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夺娇 > 第10章 【10】

夺娇 第10章 【10】

作者:小舟遥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13 18:58:18 来源:文学城

【10】/晋江文学城首发

哀乐渐行渐远,沈玉娇踩着散落一地的白色纸钱,行尸走肉般推着板车朝城门走去。

十日前被撂在林间时,她心头还残留着一丝侥幸,或许此事与王氏无关,而是族中其他人所为。

然而今日亲眼看到这场仓促又隆重的丧仪,那最后一丝侥幸也消失殆尽——

若非王氏同意,怎会才短短十日,就迫不及待对外宣称裴氏宗妇已殁。

那棺材里装着的到底是不是她沈玉娇,王氏难道真认不出?

无非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盼着她真“死”了吧。

若说在这之前,沈玉娇还想着逃去淮南寻裴瑕,毕竟以那人公正不阿、是非分明的性情,知晓她被奸人所害,定会替她做主,严惩恶人。

可现下确定王氏就是幕后黑手,沈玉娇忽然迷茫了。

真的要去找裴瑕么?

他是君子不错,可孝与义两相抉择,他会为了这个才相处半年的妻子,去忤逆生他养他的母亲吗?

就算他真的为了她忤逆王氏,夫妻间隔着这样一层龃龉,还能当做若无其事,相敬如宾么?

这世道对女子本就苛刻,一个被婆母厌弃、又惹得丈夫忤逆婆母的妇人,又有何颜面继续当裴氏宗妇,日后又该如何在裴氏自处?

种种忧虑如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线,叫沈玉娇眼酸鼻涩,心力交瘁。

然而,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她这边本就茫然无措,好不容易随着一干难民走到洛阳城门,司阍官兵[2]便手持长矛,拦在城门前宣告:“郡守有令,非洛阳籍贯不可入内。有进城投亲者,需城内亲属持所在里坊坊长出具的探亲令,亲自来城门领人!未有亲属者,速速离去,莫要在城门前徘徊聚众,违者以扰乱治安之罪,杖二十,罚银二钱!”

话音方落,从各乡县逃来的百姓都炸开了锅。

“这儿不让进,那儿也不让进,我们难道不是大梁的子民么?你们这群当官的只知关门自保,将我们这些百姓视作猪狗草芥,到底还有没有王法天理了!”

“就是啊,要不是家乡被水淹了,俺们何至于背井离乡,来到外地求活路!”

“大老爷,求求你们行行好,让我们进去吧!我爹还病着,赶着进城抓药吃哩!”

“是啊,我们全家五口,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求求你们,让我们进去买些吃食,给个活路吧……”

城门前的流民们身形岣嵝,一张张面黄肌瘦的脸上都写满哀求。

那些司阍官兵也有所动容,但想到上峰的命令,仍是握紧手中长矛,冷声道:“上令不可违,在城内有亲属的,速速去一旁登记,等着亲属来认领。没有亲属的,赶紧去别处,莫要在此聚集!”

流民们闻言,面面相觑,皆不舍得离去。

有一个汉子脾气暴,红着眼睛冲上前去:“我跟你们这些不讲理的狗官拼了!”

还没冲过去,就被长矛扎穿大腿,顿时惨叫一声,重倒在地。

为首官兵冷着脸,朝其他百姓厉声道:“违令擅闯城门者,下场犹如此人!”

“爹爹!”

“大郎——!”

大汉的家眷,一位瘦小妇人和两个半大的孩子,哭喊着扑上前。

沈玉娇看着那妻哭儿喊的场面,恍然回到去年初秋,押送的官兵欺辱她的嫂嫂,那时她也是这般无助地呼喊。

在这弱肉强食的世道,眼泪最是无益。

眨了眨干涩的眼眶,她问板车前头的陶大郎:“大哥,现下该怎么办?”

陶大郎也是满脸愁容,再看车上的老娘和孕妻,他是家中唯一男丁,万万不敢冒险冲关。

“小郎君,你在洛阳城里可有亲友?”他问。

沈玉娇怔了一瞬,摇头:“没有。”

那城内的哪是亲友,分明都是盼着她死的蛇蝎豺狼。

“唉,你也没亲友,我们也没有……”陶大郎望向眼前那座高大巍峨的洛阳城门,疲倦眼中写满无奈:“只能继续往前逃,看哪座城池愿意给我们这些难民一方容身之所了。”

谁叫老天爷不开眼,偏让他们无家可归了呢。

当日夜里,在野外和其他流民聚在一起烤火时,沈玉娇看着陶大郎摸着翠兰的肚子,夫妻俩苦中作乐聊起孩子降生后的事,不由想到自家兄嫂。

年初岭南来信,兄长在信上说阿嫂生了个胖小子,取名为文瑾,和侄女文瑜,凑一对瑾瑜。

算算日子,小侄儿现下也有半岁了,不知道他长得像兄长,还是更像嫂嫂。

阿瑜那爱哭的小女娃,在那偏远潮湿的岭南可还会哭闹?

还有父亲和母亲,他们身体如何?

家书上他们都说一切安好,可沈玉娇知道他们的脾性,定是报喜不报忧。

尽管有裴瑕上下打点,但他们到底是服役的罪奴,又能过得多轻松呢?

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沈玉娇抱膝坐在火堆前,忍不住红了眼眶。

她真的好想家,好想父亲母亲、阿兄阿嫂……

忽的,一个大饼颤巍巍递到眼前,火光下照得黄澄澄的,看上去格外香酥。

沈玉娇微怔,抬眼望去,就见陶老太那张皱巴巴的脸庞在火光下泛着暖色:“孩子,想家了?”

不等她答,陶老太将那饼往她眼前送了送:“吃吧。”

“老菩萨……”沈玉娇吸了吸鼻子,嗓音微哽:“可我…我白天已经吃过两个,不能再吃了。”

“嗐,何必计较那么多。”

陶老太见她如此实诚,轻笑道:“吃吧吃吧,肚子吃饱了,心就没那么空,也不会难过了。”

看着那块不由分说塞在手中的烙饼,沈玉娇心头五味杂陈。

十日前被人用匕首抵着喉咙时,她都未曾掉过一滴泪,现下低着头,咬了第一口饼,晶莹的泪珠儿不受控制“啪嗒”就落了下来。

“哎唷,吃个饼怎么就哭了呢?”陶老太忙拍着她的肩:“乖儿莫哭,这么晚哭,当心把狼招来。”

听到这哄孩子般的口吻,沈玉娇心头既暖又酸涩,抬袖抹了把眼泪,她抽噎道:“老菩萨莫担心,我只是……只是觉得这个饼,太好吃了……”

陶老太望着眼前这张虽然涂了煤灰,却依旧能瞧出秀丽轮廓的小脸,初见时她那穿戴和绣鞋,就知她是个富贵人家出身的小娘子。

想来和家里走散之前,也是被家里人千娇万宠的,什么珍馐美食没吃过?如今吃一块粗面烙的饼子,都能欢喜地落下泪来,真是可怜见的。

“既然觉得好吃,那就把它吃光。”陶老太怜惜望着她:“咱们能遇上,也是缘分一场,吃几块饼子不妨事的。”

沈玉娇强忍着泪意,朝陶老太笑:“多谢老菩萨。”

陶老太被这一声声老菩萨叫得也绽开笑颜:“你这小嘴甜的,我猜你家长辈肯定很疼你。”

她这样说,又叫沈玉娇想起前些年逝去的祖父母。

两位长辈待她说是如珠如宝也不为过,她至今还记得幼时,身为丞相的祖父,在外公正严明,不苟言笑,回到家中,就笑着把她背起,喊着:“带我们娇娇儿骑大马咯!”

忆起往事,沈玉娇眸底也泛起脉脉暖色,轻声应道:“是,我家长辈都蔼然可亲,很是疼我。”

一旁的翠兰好奇问:“小玉郎,那你别处还有亲戚吗?”

沈玉娇拿着饼,噎了下。

陶老太和陶大郎见状,都朝翠兰皱眉:“问这个做什么?”

翠兰也意识到这话好似有点甩开她的意思,忙红着脸摆手:“小玉郎,你别多想,我就是随口问问,随口问问……”

沈玉娇也知自己不能一辈子赖着陶家人,何况,在这世上她还有亲人尚存。

捏着那块饼,她眸光清明,莞尔浅笑:“我有至亲在岭南,我打算去那寻他们。”

她想通了,与其去找裴瑕,陷他于孝义两难全的窘境,倒不如忘记前尘往事,就当那个嫁入裴家的沈氏玉娘真的死了。

用她一条命,还裴瑕对她、对她家人的那些恩,从此夫妻两别,再不相欠!

想明白这点,她忽觉心胸豁然,拨云睹日般,不再那么阴暗茫然。

陶家人则是惊愕:“岭南?那可是个虫瘴横生的地方,何况那儿距咱们这可有千里之遥!”

“纵是有千里之遥,家人在那,又有何惧。”

沈玉娇朝陶家人露出个豁达笑容:“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1]”

陶家人皆是大字不识的平民,自也不懂她这句诗,但见她提起家人那满眼灿烂笑意,也都能理解,毕竟还有什么比和家人团聚更重要的事呢?

“行,那你随我们南下。若是我们寻到地方安定下来,还有富余,就给你备些干粮清水……”

陶大郎望向沈玉娇,言语间满是一位兄长对小妹的关切:“再之后的路,就靠你自己一个人走了!”

-

五百里外,淮南地界。

朝廷军与叛贼张英的军队,隔着一条烟波浩渺的淮河,遥遥对望。

夜色笼罩下的军营,燃起一簇簇篝火,士兵们围坐在火边,喝酒吃肉,谈天说笑。

裴瑕坐在河边,一袭白袍,哪怕独处,坐姿仍是端正,肩背笔挺,风姿卓然。

二皇子司马缙寻来时,就见河边那年轻郎君宛若才落凡尘的谪仙人,月色和火光交相辉映,洒落他的袍袖,而他只静静望着眼前波涛流动的河水,漆黑的眸光幽远深邃,让人捉摸不透。

司马缙本无意惊扰,但才走两步,那人便回首看来。

“二殿下。”裴瑕起身行礼。

“坐下坐下。”司马缙忙抬手示意:“此处又无外人,守真不必多礼。”

饶是这样说了,裴瑕仍是行了挹礼,神色平淡:“殿下寻臣有事?”

“并无要事。”司马缙走上前,他生在皇家,自有一派天家气度,但看向裴瑕的目光却是格外和气:“只是没在帐中见到你,一问副将,才知你来河边了。”

行至身畔,他看了身侧这位清贵端方的贤才两眼,才缓声问:“守真瞧着似有心事?”

裴瑕薄唇轻抿,并未立刻作答,倒是广袖之下的长指不觉拢紧,将掌心那块平安玉扣攥得更紧。

须臾,才淡声道:“有劳殿下挂怀,许是帐中酒气太重,忽觉有些胸闷,便出来透口气。”

司马缙听他所言,一脸了然道:“我知守真是克己守礼的君子,或许看不惯帐中那些粗野的将军们饮酒狎妓,但将士们白日在刀尖舔血,夜里放纵些也是人之常情。”

提起帐中那些寻欢作乐的场面,裴瑕浓眉微不可察地皱了下。

不过很快,又恢复一贯淡漠:“殿下所言,臣知晓。”

司马缙若有所思看他一眼,刚想与他聊些朝堂之事,还未开口,忽然有探子匆匆跑来:“殿下!急报,急报!”

那传信的探子千里奔袭,连口水都没喝,直接单膝跪地,于司马缙身前呈上书简:“长安十万火急信函,请殿下速览。”

此时传来急报,河边二人皆是一凛。

司马缙急急拆了那书简,待看完信上所言,两道浓眉皱成死结般。

裴瑕唤道:“殿下?”

“黄河水患,堤决堰破,良田覆灭,流民不计其数。”司马缙神色肃穆,边说边将那书简递给裴瑕,“户部已从国库拨银万两赈灾,后续可能还要不少银钱修建堤坝、恢复民生,是以军费吃紧,父皇命我们速战速决,不可再作拖延。”

裴瑕看着信中所书,清阔眉宇也沉下来。

“父皇远在长安,压根不清楚战前情况。是我们不愿速战速决么?分明是张英那老贼,据守城内,缩头王八似的与我们耗着!”

提到张英,司马缙恨得咬牙,可偏偏那老贼所占城池,易守难攻,又有这条淮河作为天然防护,实在叫他们无计可施。

与司马缙关注之处不同,裴瑕看着急报上“黄河水患……流民不计其数”,胸口那阵窒闷再度袭来。

“守真,你脸色怎么这么差?”司马缙以为他是看到那“速战速决”倍感压力,宽慰道:“父皇虽说速战速决,但军中粮饷还能撑上半个月。实在不行,从金陵或湖广调一些来,也能撑上一阵。”

“多谢殿下关怀,臣并无大碍。”

裴瑕稍敛神色,又朝司马缙拱手:“若无他事,容臣先回帐中,思索应敌之策。”

司马缙本想说也不急这么一时半会儿,但看他眸色深沉,到嘴边的话也变成:“成,那你去吧。”

裴瑕抬手挹礼:“臣先告退。”

望着那道离去的清隽背影,司马缙负手站在河边,心下感慨,这等风姿,难怪能惹得长安一干小娘子芳心大动,就连自家妹子也成日捧着他的文集爱不释手。

只可惜使君已有妇,有缘也无分了。

深青色营帐之内,一豆油灯照亮半张桌案。

案前的男人手持墨笔,手边那张宣纸已笔走龙蛇、铁画银钩,密密载满对家乡涝灾的忧思牵挂。

言已至此,已可落笔封口。

然而看到桌边那块笼在黄澄澄烛光下的洁白玉璧,离家之前,那张匆忙赶来送平安扣的酡红小脸不觉浮现眼前,宛若昨日。

裴瑕垂眸,缓缓落笔:「问玉娘安……」

一滴墨汁忽的落在纸上,不偏不倚洇污那个“安”字。

裴瑕眉心一跳,再看手边那块玉璧,凤眸轻眯。

但凡有灾,河道官会第一时刻告知官府与世家,她有母亲和族中亲眷看顾着,应当是安然无事。

思及此处,他将那洇湿的一行划掉,重新落笔——

「顺颂时祺,并颂娘子妆安。」

[1]守门

[2]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别安了,你老婆没啦!(超大声——

希望宝子们多多评论撒花灌溉,助力我们娇娇女儿爬积分榜,助力谢50出场雄竞,鞠躬感谢~

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1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