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登基 > 第1章 楔子

登基 第1章 楔子

作者:舍山取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0 13:04:15 来源:文学城

泰和元年,我成了陛下。

敬天司的问鼎罄钟敲了三十三下,礼乐司的张公公字字铿锵地念完先帝诏书,文武百官、宫婢太监,乌泱泱哗啦啦跪了一地,我登上敬天坛的坛顶,燃香、叩拜、敬天、敬祖,喊一句“平身”。

他们便称我万岁。

还让我万岁万岁万万岁。

喊得最大声的就是从前那几个经常说我什么“德不称其位,必遭酷祸”“长恶不悛,空乏其表”的清流肱骨。

其实我当算个胸无大志的人。

我尚知人事,便起愿此生作个俗世闲人,逗鸟听曲,游山玩水,平平安安一辈子,再好不过。

无奈造化弄人。

我父皇膝下五子一女,我排行老三,排在我前头的都翘了辫子,排在我后头的又都不顶事,我避无可避,成了这人神共愤的天下之主。

一个人说你坏,你不一定坏,全天下的人都说你坏,那你一定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我翻来覆去,左思右想,终于发现——我是被冤枉的。

我一没有宠信小人,二没有淫·乱后宫,三没有不理朝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谨遵祖训,居然,落得一身骂名。

据说,在我登基之后,朝中几位有名的肱骨私下聚饮,抱头痛哭,一个称“江山社稷危如累卵”,一个称“晋王称帝,国将不国”,其中一人情志郁结,酒后病倒了半月,每天做梦还在跟先帝磕头。

这些话不知道是谁听的,也不知道是谁第一个记的,坊间总有一些人,貌似苍蝇变的,听床脚的功夫一流。几位肱骨听说事情传到我耳朵里了,连忙过来伸冤,称都是别人诽谤、胡说。

又有几个大臣递过来折子,坚称这几个肱骨绝对干过此事,上书各种蛛丝马迹,背后非议的证人云云。

我看着折子很是糟心。

这不是蛛丝马迹,这是诛心之言。

对于以上骂名我不得其解,有人提醒我道:“皇兄,你怕不是忘了,二哥是怎么死的了?”

我想了想,道:“朕忘了,你说说?”

他凉凉望我一眼。

“皇兄何必在臣弟面前装疯卖傻。”

那日天气晴好,鱼跃寸池,满院生机蓬勃,我遮住眼睛,余光看见我父皇第六子,我的六弟,段景钰,砸碎了亭中冒着热气的茶杯,拂袖而去。

***

又是某日,夜里梦魇,半世回溯,醒来汗水湿了襟背,凉风一灌,也睡不着了。扒开门,抬眼看这重叠的宫阙,恢弘城门,千百宫灯在夜色中氤氲,真觉人生倥偬堪堪一梦。

不知百年之后,这史书上会写我点什么?

翌日一早,我便去翻了翻史官的笔注。

太史闻风而来,匆忙之中绊到史馆的门槛,顺势就五体投地下来,干脆地磕了下头,用宁死不屈地目光将我盯住,大声疾呼:“自古君不阅史,皇上若破了这条规矩,叫前人何堪,后世何堪?”

“朕随便看看罢了。”我合上那页写着“太子薨,帝大恸,涕泪近厥,然晋王设宴府中,嬉声三日不绝”的册子,捏了捏眉心,声音缓了又缓,情绪压了又压,克制了又克制——

“爱卿啊,依你看,史馆所记,可曾有遗漏,偏听,失实之时?”

太史瞪大眼睛,又惊又惶:“臣所记,字字有证,句句属实。先皇登基之时,赐匾‘直笔’,要臣等‘君举必书’。臣,及史馆诸公,时刻不忘先皇教诲,记史为务,以行劝勉、树风之责。”

太史顿了顿,十分无畏地昂起头:“皇上甫掌天下,切不可冲动行事,若为掩一时之瑕,改史虚美,恐惹朝政不安,亦叫后世不齿。”

说完,闭上眼睛,仿佛立刻就要血溅史馆,慷慨就义。

登时,馆内静谧一片。

我一时也说不出话来。馆内愈发安静,侍奉的宫人汗水都快滴到了地上去。我放下史注,抬脚要走,余光见馆中小吏提着笔写得飞快。

那小吏发现我在看他,怔了一瞬,复又提笔,目光更添无畏。

我:“……”

他年史书传世,除却之前种种,朕脑袋上只怕又要多一笔威吓史官,掩秽自美的罪状。

呜呼冤哉。

万事由来皆有因果,此等局面究其根本,就是我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坐上这个皇位。

当然,还是那句话,造化弄人。

我是走运那个,不走运的尚且在行山睡着。

行山,也就是皇陵。

我大哥,从前的太子殿下,向来以身作则,寅时起亥时睡,堪称国子监第一勤奋,许是老天爷看他这么些年都没睡好,索性让他第一个去了。

至于我二哥……他与我大哥龙争虎斗多年,估计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他的皇图霸业会被我横插一脚。

自我登基以来,确实捉了一帮子朝廷命官进大理寺。朝中之人如履薄冰——尤其是从前唯我大哥二哥马首是瞻的那一帮子,据说是夜不能寐饭不能食,整天期期艾艾作一些酸诗,总觉铡刀下一刻就落到他头上、他兄弟头上、他老母老父妻妾儿女头上。

委实想得太多。

本朝民风淳朴,上下好礼,但凡是有点学问自恃身份,骂人都不能够带脏字,开口都是之乎者也,根据某某律例,某某祖法,某某家规,你这等不忠不孝之人,下地狱去吧。作为皇帝也不例外。砍人脑袋也得师出有名,别说我想不想砍这些人的脑袋,就是要砍这么多人脑袋,理由恐怕都够抓心挠肝想上十天半个月。

我把这些贴心话委婉地传递给了几位大臣,以示安抚。

不知道其中哪个脑袋缺的传出去话,称皇上已经抓心挠肝在想办法砍大家的脑袋了。

一时之间,这些酸诗又作得更加如火如荼起来。

某大臣递上来折子,话里话外暗示我民意沸腾,砍脑袋的事切莫着急,需要从长计议。

我心力交瘁,批复他不要揣测圣意。

后来我听说他也加入了作酸诗的行列。

他也觉得自己快要掉脑袋了,而且还插个队排在了前面。

我很忧郁。

曾经我一位老师评价我,“三皇子秉性纯良,憾在无志”。

我的五弟,景衫这么说过我,“天底下打灯笼找不到几个比我三皇兄还缺心眼的”。

最后还有一位,若他还在朝中,想必可以给我说几句公道话。

可惜他正在牢里蹲着。

有些流言蜚语也不能说完全捕风捉影,至少“抓心挠肝”这四个字没有弄错,只是对象错了。

我抓心挠肝想要将他放出来。

这便是我要登基的理由。

官制什么的部分挪用部分架空,民俗有参考一点唐、明、宋的历史,但依然大部分架空,没有考据价值。

攻是这只,完全的放飞之作,第一人称是因为觉得这个故事用第一人称来讲更带感,这种冷向的东西大家随意坐,随意玩耍=w=

(本章掉落红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楔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