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电视人 > 第十二章

电视人 第十二章

作者:春光公社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1-02-20 14:28:22 来源:转码展示1

大雨已停,积水正在退去。这是北江市一年中最热的时刻。因为紧邻商业区,北江广电台门前的江南路已经被堵得水泄不通。陈家山载着吕东,车刚开出单位便走不动了。家山突然想起了在外面采访的刘媛和李丹,趁着堵车,给她俩在微信里发了语音,让她们注意安全,拍完尽快回家。坐在副驾上的吕东看家山如此心细,甚感欣慰。越发感觉《晚间》的变化,家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刻,看着窗外雨后城市的夜景,她身上感到一种放空身体的轻松。她希望回家的路再漫长一些,车再堵得远一些。可事与愿违,车偏偏往前开动了。

不知道为什么,和陈家山在一块,吕东不想谈工作,也想不起来工作。但总得找个话题。她想起了要去融媒体的朱佩琪。她认为这对陈家山来说,多少应该算个好消息。毕竟,朱佩琪清高自傲,性格怪癖,不好相处。她把这个消息非常平静地讲了出来。陈家山手握方向盘,目视前方,和她一样平静。过了一会儿,才张嘴说:“不错啊,这么重要的岗位交给他,看来叶台也是很看重他啊。”

“虽说融媒体是未来的大势,但现在刚起步,困难也非常大。去那边并不轻松。”吕东淡淡地说。突然,她转过脸,看着吕东问:“哎,你是希望他离开《晚间》吧?”

“嗯?我说过这话吗?”家山语气中满是疑问,一会儿又平静地说:“他走了,我和老江也能干,就是压力大点呗。他不走呢,你有个什么想法,他老给你唱对台戏。搅得你心乱。有利有弊。走或不走,都可。”说完,家山嘿嘿一乐,又提高了嗓门补充道:“当然,他要是走了,你是不是也能省点心。那,还是走了好。”

吕东在黑暗中微微地笑了起来。

“这几年,跟小猪佩奇共事,我总结了他的几个特点,或者叫几大不足:一、不懂得尊重人;二、爱显摆;三、对栏目的管理感情用事。”家山像在念征讨檄文。

“哟,轻易不说人不好的陈家山,这次总算破例了。看来这小猪是将才,并非帅才。这几年真是难为你了。要不《晚间》早不存在了。”

“能付出这份辛苦,也是我的运气。人不都得要证明自己有用嘛!”陈家山快速地扭头看了吕东一眼。

车终于跑起来了。

“哎,你今年四十了吧?我记得你比我大两岁。四十不惑,有什么人生感悟没有?”

“唉,说什么四十不惑。不到生命最后一刻,永远不知道这辈子是怎么回事。”家山目视前方,似乎想起了什么。说话的腔调像是看破了红尘:“谁知道下一刻会发生啥事。今天看着我有家庭,有孩子,明天没准我就是个光棍汉。今天你是总监,明天没准就成了一名最普通的基层员工。什么叫四十不惑?应该叫‘四十有惑’、‘四十之惑’、‘四十大惑’!”

吕东沉默了。

她没想到家山心里有这么多不愉快的感悟。他有家庭,有孩子,有房有车,有事业。外人看来,日子应该过得很幸福。但这番感悟,让吕东意识到,四十岁的陈家山,内心深处也定有不为人知的苦。每个人都有处世之艰。不管他的外表多么光鲜。

刚刚下过雨的马路上,高温蒸腾着湿气,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腥臭的味道。经过一条小路口,远处不少环卫工人正在加班加点地疏通下水道,清理雨水冲出来的脏物。他们工作服上的反光条一闪一闪,就像黑夜中巨型动物的眼睛,提醒人们不要靠近。

路两旁,大大小小的商业门脸,都亮着灯。促销海报赫然在目,店员抑扬顿挫,整齐而用力地喊着口号,勾起人逛街的冲动。这几年,北江的市容市貌变化很大。高楼林立,大型商业综合体一个接着一个。以前,这个时间,一家人守着电视,看完第二集电视剧,就该洗洗睡了。现在却是你搀着我、我挽着你,全家总动员,逛商场、听相声、吃美食。北江人也过起了夜生活。

“看来政府大力发展夜经济,效果还是不错的。”吕东注视着窗外,喃喃地说。

“哼哼,都出来逛街,更没人看电视了!”

“嗬,你时刻想着你《晚间》的收视率啊!”

“干啥吆喝啥呗。我的吕大总,你有多长时间晚上没逛过街了?!”

“啊?今年,过到现在,晚上还没出来过。可不,从我当上总监。”

“我有时候就在想啊,把提倡夜生活的这套理论摆到养生专家面前,肯定通不过。因为他的专业常识是提倡早睡啊,什么晚上十一点必须上床,此时是人体经气合阴的时间。肝经循行,最容易让身体恢复元气。但是,都出来逛街了,兴奋得不得了,有多少人十一点能上床?”家山说得头头是道。

“哈哈,大夫说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他们抽得比谁都凶,比谁都能喝。说不让熬夜,他们加班做手术,比谁熬夜都多。人生有太多的无奈呀!”

“所以说,人就是个矛盾体。这些学术观点,只能听一半。它在自己的体系内是经典理论,放到另一个体系里,很可能就是谬论。”

陈家山一边说一边打方向盘,车向路边慢慢地靠过来。他把两边的车窗落下来,眼睛开始不停地向外寻找。一边看一边说:“哎,我记得这块有个烤羊肉串的大排档啊,怎么看不见了!”

“还找羊肉串呢!你不知道今年北江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啊?现在都进入攻坚阶段了。能让你看见露天烧烤,这城管局长就该下岗了!你看你看,”吕东笑着,突然指向窗外:“那不是,城管正收炉子呢。哈哈哈。”

“哎哟,咱也赶紧溜吧。我只是想看一看,望个梅止个渴。开着车,又不能喝酒。”

“你们大老爷们是不是都爱这一口?都说了烤串里含有致癌物质,怎么就不戒呢?豁着命来吃东西,不该是你的风格吧?”

陈家山嘿嘿地笑起来:“你说得非常对。但是别忘了,烟盒上都印着‘吸烟有害健康’,但是烟民的数量不少反增。近十年来,全国烟厂贡献的税收都是直线上升的,去年甚至超过了一万亿。快赶上全国人民上缴的个税了。为什么?因为人活着的目标不是健康啊?有谁从上小学就开始立志,说我这辈子的目标是一辈子不生病,活到一百岁。没有吧?人在没有发现身体有病的时候,从来不会把健康当做人生奋斗的目标。但是,每个人活着,几乎都要追求精神的愉悦。吃羊肉串就是让人精神愉悦的行为之一。”家山瞥了吕东一眼,不无得意地继续他的独家言论:“有时候伴着夜风,就着花毛,呷一口啤酒,能找着一种人在江湖的感觉。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啊。”

“什么花毛?”

“花生、毛豆。”

“嗛(qie)。”

陈家山摁开了收音机。一首欢快的《小苹果》让人感受到一种简单而又朴实的快乐。这个雨后的夜晚,一下变得那么迷人。尤其是那天上的星星,眼睛眨啊眨的,让人陶醉。

回到家中,东妈和东爸还没睡,都在等她回来。吕东是家里的独生女。父亲吕少迁退休前是雨花区文体局的一位科长,母亲段燕是一位小学教师。退休后,二老生活过得非常平静。唯一让他们闹心的就是女儿的感情生活。本来想着六十岁之前能抱上外孙子,现实却让他们把这个目标一推再推。现在觉得,这辈子能抱上外孙就阿弥陀佛。他们一直想不通,自己好好的闺女,要身材有身材,要模样有模样,要能力有能力,怎么就嫁不出去呢?后来有点看明白了:是别人入不了自己闺女的眼。老两口观念倒不落后。女儿在电视台的职位一直升迁,这让他们异常欣慰。逐步开始接受“自己生了一位女强人”的现状。但女儿组建家庭,是他们这辈子永远不会放弃的梦想。

“东东,吃饭没?妈给你热饭去。”

“行,妈。来点吧,今儿一忙没顾上吃呢。”吕东一边脱衣服一边冲着坐在客厅看电视的父亲打招呼:“吕科长,还等着看《晚间》呢。告诉你个权威消息啊,《晚间》已经改到九点半播出了,提前了十分钟。把黄金剧场两集电视剧之间的宣传片,还有第二集电视剧之后的宣传片都去了。另外,广告也短了。”

“谢谢吕总,已经看出来了。”吕老爷子作为新闻频道的忠实观众,每天都是看完最后一档《晚间》才睡。在等节目开始的空档,老爷子也不闲着,戴着老花镜在看自己手机里的微信。突然,他把镜子摘下一半,抬着眼问:“广告为啥短了?对我们观众来说是好事,对你们可是个坏消息。”

“投广告的少了呗。连你都整天拿着手机看,广告商把钱都投到手机里去了。看电视的越来越少,谁还往电视里投。”吕东走进卫生间,一边洗簌一边说。

老爷子愣了一下,摘下眼镜,把手机往沙发上一扔。嘴里嘟囔着说:“手机和电视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电视。”

《晚间》准点开始播出。吕少迁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的劲头,就像电视台的领导在审片子。

“东东,饭好了,来吃吧。”东妈在餐厅喊。

吕东快速走过去,发现没勺,转身去厨房拿。一进厨房,发现地上满是水渍。角落里一个脸盆里满满的污水,旁边的地上放着脏抹布。

“哟,这是咋啦,妈?刚才下雨忘了关窗户啦?”

“哎呀,不是。楼上的下午洗衣服,结果把一个内裤倒进马桶里了,下水道一下就堵了。咱又是一楼。臭水一下就冒上来了。”吕妈妈一边说一边回忆,脸上满是痛苦和嫌弃。

吕东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妈妈的表情,想象着老两口当时狼狈的样子。担心地问:“那岂不是卫生间也冒了?”

“是,你爸找了个塞子把那边堵上了。结果不知道这两边是连着的。臭水就都跑这边来了。”吕妈妈的眼睛跟着吕东在卫生间和厨房来回看,突然两手使劲一拍一摊,说:“结果当时外面正下雨,物业的还过不来。怎么办?我跟你爸就把家里的脸盆,水桶都找出来。一点点地往里舀,后面用抹布擦。”

等老太太说完,吕东嗔怪道:“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我至少可以帮你们调度人啊。”

“哎呀,你那么忙。能不打扰你就不打扰你。”老太太摇着头,走进厨房,开始刷起了碗。突然又停下,冲着外面喊:“后来人家物业的人冒着雨来了。他们物业有个霍经理,知道你在电视台,所以下着雨也派人过来,把堵的位置给疏通了。”说完,脸上满是得意。

吕东笑了笑,开始坐下吃饭。

吕老爷子津津有味地看着《晚间》,嘴里不停地发出“哟哟哟”、“好家伙”、“真不错”的感叹和评价。一会儿,又扭过脸来,一本正经地看着吕东说:“今天你们这个张又春的妆化得不好,太浓了。我看着脸上还有阴影,这是怎么回事?”

吕东端着碗快走两步过来看,边吃边说:“嗐,这是灯光没打好,应该是少开了一个灯。鼻子下面有点阴影。是,这妆有点浓了。尤其嘴唇的口红,太重。”说完,端着碗往回走。走到一半,又转过身来对着老吕喊:“没事,我们很快就要请央视《新闻联播》的化妆师过来,给每个主持人定妆。到时候,肯定就能上个档次。就怕到时候,老吕同志认不出来了呢!”

正说着,吕妈妈又凑过来,一脸难为情地说:“东东,我们屋那个灯泡好像坏了。我和你爸都够不着。要不,你······”

“没问题。我吃完了。我这就给你换去。买新的了吧?”吕东放下碗就往大卧室走。

“不急不急,你把这碗银耳汤喝了再说。”老太太端着碗,心疼地跟在吕东后面,喃喃地说:“要是家里有个年轻的男同志多好,你这么一个大姑娘家,还是位总监,回家还得干这种粗活。”

“老太太,你又来啦啊!”吕东一脸不耐烦:“怎么啦,我又不是第一次换!没人规定,这种活只能男人干啊。就是家里有年轻的男同志,他要是出差了,或者加班回不来,不得照样我换吗?又不是干不了,多大点事啊?”

老太太吓得一声不吭。

换完灯泡,吕东就张罗着让老两口赶紧睡觉。随后,自己躲进书房琢磨明天的工作。台灯下,她看着自己的工作日志,却怎么也集中不了精力。父母那日渐衰老的背影,让她越来越感到一种压力。他们把自己养大,现在老了,作为女儿,能回报给他们什么?连“想抱外孙”这样最朴素的愿望都满足不了他们。自己是不是活得太自我了?

吕东不是没有追求者,民生网的韩鹏就是其中之一。韩鹏很执着。这么多年,虽然也不停地谈朋友,但就是不结婚。韩鹏在大学时就向吕东表白过,吕东没有接受。因为她觉得韩鹏不是她的菜。但是,眼看自己已人到中年,单身的弊端愈加凸显,真得不能向生活妥协吗?吕东的思想又进入了一个艰难期。对不对得起自己先不说,怎么对得起父母?

想着想着,一滴泪顺着吕东的脸庞从指缝里滑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