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第一女首辅 > 第7章 宫闱之变(一)

第一女首辅 第7章 宫闱之变(一)

作者:南冬十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04 23:27:31 来源:文学城

受了这般罪,自然不能就这样算了,谢旻看着姨母手中的鱼汤,问:“姨母,这是哪里来的?”

“方才那厨娘送过来的,说是见你挨了打,于心不忍,可今天这事若不是她在大娘子面前告状,大娘子也不会....”

谢旻知道这是那条死鱼熬的汤,顿时胃里泛起一股恶心,但还是强行忍下了,她接过鱼汤,一股脑儿全喝了。

柳姨娘见此忙道:“慢点喝。”

喝完这鱼汤,她又猛灌了几口水,才勉强将喉咙里那股腥味压下,嘱咐道:“姨母,往后那厨娘再送东西过来,你千万别要。”

“旻儿,我是知道的,平日里姨母是断断不会接他们送的东西,只是如今你如今需要补身体,所以才收下了这汤。”

“姨母,我没事了,以后不会再这般了。”

柳姨娘怜爱地摸了摸她的头,红了眼眶。

这时,婉儿突然出现在门口,只见她探出半个脑袋,圆溜溜地大眼睛眨了眨,小声问道:“母亲,婉儿可以进来看看表哥吗?”

“婉儿,进来吧。”

婉儿走到床边,凑近盯着谢旻,问:“表哥你好些了吗?”

谢旻脸色虽然苍白,但眼里有了些精气神,她笑着点头,忽然是想到了什么,便问姨母:“婉儿这样的年纪,为何没人教她习字读书?”

谈到此处,柳姨娘便将婉儿支开了,用帕子擦着眼泪道:“只学过半年,但后来大哥儿落榜,主君便不让读了,在这宅子里,大哥儿读书科考才是一等一要紧的事,连那二哥儿都要往后站,何况院子里的姑娘,再说了,婉儿非大娘子所生,自然讨不到什么好处,她长这么大了,大娘子连个侍女也没给她,只留了一个老嬷嬷,眼下主君前景不好,今日听说大娘子又典当了一些东西出去,换些银两补贴家用,这般情形,我哪里是能开得了口的。”

谢旻脑海里浮现出婉儿天真的模样,心里着实酸涩。

柳姨娘又说:“旻儿,你虽年纪小,但我知道你是个有主见的,但你刚来有些事也不懂,姨母今日便和你说,你既然走上了这条路,便不可能再回头,等你到了年纪,要不就是一直在这宅子里一辈子为奴,要不就是被主君送去参军,但姨母会找准时机将你送出去,自立门户。”

谢旻靠在床前,抬头透过窗户看着那高门大院,语气坚定,回道:“姨母,这两天路我都不会走,我要走的是第三条路,去科考,去做官,做大官。”

柳姨娘震惊不已,但似乎又是在意料之中,又听她说:“因为当官的不让父亲去科考,才导致父亲半生不得志最后因病去世,因为当官的贪污了救灾的银子和粮食,让我和母亲不得不背井离乡出来逃难,最后母亲跳入火坑,阿满哥哥也不知所踪,因为陈先生想行正义之事,就被人揭发,最后被晁州城的官老爷逼得撞墙自尽。”

“我虽年纪小,可是,我知道,只有做了大官,才可以为他们报仇,才可做许多自己想做的事,姨母,对吗?”

谢旻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没有一丝波澜,。

柳姨娘自是驳不了她这些话,毕竟这些都是事实,她小小年纪遭受的苦难与折磨也都是事实,只是,这条路远比前两条路来得凶险。

柳姨娘心里有些胆怯,她也并不想让谢旻走前两条路,原本打算等这孩子到了年纪,就找机会将人送出秦宅,自己再攒些钱,让她安慰过一生,也算是对得起故去姐姐。

可是,这孩子心性如此,想必断然不甘于此。

“旻儿,你当真想好了?”

谢旻伸手握住她的手,坚定道:“姨母,我既然已经不能回头了,何不赌上一回,就算了死了,也无愧于父母。”

“好,旻儿,你既然决定了,那么姨母必然是站在你这边的,只是,你一定要答应姨母,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我知道的,姨母。”

翌日,谢旻在姨母院子里躺了一天,所幸无人来打搅她们,大娘子也没过来找麻烦。

是夜,整个京都上方笼罩着一层乌云,大街小巷鸡鸣犬吠声此起彼伏,其中混杂着哭喊声,那是紫禁城的方向。

大娘子正火急火燎地忙着给秦监判准备衣物,“哎哟,老天爷,这会子天真的是要塌了,这年还怎么过哟!”她一边给秦监判穿戴孝衣一边嘴上喋喋不休。

“你这婆娘!说这么多作甚,要是迟了,就是杀头的大罪!”

“是是是,我快些便是了,只是怎会这般突然?前天不是还亲自上朝了吗,怎的突然就,唉。”

“谁知道呢。”

宫里来报,陛下薨了。

当秦监判听到这个消息,当即吓得从床上掉了下来,他知道陛下有疾,太医院的人也说过,只是万万没想到这么突然。

等他赶到午门之时,其官员也都纷纷着孝衣赶了过来,这场面恍然让他想起那日午门前百官受训,只是,这次没看到程首辅与张阁老。

“听说了吗,程首辅与张阁老入狱了,说是同陛下突然薨逝有关。”

“说是陛下于申时初召见过两人。”

秦监判一愣,抬头只见前方两三人边走边窃窃私语,听到这,他默默地往边上走了些,虽说自己平日里同内阁那群人都是公务上的往来,但同六部那边也无甚私交,如今程首辅与张阁老都入狱了,这朝堂上不就是姚尚书说了算了?这可如何是好。

然而也没来得及多想,他们这群臣子便被将士隔到两边,中间开了一条路。

他往后一看,正是珉王携众藩王来了。

珉王一身孝衣,常年带兵在外打仗,身姿挺拔,一股不怒自威之相,让人退避三分。

陛下薨得突然,尚未立储,如今看这阵仗,怕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到了太极殿门口,百官纷纷遵循礼制按规矩一一站定、下跪、叩首,一系列繁文缛节行完后已至午时末了,光禄寺安排除了几位辅政大臣外的臣子在奉天殿偏殿内用午膳,他们个个掩面而泣,一副伤心欲绝之态,唯独工部左侍郎魏正良端坐桌前,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他这副事不关己的模样立刻便被人注意到了,便有人站出来指着他骂:“魏阁老,陛下薨逝,你怎这副冷漠的模样,还有心思在这吃,简直大逆不道!不尊圣上!”,说话之人正是探花郎李裕。

听到这,魏正良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从容地放下筷子,抬头看着李裕,缓缓说道:“第一次听说吃饭还成了大逆不道之事,怎么,以后这天下人都不能吃饭了?”

“你!强词夺理!”李裕眼睛直直地瞪着他。

众人都当作笑话看着,没有人站出来帮他说一句。

魏正良理了理衣襟站起来,一步一步走到他面前。

“你....要做什么?”李裕一脸警惕地看着他,说得支支吾吾。

魏正良依旧笑容挂在嘴边,只是拍了拍他肩膀,随后俯身将他桌子上那份吃食端走了,边走边说:“陛下在世之时,尚节俭,作为臣子又怎能不奉行,既然探花郎伤心过度,食欲不佳,那我便替探花郎吃了,免得日后有人在背后参你一个浪费粮食的罪名。”

李裕被说得面目通红,狠狠地拂了拂袖子,便离开了。

魏正良见此,没再说话,回到自己的位子坐下来,拿起筷子慢条斯理地吃了起来,此时,他脸上终于露出凝重的神情。

陛下突然薨逝,太医院的人说是恶疾发作,但陛下身边的严公公自缢,锦衣卫指挥使徐尤亦不知所踪,紧接着首辅与张阁老入狱,珉王顺手接管了北镇抚司,这一庄庄一件件离奇至此,定然同珉王脱不了干系。

还有太后。

想到这里,他握着筷子的手一紧,如今姚启靠着太后,虎视眈眈地盯着内阁,但他明白,即便太后拥护珉王上位,内阁还会是内阁,而眼下最重要的,是要去诏狱里见首辅和程阁老一面,方好做出下一步打算。

只是,若自己亲自前去,定然会被当作同谋一同打入诏狱,他得找一个人替自己去。

半个时辰后,百官修正好仪容,再次前往太和殿为嘉和帝守灵。

魏正良想到这三天自己定然是脱不开身,于是便私下里买通了一个小太监让他带句话给自己的夫人,回来的时候迎面就撞上了秦监判。

“魏阁老。”秦监判朝他行了一礼。

“秦监判可有事?”他问。

秦监判摇了摇头,只是捋了捋胡须,抬头看了看天,说:“监正观了天象,说这几日恐有大乱,臣忧心罢了。”

魏正良抿嘴不语,心道,这江山即将易主,哪能不乱,还用得着夜观天象。

秦监判见他没回应,又开口道:“监正还说了,凡事得遵循祖制,顺应天命,才会恩泽福祉。”

他这番话让魏正良听得蹙起了眉头,遵循祖制,能登上皇位的都是遵循祖制,都说自己是授命于天,但这人显然不是想要说这些。

“既如此,依钦天监所观,这天命应谁受?”

“额....”秦监判被他反问得说不出话来,储君之事他一个小小的六品官怎敢妄议,最后只得悻悻答道:“朱笔提,金匣藏,当然是储君册上的天子,只是方才听乾清宫的小太监说金匣不见了。”

魏正良并不想为难他,挥了挥手便离开了,但刚迈出去一步,猛然觉悟,金匣!不见了!

从一开始便没有人提起过金匣之事,即便里面没有储君册,那么金匣至少得在,但若是金匣不见了,若是不见了,那么,说明有人故意将其毁了,而里面恰恰有储君册的。

想到这里,他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欣慰,若是没有金匣,严公公又自缢了,从侧面来说过也恰恰证明了陛下已经定下了储君入选这个可能,那么即便最后珉王上位,也是名不正言不顺,若是有人想要伪造一个假的出来,也要耗费些许时日,如此便可拖延时间。

“秦监判,如今这局势,你我心里都明白,我今日便同你明说了,若是最后珉王上位,我是没什么好下场,如今赌上自己乃至背后十几口人的性命拼死搏一搏,不知秦监判可否帮我一个忙?若是你不愿,我亦不强人所难。”

秦监判终于等到他这句话,虽然自己只是钦天监一个小小的监判,但远不甘于此,便挺起胸膛,毕恭毕敬道:“魏阁老请说,只要是下官能做的,定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

魏正良走近在他耳边说了几句,听得秦监判脸色青一阵白一阵,但为了儿子的仕途,他还是硬着头皮一口答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