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水患
传信兵骑着骏马,以极快的速度从元家商队旁边掠过,转瞬间便消失在了官道尽头。
赵瑾棠遥遥望着远处越来越模糊的小黑点,眉头轻蹩。
大邺传信兵所用旗帜,以事件的轻重缓急划分为五色,分别为绿、青、蓝、赤以及纯黑。
其中,属纯黑最为特殊,乃是敌国来兵进犯疆土的信号。
也是赵瑾棠最为熟悉的信号。
而仅次于纯黑的赤色旗帜,赵瑾棠也只是在多年前青州水患之时见到过一次。
方才那传信兵手中的棋子主色为赤,可见事态紧急,若是有延误,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青州,是出什么事了吗?
难道又是水患?
“窈窈,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元伯山顺着赵瑾棠的视线看向城门方向,回头时恰好看见了她脸上的凝重。
赵瑾棠摇头,弯起眸子笑笑,伸手挽着宋卿池的手臂,软声道:“我也不知道,不过传信兵如此焦急,想来的确是出了什么大事。”
说着,赵瑾棠又去晃晃宋卿池的衣袖,继续道,“不说这个了,咱们上马车进城罢!”
宋卿池拍拍她的手,笑道:“听你的,咱们快进城去,为娘都好久没见你阿兄了。”
“阿娘你就放心罢,阿兄很好,就是大理寺事务繁多,一天到晚不着家。”赵瑾棠扶着宋卿池上了马车,又扭头看着元伯山,莞尔,“阿爹,可要女儿扶你?”
元伯山摆手,没上车,反倒是催着赵瑾棠上车,他拿过马夫手里的鞭子,怡然道:“为父来赶车,你快上去。”
赵瑾棠正想说什么,马车里头的宋卿池就开了口,将她想说的话压回喉咙里,“窈窈,快上来,咱们也好久没有一起坐过你阿爹亲手赶的车了,今日便让他好好表现。”
宋卿池的话阻止赵瑾棠想要开口说话的打算,见元伯山听见这话也没反驳,旁的护卫家仆都是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
她瞬间反应过来,想来这是元家人之间的日常相处,幸好宋卿池说话及时,否则自己恐怕要露了馅。
元家商队重新上路,满当当地拉了几大车,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入了上京。
宋卿池刚嫁入元家那会儿,曾与元伯山来过上京,后来她怀了身孕,养了两个孩子后,便不常来了。
到如今,这一晃眼,二十多年都过去了,也早已物是人非。
“记得上次来上京还是在窈窈八岁的时候呢。”宋卿池撩开窗帘,要往外头瞧。
只觉得什么事都新鲜,她微微敛了笑,眼底浮现出些许的怀恋来。
宋卿池的说话声从马车内传出,元伯山赶着车,听自家夫人说起从前的事情,也是感慨万分,应了一句:“是啊,这眨眼,都与从前不一样了。”
百姓们瞧见浩浩荡荡的车队,都忍不住驻足观望,不知道这又是哪家的车队,要来上京做买卖。
有好事的百姓跟着车队走了一段路,最后瞧见马车是一路往探花郎家去的,登时反应过来。
原来是元家的车队,看这架势,怎么好似是已经将老本行全部带过来了?
“这又是元家的车队?我滴乖乖,这家当恐怕都能比得上京城中的是世家大族了!”
“那可不?这商户的地位虽然远不及世族,可人家有钱啊,元家大郎可是探花郎,若是能得圣人青睐,以后说不定也能平步青云呢!”
“难,你们忘了?这位元探花郎之前与前大理寺卿关系极好,这李大人都倒了,他能捞着什么好处?”
讨论声不绝于耳,直到车队在元府门前停下,一家三口入了府,才隔绝了议论声。
——
传信兵没有耽误时间,一进城便是直奔皇城而去,他手中的赤色信旗太过显眼,没有人敢多加阻拦。
动作迅速地让开了宫道,一路护着他赶去金銮殿。
早朝还未有散,诸位朝臣听着急促的呼喊声由远及近,最终停在了金銮殿外。
随即,传信兵的声音再次响起,让在场每个人都听清楚了他所说的话。
“青州传信兵请见圣上,有急报上奏!”
片刻后,奔波数日的传信兵进了大殿,整个人气喘吁吁的,呼吸急促,但单膝跪地时,仍旧是挺直脊背,字字铿锵有力。
他从怀中掏出信件来,双手举过头顶,朗声道:“圣上,青州连日暴雨,防洪堤坝坍塌,引发水患,已有上百县镇被毁,有流民散布谣言,哄抢粮食,引百姓恐慌。如今青州百姓流离失所,恳请圣上拨款救灾,庇佑百姓!”
赵桓坐在龙椅上,接过方常递过来的信件,一目十行地快速浏览,面色跟着越来越沉,他“唰啦”一声揉捏成团,握在手中。
“先帝在位时,青州便是水患频发之地,每年都会拨款,用于防洪工事修建。朕登基后,更是每年都派人巡查,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唐寒枫难道是死的吗?”
“刺史大人抢险救灾多日,身体早就垮了,如今,已是病入膏肓。”传信兵双膝跪地,大着胆子替唐寒枫辩驳了一句。
赵桓闻言,直接起身将手中揉成团信件丢了下去,“他病了,其他人呢!偌大的一个青州,难道只有一个父母官?”
大殿诸位朝臣瞬间跪下去,乌泱泱的一大片,齐声高呼:“圣上息怒!”
“息怒,朕息哪门子的怒!”赵桓将双手负在身后,冷嗤道,“今年去青州的巡查使呢?为何没有及时发现防洪工事有问题?”
整个大殿陷入沉默,落针可闻,气氛越来越僵硬,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触碰天子的霉头。
“圣上,”沈宴走到大殿中央,长身玉立,作揖行礼,声音如平日里一般冷然沉静。
“若微臣没记错,青州的巡查事务向来都是前大理寺卿李子衡负责,想来应当是李大人获罪后,并未有人补上。”
面对沈宴,赵桓的脸色倒是没有那么难看,他长长呼出口气,将怒气全部压了回去。
既而转头看向从始至终都未发一言的袁太师。
不等赵桓开口,袁太师率先回话:“启禀圣上,沈大人所言确为真,只是关于巡查之事,臣月前便已经递了折子了。”
闻言,赵桓身形微顿,似乎在回忆自己是否有见到过袁太师口中的折子。
他沉默良久,转身坐在龙椅上,“罢了,如今青州事态紧急,诸位还是说说,该派何人去赈灾合适罢。”
在场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愣是没有一个人主动出声举荐,更别说有人能够自荐,担下这个苦差事。
赵桓坐在上首,冷眼瞧着底下的这群人,心中越发烦躁起来,他眉头紧皱,嗤笑道:“怎么?朕这么多年,难道是养了一群尸位素餐的朝堂废物吗?”
——
凤栖宫,椒房殿。
云妩坐在窗边,静静地看着面前睡容恬静的小婴儿,她并未穿凤袍,只着一袭月白色银丝滚边祥云长裙,墨发用一根玉簪随意挽在脑后。
她眨眨眼睛,而后忽然抬手伸向小婴儿的脖子,将手卡在了小婴儿的喉咙处。
“娘娘!”银丹刚从殿门外进来便瞧见了这副场景,她心中猛然一跳,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来,压低嗓音:“娘娘,不可。”
云妩轻轻笑了声,若无其事的将手收了回去,扭头看向窗外,吩咐道,“叫嬷嬷来抱走罢。”
将孩子送走后,银丹重新回到殿内,她站在旁边,看着云妩的侧脸,语气似是不忍,“娘娘,若是不想看到那孩子,何不同圣人说清楚,交与其他宫娘娘,何必要如此折磨自己。”
“圣人向来……宠您,定然会同意的。”
“银丹,”云妩像是没听见银丹的话,她看着窗外冒着新芽的梧桐树,视线很快被叽叽喳喳的鸟雀吸引,答非所问,“你说,浮玉山的梨花开了吗?”
银丹下意识地看了眼殿门,她走近几步,心疼道:“娘娘,您别……”
“算了,”云妩一动不动地坐着,她想起被自己亲手烧掉的奏折,眼底凝起的浓浓哀伤变成了冷漠,打断了银丹的话,而后起身,“我乏了,吩咐下去,这几日都不要把孩子抱过来了。”
“是,娘娘。”
直到下了朝,赵桓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前往青州赈灾,他离开金銮殿后,径直去了凤栖宫。
赵桓到椒房殿时,银丹正守在殿门外,他走过去,皱着眉询问:“怎么不在阿妩身边守着?”
“回禀圣人,娘娘说想要一个人待着,便让奴婢殿外了。”
“策儿呢?也在殿内?”
银丹摇摇头,回话:“娘娘让嬷嬷抱走了。”
听见回答,赵桓颔首,并没有再多说什么,随后他抬脚跨入殿门,“在外头守着。”
银丹看着赵桓的身影,眼底不自觉流露出些许的担忧来。
方常忽然咳了一声,将她吓了一跳,连忙将目光收回来,垂眸盯着自己的脚尖看,眼底的所有情绪都被一一遮去。
殿内,赵桓坐在榻边,端详着云妩的面容,一寸一寸,似乎想要将人钉在自己身旁。
赵桓伸出手抚上云妩的眉眼,察觉到对方微微颤抖的眼睫,他又慢慢俯身,两人额头贴在一起,随即嗓音含笑道:“阿妩,怎么还装睡?是因为前几天朕有些冷落你,生气了吗?”
闻言,云妩果然睁开了眼睛,她抬手将赵桓推开,眼尾泛着笑,翻身向里,似在闹脾气:“圣人,你还要不要让臣妾歇息了。”
“行,朕不闹你了,”赵桓起身,整个人的烦闷一扫而空,心情颇好,“等朕将事情处理完,再来看你。”
片刻后,殿门被重新关上,云妩却猛地翻身起来,脸色苍白,她捂着唇,往旁边的痰盂冲了过去,呼吸难抑,只觉得恶心。
银丹不知何时已经守在她身边,红着眼眶替云妩顺气,沉默不语。
云妩瘫坐在地上,乖巧地缩在她怀里,喃喃道:“银丹,我好想去见见他啊。”
“我是不是做错了?为何这么多年,他从不肯来梦中见我?”
云妩你没错!一点错也没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4章 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