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许静不明所以。
许静让他滚远一点。
随便吧,祝招妹叹了口气,这个月也不剩几天了,大不了预支下个月的。
大学生活不让大学生活,这不是很常见的吗?
二人从街这头一路逛到街另一头,分明再绕过一个拐角就能够到学校后门,许静却蓦地顿住了脚步。
“这路怎么黑灯瞎火的。”她犹疑地道。
祝招妹顺着她的目光看了一眼,他们学校周围本就属于老街区,各个功能区规划极其不完善,商业街后边挨着居民区也不足为奇。
“这一片好像是住宅区,”他说,“这么晚了,不开灯也正常。”
祝招妹与许静对视几秒,败下阵来:“好吧好吧,不正常。那我们往哪儿走?”
许静想了想,肢体动作快过语言:“原路返回吧。”
甚至是问句。
连拒绝的机会都没给他留。
祝招妹叹了口气,跟着许静在下一个绿灯亮起时过了马路。
“为什么要过马路啊……”他半死不活地发表没有任何用的异议,“一会儿不是还要回对面?”
许静面无表情地问他:“你还想遇见颠婆吗?”
祝招妹差点下意识回一句你自己不就是吗,然而求生欲在最后一刻拉住了他。
想必他自己也好不到哪儿去。
这一点他还是颇有自知之明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然按照许静的自我认知,他们可能只是尸体。
那么尸体本身不也是经受定义的他者吗?
没有人能够为其它主体下达“无意识”的定义。
祝招妹觉得自己此刻成为许静的无意识附属。
尽管他的确不想再遇见疑似许静高中同学的人。
然而事实证明二人的猜测还是过于保守了,当陆怡再次在人群中精准无误地认出昔日好友时,她热情似火地和二人再次打了个招呼:
“Hello二位,晚上好,”陆怡单手举着酒杯,坐在落地窗前打量着二人,“你们散步回来了?”
她的表情像是在骂你们两只纯情小学鸡。
许静:“……”
姐你一天晚上到底要赶多少个场子?
“不多不少,”陆怡竖起两根手指,“三个,都在这条路上。”
许静沉默半晌,挤出一句:“你加油。”
某人看似清醒得很,实际上五以内的数字都数不清了。
每天一个降智小测试。
许静走上前去,嗅到陆怡身上迷离的香水味,问道:
“Wie viel ist zwei plus drei?”
看戏的祝招妹:“……”
陆怡的酒杯不晃了。
她眨了眨眼,道:“Pardon?”
还知道更换语言体系,应该没傻。
但可惜的是系统更换错误,离傻也不远了。
“What is two plus three?”
许静好心地重复了一遍。
“……sept?”
许静:“……”
没救了,拖出去埋了吧。
果然哪怕学校大门就隔着一条街,大学生的生活也是天差地别的。
“无所谓,”陆怡大抵从许静的表情看出来自己答错了,耸了耸肩,“我数学一贯都差,你还不清楚吗?”
是是是,许静敷衍地附和道。
“你们不会盖棉被纯聊天吧?”她突然道,“从奥古斯丁聊到康德?”
这都什么刻板印象。
许静下意识想反驳没有人会愿意在大晚上聊康德的——从先验直观——随便什么,反正她上课几乎都是在睡觉中度过——聊到纯粹理性。
用理性来克服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的间歇性发**望,从而形成稳定的社会异性婚恋关系,促进人类长此繁衍。
或许是超前且枯燥的命题。
“你的脑子里是只有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吗?”许静问道。
“当然不,还有快寄学和果寄荆棘学,”陆怡耸了耸肩,“不过无所谓,who cares?”
你的绩点可能比较care。
醉了的人一般都说自己没醉,当然,没醉的人也会声称自己没醉。
许静懒得跟醉鬼理论。
“再见,静静子的普通朋友,”陆怡笑眯眯地跟二人——也可能只有祝招妹作别,“我有预感,我们还会再见的。”
不,你们不会再见的,许静想。
明日之你已非今日之你,明日之我亦非今日之我。
再见只是一种常见的欺骗手段。
三更半夜酒吧蹦迪和半夜三更教学楼久留哪个更疯狂一点?
许静单方面认为是后者。
既然能够有酒吧生活作为调剂,那么大学生活似乎也就丰富多彩。
“上大学真的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煎熬。”走过下一个红绿灯,没过多久就要到校门口了,许静突然道。
祝招妹表示愿闻其详。
“比如大学的课程……额,比如大学的社团活动……额,比如大学的学生工作……额,比如大学的社交活动……额,比如大学的食堂……额,比如大学的自由支配时间……额,比如大学的生活费……到底是谁在喜欢上大学?!”
祝招妹:“……”
他就知道。
这个学是根本上不了一点,尤其是对于苦逼大学牲而言。
上学不过是蒙蔽他人的表象,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自己其实是在坐大牢。
进牢!立刻进牢!
牢里学牲牢外道,牢外行人牢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哦,原来是死了啊。
祝招妹深觉自己的精神状况已经能够跟许静媲美了。
这是怎样的近朱者赤啊。
发疯不必在我,发疯必定有我。
作为梦开始的地方,学校承担着关押大学生的重要职责。
学校是造梦的温床。
它能够造出夜晚的梦,所以在学校总是困死人不偿命的。
它也能够造出白日梦,所以在学校发疯也是再正常不过的。
学校,一个多么神奇的地方!
许静抬头看着他们学校的名字散发出又红又白的光,在抓瞎的黑夜中尤为明显。
多好啊,红事白事一起办了。
一次性吃两场席,这怎么算不上一种事倍功半!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什么以鸳鸯锅为招牌的火锅店,二十四小时营业的那种。
而他们理所当然就是食材,生产出来还要自己找厂家:
“您好您这边招文科生吗?”
“月薪三千,11116。”
一边摸鱼一边偷偷更文地爬上来看一眼。
想要收藏和评论QAQ。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发疯×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