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盗墓笔记同人文之盐海流影 > 第1章 Chapter1

盗墓笔记同人文之盐海流影 第1章 Chapter1

作者:想吃豆沙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1 15:40:45 来源:文学城

“五日内入额济纳,往巴丹吉林沙漠方向,寻得入口者,可知一切真相。”

小花给我转发来这条消息的时候,我还在杭州的铺子里消磨时光。看到这条消息的那一瞬,我浑身汗毛倒立,第一反应就是吴三省这个老狐狸居然还没死——它的语气太令人熟悉了,就像三叔当年诱骗我进入那些真真假假的迷局时一样。

“这是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我让人查了来源,只能查到地址在内蒙。”解雨臣发来的语音是这样说的,“这信息指名道姓转给你,消息我带到了,你去不去可不关我事了。”

说实话,经历了这么多事,真相不真相我已经不很看重了,但我还是立即买了去额济纳的火车票,因为冥冥之中我有一种感觉——去了这一趟后,我能找到三叔,一切就都接近尾声了。

额济纳的交通条件不怎么样,近两天只有一小时后的那一班车,再要去就得乘后天清晨的车了,我匆匆整了点装备,带上大白狗腿和几粒解尸毒的药就上路了。

坐上前往内蒙古的火车,我才打电话给小哥和胖子讲了这次的额济纳之行。

我上车后才通知他们是有理由的:一是车次时间太紧,我看了福建和北京去额济纳的班次,近三天都没有车次,他们俩一个在雨村,一个在潘家园,一小时内赶来杭州也不现实;二是我需要后援,三叔让我去的地方我还没见过是不凶险的,我急急忙忙准备的这些装备绝对不够,只能靠闷油瓶和胖子来准备了;三是没有时间了,短信上只说给了五天时间,就算不算上小花和我传递消息的时间,我乘火车到到目的地也要耗上半天多的时间,留给我去找所谓“入口”的就只剩四天多了。

在火车上的时间里,我大致研究了一下地形:卫星地图上的额济纳腹地只有一片荒芜的盐海。那里的水土流失挺严重,但大多数地方都还有点人烟,唯一可能存在“入口”的一定是腹地那片无人区。

下了火车后,我询问了很久都没有可以租车的地方,顶好的交通工具只有骆驼,急得我立马发信息让小哥胖子他们提前准备好车,之后我又以关根的身份找了好几位当地向导,可惜没有一个愿意带我去那片盐碱地的,用当地人的话说:“那片地就没见有人活着出来过。”

无奈,我加了三倍的钱,这才找到了一位肯领一段路的老牧民。当然,对方也只答应送我到巴丹吉林沙漠边上。

一路上,入眼的先是低矮挣扎的牧草,接着又变成了一望无垠的戈壁。紫外线强得吓人,我估摸着穿着短袖走半日就足以褪一层皮。

“老伯,我看你们这景色挺好,平时像我一样来摄影的人多吗?”

“哪有什么人啊,这片地全荒了,附近没有海子,骆驼都待不下去,你再往前走走,没有头的盐海,也不知道你们都来拍什么。”

“你们?这段时间来这里的不只我一个?”我心中警铃大作。

那老牧民咧着嘴冲我笑了一下:“嘿!你说也是奇怪,前两天还有一伙人,有几十个吧,点名要去那盐海,这向导费可就全给我赚走了。”

几天前、几十个人。我基本能肯定,那伙人就是三叔带的,看来我的方向没有找错。

虽然行进的速度很快,但是到达目的地还是耗费了我将近半天的时间。一路上我从老牧民的口中问到了不少东西,这里就简略概述一下:往巴丹吉林沙漠中心走,基本上就是无人区了,再向阿拉善高原的方向,有大片盐碱地,地形平坦开阔,每几年的这个时间段都会莫名其妙下大雨。如果人遇上了这的雨季,有概率找到一片雨林。传言有一支商队想从那片雨林抄近道,被人发现的时候就只剩一个人了,满嘴都是疯话,看到人就嚷着“不要往前、不要看、不想死”之类的,被救回来也不吃不喝,明显是被吓疯的,没几天居然把自己活活饿死了。

听说所有去到那片雨林的人都见过一块石碑,用回鹘文写着“入此地者死,无生还”。

我问那老牧民大雨和找到雨林有什么关系,他说他也不知道,这些都还是他的爷爷告诉他的,他在这里生活了八十多年,还没有见过传说中的石碑。

后来我又给老牧民加了一倍的钱,他才不情不愿地送我到了盐碱地的边上。我本想买下他的一匹骆驼当交通工具,但是那几匹骆驼死活不愿意跨进盐碱地里半步,看来后面的路只能徒步了。

和他分开的时候,距那条信息指示的时间只剩下了两天零八个小时了。算算时间,胖子和小哥应该已经往这赶了。十个小时前,手机还有信号,我收到胖于发来的最后的信息是他和小哥的合照,背景是一箱子□□、十几把美式连发步枪、十几把冲锋和几把改装过的□□手枪。

我一路上都留了记号,又给了那个老牧民一壶烧酒,让他见到闷油瓶他们一行的时候帮我指个路。

大致估算了一下,最快再过四十个小时我就能和小哥胖子会合了。不知道为什么,一进入这片盐海,天就沉下了一个度,地面的龟裂证明着这里确实久旱未雨,但略有潮湿感的空气分明标示着瓢洗大雨即将来临。

能这么巧遇上阿拉善高原区几年一遇的雨季,看来我三叔算的时间还挺准,要我说,他就应该去当雷公,我刚到这块儿就能让我见到雨天———不过还是得怪他太了解我了,完美把握了我一收到信息就立刻赶到额济纳的冲动心理。

果然,我往盐碱地深处又走了两个小时,这雨终于是断断续续开始下了。一开始只是偶尔点了几滴,再到后来甚至大得我有些看不清眼前的路。

要知道,一个人在无人区背着二十多公斤的装备徒步冒雨前进是很艰难的,更别提我拿来防碱尘的面罩被雨水打湿导致我呼吸困难了。

直到雨水积攒得越来越多、最终汇聚成脚边小溪时,我才知道下雨天和找到雨林有什么关系:这片盐碱地是一片盆地,每到雨季,所有流水就会向盆地中心的雨林集中,最后造成雨林四周皆是荒地的现象。这种机关在西王母宫和魔鬼城时也出现过,这就很难不将这里同西王母联系起来。这雨虽然大,但也没有持续很久,我只能加快脚步,赶在溪水还没有蒸发完全时试图找到“入口”。

很快,我就见到了让我至今难忘的一幕:一块巨大的石碑矗立在天地之间。

形态比较庞大的石碑我不是没有见过,但是这块碑是真的太大了,我远远望去甚至以为是谁在无人区里建了一幢摩天大楼,就这个高度,凭我土木工程专业的素养知道,它的根系至少有几十米。

我到达这块石碑跟前时,距大雨开始已经又过了四个小时,胖子他们应该已经下火车了——如果我们给小哥办的□□起作用的话。到了近处细细察看,我对这块石碑高大的认识又刷新了一遍,据我所知,历史上没有哪个文明的工艺水平能达到这个程度,这简直就是把珠峰削了一块下来筑碑。

这碑不能看太久——它把我的巨物恐惧症都搞犯了,弄得我眼睛痒痒的。

往后退了一小段距离我才看清石碑上刻的字,如那老牧民所说,上面确实是回鹘文,只是很奇怪,我见过的回鹘文应该都是从右向左读,但这块碑却是反着来的,一共两列,可能是技艺不高,字迹有点歪扭,从上至下是这样的:

地 无

者 生

死 还

这种威胁我见得太多了,几乎每个大墓边上都有一个。第一次看到这类警告时我可能还会提心吊胆好一阵,但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后 ,我看这种什么“入者死,无生还”的,只会毫无液澜。

刚开始看这块石碑的时候只被文字给吸引了,现在再看才发现我的专业能派上用场了。文字旁边有很多刻画,颜色早已经脱落得没影了,刻痕也并不很清晰,但我能认得出这应该是萨满教的壁画,母亲氏族时代兴起的西北部的原始宗教就属苯教和萨满教信仰的人数最多了。

大致看了一下,画上画的东西很奇怪,我在这里大致描述一下:首先是一个女人坐在高处,下方所有人都在跪拜,往后看,高处的女人走了下来,周围来了几个侍从给她穿上华眠,看来这个女人要么是祭司,,要么是女巫,要么是首领;接下来的画面我形容不出来,画面上突然出一个我从没有见过的东西,也是有四肢,但是你能一眼看出这个东西绝对不是人。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形容词来描述这种诡异感——手脚细长无比,可以类比国外的瘦长鬼影,皮肤像是鳞片状的,屁股(我也不清楚算不算屁股)后头还有一根尾巴一样的东西。

尽管有点发毛,我还是选择接着往下看。时间不多了,我必须得赶在和闷油瓶他们会合之前把进入“入口”的方式找到。

后面的壁画更加令人匪疑所思:华服女人对那个生物行了大礼,随即就示意侍从拍着几个活人祭品上了祭台;中间那幅图看不清做了什么,但在再下一张壁画上,那个生物已经不见了,祭品们也都被献祭了个透彻,而那个华服女人的肚子却大了起来。

不是,总不能那个生物是个胚胎吧。原始宗教中的生殖崇拜不在少数,贡奉动物、以活人祭祀的也很常见,但是这种贡几个人就让一个人怀孕这种事我还真没听过,当然,我只是觉得画上画的像是怀孕。

再往上的刻痕已经被风侵蚀得差不多了,再看也看不出什么了,我只能选择再往前走。 出乎我意料的是,目力所及处竟有一片绿洲,刚才全然被石碑吸引住了,我竟一直没发现它。难不成这就是传说中的雨林?这绿洲面积确实很大,但还达不到我心中雨林的程度。

按理说,水源汇集处应该就是入口所在,而看这片绿洲的茂密程度也应是水源地无疑了。也许经几百年的蒸发,雨林面积有所减小了?不管了,反正无论如何也是要往那块儿去的,到了那儿再说。

此时已经入夜了,我点了团火决定一觉起来就走,除了老牧民在的时候我睡了一觉,截至现在,我已经一天半没合过眼了,高强度的负重前行让我身心俱疲。

如果你是个学生,你就应该能明白这种感觉:熬了个大夜后,只睡了五个小时,身体还不想起来,但意识告诉你再不起床就来不及了。这种身体与意识的冲突真的叫人很难受,可是没办法,我只剩一天二十二小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