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东山记 > 第1章 第 1 章

东山记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陈瓶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19 18:40:55 来源:文学城

皓月当空,北风袭来,街头行人寥寥,仅余街道两旁旌旗随风摆动。

红彤灯笼蜿蜒成河,连同不远处酒楼漏出的丝竹管弦声,酿出太平盛世的味道。

那是城里最好的酒楼,迎宾楼。

坐立市场中央,比统管街市的官府还高一头。登顶便可望尽建康繁华,号称聚天下珍馐,迎世间英雄。

站在巷弄阴影处全身黑衣的刘姝,轻瞥引人瞩目的酒楼,再次确认位置足够隐蔽,视线转到前方的行刑台上,从袖中掏出一张亲笔绘制的建康地图。

以皇宫为中心,东部皇室宗亲,北部皇家陵园,西部军事要塞,南部官道。

以长江为界,再南些便是世家大族、小老百姓聚居之所。

两条红线以行刑台为始,东走水路下江南,标记行程三日,西走山地入北方,标记行程五日。

但那都是顺利脱身之后的事。

刘姝望着眼前的行刑台,和周遭的屋舍街陈,不知多少次地开始计算,还有哪些变动可供她使用。

是了,子时仍然有家不回,因为她有重任在身。

劫囚。

世家南渡,据长江以天险北抗蛮夷。

北方本有官职在身的父亲,在南方并无亲缘可依,没了职务,家财散尽才购置些许地皮度日。逃难路上看尽天灾**,父亲也没再寻求一官半职,而是开私塾教导子侄,扶助邻里,帮衬宗族。

十年辛苦经营,使得根基薄弱的刘氏一脉成为一方望族。

父亲离世时嘱托她同哥哥踏实度日,好好过活。

怎奈兄长刘惔,天资聪颖,同窗里无人能敌,便去外乡比试。这处赢了,再去那处。

家族生计交给母亲和妹妹,当个甩手掌柜,只在没钱时候回家索要,得了钱财跑得更远,与更多同龄的青年高谈阔论,不事生产。

兄长不在家中,作为他唯一的妹妹,刘姝只得日日协助母亲处理家族事务,婚姻大事也被耽搁。

母亲每每对刘姝致歉,刘姝都宽慰母亲不妨事,但也不是真的没影响。

同族女子十二便开始订亲,择期婚嫁,她这一等,便拖到十六。

拖到再也无人上门提亲,得考虑找上门女婿的时候,刘倓竟然回到家中,待了一旬之久。

久到刘姝以为他要掌事,于是把家族事务梳理齐备,预备交接的时候,刘倓突然宣布,他要去建康城谋求仕途。

“大丈夫当以国为家。”

口号甚是响亮。全然不顾整个家族,上百号人吃穿用度。

眼看着操劳过甚两鬓熬白的母亲要发火,刘惔清谈的本事,终于从同砚转了一圈,用在了家人身上。

对母亲,他说:“刘家发展到现在,劳作保证衣食,就到头了。遇上天灾,日子就很难说。要想过上无需惶惶终日的生活,还是得搏功名,获取荣誉。”

对妹妹,他说:“这些年,哥哥是对不住你,可我若能博得功名,妹夫人选便不用从这三瓜俩枣里挑,哥哥为你寻更好的。”

三言两语,刘惔从一个饱食以终日不顾家人的浪荡子,浑然变成将家族兴衰荣辱系在裤腰带的英雄。

母亲最终同意刘惔进京,倒不是信了他这鬼话。而是刘父教导族人时,用的全是培养官人的法子:经书史籍,兵法八卦。

田间地头的道理不是没学,比起治国安邦韬略,总算小事,一笔带过。

族人中,唯刘惔思辨之能鹤立鸡群,当个县官统领一方是够格的。

此等大才,若终身禁拘在田亩之中,着实埋没。

更需抱憾的是,才能与刘惔相当的刘姝,身为女子,无法出仕不说,连才名都不得有。随着年龄虚长,刘姝持家能耐愈发成熟,愿意入赘的女婿,她一个都看不上。

为了儿子,更为了女儿。

母亲拿出多年积蓄,真就在刘惔身上下了注。

“以三年为期,若最终不得出仕,则需回到家中掌事,对刘姝无法出嫁的这些年华,当以钱帛补偿,且需终身为刘姝鞍前马后,胜过对待任何人。”

此番立誓,不是生死状,胜似生死状。

刘惔却也胸有成竹,在一百多位族人见证,下跪起誓。

誓成,母亲思量几日,决心看住刘惔,把掌家权能交予刘姝,二人出发建康城。

此后如何,全靠一月一封家书来往。

第一年,刘惔混迹世家大族,日日清谈,渐有名声,屡屡被邀请至府上座。

第二年,刘惔在丞相王导处得了名。

看话音,像是蒸蒸日上。

谁料转过年头,尚未春耕,第一封家书却是:愚兄恐有难,若是有人到家中询问任何事,你当以实相告,一问三不知。

隔了三日,第二封家书道:惔儿恐有难,姝儿务必进京,共讨大事。

将家乡诸项事宜安顿好,敲打过不安分的族人。

刘姝一路舟车劳顿,踏进建康的府门,母女二人便屏退下人,交换情报。

最新消息已然是,罪人刘惔下月将在菜市口处斩。

母亲老泪纵横,刘姝耐着性子问询,刘惔到底做了什么事,以至于前不久还是丞相门前红人,现在倒成了阶下囚。

母亲居然不知道。

甚至连刘惔书信里提及的事情,全不知晓。

原来,自打母亲跟兄长进京,购置了宅院,便没了银钱。母亲终日做手工活维生,贴补刘惔交游用度。刘惔交游,混出个嵇康第二的名号。名声却是吃不饱肚子的,偶尔带回高官赏赐的物什,日子好一天,坏一天,竟然还不如在家舒服。

到刘惔下狱直至今日,都未曾有人上门探询,更别提把人救出。

他经营人脉,到底经营了个什么。

刘姝很是耐住性子,才没把这些话对焦灼难当的母亲说出口。毕竟,心里有一千一万个抱怨,人还是得救。

上策,见到兄长,问清原委,对症下药。

冒犯之事,无非是驳人面子,可大可小,毕竟罪不至死。

然而母亲告诉她,会见受阻。

建康城一共两所监狱,一个位于统管京畿地区的丹阳尹府邸。可丹阳尹空缺半月有余,申请无人敢批。

另一个则是刑部治下,关押的都是重刑犯,但牢头听到刘惔之名,脸色当即变了。

是以半个月来,都没能见到人。

诸多蹊跷。

刘姝在兄长卧房搜寻一夜书信,寻不到丝毫线索,视线落在那些还没穿过的男装上,便有了计较。

隔日换上男装,效仿哥哥交游,日日混迹文会书局,摸清建康城时下风气,后揣摩名士社交习惯,意在试探是否有人知晓兄长姓名,进一步打听情况。

游迹一旬,在一场禅修清谈中,有位世家公子提及刘惔,片刻前还酣畅激昂的文会,众人面上不显,却当即各自找到要事,作鸟兽散。

那位公子长啸三声,吞食一副五石散,倒在场中,当场气绝。

是以消息又断了。

眼看兄长要死得不明不白,刘姝只得另辟蹊径。

中策,寻访名士,托人办事。

头一个目标,便是名士王羲之。

建康现有世家四族,权势仅次于皇室司马家之下: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谯郡桓氏。

除琅琊王氏,其他三家俱是军人出身,统兵坐镇建康之外。琅琊王氏掌事者,乃丞相王导,凭借护国之功统居文官之首,更靠与帝王家通婚几代的姻亲,赫然在民间有隐皇帝的名号。

若是能傍上这条线,便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王羲之,在王家年轻子弟中属翘楚,其人好交游,常常举行集会,谈诗论道。他的宴会可没有准入名单,来既是客,故而自称王羲之好友的人,建康城里十个能有九个。

最重要的是,他现下人就在建康。

虽然并未举办宴席,但不妨碍她登门拜访。

刘姝便到乌衣巷琅琊王府,连递三日拜帖。

第四日登门时,门仆终于忍不住劝她。

“这位女郎,你连来三日,诚意足够,但我也该劝劝你……我们公子,虽然已娶妻,也纳妾,但这样登门的女郎,您是头一个。这要是成了,也算美谈,这要不成,您名声有损,将来如何找人家?还是别再来了。”

理解对方好意,刘姝柔柔笑着,丫鬟文茵却急了:“我们小姐求见公子,是有要事在身。”

家仆愈发诚恳以待:“想登门拜访我们公子的,一天能有五六十个,个个都这么说。”

见一面而已,能有多难?

刘姝温言软语,软硬兼施,才从家仆那里套出实话:王羲之纳妾太频太过,被妻子勒令两年不许接人进门,更别说见女客。

刘姝打道回府,倒不怎么失望。

其实她早就预见,建康城里无人不想与四大家族攀上关系。就是高门看不上的闲差,漏给普通人做,都足够一家温饱无虞。

排队的人多了,她这个后来者,也并无家世可依仗,被人拒之门外是必然。

更何况,王羲之对她而言并不是最优选择。

在寒门书生之中盛传,陈郡谢氏刚及冠的三公子谢安,体贤下士,乐善好施,有求必应。

是以其人未出仕,便有王导第二的美誉。

但这位谢公子时下并不在建康城,远居东山。等她从东山回来,只能来得及给倒霉哥哥收尸。

下策,劫囚。

画好地图,打点手下,线路规划。

只要逃出建康城,想在当今时日更名换姓,不是难事。

刘姝将地图纳回胸口,缓缓吐出一口气。

的确,劫囚是下策。没准跑不了多远,就被抓捕归案了。

但刘惔再不靠谱,也是她亲哥,是刘家的主心骨;即使不保她哥的脑袋,她和母亲回到家乡,也会被被亲戚吃绝户。

哪里有什么退路。

事情成功之前,绝不能掉以轻心。

身家性命,哥哥人头,俱在此一搏。

她转身入巷子,正欲模拟出逃线路,脚边忽然落下一物。

清朗男声随即夹着觥筹交错的嘈杂,从迎宾楼二层开着的窗户传来。

“着实不好意思,我喝多了,一失手,佩囊掉在楼下了。能请你帮我拿上来吗。”

刘姝抬眼,逆着阑珊灯火,她看不清那人模样。

暗夜穿黑衣,驻足暗巷,心里本就有鬼,她不愿节外生枝。正欲跨过佩囊原路返回,有几个字极轻地卷进风里,落到她耳边。

“如果你想救人,我可以帮忙。”

刘姝霎时愣住,定眼凝视二楼。

门栏紧闭,好似未曾开过。

只有脚边佩囊,金丝银绣,在灯火下熠熠生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