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电视人 > 第十三章

电视人 第十三章

作者:春光公社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1-02-20 14:28:22 来源:转码展示1

清晨的阳光一露面,便热情似火。像调皮的孩子,左摇右晃,急切地想把还在沉睡中的大地母亲唤醒。吕东迎着朝阳,沿着江南路走来。今天她步行上班,走到单位时,身上出了一层微汗,感觉筋骨舒展,浑身充满了力量。

因为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她准备了一个黑板挂在了办公室的墙上。还买了能粘贴的便签,记录那些不便于上墙的事务。

顾不上沏茶,她拿起笔,急着把脑子里装着的几件事写到黑板上:一、广告分频经营,研究方案;二、《北江新闻》主持人定妆,主播台背景改动;三、健身操大赛布置下去;四、让宋春风讲时政新闻的要领;五、柳南的补助。

写到这儿,她拿起板擦把第五个又擦了。拿出便签,把这一项写在了纸上,贴到了身后书柜玻璃门的内侧,一开柜门就能看到。然后,在黑板上又接着写:五、奖金改革,各栏目与正式工沟通进展;六、解决人手紧张问题;七、暑期策划,尤其是防汛抗旱方向;八、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九、团建。

吕东拍了拍脑门,总觉得还有一项,怎么也想不起来。她开始在办公室里踱步,眼睛扫向窗外。蓝天白云,碧空如洗。高楼林立的北江市被太阳照得熠熠生辉。哇,想起来了:十、北江解放70周年大型策划。

写完了,她坐到办公桌前,拿起手机,想把昨晚上张又春妆容太浓的情况发给陈家山。一想不对,家山是第三制片人。总监有事,应该先找第一制片人。她在微信里找到江平,把这个情况发了过去。

新闻频道每天两个编前会。上午九点一次,下午五点一次。上午九点,在会议室,本周值班副总监带着四档新闻栏目的当班制片人开会。说今天每个栏目重点要播出的内容。下午五点,还是副总监带着,到总监办公室,汇报和讨论明天要上的节目。

刚刚开完早晨的编前会,江平坐在自己的工位上,正和朱佩琪、陈家山商量近期的选题。今天那几个栏目没什么重头报道,江平正在为晚上头条引什么片子发愁。

《晚间》属于半自采半整合编辑的栏目。三分之一的内容是引用《零距离》和《北江新闻》的片子,三分之一是本栏目记者自采,三分之一是外埠的一些热点新闻。晚上9点30分开始直播,时长40分钟。有10个记者,10个编辑,2个责编,3个主持人。责编和编辑需要上夜班,所以上午不用来。10个记者中,有7个编导,3个摄像。一周7天,7位编导,正好每天一位。按照排班,每个编导每周要出一条10分钟左右的自采节目。

三个制片人,在节目生产方面,轮流值岗。每周三个岗:一个主班,一个副班,一个备班。主班负责当天直播串联单的全部内容,侧重整合编辑类节目的选定、审核。副班负责记者自采节目的选题、审稿、审片。备班负责频道安排的一些日常事务。像什么节目评优、福利发放、车辆调度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杂事,就协助主班审片子。三位制片人,虽然干的工作相同,但仍然有大小之分。跟机关里的“一把手、二把手”一样,第一制片人是主要负责人。

制片人下面,还有组长。记者组和编辑组各设一名组长。《晚间》团队不到30人,在四档节目中人员是最少的。但是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这两年,电视新闻整体的收视率都在下滑,《北江新闻》《北江零距离》《正午焦点》辉煌的时候,曾出现过收视率上3.0甚至上4.0的高位。现在都跌到了1.0左右。而《晚间》恰恰相反,其他栏目最辉煌的时候,它的收视率也没上过1.0,现在其他栏目下来了,它却逆势上涨,最高的时候,上了2.0。这背后,除了管理运行井然有序之外,还是有故事的。

《晚间》在新闻频道是一个姑姑不疼大姨不爱的栏目。因为这个栏目开播7年来,没有一位制片人成长为副总监。新闻频道现有的三位副总监,都是从各自分管的栏目的制片人提拔起来的。都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晚间》没有。

这个问题,还得往根儿上捯。

《晚间》的班底是最早的新闻评论部。那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事。新闻评论部曾经是新闻部的一个分支。后来逐渐壮大。但是再大,时政新闻在台领导眼里永远是第一位。评论部顶多是锦上添花。但是,架不住评论部越来越大。凭着过硬的业务水平,在台里的口碑和影响力,评论部大有超越新闻部的势头。这就是业绩,是晋升的资本啊。两个部门的主任暗地里就较开了劲儿。评论部的人,安静,稳当,书生气较重。被新闻部骂做“娘气”。新闻部的那帮家伙,喧嚣,咋呼,痞气较浓。被评论部喊做“流氓”。文人相轻,两个部门,从此结下了梁子。

关键的还在后面。

后来成为新闻频道总监的牛小斌,是新闻部的人。《北江新闻》是新闻部的班底。《北江零距离》是牛小斌一手创办。《正午焦点》创办之初,是那海担任制片人,一步步做大。那海也是新闻部出来的人。牛小斌成为总监后,新闻评论部的领导被调去了总编室。这下,评论部的兄弟们就成了没娘的孩子。放眼望去,周围都是总监的嫡系部队,都是中央军。自己只能夹着尾巴做人。评论部的栏目被几次易名,最后叫了《晚间》。《晚间》就像它的播出时间一样,排行老末。好在牛小斌还有将帅之风,没有搞“清一色”。一心想着把《晚间》也打造成王牌。但是,《晚间》当时的几位制片人心高气傲,总觉得牛小斌对自己有成见,觉得老牛说什么话都是在故意刁难。

这下就麻烦了。

冲领导耍横,得有本钱才行啊。偏偏《晚间》的收视率不争气。不换思想就换人。最后,老制片人们被拿下。江平和朱佩琪被推了上来。当然,他俩也是评论部的人。

因为《晚间》没有主管副总监,牛小斌制定了一个特别制度:三位副总监轮流分管,每人一年。吕东上任后,延续了这一制度。上任前,正好该她分管。孟成接替她成为副总监后,同时也就接手了主管《晚间》的工作。

江平的手机叮咚一响,是吕东发来了微信。看完之后,他莫名其妙地一笑。为了让朱、陈两人都知晓,他念了起来:昨天又春的妆太浓了,光也不好,脸上有阴影。制片人得把好关。

“怎么回事啊?为什么会出这种情况?”小猪佩奇煞有介事地问。

“不是,昨天不是下雨嘛,灯光高师傅家里有事,提前走了。好像是家里漏雨了,人家开开灯,就没等直播开始。咱能说什么,说你不能走?人家是录制部的人,又不归咱管。”江平低头拨弄着手机,心不在焉地做着解释。

“那妆呢,化妆师家里也漏雨了?”小猪佩奇的气势,好像是总监在问责制片人。

江平也不计较,佯装没听清,顺着小猪的话说:“啊?她家也漏雨啦!”

“我问你呢?”小猪仍不收敛。

“我怎么知道啊?给又春打电话,让她上来解释情况。”江平抬起头,终于不装了。

小猪佩奇拿起手机拨通了张又春的电话,电话一通,刚才一脸的戾气一下变得平易近人。

一旁的陈家山看着这一幕,没言语。心里却寻思,这得亏昨天不是我的主班啊,如果是,又得让小猪这小子一顿臭损。你还找不着还嘴的理由,只能吃哑巴亏。

陈家山已经知道了朱佩琪要去融媒体的事。但朱佩琪却还没有跟他俩说。他琢磨着,小猪肯定是想拖。此刻,看着小猪佩奇那副永远改变不了的嘴脸,希望他赶紧调离的念头一下变得那么强烈。想起昨晚上,吕东问他这个问题时,他那违心的回答,不觉有些惭愧。

记者李丹和刘媛过来报题。说自己昨晚上拍了路面积水的情况,每人都可以出一条。江平一嘬牙花子,说:“哎呀,今儿天都晴了。再上这个还合适吗?”

本周负责记者自采的朱佩琪,摆弄着电话,一脸不耐烦地说:“不上!谁让你们拍的?”

李丹和刘媛两人瞪大了眼睛对视了一下,尴尬地笑着,看着陈家山不敢言声。

陈家山急忙说:“我,我安排的。昨天孟总调度的,让再出去两组人。”

“他们《零距离》那么多人,不安排,干嘛让我们的人去拍?谁不知道这片子拍了,肯定得先在他们那儿首发,这叫啥事?他们收视率上去了,月底的收视奖能给我们吗?有这么干的吗?”小猪佩奇像是刚烈的妇女受到了流氓的侮辱,嘴像机关枪一样,打出了一梭子子弹。仍然不依不饶:“我找孟成去!”

陈家山一看,急忙伸出手拽住了小猪。因为他清楚,孟成昨天并没有调度他,是马超过来请他帮忙。自己擅自做了主。但这事他又没心思说得这么细。既然刚才已经撒了谎,后面还得圆下去啊。要不这头猪会闹得没完没了。他突然感觉心好累。拽着小猪的胳膊,低着头寻思了一下,家山红着脸说:“别去找了,当时吕总也在。都说了,要是在《零距离》播,就在那边给她俩算分。”

小猪终于缓了下来。回身坐到椅子上,还是不死心:“怎么算分啊?又不是一个考核体系。”

“给核算成钱呗。再不行,他们还咱两条片子。他们记者拍了,在咱们这儿首发。”

小猪佩奇抖了抖大腿,不言声了。

陈家山悬着的心落了下来。这时,他脑子里突然对今天的头条报道有了思路。

“今儿虽然晴了,但是我觉得,恰恰可以从防汛的角度发一组报道。因为昨晚上那场大雨,所有媒体都是第一落点。都是现象,没有思考。因为太晚了,来不及。我们今天就可以来点深度。李丹和刘媛那两条打头,算是对昨天大雨在‘点’上的一个捕捉,通过城市内涝引出今年防汛形势的严重性。然后,再安排两组,一组去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今年全市防汛的形势,尤其是西部山区。现在是七月下旬,‘七下八上’是防汛的最关键时期。第二组,去城管局,采访市区应对强降雨的一些举措。这个组合报道,我觉得既有时效性,又有深度。能体现出我们《晚间》的报道风格。”

江平和朱佩琪认真地听着。脸上的表情说明了他们对这组报道的态度:挺好。

但是,小猪佩奇嘴上仍然不怎么痛快:“行是行,就是不知道《零距离》是不是也从这个角度安排人去拍了?”

陈家山看着江平。因为他刚参加完早晨的编前会。

江平摇着头:“没有,《零距离》马超刚才报题的时候,没说有这个报道。”

小猪佩奇情绪又上来了:“那更危险了。你想想,《零距离》晚上6点播,《北江新闻》7点40播,我们9点30才播。做好了,不得都让他们截胡啦?成了给别人做嫁衣裳了。”

眼看,一组很好的报道要黄汤,陈家山有点着急,不加思考地说:“你不让他们知道不就得了!”

“不让他们知道?下午5点开编前会,我说什么?今天的这组报道,为什么不报告?要不,你去开会!”小猪站起来要走,转过身又喊:“再说了,他们从采编系统里,一看串联单就知道了。根本藏不住。”

陈家山气得有点哆嗦了,也急着眼说:“他们想播,我们那个点做不出来,总行了吧?”

朱佩琪一抖身子,一转身,呲眯一声,笑着走了。脸上留下的表情显示,这个借口总算说得过去。走到半路,冲着李丹和刘媛喊:“你俩的片子不用剪得太快啊,不耽误《晚间》播就行!”两位记者尴尬地笑着点头。

江平一直没言语。

陈家山看着老江,小声嘟囔道:“你看看,说个选题怎么这么费劲!策划想法都有了,结果差点让一些不搭噶的事给弄黄了。”

老江面无表情,仍然默不作声。

陈家山突然又想起了黄秋忆的事,看着江平说:“昨晚上,我在机房碰见秋忆了,就把奖金改革的方案简单跟她说了一下。她基本没什么意见。”

江平瞪着眼睛,笑着说:“啊,你跟她说啦,我还说一会儿找她聊呢。”

家山急忙道:“不不,我说得比较简单。详细情况,还得你跟她再说说。”

陈家山知道,自己是第三制片人,不能什么事不沟通不打招呼,都揽过来。抢着出风头,这是职场大忌。其实,他内心对这些阴不阴阳不阳的事很反感。只知道,事来了,就尽快做。他表面看着很温和,内心却是个急性子。明知不说,明知不做,故意绕弯子,等时机,耍心眼,抖机灵,他觉得自己真不擅长这一套。很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