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番外集 > 第12章 第 12 章

番外集 第12章 第 12 章

作者:清淮晓色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13 18:43:36 来源:文学城

我见到母亲那年,刚刚五岁。

她坐在一把圈椅里,乌黑的长发水一般婉转,从颈边披散下来。看到我怯生生站在父皇身后,朝我伸出手来,声音温和地唤我:纯熙,过来。

事实上,母亲是我的姑姑,父皇唯一的同胞姐姐舞阳长公主,那时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改口,将姑姑叫做母亲,然而父皇说的话我只能听从,于是我改口喊她:“母亲。”

“……皇后邀宠不得,拿小五出气,实在可恶,但朕顾忌二皇子的颜面,不能废黜她,就将小五交给皇姐养育,日后,小五就是皇姐与驸马的女儿。”父皇这样对母亲说。

于是母亲将我带回了府中。

到长公主府之前,我隐隐约约听过些关于母亲的事。据说母亲年幼时曾经魂魄不全,嫁人后才慢慢地好了,却仍然是个冷淡寡言的性子,不好相处。然而母亲对我却很温和耐心,她将我带回府中,一个好看的男子迎了出来,母亲指着他,低下头对我道:“这是宁安侯,以后是你父亲。”

宁安侯蹲下来看我,目光中仿佛蕴含着些新奇的意味,见我顺从地唤了声父亲,他笑起来,柔声夸我是乖孩子。

母亲也笑起来,我发觉传言果然不可信。母亲并不冷淡,相反,她的手很温暖,声音也很温和。

她比母后好上千百倍。

我很喜欢母亲。

母亲也很喜欢我,我时常跑去主院缠在她身边,母亲对此并无不满,反倒是父亲,我能隐隐察觉出,他似乎并不太喜欢我整日缠着母亲。

不过没关系,只要我每次大力称赞母亲温柔美丽,顺便赞美父亲和母亲恩爱和美,父亲就会开心起来——我们对此心照不宣,我知道我变着花样说这些是为了讨好父亲,父亲也知道我是在讨好他,我们对此心照不宣,彼此都很愉快。

自从住进公主府,我夜夜睡得安稳,一觉到天明。只有那一日,母后可能是想彰显一下她没有忘记我,派人往公主府送了一篮贡桔,当夜我惊醒过来,梦见母后要将我从公主府带走。

深夜里,月色皎洁,和风吹拂,空气里传来浅淡的花香。

我赤着脚穿过游廊,朝父母亲所住的主院跑去,一边跑一边抹泪——即使母亲对我很好,我也害怕她会不要我,会将我送回宫去。

主院里没有侍从值守,这是父母亲的习惯,恰恰方便了我畅通无阻地冲进来。三步两步爬上台阶,还没来得及伸手去推门,门已经吱呀一声开了,父亲只披着一件雪白松散的中衣站在那里,温和地道:“纯熙,你怎么来了?”

他看见我赤着的脚和满脸的泪,怔了一怔。

室内传来一声轻响,母亲扬声:“纯熙?”

她的声音有些颤抖,我几乎立刻顾不上哭泣了,紧张道:“母亲是身体不舒服吗?”

“没有。”父亲温和道,“纯熙,怎么了?”

“真的没事吗?”我往里探头,父亲按住我的头顶,无奈道,“好了纯熙。”

我突然意识到我似乎不应该现在来的。虽然我不知道缘由,但就像是父皇每次去母后宫里时,我和二皇兄早早就要被各自带回住处那样,或许父母单独相处时,儿女总是不该打扰的。

于是我越发惶恐,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母亲披着寝衣走了出来,她看了看我赤着的脚,伸出手来摸我的手腕和额头。

夏日的夜风都带着热气,我并不觉得冷,心里却止不住地生出一阵阵惶惑不安来。

正房的台阶纤尘不染,母亲拉着我在台阶上坐下来,问我怎么了。

她身上有极清淡的、莲花一般的香气,我靠在她怀里,眼泪突然就夺眶而出,抽噎起来。

母亲耐心地听着我颠三倒四的话,她温柔地看着我,于是我哭得更加大声,满腔不安委屈都朝外倾泻而出。

不知什么时候,父亲在母亲另一边坐下,母亲专注地看着我,他就专注地凝视着母亲,神情温柔。注意到我朝他看过来,父亲礼貌地对我一笑。

我突然就哭不下去了。

母亲注意到了父亲的小动作,嗔怪地看他一眼,转回头来对我道:“你放心,不会把你送回宫里的。”

她的语气温柔,带着种奇异的说服力。朦胧的泪光里,我的心突然就安定了下来。

“那篮橘子你还想吃吗?”父亲探过头来问我,馥郁的莲香扑面而来,比母亲身上的香气更加浓郁。或许母亲身上的香气,本来就是从父亲身上沾染过来的。

我摇摇头。

母后的东西,我是一丝一毫也不想沾惹的。

父亲拍拍手,愉快道:“那好,明日派人给皇后送回去就是了,保证她往后再也不会轻易送东西来。”

母亲:“明日皇后在长秋宫宴请命妇。”

父亲理直气壮:“我知道啊,这样最好。”

他低下头来问我:“你往后真的不想再和皇后有所牵连?”

我大力点头。

“很好。”父亲愉悦地拍拍我的头,“回去睡觉吧。”

他扬声唤来侍从,将我带回了院中。嬷嬷抱着我,我倚在她怀里,心情平静了下来,犹自恋恋不舍地望向母亲的方向。

台阶上,母亲抬眼看我,还没等她开口,父亲伸手一把将她未出口的话捂了回去,另一只手欢快地朝我招了招,示意我回去睡觉。

我尚且能听到父亲低低的对着母亲道:“你已经怜惜过了纯熙,该怜惜怜惜我了——灵缃。”

尾音拖得很长,且柔软。我想起父皇曾经抱给二皇兄的一只幼小的猫儿,它的叫声甜而柔,天生惹人怜惜。

不知为什么,我一点都不害怕了。

初秋时,母亲和父亲要离京去别院住,带上了我。事实上,他们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的别院中居住游玩,往往只有过年时才回京。

他们这次回京,其实就是因为我的缘故,父皇才写信把母亲叫回来的。

离京前,母亲带我去宫里向太后道别。

太后的身体一直不好,据说自从先帝故去后,她就总是生病,断断续续的。她牵着母亲的手,絮絮交代母亲保重身体,多回京看看,我坐在慈宁宫外的台阶上,等母亲出来。

天空湛蓝,白云朵朵,秋风拂过高远的天际,带着温凉的气息。一行飞鸟掠过头顶,发出嘹亮的清鸣。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头顶上的天空这样高远疏阔。

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母亲走到我身旁,牵起我的手:“走了,纯熙。”

我欢欢喜喜应了一声,跟着母亲的脚步,朝宫门外走去。

宫门外停着长公主的朱轮马车,父亲掀开车帘,朝我们看来。

他轻轻一笑。

然后我注意到母亲也笑了。

不知为什么,我总感觉自己有些多余。

太后曾经育有二子一女,活到成年的仅有父皇——现在,我应该叫他舅舅了,以及母亲。

对于唯一的同胞姐姐,父皇一向十分亲近优厚,他赐给了母亲远超常人的封邑,赐给了父亲世袭的爵位,以及数处风景优美的别院。再加上父亲作为家中嫡长子所分得的财产中也有数处产业,一年到头,我们几乎从不回京,流连在各地别院中。

夏日避暑,冬日观雪,春秋谈风赏月。日子过的很快,数年过去,我已经从五岁的小女孩长成了豆蔻年华的少女,父亲母亲却仍然是我初见他们时的那幅模样。

寻常少女到了这个年纪,已经开始敲定婚约,母亲却好像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件事。直到太后来信,召我归京,要给我说一门婚事,我拿着信笺蹦蹦跳跳跑去找母亲,母亲才恍然大悟道:“纯熙已经到了要嫁人的年纪了吗?”

当时正值盛夏,别院里有一片覆满莲叶的湖泊。湖中心修了座八角琉璃亭,四面挂着轻透的薄纱,亭子的每个角都挂了一串风铃,和风一吹,风铃叮当作响,轻纱如烟似雾,煞是好看。

母亲坐在亭中的软榻上翻书,父亲枕在她的膝头,黑发绸缎一般倾泻下去,一手环住她的腰,闻言支颐朝我看来:“纯熙是不小了啊。”

我不大好意思抬头,支支吾吾道:“父亲,母亲,其实……我也没那么想……”

“哦。”父亲又懒懒地枕回母亲膝上,“那就不嫁。”

我:“……”

说实话,这么多年相处下来,就算一开始我只是出于讨好的心理,到如今对着父亲,也真生出了长年累月累积下来的父女间的依赖亲情。父亲对我的态度也有所改变,但这点改变大概就是:他愿意听一听我的意愿,我说出口的愿望也会实现。但除此之外,他懒得多花半点心思。

就比如现在,他根本懒得探究我话中那点不好付诸于口的少女心思,重新枕回母亲膝上。

不过不要紧,母亲是疼我的。

她挑了挑眉,听出了我的言下之意,道:“我们陪你回京,届时有什么看中的少年郎,母亲替你出面。”

我雀跃起来:“好哎!”

回京的第二天,父母亲带我入宫拜见太后和父皇。

母亲和父皇姐弟还在殿内谈话,我和父亲在殿外等候。遥遥看见一道绯红身影走来,身后簇拥着层层宫人。

是母后。

我从小没少受她责打,本能畏惧她。即使后来到了母亲身边,母亲体贴我,带我进宫时从来不让我和她见面,父皇对此默许且赞同,算起来这么多年,这是第一次见到她。

母后来到了我面前。

她年纪比母亲要小很多,然而现在看起来,她像是母亲的姐姐,神情凌厉而趾高气昂,有种强撑起来的高傲。

看上去这么多年,她似乎并不春风得意。

“纯熙。”那张凌厉的红唇刻薄开合,吐出我的名字,“这就是你的教养,还不过来拜见本宫!”

我有点害怕,并不是害怕她的身份,而是幼年时她留给我的恐惧太深。

母亲进殿前,叫父亲照看好我。

父亲轻轻咳嗽了一声:“皇后娘娘。”

他的声音轻柔动人,说出来的话却不十分悦耳:“纯熙如今是我与长公主的女儿,请您注意分寸。”

皇后蓦然转头:“你敢这样对本宫说话?!”

说起来我很敬佩母后,毕竟能对着父亲这张漂亮面孔还如此咄咄逼人的女子并不多见。

父亲笑了笑,笑容柔和:“臣当然不敢,只是臣如今,也没有第二篮贡桔还给您了。”

皇后的脸色顿时赤橙黄绿青蓝紫轮番转变,仿佛她的脸上生出了一个彩虹。

——我也是到后来懂事了才明白,父亲当年命人将那篮贡桔当着满朝命妇的面,送回母后宫中的举动到底对她造成了多大的嘲讽。那简直是当着所有命妇的面,在她脸上扇了个耳光。

并且在那之后,父皇知道了此事,又把皇后禁足一个月,相当于皇帝亲手又往她脸上补了第二个耳光。这是真真正正伤了她的脸面,难怪她如此生气。

在这种时候,父亲还是很靠谱的。

他成功地噎住了皇后,在对试图还口的皇后进行二次打击之后,皇后既羞且怒,终究不敢惊动殿内的父皇,拂袖而去。

我很感动。

这份感动没能持续半刻钟,殿门一开,母亲从殿内走了出来。

父亲顿时就将满心感动的我忘到了脑后,满面柔情地迎了过去。

我:“……”

太后精神难得好转,要亲自替我相看婚事——当然,也有可能是她不信任皇后,又知道母亲在这方面没有丝毫经验,实在不放心的缘故。

这当然是莫大的荣幸,不过即使如此,我的婚事推进并不顺利。原因很简单,相看的贵胄子弟足有一打,我却总是觉得他们缺了点什么。

他们缺了什么呢?我也想不清楚。

这里是京城,天子脚下,贵族云集。最优秀的少年人都汇集在此处,容貌、出身、才华、权力,总能挑选到一个四角齐全的少年人,然而我总是觉得他们差了些什么。

又一次相亲失败,我灰头土脸回了公主府。

天色已晚,正院灯火未起,唯有父母所居正房的屋檐上,坐着两个人。

父亲和母亲肩并肩坐在那里,面前摆着一张琴,我看见母亲垂首拂动琴弦,一串悠扬的乐声从指尖流泻而出。父亲从身后环抱住她,探手与她合奏,于是琴声越发缠绵动人,远远飘扬在整座府中。

我站在院门处,仰首怔怔看着,一时居然看得恍惚起来。

那一瞬间,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总觉得那些少年郎不太合我心意。因为他们的温柔、热情、客气总像是隔着一层,或许嫁给了他们,依靠我的出身和家世,也能与他们融洽相处,但到了最后,也不过是如这京城中大多数贵胄夫妇一样,举案齐眉罢了。

从年幼时至今,我每一日都是亲眼看着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相处。他们相爱,而且难舍难分,好的甚至插不进去一个人,就算是我,也总觉得自己多余。

我曾经亲眼看过真正的琴瑟和鸣,又怎么能心甘情愿地屈就一段普通的齐眉举案。更甚至还要忍受后院里的姬妾庶子,困在一方小小的宅院里度过余生。

母亲看见了我,朝我招手。父亲似乎在她耳畔说了什么,惹得母亲轻笑。

我四下逡巡,没找到梯子,十分好奇父亲母亲是怎么上去的。

“在那里。”父亲隔空指点。

我绕了半圈过去,眼睁睁看着那里多出了一架梯子——天地良心,刚才那里根本什么都没有。

沿着梯子爬了上去,我哆哆嗦嗦在母亲旁边坐下,生怕自己摔下去。

“不喜欢?”母亲问我。

我摇摇头,心中突然生出勇气来:“父亲母亲,我现在不想嫁人了。”

父亲依旧是那副懒得探究我内心的模样:“那就不嫁。”

母亲:“为什么?”

我很坦诚地道:“我不喜欢。”

母亲眨了眨眼。

她没有骂我,于是我大受鼓舞,再接再厉:“父亲母亲十分恩爱,琴瑟和谐,我心中羡慕,如果余生能找到一个与我如父母亲一般恩爱的少年郎,才能心满意足。”

父亲大为得意,我看见他挑起了淡红的唇角,不过说出来的话却不那么悦耳。

他诚恳道:“那你可能嫁不出去了。”

母亲回首给了父亲不轻不重的一巴掌。

她转过头来,平静地对我道:“你确定?”

我用力点了点头:“我确定。”

“好吧。”母亲说,“那我替你回绝太后。”

父亲在她身后哀伤叹气:“本来想把纯熙的婚事订下,我们两人单独出去游玩的。”

“没关系!”我连忙道,“父亲母亲,其实我也想一个人出去游玩——不是真的一个人,而是和你们分头出去……老实说,我觉得自己很多余,而且,我自己去玩,也许更有趣。”

父亲和母亲都笑了起来:“好吧。”

不知道母亲和太后与父皇说了什么,让他们都答应不再插手我的婚事。过了几日,父亲与母亲启程离京,而我也带足人手,打点行装,朝另一个方向离去了。

离开京城的那一日,我有种幼鸟脱笼的自由。

像父亲和母亲一样,我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外游玩,只在年节时动身回京。每到一处,我都会认真地写下在当地的诸般见闻,整理成信寄给母亲,虽然从来没有收到过回信,但我知道,母亲一定看过我的每一封信。

期间也不是没有遇见过美貌少年,但质量大多不能与京城中的贵胄世家子弟相较。

十六岁那年,我游历至虞州一带,遇见了当地修行世家的一位年轻子弟,姓燕,年轻美貌,内向沉静。约他出来饮茶听琴,春夜里月明星稀,正是心猿意马的时候,快马来报:太后薨逝,急召我回京。

太后娘娘一生算是荣华至极,先帝在时,她占尽圣宠;先帝驾崩,她独子登基。从来没吃过半点苦头,起初几年还烦忧她的爱女——母亲迟迟无子,后来父皇将我过继过去,她也就只管颐养天年。任谁来看都是尊贵无匹,没有人能不艳羡。

父皇骤然丧母,哭得几欲昏厥,被侍从扶出去透气。我在棺木前跪的双腿发麻,哭得头脑发昏,悄悄溜出去时,听见了父皇的声音。

“皇姐没有半点悲伤吗?”父皇问,“母后骤逝,皇姐却连为她哭一场都吝啬。”

这已经是很严肃的指责了,我吓得脚步顿住,意识到父皇指责的是母亲,正要冲出去,只听母亲开口了。

“母后走得十分欣悦,为人子女者,忧父母之忧,乐父母之乐,有什么不对?”

父皇突然沉默下来。

“小九。”我听到母亲淡淡道,“你不是看不出来,父皇驾崩之后,母后的心就跟着死了,她如果真的想活,就不会再三拒绝太医为她请平安脉。”

父皇低声道:“对母后来说,活着反而是痛苦吗?”

母亲的声音很淡:“我只知道,如果有一日莲花儿不在了,我是必然要跟着去的。”

“皇姐!”父皇厉声道。

他转而软了语气,几乎是在央求:“你别说不详的话,父皇母后都已经走了,你我骨肉血亲……”

我立在墙边,一时愣了,好半晌才反应过来。

太后是我的亲祖母,名分上的外祖母。她薨逝了,我也要按律服丧,自然没有心情再去理会美貌的少年郎,只随着父亲母亲在京郊别院闭门谢客。等丧期过了再度出门时,接到虞州来信,燕家那位让我短暂心动过的少年已经另娶,娶的是门当户对的一位女修。

“修行者和普通人是没有好下场的。”我颇有些沮丧,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丧期过了,父亲与母亲再度离京。他们往年年节还会回京,如今却越发懒怠回来了,有时两三年都不回京,只给父皇去一封问安的信。

我隐隐能猜出些原因。父皇已经明显的衰老了,母亲和父亲却还是青年人的模样,年轻美丽,仿佛数十年的岁月不能在他们身上留下丝毫痕迹。

父亲和母亲的身上有一个秘密,独有他们二人分享,旁人无法触及,这一点我一直清楚。

在父母亲身边养育数年,即使我并不敏感,也能感觉到他们身上那些异样的地方。比如他们从来没有改变的容颜,比如那张突然出现在原地的梯子,比如别院内莲池边的轻风细雪……我都知道,他们也知道我知道。

所以当我得知母亲重病的消息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失手砸碎了一只定窑白梅瓶——那本来是我一时兴起,亲手烧出来,准备带回京送给父亲母亲的。

这一年,我二十岁。

放在京城中其他贵女身上,二十岁未嫁已经算是老姑娘,将来怕是只能做续弦继室。我身份特殊,自然没人敢当面说三道四,背地里的风言风语全被父母挡了回去,因此我得以在父母的庇护之下无忧无虑地活着。

等我赶回京城时,母亲已经病的很重了。单看她的外表,并不像个重病之人,然而我能感觉出,她眉眼间的活气已经散了,只是强撑着一口气罢了。

我跪在她床前,泣不成声。

母亲倒很平静,她告诉我,当年父皇登基后赐给她的封邑总共两千户,允她传给儿女。如今多年来她和父亲积累下来的产业,全都留给我,往后有钱财傍身,什么都不怕。

我哭得气噎声嘶,一时间没听出话里的不对。

父亲靠在母亲床边,并无多少悲伤之意,只是道:“纯熙,将来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麻烦,可以去寻绛山帮忙,你母亲识得绛山一位前辈,已经替你向她打过招呼了。”

我终于后知后觉地听出哪里不对:“父亲,你是什么意思?”

母亲的眼睫眨了眨,无力地垂下——她已经连多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父亲转过头抚了抚她的秀发,淡淡道:“你母亲离开,我自然要和她一道。”

那一瞬间,巨大的惊骇和悲伤席卷而来,我哭嚷着,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父亲难得地温柔道:“抬头,纯熙。”

我怔怔抬头,看到了神奇的一幕——只见他指尖凭空多出了一朵淡金色的莲花,流光溢彩,仿佛纯由光芒凝聚而成,一触即散。

“你母亲留给了你后半生的保障,我没什么能给你的,就祝你余生快乐,无病无灾。”

父亲松开手,那朵莲花自他手中飘落,我下意识伸手去接,在触及的那一刹那,它散作点点光晕,似乎融入了我的双手和眉心。

“出去吧,纯熙。”父亲温和道。

不知为什么,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止住了我的哭泣,它让我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朝外退去。

退到门口时,我突然鬼使神差挣扎着转过头,问出了口:“父亲母亲,你们在一起,对吗?”

父亲一怔,微微笑了。

“我们永远在一起。”

定康二十六年六月,舞阳长公主及其驸马宁安侯薨。

我站在棺木旁,看了最后一眼。

棺木封死,我的眼泪也淌了下来。

我摇摇晃晃朝院中走去,微风拂过我的脸,将泪水吹干,恍惚间我似乎感觉,有一只温柔的手拂过我的面颊,像是幼年时母亲替我擦去眼泪。

“我只知道,如果有一日莲花儿不在了,我是必然要跟着去的。”

“你母亲离开,我自然要和她一道。”

他们求仁得仁,我不必为他们悲伤。

我抽出手帕,抹去最后一点泪痕。

不过可惜的是,或许我余生都无法遇到一个人,能和我像父亲与母亲那样。

莲华和灵缃回仙界去了,他们的养女纯熙将在人间过完有钱有权的快乐一生。

番外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存一下《郡主》的稿,不常看评论区,有事wb:清淮晓色q。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 1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