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帝君传 > 第121章 第 121 章

帝君传 第121章 第 121 章

作者:什么也不想说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12-11 17:45:19 来源:文学城

之后两日除陈三相邀,李璧等都呆在客栈,李璧更是整日写写画画。陶夭虽不爱似在绣楼一般待在一处不能走动,但有李璧作陪,在屋中也快乐。陶夭跑来看李璧写作,只见宣纸上密密麻麻都是些单词,他好奇地问:“二哥,您不是要给皇上写折子么,这是什么?”

李璧把写坏的纸撕碎扔掉,将纸笔递给了陶夭:“脑子乱得很,写不好,你来帮我试试。”

“可是写什么呢?”

“那日在陈家绸缎行看他们布置绣娘做事,我忽然有了个想法:世上所有的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合而成,例如织锦,咱们看起来从蚕到布麻烦困难无从下手,可在绸缎行,就是浸泡、缫丝、印染、织布,过程清楚明晰,织出来的锦缎有那里不好也可轻易追根溯源,更可以分别加强、提升织锦数量、质地。我想,织锦如此,别的事呢?天下难事都拆成小事、了解其顺序勾连,是否就可以找到问题、难处之所在?譬如东明赋税改革导致银贵钱贱,若如同织锦一般拆解,是怎样的?”

陶夭明白了李璧的意思,他咬着笔杆沉思起来。织锦先泡水、再把桑丝抽出来,纺顺、染上颜色,按照花样织布,嗯,这,这,这不就是这样么……银贵钱贱,赋税改革,也拆成这样?

“赋税由物变为银……”陶夭犹豫着在纸的两边分别写了“物”和“银”两个字,又在“物”下面写了“民”,在“银”下面写了“官”,“百姓用物换银……去钱监用铜钱换银,诶,他们的铜钱哪里来的?”

李璧也拿了支笔,在官民中间写了“商”和“钱监”:“铜钱自然是把粮食布匹卖给商人换来的。百姓用物同商人换钱,拿钱去钱监换银,用银交给官府。但为什么银少了呢?”

“因为钱监拿多了!”

李璧摇了摇头:“不对,钱监贪的是大户换的钱,并非百姓换的钱。”

“可是,可是银子贵不就是因为肖大人不准跟外面换银子吗?”

“若全国皆行银赋,又可以从何处调银呢?”

陶夭用笔挠了挠头,是啊,那又怎么办呢?陶夭突发奇想,在字与字之间画起了连线:“民给商物,商给民钱,民给钱监钱,钱监给民银……”民与钱监的连线要穿过商字,很是不简洁,陶夭索性又换了张纸,将民放在中间,四周写了钱监、官与商,又开始画了起来。

“民给商物,”一条线将民与商连起,上面写物,下面写钱,“民给钱监铜,换来银,”钱监与民连了起来,左边写铜,右边写银,“银子又给官府交税……”官民相连,中有银字。

“二哥二哥,你看是不是这样!”

李璧瞧了半天,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他又提笔将商与钱监、商与官连了起来,线上下标了字。

“赋税除民与官商钱监之外,商与官和钱监也有联系,要画全了才是整个赋税循环。”

陶夭赞佩地点了点头,绕着这画转了好几圈,还是没什么头绪:“这,这也看不出啊……”

李璧笑了起来,又拿了张纸,这次他将银、钱换成了更为具体的数字,两边互有往来的画了两条线:“简单一些,咱们按一银换一千五百文钱、一旦粮食一银算。若正常来讲,他们应该是这样的。”

“嗯嗯!”

“但东明的是这样……”李璧另画了一个给陶夭看。陶夭仔细比了比:“啊,民商那里不一样!”

“对!东明的问题不在官府,在民商!以往征物时只有百姓和官府单线,将商排除在外,所以商贸并不繁荣。现在将商也加了进来,各方连通,一文钱就能变成两文、三文!但在东明却出了问题,之前我以为是官府压榨百姓所致,其实并非官府,而是商!东明多半土地为桑田,小半是农田,可无论桑还是粮,大头都在陈、石两家!他们不仅钟,而且收卖,且在白银变贵之前就收拢了大片土地和人丁!剩余百姓,尤其是桑户,只能按低价卖丝高价买银;农户虽可卖粮求生,但有地的农户甚少,还有为期十年的低价卖粮契约,也饱受寒苦。所以如要推行银赋,要活络商行,却也不能放任其囤积倒卖、肆意抬价压价。另再是官府当清明为民,若有谋利之心勾结商贾地主,则百姓难安。”

陶夭由衷感叹:“二哥您真厉害!”

李璧笑道:“这只是我一家之言,不知正缪,唉,民生政治学问太深,我也难通其道理,只粗粗思索考一下自己罢了,还是要待父皇、朝臣讨论才好。”

陶夭撒娇道:“那我不管,您就是厉害!等这次回去,陛下一定会奖赏您的!”

“奖赏是其次,别办错事就好……”

案子进展就这么停了下来,李璧虽不着急,陈老爷却有些急了。这日,陈府新训成了一批歌姬,陈三请陶夭、李璧一同来观赏。

“这些可是我悉心挑选、由名伶教导多日,你们今日可有眼福了!”

看陈三一脸得意,陶夭有些嫌弃:“你们家已经有许多歌姬了,怎么还挑,你们怎么这么多宴会……”

“无聊呗,我无聊,大伯、大哥他们也很无聊。今天这宴还是大伯要办的,虽少些乐子,但歌舞更盛一层,你们肯定不枉此行!”

今夜的宴席确有不同,席上只有陈家众人,李璧陶夭作为唯二的客人被请为上座。开席前李璧不咸不淡地同陈老爷聊天。待舞乐声起,两排轻衣薄衫的娇艳女子翩跹而来,舒展腰肢、摇曳风情,然李璧兴致缺缺,一双眼睛只往陶夭身上瞟,看他同陈三玩闹就不屑,看他偷瞧自己就开心。

真幼稚啊,李璧自我反省道。

“怎么,这些女子入不得陶公子的眼?”

“并非如此,这些歌姬样貌姣好,舞姿优美,实属上乘,不过,”李璧笑了起来,“家中还有娇妻,粘人得很,若知道我看了别人,又要偷偷难过了!”

陶夭闻言忙垂下头来,心里还有些不服气:我才没有偷偷难过呢!

此时正好仆人路过,不小心将酒水泼在了陶夭身上,陶夭忙跟着陈家下人去换衣服,李璧看了眼徐峰,示意他跟着一起。

待陶夭离开陈老爷才道:“爱惜妻子说明品行端正,陶公子确是谦谦君子。不过男人么,三妻四妾也属常事,只要不影响夫妻和睦就好,毕竟后院寂寞,给娘子找个玩伴也好啊。刚刚的舞您不喜欢,您看这个如何?”

李璧漫不经心抬眼看去,只见一人举油纸伞着黄色春衫款款而来,那人衣着虽宽松,但体态丰腴,衣襟微敞,露出一瞥春色,显然是名女子;那人逐渐走进,移开纸伞,一张笑靥芙蓉面映在李璧眼中。

这张脸貌美精致、妍丽可人,有两分陶夭的影子,还精心妆了花钿点了笑靥,春波送来,满眼媚态,席上陈家少年都瞪直了眼睛,呼吸都不敢,只怕惊了这梦里人。

陈三却摇了摇头:风情太过,已是风骚了!

李璧一口血卡在喉头,喷不出咽不下:这,这,这女子不是那群放浪书生画中之人么!

陈老爷见李璧盯着女子瞧,以为自己投对了筹码,在女子跳舞时对李璧道:“这是府上采买的奴仆,漂亮得很,在我家做个奴婢实在可惜,陶公子若不介意,不如将她带回去给夫人做个伴?”

孙明义转过头去,只当自己眼瞎耳聋什么都不知道。陈三则难以置信地望着陈老爷:这女子虽比不得陶夭,但在庸俗男人眼中算是顶级了吧,这样的姿色,竟要送给陶二?

李璧冷笑一声,看向陈老爷:“陈老爷一片美意,可惜德薄,不敢受此美人。陈老爷,我正好有些事要向您请教,不知可否移步?”

陈老爷连忙起身,恭恭敬敬引着李璧离开,留下陈家子弟面面相觑,不知这陶二怎的就如此受家主重视。

陈老爷带李璧进了一耳房,遣仆人到院门守着,自己合上屋门,朝李璧跪了下来:“草民陈勤久参加肃王殿下!未知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家人狂妄冲撞王君,草民惶恐万分、悔恨难当,还请王爷降罪!”

李璧悠悠上前将人扶起:“您乃皇后娘娘兄长,是孤的长辈,又忠厚仁善,父皇特赐‘忠善之家’,王君不懂事误入贼人手中,也是您府上出手相助,孤怎敢受您的大礼!”

陈老爷连忙解释:“绑人的事是安东地痞做的,因我家有些钱财,又,又在采买仆役,他们自作主张将人抓来,我那管家也是头脑不清,竟想扣下王君!幸得秦大人出手救出王君。管家禀告草民时草民也震怒,特特派了子弟前去道歉安抚。草民御下不严让王君受惊,草民万死难辞其咎,请王爷降罪!”

“这几日府上如何待我们夫君二人我们清楚的很,您不必如此。”李璧好歹将陈老爷掺了起来,请他入座,自己也坐了下来,“此次出行隐秘,孤不便暴露身份,这才不敢对您明言。如今您既已认出本王、事情又已了解,孤正好有几件事向您请教,还请您不吝赐教才是。”

陈老爷连连点头。

李璧问:“自改为银赋后东明商旅繁荣,街上繁华盛景比盘龙还盛,只是孤发现这安东城内银贵钱贱、官府不许百姓私下兑换银钱、切将粮价与银价绑在一起,这是为何啊?”

陈老爷回答:“王爷有所不知,咱东明商贸兴起后,农工等行业也随之兴旺,百姓谷满仓实,手中也有了闲钱不再似以往吝啬,常常买些东西。买东西的人多了,这东西自然就会贵一些,相较而言铜钱就便宜些。咱这白银有限,铜钱换白银自然也就要多用些。初时并未限制民间银钱兑换,但有那黑心贼人见有利可图,将白银融了私铸不足色的银锭换给百姓,百姓有了成色差的白银都不肯再用足银,一时间市面上全是粗制散银。这怎么行呢?官府的足银散出去,全变了这些劣银,其中差头都被贼人赚了去。肖大人将私铸银锭之人抓了示众,但其中暴利总有人扑着去做,肖大人索性绝了此路,不准民间换银,若有违者全按私铸银钱论处,这才杀了私铸白银的风气。

“至于粮食与银价,商贸来钱容易,百姓纷纷弃农从商,那段时日若非草民连襟石家撑着,东明都没有农田了。民以食为天,粮食始终是民生大事,肖大人不能坐视东明无粮,这才强行提高了粮价。”

“这么说来,肖大人是位爱民好官,陈、石两家也为国为民贡献不少啊。”

陈老爷忙道:“不敢不敢,只是,只是略尽绵力罢了。”

“那陈老爷与钱监兑银,比例几成?”

陈老爷不慌不忙答道:“银价时有变动,这事又一向交给管家处理,草民并不知道。”

“陈家与肖大人往来倒是频繁得很。”

“肖大人毕竟是父母官,咱们在人家地界谋生,自然会往来多些。”

“陈老爷可知道云府的事?”

“草民知道云大人是王爷府上娘娘尊翁,若王爷认为云大人贪腐另有隐情想再做调查,草民愿全力相助!不过草民所知甚少,怕助力有限……”

李璧冷哼一声:“按辈分,您是孤王的舅舅,孤王不该责备于您,但孤王也是皇子龙孙,天下百姓具为我家子民,有些话虽然冒犯,孤王也不得不说了。陈国舅,你与石家勾结官府巧取豪夺霸占东明耕田土地,并以低价兑钱、将差头送入东明官府腰包,事情败露后派秦索杀云清波灭口,是也不是!”

陈老爷没想到李璧竟将此事查了个**不离十,但他并不惊慌:“王爷,您可冤煞草民了!陈家自认算得上是皇亲,往日行事都小心谨慎,就怕堕了皇家威名!桑田的事,着实不怪草民啊!那时草民家绸缎得了贵人们青眼,要得极多,草民家的桑丝不够,这才高价四处采购桑丝,谁料百姓们竟田也不种都来养蚕,蚕丝数量太多,草民家又用不了这么些,本想放弃采买,但百姓一年生计都在于此,没办法,才咬着牙降低了些价钱将蚕丝全部买回,有些桑户实在过不下去,将田地抵押给我家,我家也全都收下,只等着他们来赎,可桑丝产量太多,价格提不起来,他们的地也没能赎回去。可这都是自愿,我家从未逼迫,这、这怎么能说我们是与官府勾结呢!至于换银和云大人的事,草民当真不知啊!”

李璧的手指在桌上不自觉地敲了敲,许久才道:“您可知云大人府上有本账册?”

陈老爷猛然盯住李璧,又迅速垂下眼去:“这,什么账本啊?”

“口堵耳塞,东西不辨,独木易折。蛇鼠交走,搬弄银钱,可笑虚弓击长天,竖子也敢称王?”

陈老爷心里一慌:“草民,草民不知何意……”

李璧轻叹了声:“您是国舅,该知道什么当做什么不当做,犯下此等错事,你让府上贵人们怎么办?给你三天时间,好好想想吧。”

李璧转身离开,陈老爷立刻抓了纸笔将李璧方才所言写了下来,苦思冥想。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口堵耳塞,东西不辨,独木易折。蛇鼠交走,搬弄银钱,可笑虚弓击长天,庶子也敢称王……庶子……口耳……东西……虚弓击长天……

陈总管进来后发现陈老爷站在桌案前一动不动,他上前查看,只见陈老爷面如金纸冷汗淋漓,浑身都止不住地发抖。

“老爷,老爷您这是怎么了!快,找大夫来!”

“住口!”陈老爷厉声呵斥,“快,快,快把肖鹏喊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