子能干,收入高,可她们的支出大部分都在服装和化妆品上,在吃这个事情上,男人才是主力军。”

苏醒说:“那可不一定,如果你的水果足够好吃,女孩子比男的还舍得,女人终身都在和体重做斗争,和正经的餐饮比,水果才是她们的命。”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黎下摸着下巴看自己的两位员工,“好像,让他们适当的牺牲一下色相也不是不可以。”

百十米外,贡宝自言自语:“我怎么感觉有人对我不怀好意?”

六点钟,天已经黑了,篱笆墙的土也全部封完,冒着大雪归来的大祭岭上班族也全都到家了,几乎所有回来的人都特意过来看了看。

所以,大祭岭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黎下从九商和都城找了两家大型专业种植公司和一支园林建设公司,昼夜不停地干了一个多月,光是买土,就花了一百多万。

黎下还栽种了六万多棵树苗,移植了约三万棵山上原生的乔木和灌木,移出的空地种上了特别的草种,这些草种拥有强大的根系,不但长出的草坪特别漂亮,还有非常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黎下还挖了一条三十多公里的人工河道和一个三百亩的人工湖,连接各个山头的小路也已经修好了,马上要开始建设饮用水系统、排污系统和网络系统。

回来的中、青年们还被家里长辈告知,黎下怕大车发出的噪音影响村里人的生活,这一个多月,除了三辆普通卡车,所有运送树苗的笼车和种植公司、建设公司的车辆全部绕道走鸡鸣岭那条路,所以,他们在今天给黎下帮忙之前,完全不知道黎下带着几百人在山上忙碌了一个多月,他们都以为黎下现在还在请人做规划,树苗什么的,要到明年开春才会栽种。

别人不知道,从小生活在大祭岭的人知道,说起来只是一句话的“绕道鸡鸣岭”,当面对的是以N十辆笼车计算的物品时,黎下要多付出多少代价。

同时让他们震惊的还有一点:“那么多树苗,九商和都城的专业公司数百人外驻作业一个多月,黎下这得多少钱往里面投啊?”

实在压抑不住震惊的心情,趟着脚脖深的积雪往山里多走了几百米的齐正阳对儿子和孙女说:“你们是没看黎下种的那些树苗,最小的都有擀面杖粗,他请的那位农艺师说,所有的果树苗明年都能挂果,这样的树苗,一棵得多少钱?”

他孙女齐之晏摇头:“不知道,黎下当兵这些年挣了多少钱啊?”

齐正阳略显沉重地叹了口气:“希望这孩子是在外面有人,以后农庄里的水果有稳定的销路,才开的这个农庄,否则……”

……

黎下不知道大祭岭有很多人在担心投资农庄会让他倾家荡产甚至债台高筑,他今天成功地把满山的树苗推送到大祭岭人面前,没有被怀疑,正在窃喜,和两位员工还有舅舅舅妈哥哥嫂子一起吃火锅庆祝。

他其实邀请了大祭岭帮忙封土的所有叔叔大爷们一起吃,大家乐呵呵地谢绝了,说是举手之劳,不值一顿饭,还让黎下以后有活直接大喇叭通知他们。

黎渠把自己煮的一个荷包蛋捞到黎下的盘子里:“一个多月种几万棵树,花迷你睡过觉吗?”

黎下看看自己的员工:“监督指导种植公司和建设公司干活的是他们,我就是每天去转悠两趟,晚上还都是回咱们家睡呢。”

黎渠不信,看自己父母。

黎清鸣和齐蕴秋经过一个多月的担惊受怕,已经锻炼出来了,此时相当镇静,一边往锅里夹菜一边点头:“花迷就开始几天没回家,怀总管来了以后,他基本上天天都能按时上下班,还有闲心跟你爷爷奶奶下棋呢。”

黎渠并没有因此彻底放心:“那么大个农庄,几百上千万的投资,就算人在家里躺着,心里也不会轻松,所以,还是要注意饮食,至少营养要跟上,这样身体才不会垮,知道吗?”

“嗯嗯,知道哥。”黎下连连点头。

就因为他不足七个月出生这事,全家人都觉得他底子薄,只比他大五岁的黎渠,在外面是个洒脱不羁的青年才俊,到了他跟前,就成了操心的老妈子,从小到大,他已经习惯了。

姥姥当初同意让他上军校,也跟这个有关。

姥姥的理论很科学,很专家,她认为:锻炼能让人的身体更强壮,但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吃饭不及时、睡眠不足、吸烟喝酒等,则会严重影响健康,尤其是像黎下这样先天不足的。

黎渠是姥姥这个理论的坚定支持者。

黎下五岁到大祭岭上学,黎渠每天和他一起,只在中间最陡的坡段用小电驴带着他,两头都是陪着他走路,要知道,推着小电驴走路,可比空手走费劲多了。

因为黎下不爱吃肉,鸡蛋和奶就成了他最重要的补养品,黎下在上大学以前,每天至少得吃两个鸡蛋,喝一斤牛奶,要不全家人都饶不了他。

舅妈看着黎下把鸡蛋吃完,又把一个奶黄包夹给他。

黎下在家人的关爱里吃完了小火锅,雪正好也停了,几个人换上长筒靴,说说笑笑地走上了回梨花坳的路。

而此刻,沈厚仁正老老实实地躺在南街39号养病,黎下说了,不躺着就滚蛋,他不想滚蛋,所以躺的十分标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总算过明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