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奉皇遗事 > 第174章 三十一 细柳

奉皇遗事 第174章 三十一 细柳

作者:金牌芋头糕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5 10:26:12 来源:文学城

秦灼提心吊胆数日,身边却全无有关他身份的风声,似乎刘正英毫不知情,或者守口如瓶。他随卞秀京出京,秦灼一时半会也够不着他,既灭不得口,只得做好全盘打算,甚至身后诸事也一一交待,仍在长乐府中靠日子。

自上巳之后,秦灼便有意无意避开阮道生。阮道生忙得脚不沾地,公主府也少回,但金吾卫新人一入,他们早一批的便该清闲些,实不知整日忙些什么。是以二人再见,已是罗衣换纱衣,竟过了一个季。

六月初六,天子上林狩猎,是为夏苗。亲王宗室在侧,百官及子弟均随侍。

上林苑芳草一望无际,密林一翠千里。四方已竖起大旗,只待皇帝下令,便可招旗宣布入山狩猎。

狩猎之前,按例百官先行赋诗。皇后微笑道:“不知今年先讨得哪位相公口彩。”

华盖下,长乐手掌团扇,笑吟吟道:“年年都是儿郎打头,这回不如请位娘子作首。”

皇帝会意,也笑着叫道:“孟卿。”

席间立起一道人影,身形清瘦,着绯色官袍,腰白玉带,未曾妆饰仍眉黛唇丹,却也是淡淡眉毛,浅浅嘴唇,面皮也白净,五官便如素扇面上点染的一幅小写意般。列席无数男子,只此一个女流。

因才学充女官,后与吕择兰当廷对策,胜负无分,时人誉为女状元。皇帝宴其于凤凰台,特擢其为礼部侍郎。

孟蘅,孟露先。

当即有内侍搬了条案,铺纸摆墨,请她当场赋诗。孟蘅领旨谢恩,跪坐案后正欲蘸笔,突然听人道:“且慢。”

竟是长乐忽而起身,扇面轻打帘下流苏,人从华盖下一步出来,瞬时丽影摄尽日色,只觉她艳若金阳。她将扇子一丢,走到案前,柔声笑道:“我与侍郎研墨。”

孟蘅面淡如水,轻声道:“不敢劳动公主屈尊。”便要伸手捉墨。

她的手指反被一只柔荑握住。

长乐将纹画鸳鸯的墨锭从她掌中绕出,低声说:“得侍侍郎左右,我欢喜得很。”

孟蘅不再说话。

日头下,长乐轻挽罗袖,玉钏一个个嵌在臂上,竟不及她肤色洁白。她今日系一条大红洒金罗裙,腰肢轻低,便见颈下襟前雪腻如脂。太阳又毒,长乐多少有些汗意,身上兰麝气愈浓,手腕摇动时钗环轻响,孟蘅却眼也不抬,走笔如龙一气呵成,方将诗卷托举给长乐,仍垂首低眉。

长乐接卷时轻声问:“侍郎还是不肯看我么?”

孟蘅依旧不答。

“若真放下,我在侍郎眼中不过红颜枯骨,水月镜花。你避我二载,如今对面不肯见,不是放不下又是什么?”长乐向她轻轻欠身一礼,“侍郎,流汗了。”

孟蘅闻言抬袖拭额角,正对上长乐目光。似乎戏谑,似乎怨毒。但孟蘅依旧无动于衷。

长乐转身走向御座前嘴唇轻张,孟蘅晓得她说什么,但孟蘅认为自己不会在乎。同样的天罗地网,她不会深陷两次。纵使那情网的蜘蛛说的是实话:“你瞧,你还是看向我了。”

***

礼官宣读孟侍郎颂诗,是为夏苗之始。

长乐席后设小案,由随从侍坐。秦灼隔着华盖影子瞧,好奇道:“娘娘同这位孟侍郎有旧交?”

祝蓬莱看了看他,道:“从前孟露先做女官,曾为娘娘教授诗书,算是半个先生。当年她在凤凰台醉酒,还是娘娘扶她上了自己的辇,住了自己的寝宫。二人一直亲睦,娘娘出降之后似乎有些不快,便慢慢淡了。”

秦灼正欲再问,场上忽然急匆匆跑上一名内侍,向长乐附耳。待颂诗读罢,长乐向前揖道:“臣为陛下贺。”

皇帝问:“何事?”

“游击将军崔清率细柳营大败齐军于塞北,连收赤、栾、铨、椴四郡,驱敌二百里,实乃我朝之幸!”

皇帝龙颜大悦,当即举酒为贺,群臣亦纷纷起身,同贺山河复收。

贺罢,长乐问道:“陛下要如何奖赏崔将军?”

皇帝闻言却收敛神色,沉吟片刻道:“加封崔清上骑都尉,虞成柏替细柳营去清扫。叫她带兵回来,好好休整休整。”

明升暗贬。

皇帝明显对崔清有所忌惮,长乐偏不解其意般,继续问道:“崔将军已在城外候旨,陛下可要召见?”

果不其然,皇帝眉心微蹙,只道:“不必了,大军奔波劳苦,先命她回府修整吧。”

长乐未再有话,正要回席,忽然听一道声音响起:“陛下。”

百官席列,一个乌衣少年揖手而起。他一字一句道:“这不公正。”

语如惊雷。

满座哗然间,早已交还兵权、退居府邸的老将军许凌云陡然喝道:“畜生,胡说什么!”

话音未落,许凌云已扑通跪倒,伏地拜道:“请陛下恕罪,这畜生被臣骄纵惯了,不知天高地厚。又蠢钝至极,陛下圣心天意,他没有那个脑子领会。如今出言无状,全是臣管教不严。臣必狠狠责罚,万勿扫了陛下巡猎的兴致。”

皇帝抬抬手,示意他平身,又看向那少年,问许凌云:“这是卿的孙子?”

许凌云伏在地上,只能瞧见花白双鬓,“陛下圣断,正是臣家中二郎仲纪。”

“朕记下了。”皇帝点点头,也不惩处,对许仲纪说,“扶你阿翁就座吧。”

***

席间,祝蓬莱低声问:“怎么,没瞧明白?”

秦灼道:“这位崔氏女将军的故事我只略知一二,的确不知内情。”

“这位崔清将军出身清河崔氏,世代将门,亦是满门忠烈。其祖镇北大将军崔誉,封爵武惠伯,殉国时五十有余;其父骠骑将军,殉国二十三岁;其长兄次兄追封云麾将军,殉国时尚未及冠。”祝蓬莱说,“细柳营是崔老将军一手拉拔起来的,是响当当的崔家军。我们这一辈都是听着细柳营的故事长大,崔氏在军中的威望便如青氏在文臣的威望。”

秦灼问:“正是因为尾大不掉,才令陛下忌惮至此么?”

“尾大不掉?”祝蓬莱轻轻叹道,“你瞧如今在座百官,文臣武将当中,又有哪个姓崔?”

秦灼道:“愿闻其详。”

祝蓬莱压低声音道:“当年灵帝昏庸,陛下尚为一地亲王,起兵讨伐不义,这才有了如今。陛下兴兵时,崔家军并未归顺,是陛下声称拥立灵帝长子公子檀,崔氏这才没有与陛下敌对。后来公子檀下落不明,陛下便正位登基,但崔家军军中威望一时难以撼动,陛下也不敢贸然除之。”

秦灼不料他竟敢直接非议天子,难免吃惊。祝蓬莱仍自顾自道:“直到元和七年,齐国入侵,并州刺史罗正泽通敌,致使九郡被屠,万万百姓无一生还。如此惨状举国震惊,禁卫都下拨地方,国舅卞秀京也亲自迎战,这才堪堪收复失地。但所有人都明白,并州惨案大有蹊跷。”

“这时候,当时的邺州长史,也就是如今的国子博士张彤衷上报天子,继罗正泽之后又查明一名内奸,并献上奸细首级。”祝蓬莱道,“正是崔家十三郎,崔如忌。”

秦灼往席间瞧去,正见张彤衷与同僚举杯,“似乎这位张相公与崔氏还是姻亲。”

祝蓬莱道:“谁说不是。张彤衷的发妻正是崔氏女,被他斩首的崔如忌,是他曾经的妻弟。这事出了之后,崔夫人便与他和离,自己带着儿子走了,竟也没回崔家,一去十年,生死不知。”

他吃了口酒,继续道:“陛下一直视崔氏为眼中钉,有了崔十三郎这桩事,终于能名正言顺打压崔氏。削了崔家武惠伯的爵位不够,从此崔氏带兵御敌,敌军皆倍于我军。”

他话意隐晦:“是故自此崔氏作战,次次惨胜。至今不过十载,崔氏直系已无男丁。”

秦灼不禁寒毛倒竖。

死去的忠骨才是能让天子高枕无忧的忠诚。所谓满门忠烈,竟是如此而来。

“就是这时候,有了崔清。”

祝蓬莱语气有些唏嘘:“她是崔家十一娘,其父早早战死,她便在祖父镇北将军膝下长大。后来老将军及她两个兄长相继殉国,她母亲杨氏夫人不肯将崔清轻嫁,与族中叔伯闹僵,竟被旁支赶出了门。杨夫人为温国公长女,也是一身铁骨铮铮,将她视作男儿教养。听说崔清从前有些纨绔做派,杨夫人雪夜领她上祠堂,亲手折断她的马鞭,教训道:‘你不能辱没了战场上马革裹尸的崔,我不能辱没了朝堂上血溅玉阶的杨!祖宗的脸面,绝不能断送在咱娘们身上!’崔清从此尽改积习,但也没说什么高远志气,只愿为母亲奉养终老。直到后来被人羞辱,说崔氏无人,细柳营在世,不过丧家之犬、树倒猢狲。她当日便有言,只要有崔清一口气在,细柳营的大旗就永不会倒。但众人不过一哂了之,只作玩笑。”

“直到元和十三年,齐军再犯,边关告急,崔清割发投军。”

祝蓬莱追忆道:“临行前她摆了一席,男孩女孩,皆是一处长大的。她做一身儿郎打扮,举着碗,能不能吃酒都一一敬过去。吃罢她置碗长揖,说在座诸位,在我崔清眼里无一不是玉树琼枝,以前若有冒犯,今晚我以酒来谢;仍有气的,仗打完,我有命来,诸君尽管寻我,我回不来,还请兄弟姊妹,多多照管我娘!崔清谢过了!”

祝蓬莱默然片刻,吃了口酒,又道:“在座无一不垂泪答应的。她也朗声笑起来,说一醉难求,今日可能是最后一聚,莫等老了追忆,还没把我崔清灌趴下过!大笑叫道:吃酒!”

秦灼也哑然,感慨说:“实是当世之女丈夫。”

祝蓬莱长喟一声:“那位替她鸣不平的许家二郎便是和她一块长大的,算是青梅竹马。只可惜……”

“可惜什么?”

“可惜许家崔家,不会结亲。”祝蓬莱道,“大梁建朝时,许氏本是前朝旧臣,和细柳营多番血战,不敌方降。当时许家的男人快在细柳营手里死了干净,剩下的那位许少将军、也就是如今许氏的宗祖下了严令,不与崔氏师从、通婚。这是祖宗家训!虽然数代过去,许氏崔氏关系早已和缓,但也不敢打破这条铁律。之前许二郎狠狠闹过一场,只说悖逆祖先,被老将军亲手打个半死,虽咬死不说为了哪条祖先的规制,但明眼人有谁看不出?他还自绝水米,要死扛到底。最后是老将军病倒,许仲纪才认错低头。彼时崔清正待投军,等这一场闹过,崔字旗已经西出阳关了。”

祝蓬莱目光投向席间,许仲纪的位置已空无一人。

“二人这样一错再错,聚少离多,自相识至今已有十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

城外灞桥临渭水,垂柳边,崔字旗滔滔如云。

一位银甲将军单膝跪在马前,听娄春琴宣旨,双臂举过头顶,面无表情道:“臣崔清领旨谢恩。”

娄春琴笑道:“陛下并非不见将军,只是今儿夏苗,陛下还要主持赛前祭祀之仪,实在抽不开身。”

崔清亦笑道:“内官哪里话,陛下日理万机,无暇召见而已。不能面圣谢恩,未免礼数不周,还望陛下勿怪。”

娄春琴道:“将军若再立战功,哪能没有面圣的机会。”再次见礼,便领人回上林苑复旨。

送走一众内侍,崔清便收敛笑意,将那道圣旨卷起来握在手里。一众军士呼啦啦起身,副将咬牙切齿,啐道:“拿一个阉人就把咱们打发了。妈的,谁稀罕!”

崔清也不责备他,只拍拍他肩甲,扬声道:“陛下不犒我们细柳营,我们自己犒劳。今天都回家和亲人团聚,明儿我在万寿楼摆宴,大家伙痛痛快快吃通酒!”

她的声音本清亮,因长途奔波而微微沙哑,嘴唇也燎起白皮。皇帝既然不见,他们也没有在此长留的道理。崔清整军之际,忽而听得有声音从天边远远传来,其中迫切,像要把心肝五脏都要呕出来:

“崔将军!崔清!十一娘!”

她嗓子干得发痛,正拧开酒囊喝酒,闻声把酒囊抛给副将,抬手将盔戴摘下回头。

灞桥边堤坝高,那人跃下马背,竟直接从高台上跳下来。落地反倒回过神,一步一步慢吞吞地走。等那人走到跟前,却不知说什么,只上上下下看她。

副将挥了挥手,带军先去旧址扎营。

清风徐徐,柳丝拂面,二人身影投入渭水,如盟誓所用的两块璧玉。渭水是古之盟誓之地。

崔清由他打量,爽朗笑道:“瞧什么,认不出了?许二郎,上元夜我打马闯闹市,还惊过你的驾呢。”

她故意拿儿时玩笑来缓和气氛,许仲纪静静看了她一会,却说:“你这些年,一定吃了不少苦。”

崔清一愣,哈哈笑道:“你多虑了,我出了长安天高地阔,又无那些远房叔伯掣肘,可是痛快至极。”

许仲纪仍仔细端详她,道:“你变样了。”

“丑了吗?我可是老长时间没照过镜子了。”

“好看。”许仲纪说,“怎样都好看。”

一时静默。

崔清看了他一会,终于说:“二郎,你不必为我鸣不平。你又说的什么,不公正?别这么看我,我还不知道你?许老将军虽有威望,到底是灵帝旧臣,又曾受公子檀恩惠,陛下心中未必不忌惮。须知将门里,马革裹尸是幸事,功成身退更是不易,这是福气,你要惜。”

许仲纪点头,“多谢你的告诫,我记得了。”

崔清声音终于带出一丝怅惘,却依旧平和:“其实阳关那边,陛下不赏,我也要守。我不是为他守的。就像我这个将军,陛下再忌惮,他也得认。他不得不认。陛下或许能决定我的生死,但无法左右我的意志,那对我来说就没什么公不公平。我何必揪着这点不公不放给自己找堵?不只是我,我阿爹你阿爹,我阿翁你阿翁,我和你的祖祖辈辈,哪个不是这么过来的?”

“二郎,你看,世道不公,自古皆然。我们逆不了世道,但能争自己的命数。”崔清转头笑道,“朝廷再打压,细柳营还是铁打的细柳营,细柳营的主帅,也还是我崔清。”

盛夏少寂,一寂如许。二人相隔而立,再无有话。崔清把住缰绳,沿河远眺,许仲纪追她目光望去,天尽头,一片白日高烧。

临别前,崔清欲重新戴盔,手势突然一顿。

下一刻,许仲纪听她轻声道:“但还是……多谢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4章 三十一 细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