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夺取高岭之花的妇人 > 第10章 东宫事

夺取高岭之花的妇人 第10章 东宫事

作者:锁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31 18:36:12 来源:文学城

王家中堂

李鹫坐在上首,一身窄袖圆领袍,束金犀玉带,莲形玉发冠束起露出精致眉眼,端的是雅量高致,露的是和风细雨。若只看面相,第一眼怕也只道是一个好似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

但在场的另一人,王颐之,却不敢这般想。

朝中和民间都只说,如今的这位东宫太子是个百年难得一遇的软和性子,十位皇子中,位列行五,身为中宫嫡子,自生下便被立为太子,却无心帝位,不争不抢,与其他几位皇子相比,太子可以算是洁身自好,不主动培植党羽,不争抢官家宠爱,在情爱之事上如同顽石,便是最该与太子一脉的太子妃之位,到如今都是空空如也。

可身处皇家,又怎么可能真有这淡泊名利的存在,还是当朝太子。

王颐之从不觉得这位太子殿下真的舍得放弃只一步之遥的位置,只可能是碍于形势,先皇后身死,外祖一门被贬,官家又不喜,这般之下,也只能扮猪吃虎,暂避锋芒。

与此同时,李鹫在心中轻叹了一口气,不去想,他都猜得到,这位御史中丞大人定是在想他这个太子是如何伪装,如今又不装是来做什么。

这也是他为什么这么讨厌聪明人的原因,即便早知瞒不过,但是这种别人随意想看透你的滋味,还是极其不爽,这位陛下的心腹宠臣是个心聪眼明之人,可惜,这一次,他还真不是要来做什么。

不过是被一群满心关爱照料他的幕僚推着,不得不来这王家走个过场,毕竟刚刚被刑部和这位御史中丞共同定罪削职流放的是他太子门下,虽然最后自己是摆脱了脏水,却也惹了一身骚。

这不,幕僚们见不得他受欺负,催着他来拉拢王家,当今陛下重文轻武,若能寻得一脉文臣相佐,在朝中能顺利不少。他自然是不愿来的,王颐之受的是陛下的恩,吃的是陛下给的米,一个坚定的保皇党,明知他绝非真弃皇位,怎么可能愿意帮他。偏偏这些人见他不来,一个个闹着要死谏,被念叨烦了且惧血的李鹫,不得不登了门。

李鹫心里诸多想法,面上却不显,只一副真情寒暄的样子,“此次骤然登门,还望中丞勿怪。”

王颐之仍是那一张请冷冷的脸,面对国储说的字也不比平常添多少,“太子殿下言重。”偏偏延熹帝就喜欢他这副不为所动的样子,只觉得这就是真的赤胆忠心、束身自好。

可对李鹫来说,王颐之这番做派,又何尝不是与他一般,假模假样,若是真清廉正直,如何会是保皇党,到底不过是高门巨族子弟,为的也是自家门楣,汲汲于富贵,求的还是高官厚禄。

压下内心些许不虞,他抿唇一笑,点漆似的眸子干干净净,“未曾打扰便极好,小王这次前来,其实为的还是前几日之事,这人虽已有定论,但这情,还未谢。若非中丞明察秋毫,挖出了这等户部蠹虫,本王还不知原来手下之人竟此般吃里扒外,行如此损公肥私之为,倘若一直蒙混下去,必将养虎为患,届时本王自身不但难以保全,甚至于国于民都抬不起头。”

说罢,他瞥了眼身边人,老太监手一挥,门外等候的两人,捧着两个不大不小的红木漆盒,放到了王颐之手侧的高桌之上,又一一小心打开。

王颐之还未看,方要开口拒绝,李鹫就打断了他。

“中丞不必着急推却,不是礼,是心意。一盏小小瓷炉、一盒蒸青团茶,不会出格。本王听民间所说,中丞酷爱点茶,此西庵茶不扬名,却是点茶最常用。至于这一盏瓷炉,东西两市常见之物,不打眼。再者,此次登门,已于陛下面前提过,切望中丞收下,以全本王一点谢意。”

既非是重礼,而是谢礼,于情该收,且无贵重之物,自不必担心会与东宫扯上大关系,便是连登门都由陛下所知,再是毫无理由。连着方才王颐之不看就拒之心,太子所作所为可以说是妥帖到人心愧疚,至此必然是不得不收,王颐之突然明白,为何这位太子虽事事不显,却又不招陛下真正厌弃,如此细腻心思,又无天家子弟之傲,何以生出不喜。

“殿下过赞,下官不胜喜悦,便却之不恭一回。”

李鹫闻此,便觉事情已了,实在不想与眼前这个木头多废口舌,迫不及待要离开,“中丞拘谨了。谢意送到,已心满意足,你知道,本王不好长留,这便该走了。”

王颐之于位上起身,拱手做辑,“下官送殿下。”

李鹫摆手,“中丞止步,本王自行便是,不必如此麻烦。”言罢,带着身后三人,于雨中慢步离去。一个背影,不见面,不识衣,却也难掩天家贵气。

亲眼送走人的王颐之沉默无言,双眸略过桌上的香炉和团茶,挡不住满心困惑,太子这一趟,究竟为的是什么?信奉所行皆有所理的人,于此困扰许久。

而另一边,回到东宫的李鹫,耳边起了茧子,都抵不住眼前众人的长吁短叹。

得知太子回宫,忧心此事的幕僚们便迫不及待前来求见,东宫正殿之中,已是人满为患,肉眼可见,具是些年纪颇大的老骨头。这些人其实并非李鹫招募,而是从前东宫的人,也就是延熹帝为太子时所留下,有能力的皆已封官拜相,没什么功绩的,就只等在东宫中养老,老死亦或是获罪被逐出。

“好了,先生们先回去罢,既王家不成,便再等机会,朝中文臣也不只一个姓王的,陈琳,送他们回去,本殿实在是累了。”

见李鹫面色不好,幕僚们虽心中无限忧虑,却也担心太子劳累,都停了嘴,主动随着陈琳安排,一个个排队轻声出了殿。

陈琳回来,看见榻上矮几旁支着胳膊打盹的李鹫,就知道这次殿下去王家,其实不甚高兴,这御史中丞是个不好相与的,又是陛下近臣,哪是随便想去就去的,就算是说上这几句话,都要专门去陛下那过眼,势必是要惹官家嫌的,其实为的也不过是舍不得叫这些幕僚一把老骨头,还要日日殚精竭虑。

他也是先皇后身边伺候的老人,本不过是个老太监,先皇后死了,年纪又大了,本该是要将他随便送出宫去,亦或者去为先皇后守陵,也是殿下,知晓他身后无人,又无傍身之银,将他要到身边,那时殿下才不过八岁,旁的皇子身边都是年轻的小太监,唯独他这个老不死的,厚颜跟在了殿下身边。

辗转多少年过去,殿下大了,还是这副性子,旁人待他好,他便舍不得,其实也不是多柔和的秉性,不过就是对一些老人念旧,这些幕僚虽是延熹帝身边的,但对殿下的收容也是忠心耿耿,虽然,殿下说是尽心做官家的“好儿子”,不将这些人送走,实则这些人自己都知道,殿下到底是不是真心。

陈琳虽有时觉得养这些人实在受罪,但很多时候,又觉得这东宫热闹许多,殿下才不会觉得孤单。

这般想着,他上前给李鹫倒了杯热茶,又将一边的凭几放过来,说起了殿下之前嘱咐的事。

“那位女子,确实如殿下所想,是中丞的夫人,洋州赵氏人,名唤赵鸾鸾。”

这些年,殿下想念先皇后,一直搜寻先皇后的画像,用过的物什,今日遇见一个像的活人,多打听几句,也是不出所料,但是陈琳怕就怕在,殿下真的想要什么。

殿下瞧着寡淡柔和,实则心思深,很多时候,他不会说他要什么,也不会主动要求什么,心底里的想法谁也不知,但等他真要做了,你才知道,他做的事,有多超乎常理,他要做成事的偏执,如何触目惊心。

陈琳出于这种愁虑,多说了几句,“赵氏娘子,还有一女儿,已至舞勺之年(13岁)。”这些,是李鹫未曾让他打听的。以当时殿下所说,意思是只想问这女子是谁。殿下就是这样,他只关心他想要的,至于别的,他既能容下,也能想方设法除掉,所以无关紧要。可是无论容不容的下,这位赵氏夫人,若能不牵扯,还是最好。殿下处境,本已足够艰难,他实在做不到眼不观,心不动。

说完这一句,他就自觉跪在了李鹫面前。

闭眼假寐的李鹫抬起眼睫,一双清目看向陈琳,锐利地好似能透视人心,眉宇间的皇家威严也随之更甚,直叫陈琳惊慌失措,埋下头颅。

空荡殿中响起清脆的声音,足以见这头磕的用了狠劲。

“老奴多言,请殿下恕罪。”

即便这么多年陪伴殿下身侧,陈琳还是害怕。

不是因为殿下不信任他,也不是他对殿下不够忠心,他甚至对于殿下的这种威严,十分崇敬,殿下是陛下之子,先皇后的儿子,是中宫嫡出,如何能不威严,如何能不让人惧怕。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若要成为一代有道明君,御下之能,实乃举足轻重。①

许久,榻上之人淡色的薄唇轻抿,只道了一句,“罢了。”

意思是,此事不需再提。

①韩非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东宫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