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帝君传 > 第159章 第 159 章

帝君传 第159章 第 159 章

作者:什么也不想说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12-11 17:45:19 来源:文学城

李璧有些意外,如今疫情虽说有所缓解,但每日抬往营地的病人没有一千也有五百,五千人的营地已塞的满满当当,亏得每日死者也有上百这才圆转过来。昨日王太医又不治身亡,只有那小侍卫有痊愈之相,早说疫情结束在望,那也是无稽之谈。这种时候高僖厚来做什么?真的改过自新了么?

“大人的好意百姓定会记在心里,不过你才在治河,留下并无太多益处,不如早些回盘龙,看父皇是否另有安排。”

高僖厚道:“早听闻治疫人手不足,罪臣早就有前来相助之意,只是罪臣愚昧,以前冒犯了王爷,又有皇命守河,故而未能成行,如今陛下召罪臣回都也是负罪之身,做不了什么,只要王爷不弃,罪臣愿意鞍前马后,为治疫出一份力!”

李璧冷笑两声:“高大人这么说,孤王若是不同意倒好似孤王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似的!不过孤王对高大人向来佩服,倒也不知何处得罪了高大人让您如此小心,总不会是之前秉公办案,让高大人有所误会吧?”

高僖厚连忙谢罪,只称不敢。李璧懒得同他纠缠,让宝禄带他下去安置,眼不见为净。待高僖厚离开,陶夭感慨道:“原以为高大人栽赃陷害是个坏官,没想到,他还想着帮忙防疫,也算为百姓着想。”

李璧不由笑了起来:“小傻子,高僖厚治河有功百姓社稷,可要说他为百姓甘愿犯险,许是孤王小人,我反正是不信。”

陶夭灵机一动:“难不成,难不成他跟安迁银有关?”

“安迁银?”李璧想了想,道,“也不太可能。且不说这事咱们还没着手办,他怎么得知消息感来;当初安置迁民时高僖厚还在黄平县看着黄江改道,应是无暇他顾才对,这安迁银应该跟他无关。不过你这么说,我倒想起一件事,当初主管户部、筹措安迁银的户部侍郎黄琪乃吴太师二子吴平波的好友,吴太师也是朝中筹措安迁银的重臣之一。难道……难道此事……”李璧没再说下去,吴太师与皇帝感情亲厚,吴家女还嫁入皇家成为安王妃,若此事跟他有关,呵呵,皇帝只怕又要以大局为重了。“但吴太师一向受人敬重,当初筹银他也出力许多,该,该不会为了些银钱做出有损清名的事。”

陶夭对朝中人脉交联糊涂地很,听李璧细细道来,仰慕不已:“二哥可真厉害,能记得这么清楚!”

李璧有些不好意思:“当时我在朝中无所事事,便想着求这差事去办,被父皇驳了回来,所以才会特别留意此事经办之人,偶然间才知道黄大人与吴大人来往密切,还颇有些不忿,觉得他是走了吴家的门路才得了这差事。其实现在想想,他本就是户部官员,这活计父皇不肯让我们这些儿子做,就只能经户部的手了。”

陶夭道:“若是二哥来做,安迁村的百姓一定不会落得如此地步的!那黄大人连安迁银被贪了都不知道,害得百姓受苦,可见不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官!此次回去,总要治他个渎职之罪才行!”

李璧心里冷笑,他不知道还好,怕就怕他心里一清二楚。

高僖厚来后李璧没怎么搭理,只让陶夭给他找些活做,但这高大人戴罪之身,却一点都不客气,陶夭让他去城里看百姓他不肯,让他去安迁村送物资他不干,让他磨药粉他一天都磨不出一包,整日游手好闲,看着积极热情,真要他做什么就推三阻四。他比陶夭年长,又不算府里的人,陶夭生了两次气也就随他去了。不过他倒也没打听过安迁银的事,李璧猜想,也许他就是留在何玉县蹭个治疫的功劳,回去正好让皇帝免了他的罪过。

李璧抽空闲时提审了何大人,问了问当初的情况。何大人坚称他只收到三万两白银,其余箱子里装的都是石头。他也曾去州府问过,州府官员反倒责问于他,还说要追究到底砍他的脑袋。何大人一向胆小,怕自己真被州府官员拉去顶罪,只好捂紧嘴巴跑了回来,用自己家私补贴,希望能把这事糊弄过去。

何大人一人之言李璧自然不会全信,但他问了县丞及书吏,均得到了印证。难道这事真是州府官员贪污?此时天气转凉,大家逐渐穿上长衫,每日新增病人减少,县衙里小侍卫已经痊愈,营地中也有病人病情减弱,何玉疫情慢慢得到了控制。李璧与陶夭商议,他前往其他地区巡查疫情,暗地调查别地安迁银是否落实,何玉的事则由陶夭暂时接管。

这些天李璧早就理清了何玉大小事务,大家各司其职,如无意外陶夭只管看着他们干活便是,也不用怎么费心。陶夭虽忧虑自己做不好,但心里其实有些跃跃欲试,便也应承下来。李璧怕他有个万一,除茯苓外又留了徐峰和五个侍卫、五十禁军,加上何玉团备军,当真有什么也可以应对。

陶夭第一次自己当家做主,处理的还是政事,颇有些兴奋,最初几天还总把办事的喊来问话,整得人家苦不堪言,后来经徐峰全解,慢慢安定下来,也就又按着李璧的样子三天一问,不过分干涉底下人做事,不求能有什么功劳,能好好守到李璧回来几天。结果怕什么来什么。

几日来陶夭常在营地、安迁村与城中三地奔波,身子疲累,早上就难免气得晚些。这天一大早,他还在睡梦里,就听见鼓声震天,吓得他心悸不已。

“茯苓,怎么了,哪里在敲鼓?”

茯苓急得满头大汗:“咱们衙门门口有个鸣冤鼓,不知哪里来的刁民,大早上就击鼓哭闹,奴才这就喊人叫他们安静!”

自疫病严重,县衙主要精力全放在了防疫上,大家害怕染病,加上本来就民风淳朴,倒也少有案件,县衙门前的鸣冤鼓更是沉寂许久,以至于陶夭只以为那是个装饰,没想到还真的有用。

陶夭立即起身,要茯苓为自己更衣:“百姓前来官府鸣冤自然是有冤情要诉,怎么能置之不理呢!快帮我更衣,将鸣鼓人请进大堂,咱们去看看他有什么冤屈!”

击鼓者有六人,三男两女,一女子怀里还抱着一个婴儿,他们在衙门前哭喊哀嚎,小婴儿嗓子都沙哑了,看着很是可怜的样子。陶夭很是不忍,忙叫侍卫们去扶:“几位快起来,有什么冤情咱们进衙门去说!”

他们跪在地上不肯起来:“菩萨啊菩萨,我们相信你才将老母亲送进那劳什子营地,现在老母亲不明不白地死了不说,尸首都没让我们看一眼就给烧了,你让我那老母怎么入土为安,你让我们做人儿子的怎么对得起她啊!”

陶夭一惊:“怎么,怎么会呢!我们早就定下规矩,以每日午时为界,通知逝者亲属于第二天午时前两天逝者接回家中,无人认领的才会焚烧处理,这也是逼不得已的办法……是不是你去晚了,衙差们才误将遗体烧毁……”

那男人骂道:“根本没有人来告诉我们我娘去世的事!昨天是我娘寿辰,我去营地看她,才知道她早就死了!我们一家人还为我娘准备了生辰礼,没想到,竟变成祭品了!你是个什么菩萨,骗我们把老娘运出去,又偷偷烧了我老娘的尸体!我娘带着的二十两白银也不见了!我娘真是病死的吗?还是被你们见财起意害死的!”

这人闹出的动静大,引来许多百姓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徐峰呵斥道:“王君身份尊贵,岂容你冲撞!有冤屈便诉,少在这里胡言乱语!那营地中有几千人,里面情况如何许多去送病人的百姓也都见过,他们心中自有公平,你别妄想蛊惑人心!”

陶夭也道:“是啊,有什么事咱们进去大堂里说,你说没有通知你,咱们便找来官差对质,定会给你一个交代!”

“那我娘的二十两呢!”

陶夭道:“总要调查清楚才知道,你先跟我进衙门说清楚才好。”

徐峰向侍卫们使了个眼色,侍卫们立即上前要把人带进衙门,谁料他们往地上一躺竟然打起滚来:“救命啊,来人啊,官府打人了!烧死我的老娘,还要打死我们,你是个什么菩萨,根本就是个假的!大家快来看啊,官府打人了!那营地就是个魔窟,大家快去把家人接回来吧!”

闻讯而来的高僖厚在一边看热闹,见状嗤笑一声,却也不说话。陶夭心里发虚,他本来就是个假菩萨,可若大家真去营地接人,那刚刚有所减轻的疫情又要严重起来。他心里一狠,命令道:“令堂的事本君定会调查清楚,可你们不听劝告胡搅蛮缠蛊惑民心又是何用心!把他们抓回衙门,再行审问!”

侍卫们得令立刻堵了他们嘴巴将人全都拖进衙门,陶夭命人关上府门,不敢再听外面百姓如何议论。徐峰安慰道:“当断则断,任他们在外面胡言乱语更加动摇人心,您做得对。”

陶夭不免叹气:“可他们总不会凭白来讨官司,定是母亲遗体真的没了,才会如此激动……唉,也是我对不起他们……徐大哥,你派人去将鸦信队队长找来吧,我先问过他,看究竟怎么回事。”

鸦信队就是专门去给家属报丧的队伍。这差事本来由守备军和衙差们轮班,但李璧觉得每日要报的丧信太多,每家每户地方都不一样,若是轮班难免有不熟悉城内情况的人,只怕会出纰漏,于是挑了三十个认字的临时成立了“鸦信队”,十人一组,三日一轮,负责往城中报丧。鸦信队的队长今日刚好轮休,闻言立即赶到县衙,向陶夭请罪。

陶夭问他:“有家人家住城西北口巷,大儿子叫何狗旺,母亲李氏染了疫疾不幸去世。如今何家闹到公堂,说李氏去世他没有得到消息,等他去看母亲时才知道母亲已被火化,身上带着的二十两纹银也不翼而飞,你可知情?”

鸦信队长忙答道:“绝无可能,咱们鸦信队每日都会在午时统计病死的人,之后再按尸体身上带着的住址前去通知,怎么会有遗漏呢!而且那些人可都是病死的,我们怎么会去拿他们的东西!”

陶夭追问:“可他们确实没见到母亲的遗体,难道是他们说谎么?你确定你们是挨家挨户通知的?是不是有谁办差的时候遗漏了?”

鸦信队长犹豫了一下。陶夭立即问:“怎么,是不是真的遗漏了?我知道你们辛苦,所有遗漏也是可能,本君不会责怪你们,本君只想要句实话。”

队长苦笑两声:“王君既然这么说,小的也不敢隐瞒。王君,这疫病太可怕,每天营地里死的人多则上千,少也有几百,这么多的死人,全要我们两条腿去送信,我们实在是跑不过来啊!好在安排病人时就是按住址安排的,死了以后也按住址停尸,许多人家住的不远,可能就在一条街、一条巷。所以,所以小的们先分了地方,将自己那片要报信的人家住址、姓名记下,然后就去巷口敲锣,将县民聚集起来,然后念死者的姓名、住址,让他们自己前去认领……每次出发前我们都会核对人数,念过的就打上勾,所以每个人我们绝对都通知到了,肯定不会遗漏的!”

陶夭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叫什么通知到了?你们怎么知道他们的家人有没有去听呢?”

队长还有自己的一番道理:“咱们每日定时前去,去时都会敲锣,他们在乎家人的肯定会去听,就算自己不去,托邻居听听也不费事啊!除非是那本就不理会家人生死的,那些人你就是方面告知他也不会去认领啊!”

“借口!”陶夭怒而拍桌,“你们分明只图自己方便、不把百姓放在心上才会如此办事!血浓于水,自己的亲人染病,谁人能不牵挂!你们竟然就这么应付了事,若真因为你们的疏忽耽误了见亲人最后一面的机会,你们难道忍心么!”

队长赶忙谢罪,却也忍不住辩解:“可是,可是王君,人手真的不够啊!我们若不想这个办法,当真一家一户地去找,第二天焚尸的时候我们都通知不完啊!病死的尸体存放一天已经是极限,它们等不得;我们也不是千里马,可以一天跑几十家几百家。应该是应该,可实在做不到,小的们又该如何呢!”

陶夭瞪着队长,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是啊,是应该挨家挨户通知,办不到也是事实,鸦信队这么做固然有偷懒的嫌疑,不这么做又该怎么办呢?可因此无法下葬亲人、甚至连一捧骨灰都无法得到的亲属们,他们的遗憾又该谁去补偿?

“那你们每日记录死者的纸条还在吗?”

“在的在的,我还没有处置,王君需要我立刻给您拿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