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帝君传 > 第164章 第 164 章

帝君传 第164章 第 164 章

作者:什么也不想说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12-11 17:45:19 来源:文学城

都察院大牢之中,官员们哭嚎叫嚣,他们本已死路一条,如今却绝处逢生,如何能不卖力?全部都大喊冤枉,要求觐见皇帝。李璧一走入牢中,众人怒骂他严刑逼供、逼死老臣、陷害忠良,要他为吴太师偿命。李璧冷笑一声,一挥手,侍卫们打开牢房将骂得最凶的华滇给拖了出来。

“你们做什么,你们要做什么!李璧!你已经逼死了吴太师,怎么,你还要逼死本官么!好,你有种就动手,明日朝堂之上陛下定会还本官一个公道!谁忠谁奸,且让大家评判!”

牢中其他官员也高声附和:“王爷又怎样!残害忠良,陛下定然不会坐视不理,你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

李璧坐在侍卫们搬来的椅子上,拿出一份奏折,华滇则被压着跪在李璧身前三尺。华滇讥笑:“怎么,王爷这是要动私刑!”李璧没有理他,你若是打开奏折。这是他呈给皇帝的奏折的草本,给皇帝那份已为皇帝认可,写好了诏书,只等明日交到中书省润色,待四天后的朝会宣读,如今,那份诏书怕是难见天日了。

李璧朗声念道:“罪臣华滇,任中州知州,五年,贪污白银三十万两,其中安迁银八万;收受贿赂八十万两,古玩玉器三十二件折记三十万两,有二十万两白银未知出处,另向他人行贿六十万两。在任期间玩忽职守尸位素餐、结党营私,致使辖下迁民死亡、法纪败坏、上行下效、脏官横行,百姓有冤难诉苦不堪言!有华滇及诸人口供、华府查抄白银和账册为证,经三堂会审,罪证确凿!依本朝例律,斩!”

“斩”字刚落,华滇还没能说一句话,徐峰快刀已出,银光一晃,方才还狺狺狂吠之人已是人头落地,圆滚滚的头咕噜咕噜滚到牢房边,撞上栏杆,血渐在被关押官员的囚衣之上。

“啊,啊!!!!!”

众人惊恐不已,此时他们才发现,李璧此次前来所带的卫士皆穿王府侍卫服,并非是狱卒官服,他是真的要动私刑了!

李璧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机会,徐峰刀上血还没擦,侍卫们就又拖了一人出来,李璧照样念过罪状、证据,后再由徐峰行刑,片刻之间已斩三人!

其余众人再不敢骂,求饶之声不绝于耳,更有那奸滑的痛哭道:“王爷,王爷您何必如此!我们只是贪了些钱财,我们知道错了,您就饶过我们吧!您这样怎么对陛下交代?为了我们这些小人赔上您的性命,不值当啊!”

李璧不为所动,又接连斩了两人,之后亲自走到牢房边。牢里人头滚地、鲜血蔓延,黄琪死死贴在墙角,恨不能融了进去。眼看李璧离自己越来自己、自己逃脱无望,他只能哭着跪了下来不断磕头求饶:“王爷饶了小人吧,饶了小人吧王爷!小人都如实交代了,也,也没有说要翻供,小人愿意领罚!王爷,您饶了我吧!”

李璧身上沾了血渍,目光愈发凌厉:“黄琪,贪赃安迁银五万,收受古画三幅,折记十万两,念你如实供述且检举罪首有功,留你一命。牢内诸人,你们活着非是我李璧心软或是畏惧,而是你们罪不当斩,愿你们牢记今日之事,再有贪赃枉法者,定斩不饶!”说罢转身离去。待这些杀神离开,黄琪身子一软瘫在地上,裤子一片温湿。

“王爷,咱们现在去何处?”

“孤去宫里请罪。”朗月当空,清风震袖,李璧挺身而立,如千年松柏,霜雪不能压。他从怀里拿出一叠银票:“这里有三万两,银子不多,跟兄弟们分分,明日一早就出城去吧。”

余潜渊不肯要:“王爷您这是做什么!咱们早就说了,愿追随您同生共死,您将我们当做什么人!”其他兄弟也都点头称是。

李璧笑了笑:“你们都是好样的,但既然能活又为什么要死?孤毕竟是父皇的儿子,他不一定会真的要孤的性命,但你们就不一样了。快走吧,若是有缘,日后再举杯共饮!”李璧跨上马去,向众人抱拳,策马而去。余潜渊还要追,被徐峰拦了下来。余潜渊气道:“你这是做什么,你要我听话出城?”

徐峰答:“冷静些,咱们不出城,先找个地方躲起来。若是王爷无事,咱们或是远走江湖、或是改名换姓再来报效,但若陛下不公不明,咱们就是王爷最后的希望!”

余潜渊恍然大悟,又记起自己在城中还有处别院,当即领了兄弟们前去。他们确实不能死,他们要活,至少在李璧出事前,他们要保全自己!

李璧不愿连累侍卫,陶夭自然也不愿让府中众人白白送命。他先给张真、陈耳各自分了一万两白银和一千两黄金,找了侍卫打点马车将二人送出府,等待城门开启。两位先生都不是感情用事的人,前途未明之时保存实力东山再起才是上册。他们二人还询问可要带上府中小姐一起逃亡,却被陶夭拒绝。

“陛下并不一定会降罪王爷,更不一定会连累府里,我们若是走了,反倒要激怒陛下。只要我们还在,府内被遣散的人就能不被追究,可若我们走了,大家就都跑不了了。二位先生的好意本君替王爷领受了,只愿先生们前途似锦,若有来时,咱们府中再叙!”

张真感慨不已:“最初时老夫是有些看不起王君的,唉,是老夫眼拙,不识璞玉。”

陈耳则道:“王爷王君吉人天相,又做了许多好事,老天有眼,定不会让王爷王君出事的!不才等着与王君府**酌的一天!”

送走两位先生,宝禄、茯苓已将阖府众人喊到府库之前。陶夭打开府库,命刘总管与宝禄、茯苓发放卖身契,并一人十两纹银,打发下人离去。如此大的动静,婵娘和齐夫人都被惊动,匆匆赶来见到如此景象一时一头雾水。

“王君,你这是要做什么!”

陶夭看了看二人,又看了看府中下人,这才道:“王爷要去做大事,恐会忤逆陛下,怕会牵连府中,故而才遣散大家,大家领了银子和卖身契,另寻前程去吧。”

婵娘又惊又疑,她上前扯住陶夭:“究竟怎么了?王爷呢,他要做什么?”

“王爷去都察院处置贪官污吏了。”

“什么意思?”

陶夭叹道:“一时难以说清楚,我只能告诉你,王爷做的事无愧天地百姓,却会触目陛下,届时陛下雷霆震怒,咱们府上……怕是要不好。”

“不可能!”齐夫人花容失色,跑上前来追问,“不可能,怎么会呢!王爷怎么能去忤逆陛下!那我们怎么办!我,我现在回去收拾东西,王君您要跑的时候可一定要带上我!”

婵娘也忙道:“对对,收拾东西,快去吧小姐叫起来!咱们马上走!”

陶夭命卷黛和枫儿将二人拦下:“下人们可以走,我们走不了。我们是王府的人,同王府共荣辱,谁也逃不掉。咱们要和王爷同生共死。”

“谁跟你们同生共死!”婵娘崩溃大哭,“你们俩人浓情蜜意的时候嫌弃我们多余,如今要死了拉上我们了!你们好大的面子!好,我活该嫁给李璧,活该跟着他死,我的女儿呢!她们还那么小,她们还那么小!你枉为人母!李璧枉为人父!”

陶夭毫不动摇:“天下从没有白得的好处,二哥身为王爷就该担起百姓疾苦,就该为民请命;蕙女、菩娥、蓉奴、芯儿蕊儿,她们享有的荣耀就是她们要承担的责任!王爷之前也说过,与你虽无爱意却有亲情,咱们是一家人!谁也逃不掉,谁也不能逃!你觉得你无辜,宝禄、茯苓、枫儿、秋玲,她们岂不是更无辜!谁会认同他们无辜!来人,扶两位夫人回屋休息!”

打发了她们两人,将府内的事交给宝禄他们打理,陶夭换了衣服,前去东宫叩门。此时已近五更天,太子难得无事,同随远早早安寝,正迷迷糊糊被喊了起来,说是陶夭来见,太子很是意外,却也不敢怠慢,忙将人请了进来,听他说如此这般,顿时惊了一身冷汗。

“二哥他疯了么!”

随远叹道:“姐姐嫁与这样的人物,纵然下场如此,心中想必也骄傲得很吧。”

太子无奈:“现在是说这个的时候么……父皇是什么人,无能也好,贪赃也罢,父皇最忍不得的是不听话!二哥此举不就是明摆着同父皇对着干么!”

陶夭替李璧辩解:“可王爷是为了百姓,为了三万迁民的亡灵!”

“那又如何?那些人已经死了!在父皇心里,他们不过是万万之一!四万迁民都抵不过一个肖鹏!”

“可还有活着的人……”

太子苦笑:“王娣,你不明白,皇帝眼中的天下,是一栋宫殿,百姓是石头,官员是梁柱。一两块、一二十块、一二百块石头没了房子也安然不动,一根梁柱拆错了,轰然崩塌。在陛下看来,二哥此举就是拆他的家啊!”

陶夭不服:“就算天下是宫殿,百姓也不是墙砖,是基石,基石不稳,梁柱再怎么搭也扛不起风雨!二哥分明是帮他稳固地基!”

太子摇了摇头:“你还不明白,重要的不是这件事如何,而是这件事在父皇心里如何。”

陶夭觉得心凉:“陛下为什么这样对王爷,王爷就,就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么?”

太子叹道:“不是父皇如此对皇兄,是皇兄如此对父皇!君臣父子,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信字,你心里信不信另说,你怎么能明里表现出怀疑呢!吴太师已死,覆巢无完卵,他的党羽们哪里还能有好下场!皇兄为何就如此沉不住气、笃定父皇会放过他们呢!”

“可是,可是上次就是如此啊!而且陛下根本不在乎安迁银……”

太子看着陶夭,只觉得鸡同鸭讲。也难怪,怀疑就是一粒种子,早就播洒在李璧的心上,一旦萌芽,他就再也无法冷静地面对皇帝。其实何止李璧,就是自己也觉得皇帝很可能息事宁人,但朝中办事讲究的就是一个“顺”,就算要争取也得顺着皇帝,与他对着干只能自取灭亡。

“王娣,你回去吧,皇兄是寡人的亲兄弟,此事寡人绝不会坐视不理,但父皇一向难以取悦,寡人只能尽力而为……你回去之后别再想其他办法,别再去找别的人,更别踏入宫门一步,只静静等寡人的消息,知道么?”

“那,那要是其他人来府上呢?大哥知道了一定会来问的……”

“陶大人颇得圣心,他本就是你大哥,见了也无碍,其他人就闭门谢客。”

陶夭点了点头,向太子拜谢后才离开。太子瘫在椅子里,只觉得疲惫异常,随远不忍,上前扶上他的肩:“这事很难办么?”

太子摇了摇头:“难不难在于想要个什么样的结果。只是保住他们一家那容易的很,虎毒不食子,父皇再生气也不会因为二哥杀了几个贪官就对他下手;可他在朝是寡人的助力,也是儿子们的榜样,他若失了圣心,我们这些儿子以后就更难过了……”

陶夭纵然不安,仍听太子所言回到府里,带着不愿离开的下人闭门谢客。他站在廊上,盯着太阳逐渐升起,直到等来李璧被下狱的消息。

幼筠果然找上门来询问情况,陶夭一一告知。幼筠叹道:“听闻陛下震怒,吴太师及其他被斩官员的亲友聚集在都察院闹事,许多大人还约好一同上奏,要求严惩王爷。”

陶夭垂下眼:“我,我始终觉得王爷没有错,我已做好了准备,把府里能送走的人都送走了,大不了,大不了就给他们赔命!”

幼筠瞧着自己这个阿娣,有些心疼:“你倒是变了许多……这事王爷做的虽偏激,但也不是没有道理,陛下如今也在为难,不知该如何是好。三日后朝会此事应该就会被搬在朝堂讨论,到时应该会有个结果。”

于是只能继续等待。三天,许多事情都在发酵。

三日后朝会,几十位大臣联名上书,弹劾李璧逼死老臣、屠杀朝官、严刑逼供、残害忠良,专断霸权,借查案之名排除异己,暴戾不仁、忤逆不忠,苛如张杜陵,奸如来俊臣,不逞不足以平众怨!

幼筠道:“华滇等人贪赃枉法证据确凿;吴太师自投牢狱自认其罪,堆积如山的纹银难道是假?三万迁民冤魂难道是假?白纸黑字的铁证难道是假!诸大人说肃王残害忠良,哪个是忠良?贪污贿赂、欺上瞒下、逼死百姓的忠良么!”

大臣道:“吴太师写得清清楚楚,安迁银的事全是他一人所为,同其他人无关!”

“史书厚载,仍有伪饰,吴太师之所写就是事实么?何况大人们怎能确保这信就是吴太师亲笔所写?吴太师甚爱清名,虽自投入狱但罪名还未有,身上无一伤处,监牢之人也说未有异样,好端端的,他怎会自尽而亡?又于谁有利?吴太师的死你们置之不理,吴太师的信你们倒奉如圭臬了?倒不如请陛下先将吴太师自尽的事调查清楚,再行决断!”

大臣们不肯,朝中的事一拖四五六,现在处置不了,时间一久,皇帝想起儿子的好,就更不会严惩了:“自尽便是自尽,再调查又能有什么结果!就算他们真的有罪,我朝律法有文,斩刑需三堂会审、陛下批阅,以后由专人行刑,陛下尚未下召,肃王就私刑斩首,此非大逆不道之举!”

幼筠立即向皇帝道:“肃王嫉恶如仇,见吴太师书信,定然以为是犯臣华滇等人威逼太师、迫其自尽,怒火中烧,这才行为失当。肃王虽初于好意,但毕竟太过偏激,请陛下处他禁闭三月!”

太子悄悄瞥了幼筠一眼,难怪皇帝如此看重他,这人看着不温不火,却内藏乾坤,是个可靠之人。大臣们也没想到迂腐古板的陶太傅竟能教出这么个巧舌善辩的孙子,往日的沉默寡言全都是假象!大臣冷笑:“如此重罪在小陶大人眼中只需禁闭处罚,您倒真是肃王的好连襟啊!”

幼筠冷笑,正要回答,自归朝后就一直沉默的高僖厚竟然站了出来。此人与李璧素来有怨,又是吴太师爱徒,幼筠已做好与他一辩的准备。

只听高僖厚道:“诸位大人应该都知道,吴太师乃下官恩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吴太师对下官的恩情深如父母!吴太师之死下官甚为哀伤,恨不能以身替之,可即便如此,肃王逼死吴太师之事,下官还是请陛下从轻发落!”

连皇帝都惊讶不已:“你要朕饶过肃王?”

高僖厚叩首道:“下官曾在何玉与王爷一同治疫,亲眼所见王爷爱民如子,王爷民望之重,让下官动容!陛下请看!”高僖厚一招手,门外两名内侍抬了两匹白布进来,白布长有百尺,展开后从大殿一直铺到殿外,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按满了手印。

皇帝不自觉站了起来,走上前细看,这些名字各不一样,有的笔墨俊秀,有的只能勉强辨认笔画,那些掌纹也大小不一,布匹上面还有许多污垢,虽然肮脏褶皱,却也告诉众人,这些绝非伪造所得。

“这、这是什么?”

“这是民心呐!何玉县的百姓听说肃王被关押,纷纷请愿求陛下放过肃王,特意写下了这‘万民书’,许多百姓不会写字,决然刺破手掌按下手印,陛下,这些是百姓的心头血啊!在百姓们心中,肃王君就是菩萨转世,肃王爷就是天神下凡,他们愿意以命换命为肃王请命!”

太子冷汗直流,一步上前踩在这“万民书”:“短短三日,何玉的万民书怎能送上都城来!这必定是作伪!高大人,您就算想救肃王,也不该裹挟民意!”

高僖厚满脸急切:“臣也不知何玉县的百姓如何知道此事,但百姓们一听闻肃王有难,纷纷涌上街头,您看着这几万人的签名按印若是挨家挨户去求没有十天半月绝难弄到,可何玉县的百姓是自发涌上街头,不过半日便写好了这万民书!再快马送来盘龙,正是今早才到!早在疫病未除之时他们便说菩萨显灵,直言王爷和王君是天神下凡,许多百姓都亲眼所见可以作证,陛下,就算您不为百姓,为了不被上天惩罚,也不该处置肃王啊!”

“胡言乱语,鬼神之事岂能妄言!”

“万民书为证!”

“民心不可违啊……”

春熙两腿发软,死死盯着皇帝,只见皇帝面色阴晴不定,他转过身,迈上御阶,扶着御案闭上了眼,众臣还在揣摩皇帝心思,就听“碰”一声,御案被掀翻,桌上奏折印章摔了一地。

“好好好,好一个天意昭显,好一个民心所归!朕这个真龙天子都比不上他们夫君菩萨天神的排场!朕今天倒要看看,天意何归!来人——”

“父皇!”太子哭喊着跪下,膝行上前抱住皇帝双腿,“父皇,事关重大,三思而行啊!”

“怎么,你也要违逆朕!”

一直作壁上观的张青阳站出列来,向皇帝躬身道:“陛下,神佛之事不可妄言,高大人既然在朝堂上说了出来,就需仔细调查才好,绝不能让有心之人借机生事。臣自请查明此事。”

皇帝深吸了一口气:“好,好,好!此事就由张相处理,高僖厚重大四十大板,扔出宫门!不孝子李璧褫夺一切职务,关押天牢听候发落,退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