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了。”房门轻轻一响,有一道身影闪进房内,常悔苍老浑厚而包容的声音响起。
他的身体因为疾病而变得十分瘦小,那件由香客们各捐的一块布而制成的慈悲衣仿佛套在一具骷髅上。
他已经没有多少时日可以活了。
自他一时不忍放走那个幼童开始,他就在等这一天。
不知来人与他谈了多久。
那人离去后常悔端坐在莲花蒲团上,似是睡去。
屋内灯火摇曳,一旁的纸上墨迹透干,上书只有四句偈语:
“踏遍青山往事休,归来佛号印/心头
人生八万四千梦,却向无声一念收”
……
至德十七年十一月初七,崇吾山万佛寺的三十六顶青铜古钟齐响,钟声彻夜未停,群鸟齐飞,有如挽歌。这是高僧圆寂之时才有的仪式。不久,崇吾山下了一场初雪。
不日,万佛寺在武林放出两道消息。
一则,常悔禅师已经圆寂,十二月初一,万佛寺将邀请各大寺中高僧主持,一同开坛讲经,为常悔法师祈福一日。武林中人,皆可前来观礼。
二则,常悔禅师死前向其大弟子、现万佛寺主持妙善法师留下遗言,他要以《大悲心经》的第一式“万佛朝宗”为名,举办盛会。
夺胜的魁首可以获得《大悲心经》后四式。且以万佛寺作保,此次切磋不可伤人性命。
为免人数过多,“万佛朝宗”盛会只有能从山底成功抵达寺内的江湖人士方能参与,且须在祈福当日亥时前抵达。
此话一出,江湖哗然!
常悔高僧曾将毕生心法《大悲心经》的前四式于五年前公诸武林、广而告之,《大悲心经》可以护佑心脉,不知救了多少江湖侠客。
自此,常悔法师成为天下皆知的得道高僧,以慈悲为怀著称。
为何这一次,能获得《大悲心经》后四式的要求竟然如此严苛?一时流言蜚语无数。
*
寒花带雪满山腰,著柳冰珠满碧条。崇吾山山中,雪景盛极。
只是如今夜黑,莫如白日。
甫入山门,便是放生池,池后左右两侧乃是钟楼和鼓楼。眼前便是天王殿,雁凭生穿过天王殿,他不信神佛,故而未多停留,径直向内。
天王殿后、香炉广场前,置了一张木桌,坐了几个和尚。
此时已经过了晚膳,白日的讲经仪式已经结束,有一人登记好雁凭生的门派、名讳、所携武器,便叫另一个小和尚引他去客住居室。
雁凭生行了礼,随其前行。
小和尚提了一盏荷叶提灯,于雪夜之中,带他在殿旁回廊前行。
万佛寺沿着南北中轴线,依山势建立,中轴线上和两侧依次坐落着建筑。寺中黑深,雁凭生只隐约辨认出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随即进入客住居室。
他进了房,不过歇息一会儿,便走出客室,想去观雪。他还未曾见过几次雪。
此行是他爹雁回时嘱咐他前来,雁回时出身于天藏谷,此生潜心武学,唯奇天下武功,勒令再三要他前来,若能取得《大悲心经》最好。
忽而,他看到了殷琼玉。
说起他们相识,也是有几分趣味。
武林大会上,雁凭生带着面具夺得魁首,便易容打扮作一路人离开武林盟。没料到,他却被偷偷观赛的殷琼玉缠上,殷琼玉不但跟得上他的轻功,还能认得出他的身影。
雁凭生几时被如此纠缠过,一时烦不胜烦、只想干脆杀了她了事。
岂料殷琼玉也找上门来,只要同他比试一场,尔后,二人便在烟雨亭边赛了一场。
让雁凭生吃惊的是,他和这女子竟然打了平手!这女子年纪较他小上岁余,何况这剑法如此独特,叫他顿时对此人充满了兴趣!
此后他们相约再战,去年,他未能如实赴约。
没想到时隔一年,他们竟在此处相逢。
殷琼玉身着番丝鹤氅,手心朝上,一双眼莹莹地望向天空。归墟宗地处关外,每年冬日都会下雪,并不新鲜,但他颇爱雪景,概因他娘在世时,曾陪他雪中玩耍。
不知出于何故,许是美人观雪更胜雪,雁凭生没有出声叫他。
“看够了没?”殷琼玉忍不住转过脸,一把抽出腰间长剑直抵雁凭生,脸色很臭,“死骗子!”
雁凭生反应极快,瞬息之间用双指夹住破空而来的剑,不动如风,淡淡解释:“我去了。看到你留的帕子后,我也留了一条布帛给你。”
他知道殷琼玉没看到,雁凭生在今年九月十五又去了一趟烟雨亭,他在那里等了一日,直至日落空山,方能确定,殷琼玉没有回来过。
他们二人只知彼此名讳,找都不知从何找起。
殷琼玉抽回剑又道:“那你为何迟到?”
“我那天去救钟无正。”
“他没死?”殷琼玉追问。
“我只救他,别的事情,与我何干。”
看在这人给他带了一个新消息,殷琼玉不打算再追究,他转身便要回房,忽听雁凭生问:“殷琼玉,我们再在这里比一场,如何?”
殷琼玉回道:“不如何,我偏要明年九月十五,烟雨亭再会。”
*
夜半。
雪夜的寂静忽地被渗出的焦急打碎。客住居室和禅房都被藏经楼处传来的纷乱声吵醒了。
雁凭生反应极快,他方才只是直挺挺地躺在屋内床上休憩,听到动静后,瞬时便打开门向着藏经楼直去。
整个万佛寺几乎都被这动静闹醒,不少人影在黑夜雪色中纵横,飞向藏经楼。
藏经楼一旁的苦厄堂内,妙善趴在桌上,身上插了一把刀。
而那本《大悲心经》,已经不见了。
不多时,一位长老走出来,直言如今事情已经发生,要求众人移步大雄宝殿。
殿中站了数十个寺外人士,上方有六位万佛寺长老坐镇,两个金刚罗汉把住了大雄宝殿的正门。
灯火通明。
却见堂中有一小和尚直指殷琼玉,道:“方才、方才最后一位去苦厄堂找妙善师傅的就是这位施主!”
这话一出,所有的目光都奔向这女子。
雁凭生看着,这张玉质金相的脸庞有着生人勿扰的寒冷,此时轻轻蹙了蹙眉,不过一瞬而已。
“小和尚,奴家是去过苦厄堂,但是奴家没有杀他,你可莫凭空污蔑我。”殷琼玉心中冷笑,面上纹丝不动,作出几分伤怀来,他从怀中掏出绣帕,擦了擦眼泪。
“但是,你走后,我拿着纸张立即进去,没有人再来,不是你,还能是谁?”那小和尚十分笃定,他当时听妙善主持的吩咐,去藏经楼为其拿新的纸笔来,回来只后有一身影离开苦厄堂,穿的就是这件鹤氅,背影匆匆地离去。
等小和尚一进去,妙善主持已经遇害。
“奴家冤枉,倘若真的是奴家杀了他,为何不连夜离开,还要留在这里?”
人群中梧州柳家堡柳玉奴站出来,嗤声道:“这万佛寺三面是山,山门又有师傅们把守,你当然是留在这里最好。”
“再说……姑娘是何方人士,为何如此面生?”说着,她又追问道。
这话一出,众人都将疑心的目光看向殷琼玉。
虽说江湖能人层出不穷,可是去年武林大会将将比过,其实今日能够上山进入山门的,有一部分便和武林榜上有名有姓的重合不少,世家沾亲带故的,多多少少都能叫出个名号。
唯有此人容色姝妍、国色天香,美人榜上也无其姓名,在场的几乎无人可以叫出她的名讳。
又有一人站出来,却是若卜观的“玉面公子”梁生,“诸位稍安勿躁,且说她既然要去杀妙善师傅,何故还要穿这么件明显的鹤氅去?”
又有一人反驳他,“你莫不是观这女子貌美才有意出言相帮?这小弟子都说了,最后一个身影是她,还能是谁,她怕是觉得那时深更半夜,不会有人发现她杀人吧。”
梁生涨红了脸,愣是半天说不出话。
“敢问姑娘,当时去找妙善师傅是做什么的?”柳玉奴追问。
殷琼玉眼中闪着兴味盎然的神色,将在场所有人的面色都观察一遍,却做出哀戚的样子:“奴家不过去央求妙善和尚将《大悲心经》予我,妙善和尚不肯,奴家自然只能走了。”
走了?
这话说出来,怕是无人可信,果不其然,殿中有人已经靠向她,似要将她捉拿而下。
忽地,之前在门口录入名录的小和尚终于翻到了什么似的,大声呼道:“这位施主是归墟宗人,殷琼玉!”
归墟宗!关外极其隐秘的宗门,前任教主曾经大举挑战各大门派,杀了许多门派的弟子,虽说后来仿佛销声匿迹一般,但归墟宗门人出现,也多是一言不合就杀人放火的恶徒,行为举止全凭心情!这些年,他们更是打着“网罗天下人才”的旗号,壮大了不少。
莫非,是一次对中原的觑觎?
众人逐渐将殷琼玉团团围住。
匠门石愿当道:“姑娘,我方才看过那柄杀死妙善主持的短刀,并非中原匠人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刀柄上的装饰风格,颇似关外之风。在场所有人,唯有你来自关外。”
这下,却是一轰而上!有不少人喊道将其捉拿归案,送予刑狱司。
殷琼玉站在中心,却是冷冷一笑,这些正道只凭他的身份就认定是他,但绝不是他做的事情,他不会束手就擒。于是一把将鹤氅脱掉,抽出长剑,与扑上来的正道之士们缠打起来。
这些人就像饿狼一般,只想从殷琼玉身上咬下几块肉来。
一道白光闪过,方才那位叫喊最嚣的柳玉奴已经躺倒在地,这下,更是引来了越发猛烈的群攻。
忽地,只见空中又出现一柄长剑,却是雁凭生踩在那斧钺刀剑所组成的长阵之中,一把拎起殷琼玉,大喊一声:“走!”
还有同伙?
此举更是叫人认定了她的嫌疑。
两位站在大雄宝殿门口的金刚罗汉忽然动了,却是一个罗汉打倒了另一个罗汉,替他们将大门敞开。
“好啊,殷琼玉,看来你早早便布下此局!”有人喝道。
屋外黑如地狱。
人群中有一人见到雁凭生救人,一咬牙却是将易容脱掉,露出被火舌灼过的骇人面庞。
那人说:“你们走,我来殿后!”
听闻此声音,那金刚罗汉用拳打伤几人,迅速飞抵至他身边。两人一照面,却是百般心情,齐齐涌上心头。
“大哥!”
“尘缘!”
宝殿中眼下更是乱作一团,谁人也不知身边人是真是假,是否还有易容。
趁此,殷琼玉强撑着使出归墟功法,一时争取了一丝空档。
却见谢尘缘坚定道:“少主,人太多了,撑不了多久,我与大哥来殿后,你快走!”
殷琼玉被雁凭生拽着,那人替他又拦出了一些时间。
他咬牙,向谢尘缘道。
“你这个倔驴!若是活着回来,我给你涨月钱……也把你大哥带回来。”
说完,殷琼玉喉头涌出一丝鲜血。方才归墟功法使完了他所有的气力,浑身筋脉痛得快要裂开。雁凭生注意到不对,立时两三剑解决了几个袭来的和尚,飞过来接住他,毫不犹豫地向山下走去。
本以为还要有一场恶战,却见香炉广场处,有四个人几个纵息,起落飞来。
看来大门处的几个武僧已被他们解决了……
十二与十三对视一眼,便带着十四飞向寺内。十三与十五则随着雁凭生,护住他们的少主,向山下飞奔而去。
小玉虽然是邪教(?)其实心更软,真正做到可以冷漠无视的,反而是雁凭生。他们一个要学无情,一个要学有情。
(ps:开这篇文写了电子大纲,因为之前的纸质大纲丢过,结果从第三章开始就跑偏了,不断添加了新的剧情。头疼啊啊啊啊啊啊)
(有错别字可以告诉我哦)
/
偈语、古诗来自百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四章 万佛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