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风回农庄 > 第12章 第二批员工

风回农庄 第12章 第二批员工

作者:一叶苇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0-10-08 22:08:38 来源:文学城

开心的事情一件接一件。

第二天凌晨五点半,又下起了雨。

其后四天,天天五更时分下大约一个小时,不大不小,不紧不慢,下得黎下心花怒放。

大祭岭的青石路平整宽敞,通到各家大门口,下雨并不影响老人们下棋、聊天、遛孩子,可上山就不行了,没路,在挂满水珠的灌木丛里钻,几分钟衣服就得湿透。

所以黎下这几天很安心。

周末两天,在青河和九商工作的大祭岭人都回来了,开始他有点紧张,结果因为连续下雨气温降低,年轻人习惯了城市里享受型的居家方式,连走出寨门的人都没有,更别提上山了。

表舅一家没回来,表哥齐勤给黎下打了个电话,问他农庄的事说好没有。

苏雅妮做入户调查时,不在家的成年人都是通过家人提供的微信或其他即时通讯方式,视频访问,然后保存视频录像存档,这些视频材料和当面签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表舅一家就是舅舅帮忙联系的,他们一家四口都同意出租山林,耕地也和其他人家一样,只保留了三分,其他全都租给了黎下。

黎下告诉齐勤,手续第三天就办好了,果树都已经栽了好几千棵了。

齐勤旁边的齐勉大叫:“啊,羡慕死我了,花迷哥,你一定要把农庄办好啊,去农庄玩的人多了,我就回家开蛋糕店,我好想回家啊。”

齐勤也笑着说:“可惜书吧不适合乡村,要不,我也回去;或者,我可以考虑换个思路,回家干其他?”

黎下说:“还是我努力,争取让农庄生意好到连书吧都养得住吧。

齐勤点头:“那哥就等着当世界上第一个农庄书吧的老板了。”

他这句话像一根小火柴,“嚓”地一声照亮了这几天被黎下彻底遗忘的一个小角落。

“窝草,麦子。”黎下挂断手机就跑了出去,一口气跑到了村公所。

齐德娴、齐则达和齐修贤都在,三个人正在电脑上刷广告,看修整梨花河的石料,跟人讨价还价。

看到黎下,齐修贤让那两个人继续,他过来问黎下:“出什么事了?”

黎下说:“大事,我这几天只顾着忙山上的树,把种麦子的事给忘了。”

齐修贤一愣:“不是,你不是感觉节气已经过了,不想种了,而是忘了?”

他前几天还和齐则达说起过这事,他以为黎下既然把耕地租下了,肯定不会让地继续荒着,会抓紧时间种麦子,结果黎下根本没动静,齐则达说,他们这里一般国庆后一周内麦子就种完了,黎下回来时就十月下旬了,已经过了冬小麦的最佳播种期,所以今年不会种了。

黎下急得不行:“当然是忘了,不种麦子,明年农庄的游客吃什么主食?”

齐修贤想了一下:“那我现在给你联系犁地耙地的?”

黎下点头:“对,快点,还有,我得和达叔、德娴姐说一声,让他们和村里人说说,今年过了年,大家再种菜,得选好品种。”

齐则达和齐德娴听到他的话,已经过来了,黎下三言两语把自己的想法跟他们说了。

林保院牟子鹃他们来那天,从山上回来,他们从耕地那儿经过,黎下看到,大部分地都撂荒了,但每家都有一些地种着菜,白菜,红、白萝卜,黄心菜,芹菜,菠菜,大葱之类的,黎下当时想着等牟子鹃他们走了,他就和村公所几个人商量一下,让他们和村民们打个商量,把他们自留的地整合在一起,因为他要种麦子,而麦子现在都是大型机器播种,分散的小块地种着很不方便。

可等他进村后看到带着孩子玩耍的老人,他又觉得,如果现在就整合,地里正长着的菜就得全部铲掉,不合适。

北方的冬天就那几样青菜,大祭岭离青龙镇三十公里,老人们根本不可能去那里买菜,他把地里的菜给铲了,漫长的冬季,村民们就只有白菜、萝卜和土豆了。

他决定,年前不整合土地了,种麦子时自己麻烦点,等过了年,再请村民们有选择地种菜,到夏初麦收时,最好地里的蔬菜都正好收获,不会因为土地整合被浪费。

齐德娴和齐则达听完,交换了一个眼神,齐则达站起来说:“黎下,你别着急,我出去一会儿,回来咱们再说。”

黎下不知道齐则达什么意思。

齐德娴说:“先别管达叔,你如果决定种麦子,就赶紧联系种子吧,正阳爷他们几家一直用的都是九商农大的种子,我这里存的有电话。”

黎下打开手机,接受齐德娴发过来的电话,然后马上拨了出去。

隔壁办公室,齐则达也正给村里的大长辈打电话,第一个打给齐肃老爷子。

齐肃是齐耀辉的爷爷,他去年接替了齐修贤的爷爷齐澈,成为了相当于帮派长老的大祭岭的议事大长辈,齐澈在孙子齐修贤回来当村公所会计时,主动辞去了这个职务。

这是大祭岭几千来没有规定,但历任大长辈都会自觉实行的一个做法,齐则达的爷爷齐山,也是在齐则达被选为村公所所长的时候,主动辞职的。

被默认的做法还有一个,就是当年龄满一百周岁或身体状况不佳时,不再担任大长辈。

齐肃听完齐则达的话,说:“不用等到收麦子了,现在就合并吧,至于青菜,各家打个电话,孩子们周末回来时随便捎点就够家里人吃了。

你也不用再打电话问那几个老家伙了,他们肯定也是这个话。”

齐则达说:“肃爷,万一有人不想腾地呢?还有,花迷那孩子心善,好好的菜给铲了,他肯定觉得对不住大家,我怕他再因为这点事,用别的方法补偿,没准他更吃亏。”

齐肃说:“就因为那孩子心善知礼,咱们就更得通情达理,人家已经把租赁金给咱们,文书也签过了,从法律上来讲,那些地已经是花迷的了,咱们把地给人家腾出来不是该的吗?谁不愿意,让他来找我。

至于那孩子过意不去想补偿,他补偿前肯定要找你们商量吧?你们不答应就是了。”

齐则达虽然觉得齐肃说的都对,还是打了第二个电话,齐玉书的爷爷齐明道。

齐明道说:“则达啊,这么明白的事情,就不用问我们的意见了。

村公所的印章盖在租赁文书上那一刻,地就是花迷的了,人家让村里人多种了大半个月,已经是情分了,咱不能仗着人孩子懂事,尊重乡邻,就占起便宜没够,是吧?”

“您说的对,道爷。”

齐则达挂了电话就出门了,去通知村民薅各自地里的菜。

等黎下用村公所的电脑和农大种子公司签订完购买协议,那边村民们都已经拿着铲子、擓着篮子开始剜菜了。

晚上,黎下在舅舅的店里吃饭,几个去吃小火锅的村民看到他,笑着说:“花迷,大家的菜都已经收完了,明天再把地里的果树出了,你就可以开始犁地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说一声。”,

黎下有点不好意思:“哎。”

晚上十点,黎下正和杉下、楸下在梨花河边散步,接到齐修贤的电话,人找好了,是狐仙岭的两兄弟,姓赵,哥哥负责犁地,兄弟负责耙地。

狐仙岭在大祭岭东北方向,距大祭岭十五公里,听起来有点远,但两个村其实是邻居。

没办法,这一带的村落就是这么稀疏。

原本犁地和耙地一亩分别要四十五元,知道黎下是种小麦,两兄弟马上跟齐修贤说,他们也有播种机和收割机,如果把犁地、耙地和播种全包给他们的话,一亩地一百元就行。

齐修贤替黎下答应了。

几年前耕地还没大量撂荒时,大祭岭犁地、耙地、播种和收割的价格就是一亩地分别四十五了,比其他地方贵五块,现在三样才一百块,这兄弟俩挺厚道的。

黎下跟齐修贤说,让人星期一一大早就来,越快开始越好。

第二天早上,黎下七点钟就到了大祭岭,结果,他到地里时,齐修贤在那儿看着,已经犁了快三亩地了,拖拉机后头还跟着五个村民,他们负责捡犁起来的野草。

野草如果不捡干净,明年得不停地找人锄地,否则,麦子得被野草吞没。

负责耙地的赵家弟弟是个高大健壮的汉子,看起来很精明,知道黎下是这一千多亩地的主人,他马上说:“老板,如果这一波咱们合作愉快,明年收麦子的活儿也交给我和我哥行吗?”

黎下说:“你们干完,我看看活儿再决定。”

正好又捡干净了两拢地,可以开始耙了,赵家弟弟高兴地爬上拖拉机说:“那您明年的活儿肯定还是我们的。”

这人挺上道。黎下笑着和齐修贤交换了一个眼神。

齐修贤等拖拉机开远了才说:“我问了鸡鸣岭好几个人,都说这两兄弟干活实在,不爱叽叽歪歪。”

大祭岭的耕地是养了几千年的熟地,没有石头,犁起来很快,五天就完了。

耙地比犁地相对要精细一些,七天才结束。

十一月中旬,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可以种麦子了。

一直在山上忙活的沈厚仁和贡宝在黎下接到种子公司的电话,要下山去验收麦种时才知道种麦子的事。

两个人气坏了,拒绝和黎下说话。

黎下是老板,需要大度,不能和员工置气,他耐心地解释:“咱们租了大祭岭的土地开农庄,就应该给人家带来些收益,再说了,就算我不考虑这一点,耕地可是就在村边,东西两头的自留地里还有菜,每天都有人去摘,一夜之间一千多亩地全部犁好了,野草也没有了,你们让我怎么说?”

沈厚仁和贡宝不傻,相反,两个人还精得很,可他们一时也找不出合适的理由。

即便这样,两位员工还是生气,他们企图拿到小麦的播种权。

黎下一口否决:“不行,我已经答应赵师傅了,不能不守信用。”

沈厚仁瞪着眼睛欲争辩,黎下拍桌子:“你是打算拉着贡宝一起被切片吗?还是说你其实是想让我被切片,你好霸占我的农庄?”

沈厚仁一下后跳好几步:“我不是,我没有。”

贡宝认真地表决心:“吃,吃……不是,老板,我们不会让你被切片的,谁要想切你,我们就先切他。”

黎下高冷地说:“谢谢,不用。”

沈厚仁气鼓鼓地和黎下搞条件:“这次咱们提前没计划好,就算了,以后农庄任何和种植有关的事,你都不能隔着我和贡宝去找别人。”

黎下说:“我尽量,可耕地那块不找人不行,现在犁、耙、收都是机器,咱们就那一千来亩地,买那么多机器不划算。”

沈厚仁气成了河豚,吃饭都不肯和黎下坐一张桌子。

还好,到了晚上,沈厚仁和贡宝就没心情和老板怄气了,他的第二批果苗来了。

还是半夜,还是二十辆超长笼车。

不同的是,笼车车队后面,还跟着三辆加长卡车,卡车上也都树。

黎下跑过去。

第一辆卡车驾驶室跳下一个人,一位腿长貌美的大帅哥。

大帅哥向黎下伸出手:“老板,我叫怀江,胸怀的怀,江山的江,九州说,关于我,他已经跟你说过了。”

黎下的脑子:这人声音真好听,像露珠落入梨花河一样。

心:说过什么了?

嘴:“哦,你就是怀江?终于来了,等了你好几天了。”

怀江看着卡车上的树说:“九州说,这些树和花草最好不要和他弟弟的果树种在一起,如果能够,尽可能种在你经常呆的地方。”

黎下惊讶:“不是光树,还有其他?”

怀江随手一抓车厢,轻盈地跳了上去,几下就把三面车厢都放了下来,露出里面十几棵大树和几个大木箱,还有两个大笼子。

黎下指着笼子问:“那是什么?”

怀江说:“九州说有几只动物,农庄会显得更有活力。”

他说着,随手拎起一个笼子跳了下来。

用成人手臂粗的木头打制,边长超过一米二的正方形笼子,在他手里就像是个树枝编的蝈蝈笼。

蝈蝈笼里面是一只……

黎下问:“狐狸?”

并非黎下孤陋寡闻到连狐狸都不认识,而是这只的颜色比较特别,不是动物园常见的红狐或白狐,眼前这只是天青色的,皮毛丰满柔顺,毛色好到像是泛着淡淡的银光。

尾巴也和一般的狐狸不太一样,不是一顺到底,而是尾尖部分的毛更蓬松,尾梢像缀着了个漂亮的桃型流苏毛球。

怀江对着狐狸吹了声口哨:“来,飞飞,见见新主人。”

黎下:“飞飞?是跑的特别快吗?”

怀江说:“如果它愿意,确实能跑很快,但它平时比较宅,遇到个舒服的地方,可以一躺好几天不动弹。飞飞智商和最聪明的狗差不多,能听懂话,也爱干净,老板您以后没事多抱抱它,培养一下感情。”

黎下很喜欢动物,高兴地答应了,还伸出手摸了摸飞飞的背。

飞飞乖乖地站着给摸,黑色的大眼睛看着黎下,似乎有点害羞。

贡宝忽然跑了过来:“吃,吃……老板,这么多东西,得卸好几个小时呢,你找个地方休息去吧。”

他好像刚注意到多了几辆卡车,吃了一惊,等看到怀江,更吃惊了:“你,你,你也是送树苗的?我,怎么看你有点眼熟?”

“认错了。”怀江干脆地说,“我是风回农庄的员工,现在来报到,顺便帮我们老板带点东西。”

贡宝挺起胸膛,骄傲地说:“我是风回农庄第一批员工,已经在这里工作快一个月了。”

黎下把贡宝拉到自己身边,给两人做介绍:“怀江,这是贡宝,高级园艺师,农庄首批两位员工之一。

贡宝,这是小沈他哥介绍过来的新员工,叫怀江,以后你们就是同事了。”

怀江冲贡宝点头:“你好。”

贡宝:“哦,你也好。”

黎下看着贡宝别扭的样子,觉得很可爱,他笑着推了他一把:“现在忙,你先去看着卸车吧,我找个地方把这几车东西也卸了。”

贡宝除了能干,还有特别听话的优点,闻言马上就跑走了。

怀江拉来的这三车东西要种在靠近风回岭的那几个山头,大卡车很常见,三辆车上的大树也只有二十多棵,不怕被村里人看见,所以,黎下带着他们走大祭岭大街。

过了风回桥,怀江跳下车说:“老板,我们带了专业的装卸工具,很快就好,你找个地方休息去吧,卸完我给你打电话。”

好员工见多了,黎下决心做个善解人意的好老板,问都没问一句,转身便走:“我回家等着。”

一进寨门,就看到街道正中央站了两个人,黎下小跑着过去,是中街36号的老夫妻,黎下叫他们七爷七奶奶。

和四奶奶四爷爷一样,这个称呼的来历黎下一无所知,小时候太姥姥让这么叫,他就叫。

七爷七奶奶看到黎下,问:“是花迷啊,都这时候了,你还在忙啊?”

黎下说:“没办法,树苗送来了,人家的车一天必须得有几千块才能顾着本,不好意思耽误人家。”

七爷点头:“对,挣钱不容易,得体谅人家。”

七奶奶说:“我和你七爷去帮忙吧,大的抬不动,小树苗抱几捆也行,要不,好几辆车,你们不得卸到天亮?”

黎下说:“不用了奶奶,我找的是专业公司,他们负责把树搬到地方,我什么都不用管,只管出钱。”

七奶奶感叹:“现在啥都有专业公司了,方便是方便,就是贵。”

把两位老人送到大门口,黎下站在街上又等了一会儿,没发现其他家有人出来,才回39号。

凌晨一点,电话响了。

黎下看也没看就接了起来:“喂,干完了?”

“没呢,还得几天。”

黎下“嚯”地一下坐了起来:“队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二批员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