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殿下三思啊 > 第12章 入主东宫第十二天:

殿下三思啊 第12章 入主东宫第十二天:

作者:雾十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7 13:28:11 来源:文学城

大启皇室作为血脉觉醒的绝对拥趸,世代与觉醒了血脉的世家女联姻,传到闻时颂这一辈,不说所有的皇子公主都能觉醒吧,至少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能够觉醒的。

并且大多都是小小年纪就展露了天赋。

其中尤以闻时颂一母同胞的亲皇兄孝贤太子为最,他几乎集合了历朝历代贤明太子的所有优点,出身中宫,德才兼备,在虚怀若谷的同时还长得格外好看,更不用说他还觉醒了与开国太祖十分相似的龙神血脉,可以御风化龙,是哪怕在一众强大的血脉中也十分突出的能力。

老皇帝不知道对这个嫡长子有多满意、多骄傲,他的喜欢明晃晃就体现在对东宫的放权上,层层加码,体系完备,已俨然如小朝廷一般。

可惜,孝贤太子意外身死,成为了老皇帝乃至是满朝文武心中永远的遗憾。

为了稳定局势,老皇帝又匆匆立了嫡幼子为太子。可闻时颂今年已经二十了,仍未有任何觉醒血脉的征兆。

就这么说吧,他是除了年幼的皇子公主外,唯一一个至今还没有觉醒血脉的。

闻时颂和他的白月光皇兄就像是两个极端,是所有皇子公主中的异类。

以前在提到这位元后幼子时,人人都会说,小殿下矜贵自持,才智过人,虽没能觉醒血脉,但再多的力量对于他这个身份来说也不过锦上添花,他的父亲是皇帝,母亲是皇后,兄长在未来也会是皇帝,太子孝悌仁善,绝不可能放亏待了自己的亲弟弟。

闻时颂当时没能觉醒血脉,甚至是个好事,能让太子在放心喜欢这个弟弟的同时,还不用担心地位受到冲击。

可如今当闻时颂成为太子之后,大家对无法觉醒的他,就有太多的不满与无法接受了。

每个人看着他的眼神里都写着“唉,可惜了,不管脑子与手腕如何,终究是没有觉醒”。

在这种极大的压力下,一般人的选择要么走向极端,疯狂追求能够觉醒血脉的办法;要么极度自卑以至于自傲,扭曲忌妒一切血脉觉醒之事。

但闻时颂不一样,他就像个天生的反派,面对困难只会笑着说“事情终于变得有趣起来了”。

他真的非常享受这种以弱搏强,和众人斗智斗勇的感觉,尤其是在他以普通人的身份,打败了那些血脉觉醒之人的时候,他会感觉非常非常的爽。

直至今天,闻时颂这种“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隐晦乐趣,被他自己的觉醒亲手打破了。

闻时颂大概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吧,就大概搞清楚了他觉醒的这份血脉力量是何作用——他可以看到每个人的身份信息。

姓名,年龄,觉醒血脉,立场以及野心程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只要闻时颂想查看,他就能够看到,若不想看了,这些缺胳膊断腿的文字也能如臂使指的随时消失。

这也让今天早上站在无为殿上参加常朝的他,感觉自己就宛如一个正在户部籍库清点编户的小吏,亦或者站在城门口负责挨个查看别人路引的士兵。

真的很没有意思。

这些人姓甚名谁、有什么血脉能力,只要闻时颂想,他掌握的庞大情报网随时都可以为他拿到。哪怕是这些人的立场与野望,闻时颂在心里不屑地想着,我又不是自己没有脑子,难道没有这份力量,我就判断不出来了吗?

事实上,此时朝上大部分人的立场,和闻时颂此前对他们的判断并没有什么区别。

皇子公主虎视眈眈,群臣在侧不怀好意,就连他的父皇都好像另有打算……这些他早就知道了啊,如今不过是站在这里对答案,都没能对出什么惊喜。

闻时颂以袖掩面,打了个闲闲的哈欠,无聊,实在是无聊,不管是他觉醒的所谓血脉,还是如今朝堂之上各怀鬼胎的人心。

每个人都好懂得就像是一本翻开的书。

好比清流一派一再提出的民生疾苦,希望能适当减轻税赋。出发点听起来挺好的,直接就站在了一心为民的道德制高点,但他们真正想说的是百姓身上的税赋吗?不是的,他们只是想曲线救国,引起皇帝对北疆粮草度支的重视,意识到三司为这场战事已不堪重负,不能再继续穷兵黩武下去。

至少这些文臣觉得朝廷有重武轻文的征兆,为了把事情扳回“正轨”,他们必须得说对北疆蛮族的用兵是穷兵黩武,是毫无度量之举。

说白了,就是文武之争。

除了清流一派和武将之间的矛盾,在临近新春的这个冬天,朝堂上吵来吵去的还有不少事,什么清河公主杀夫案,到底该如何收场才能给天下一个交代;春闱在即,要怎么规避上一届科举舞弊所带来的糟糕影响。

前者是朝臣以礼教为名对皇权的施压,后者则是世家和寒门之间在取仕上的又一次交锋。

汲汲营营,殊为可笑。

闻时颂冷眼旁观,只在心里无聊的计数,等着看这把火什么时候才会再次烧到他的身上。

这些人也果真没让太子“失望”,很快的,就有察院的监察御史出列,高举手中所持的竹木笏扳,当面弹劾当朝太子。

也就是说,这位御史参了闻时颂一本。

参什么呢?

参他不孝不悌,太后病重,东宫竟毫无表示。

弹劾高级官员,理论上是需要先进行书面弹劾,由御史台大佬在奏疏上多方署名,等通过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联合审核后,才能递到御前。但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老皇帝在前些年刚取消了御史台联合署名的规定。

这也就导致了御史台这几年的弹劾混乱,有些非高级官员也走书面弹劾的流程,有些管你是谁,哪怕是当朝太子也要当面弹劾。

闻时颂今天遇到的就是这样的莽夫,揪住不放的还是老皇帝比较在意的孝悌问题。

满朝文武无人敢言,只躬身等待圣断。

年迈的天子垂坐朝堂,没有问跪在地上的御史有何证据,只透过冠冕上的十二旒,看向了自己与皇后仅剩的幼子,正值盛年,张扬肆意。老皇帝神情难辨,只在清了清苍老的嗓音后,缓缓开口:“时颂,可有此事?”

闻时颂没看御史,只斜了眼他旁边正在用笏扳小心翼翼遮挡得意的三皇兄,勾唇嗤笑,蠢货。

笏扳多大?你那张宛如满月的脸盘又有多大?能挡得住吗?

身着杏黄色朝服的年轻太子不紧不慢,在向前一步出列后,才对自己的父皇回禀:“儿臣的头疼一连数日,药石无用,生怕皇祖母忧心;太子妃一直在光大殿照顾儿臣,也是分-身乏术。此事到底如何,儿臣暂时也犹未可知——”

说白了就是,我病了,我“老婆”一直在照顾我,到底去没去看太后,我暂时也不知道。

三皇子心中一乐,没想到这回的事情会如此顺利,他的好弟弟竟真的按照他所想的把把柄主动递了上来。

没做就是没做,皇帝可不管你为什么没做,谁不知道当今陛下最讨厌的就是嘴硬解释?甭管你是不是病的快死过去了,你的太子妃是不是一直在照顾你,太后生病,你们东宫没有任何表示,那就是不孝!

但闻时颂却依旧八风不动地站在原地,没有丝毫的反驳之意,因为……

“皇祖母身边的安康应该是知道的,是非曲直,一问便知。”

安康是太后的总管太监,跟在老太后身边伺候了很多年,一直忠心耿耿,莫敢不从,太极宫的大事小情,他都一清二楚。

东宫对太后到底关不关心,问一下这位大总管不就清楚了吗?

也就是说,闻时颂刚刚的解释并不是他为什么没去做,而是他们两口子为什么都没有亲自去太极宫。但人没去,就代表了不关心吗?

老皇帝看着如此笃定的太子,心下便已经有了偏向。但他并没有着急下旨,只是又等了等,到底在等什么,谁也说不好。

但可以肯定的是,老皇帝并没有等来他想要的结果,他也没在犹豫,便让人当下就去了一趟太极宫,还特意嘱咐了不要惊扰太后,只需问一下安康即可。

而安康太监能够给出什么答案呢?

他自然只会说太子和太子妃极为孝顺,早在昨晚第一时间就送来了慰问啊,说不定还会替他们再多嘴解释一下为何不便亲自前来,太后也是体谅的。

当然,回禀的太监带回来的消息里,最重要的还是在今天太子已经没什么事之后,太子妃就已经前往了太极宫。

说真的,对于这个结果,闻时颂也只料到了一半。关于安康会替他们遮掩的那一半。无人知道安康太监和沈老爷子的私交,太子也是因为太后在他婚事上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沈家一边,才发现了这份“沈家→安康→太后”的隐晦影响链。

不管太子妃有没有对太后尽孝,安康都肯定只会说太子妃做的极好。

只不过闻时颂也没想到,沈里做事竟真的如此滴水不漏,在照顾了他一晚上之后,第二天又马不停蹄的赶去了太极宫。

虽然沈里昨天古怪的内心活动,让闻时颂着实惊讶了一下,但如今看来,他的这个太子妃还是那个面面俱到的沈家幼子啊。

与此同时的沈里,正在一脸痛苦的听已经病的有些糊涂的太后问他,你和太子的感情怎么样啊?什么时候准备要孩子?

我二爷爷今天早上四点在医院去世了,事发突然,谁也没想到会这样。

他就是得了甲流,然后转肺炎,引发了种种并发症。哪怕在发烧的第一时间就已经住院了,也于事无补。

我现在情绪也有点乱,说的乱七八糟的,大家见谅。

总之,我想的说是,大家最近出门一定要注意啊,尽量戴口罩,希望我们都能健健康康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入主东宫第十二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