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帝听神谕 > 第16章 奇怪的村长

帝听神谕 第16章 奇怪的村长

作者:藏骨速白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17 04:29:04 来源:文学城

医馆外,刘敏啃上了苹果。

清月缓缓踏出门,刘敏见状,立刻挽上她的手。

“事儿忙完了?”刘敏回头张望,医馆门口站着的男子仍望着这边。

“没想到姑娘看着年轻,成婚这么早啊,孩子都已有了。”

“我与他们不熟。”

“不熟?那岂不是……”刘敏思索了好一会儿,她张嘴∶“哎呀,离过婚的男人可不能要。”

清月眼睛弯成一道月牙,不禁笑了出来。

近地的商贩早早就开始了卖货,远地来的商贩也差不多来齐了。

清月想起刘遇的怪病就是中了流苏村商贩的药。

“这些商贩中可有卖奇药的?”

“奇药?那可多了,什么起死回生的,一飞冲天的,不过多是讹人的。”

清月拉住她:“有没有一种可以改造人的药?譬如把人变成妖怪。”

“都是噱头,东街可多了,其实就是致幻药,吃了之后你误以为自己成了妖怪、神仙。

好多人为了满足感觉上的享受,宁可倾家荡产,也要让自己沉浸在幻觉中。”

她不禁好奇,一个年轻小姑娘怎么对这种药感兴趣。

“怎么?你要试试。”

“不,只是觉得很神奇罢了。”

月亮快出来的时候,清月梳洗好,穿上华服。

这件华服意外合身,还衬得她脸上很有气色。

门外时不时传来女人的嬉笑声,移水节就要到了,大家不免期待。

“姑娘可洗好了?”门外传来催促声。

“好了。”

几个年纪大点的女人提着裙子小跑进来,踏得木地板嘎吱作响。

一个女人坐下,紧盯着她的脸∶“姑娘这脸可真嫩,可有十七了?要不要婶婶给你介绍夫家,我家儿人品好得很。”

另一个女人站出来∶“刚刚说好给我家儿子介绍的,你怎么还抢人呢?”

“你家那个就算了吧,都多大了,还好吃懒做,说出来不叫人笑话。”

“我说你……”

二人推推搡搡,其他人拦的拦,帮衬的帮衬,室内好一顿热闹。

清月悄悄笑了。

“让人见笑了不是。”

“全白古人都等着,现在不是嬉闹的时候!”刘敏听见吵闹声赶了过来,“忙完了有银子,错过时辰可就连根毛都没了。”

十年前,刘敏的丈夫去世。她的年纪在流苏村中算小的,做事却机警能干,没人不听她的。

“行,姐妹们开始吧。”

女人们把那瀑丝捞起来向后绾,游刃有余地将它盘成芙蓉高髻。

发髻中插入金梳篦,红珠花,碧玉金钗若干。

随后在她脸上施一层薄薄的细腻的粉,修长的墨色同远山般起伏在眉间,山水画卷一般展开。

淡胭脂扫上脸颊,再点樱桃红唇,描花钿。

薄唇微启,顾笑顾盼。

几人足足忙活到天黑。

妇人们像聚在一起钻研一件艺术品,直至描完最后一笔,她们才移开,将镜前的位置让给她。

清月睁开眼,镜中自己模样白净,两颊微红,仿若没有瑕疵。

脖间不知不觉还多了一串熠熠生辉的金丝宝石璎珞。

她从没有这般打扮艳丽过,没想到竟还不错。

为她描眉的妇人望着镜子里笑∶“好一个流光溢彩的妙人儿。”

另一人∶“流光溢彩是形容人的吗?”

“管他是不是呢,这不挺贴的嘛。”

“姑娘觉得怎样?”

“好看。”

“我就说嘛。”

清月看向镜中的刘敏。从她拉回来,还没跟刘敏有过独处的时间。

“我有些话,还想跟刘敏姐说一说。”

“啊,行行行。那我们在外头等。”

一行女人出去了,室内忽然变得安静。

刘敏皱着眉:“什么事儿啊?”

清月开门见山:“村长所说的孩童失踪案是怎么回事啊?”

她的表情僵住:“不都说了,是做梦吗?”

清月慢慢起身,靠近她:“可我在村长身上闻到了妖气。”

刘敏察觉到她的奇怪,警觉地在她身上扫了一眼。

“姑娘,你是什么人?这话可不能胡说八道啊。”

清月猛地拉住她的胳膊,将藏在袖中尖锐的簪子定在刘敏脖子上。

刘敏瞳孔霎时散大,身体抵在原处。

“给你一次机会,乖乖回答我的话,什么事都不会有。”

“你…”

“孩童失踪案究竟怎么回事?”

她舔了舔唇:“这两月来,流苏村还有镇上的确走丢了几个孩子,但这与我们无关啊,官府已经在查了。

为了不影响外地人来这儿过节,官府的跟我们说不能声张,我们也都是听安排的。”

刘敏手心急得冒出了汗,一滴一滴淌在地板上。

清月:“你知道村长是妖吗?”

“知道啊,石榴精嘛。

但村长活了几百年,从没做过孽的,反而乐于助人,建设美丽乡村呢。

真的真的,我们流苏村第一条村规便是和平相处,不挑衅生事,不打架斗殴。”

看她样子,不像说假话。

“不好意思,我是术士,行侠仗义惯了,误以为你们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这才冒犯。”

她浅浅的笑。

刘敏从没觉得她的笑有这般瘆人,她捂着自己的脖子后怕:“了解了解,关心则乱嘛。”

梳妆打扮后,依习俗“荷姑”要坐轿子由村民们送到主街中心的河边去。

荒凉的几座小房子逐渐倒退,而后被热闹繁荣的景象所替代。

沿街上有杂耍的吐着火球,团团围观的群众拍手叫好;高大酒楼的灯光从内溢出来,大门外锣鼓喧天;各式各样的漂亮天灯飞到上空,使黑沉沉的夜璀璨许多。

河心的商贩们远见轿子要来,即刻都把摊子撤了,好为行人让出更宽敞的路来。

帘子外,人声嘈杂,百姓们或是跟在轿子后面走,或是占据某个楼的高地,或是站到桥头来,总之都井然有序地排着队望向轿子。

到地方,刘敏掀开车帘子:“跟姑娘说的可记住了?”

清月笑笑:“放心。”

刘敏扶着轿中的人下来,人们的欢呼声登时如洪水般席卷而来。

一个身穿绿袍的老者带着一副铜锣走到人群之中。

他身体精瘦,神情严肃,下巴挂着一缕斑白的胡须。

百姓们看见他,忽然安静下来。

老者深吸一口气,将铜锣高高举起,随后用力一敲,清脆响亮,穿透人心。

三响之后,众人齐声高呼:“一斩病魔邪祟!二求天子安康!三愿天下大同,人间喜乐!”

紧接着又是一串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两队舞狮在此时穿梭在人群中,狮子灵活地跳上桥头。

夏侯明霄静静站在对岸瞻仰这美景。

游船也是节日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

女子扮作荷姑坐花船游湖,整个湖面会隔出一道由彩灯围成的路。

彩灯多是国民们自制,里面放有祈愿信,祈求平安,发财一类,随着内部的烛火燃烧,字渐渐烧灭,灰烬飘散。

主船便是清月坐的花船。

船头船尾用鲜艳的红花紫花簇成一团,鲜花一般调的是睢阳县的花,是花农们自愿送来的。

不只有花,船上还有可爱的小兔子。

一盏圆圆的月亮灯倚在船门,有成年男子的体型那么大。

听说是因为荷姑娘娘特别喜欢月亮。

花船后面有几十艘小船,最前面几艘是吹曲跳舞的,后面是送贡品的,运美酒的,最后是有钱人自费来沾光的。

所有人跟着船行的方向穿过流苏林。

流苏村名字的由来,就是这洁白如雪的流苏花。

它开于四月,故又名四月雪。

村长初夏时便召集各类术士,将流苏花的花期硬生生延迟到现在。

一行人浩浩汤汤来到流苏林,白花花的一片在人们顶上骤然开放,开得同雪团儿一般。

林子里香气动人。

行人可在林下自拿一杯清酒,伴着酒香花香前行。

走出林子,突然听见一曲悲壮的笛音。

人群迎面一座残破的城墙。

城墙一半低矮,一半高耸,但都萧瑟,砖瓦破败。

五百年前,白古在此建立。

两百年前,荷姑在此跃下。

风雨沧桑,旧城墙数十年如一日地屹立。

清月向城墙高处走去,脚下的石板路已经被岁月侵蚀得凹凸不平。

站在城墙下就好似回到了两百年前,亲眼看见荷姑在城墙上自刎。

曲子戛然而止,鼓声破土而出,低沉闷重,一个个鼓点敲在彼此的心口上。

旌旗折断,古铜锈迹斑斑。

鲜血溅在泥缝间,那一抹身影跳下,此后消失。

风夹着流苏团儿纷纷扬扬洒下来,跟落了一场雪似的。

白茫茫,目之所及,皆是雪一般的白,洗净了一切的邪恶。

唯独两百年前的故事没有被遗忘。

百姓们眼中含泪,依依不舍。

鼓声犀利,城墙上多了几个穿得破烂的人跳舞。

人影的后方有绚丽的烟花绽开,漂亮的烟花看得人眼花缭乱。

很快伤心退去,热闹的集市开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