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
很久没联系的医生突然给我发来了微信,我过了很久才看到。
医生:“最近过得怎么样?”
过了很久,我才看到回复了。
我打字:“还行。”
医生:“还想体验一下倒带技术吗?”
我:“不想了,人要往前看。”
这是我下意识的想法。
医生:“现在看得挺开了。怎么,在新的城市过得不错?”
我:“过得并不好,这里吃的难吃,太甜了,天天长痘痘。最近冬天的风又跟北京的一样大,耳朵都要给人吹聋,让人很难受。”
医生:“哇。”
我:“嗯,就是这样,现在烦心的事挺多的,你有什么事吗?”
医生:“没有,就是问一下,嗯嗯。”
我关掉微信,继续看小说。
结果到了晚上的时候,我打开微信,才发现医生又给我发了一条信息。
医生:“。”
我:“?”
什么意思,我最烦别人给我语焉不详。
我主动戳他,“?”
医生秒回:“你真的不再体验一下‘人生倒带’技术吗?”
我:“真的不想。到底怎么了?”
医生:“没事,就是……就是最近资金出了点问题。”
我:“辛苦了。”
医生:“……”
就这么结束了聊天。
但我也没继续看手机了,而是突然陷入了短暂的回忆。
不知不觉,我都来这个新的环境都已经半年了。
这半年过得实在不能说是顺利,总之脸皮倒是越来越厚了,这大概能算得上是唯一收获。
*
医生没有放弃劝导我再去“人生倒带项目组”的行为,依旧时不时来找我。
可是现在的我,确实没有理由再去倒带自己的人生了。
一是,我曾经倒带过,效果并不好;
二是,我下意识觉得,人生就这么过下去吧,不要再挣扎了,会比较好。
这么久没见,医生变得更圆滑了一些。他往往是从一些闲事入手,装作是来找我聊天的样子:“你曾经说,你不敢看一部什么剧来着……那部剧的名字还和我们项目组重合了,你还说要去举报我们侵权来着。”
我:“举报是开玩笑的,你不要在意。”
医生:“我当然知道啦,你个小孩儿能干什么,而且我们本来也不是侵权。那部剧的英文叫什么?《Brush up life》,原名呢?”
我:“《重X人生》。”
医生:“哦哦,原来是叫这个名。”
我:“嗯。”
医生:“怎么样,看了这部剧了吗?奇怪,我怎么感觉我自己像心理医生。”
我:“最近看了这部剧了哦。还挺好看的。”
但是奇怪的是,不知道出于什么理由,曾经最让我害怕的那个“朋友渐行渐远”的片段却不再让我感到恐惧。我只是单纯地觉得这部剧很好看、那个片段很感人,仅此而已。
*
临近跨年的时候,我和新认识的朋友见了面。
我们一起去了好多地方,还一起吃了晚饭,最后要离别的时候,她在车站给我买了一束花。
我们对彼此说“拜拜,注意安全”。
拿着花坐上电车的时候,心情是雀跃的。
电车里空荡荡,然而下一个站又涌上来一群人,彼此都红着脸,以往最注重外表的社畜在这个时候也喝得踉跄,仍尽最大努力保持着风度。我突然想起,原来最近快要过年了。
这应该是刚参加完忘年会的人。
最近总是能遇到这样的人。在街上,或者是在电车上。
总是能看到喝得醉醺醺的人,大声说话的人。
十二月的夜风很凉,偶尔路过几条餐饮街,整条街上都弥漫着酒气和炭火的味道,给带着凉意的夜风平添了几分温热的烟火气息。
走出车站的时候,看到平时十点就已经没什么人的冷冷清清的车站,此时此刻正挤满了人,成群结队的人往外走。
刷卡出闸门的时候,还看到有喝得满脸通红西装革履的社畜男,仿佛喝的不是酒,而是什么重返青春的药,像个高中生一样用胳膊肘搭着另一个同样也喝得不少的人的脖子,踉踉跄跄地互相拖着往前走,然后彼此又喊着对方的名字一个劲地笑骂。
车站门口也全是三五个人结成一团,互相鞠躬道谢,口中一连串新年快乐。
穿过车站大厅,走出来后,回想起刚才的场景,觉得自己仿佛看到了隐藏在秩序井然的这座城市的,背后的、短暂的另一面。一瞬间这座城市开始变得鲜活又乱糟糟起来。
虽然,如果将时间轴拉长到宏观的365天的话,这样的场景和时刻也只是短暂一瞬。
从车站出来,我还必须要等个红灯长达2分钟的红绿灯。
在我周围,慢慢聚集了不少人,大家一起等着红绿灯变绿。等过了马路之后,又各自像归巢的蚂蚁一样向不同的方向走去回家。
有抱着花的女生。
也有扛着万年青的人。
我也混迹其中。
拿着朋友送的花,耐心倒计着红灯变绿。
并且觉得自己此时此刻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没有倒带人生的我,也依然会在此后再次拥有仅此一次的崭新的美好回忆。
几个月前走进人生倒带项目组的我,能想到我此刻会拥有到的这个瞬间吗?
几个月前走进人生倒带项目组的我,以为失去了朋友X天都要塌陷。但是事实上,每个人的人生都还在继续往前走着。
*
回到家后,我拿着花,照了一张相,把它放进了玻璃花瓶里。
然后编辑了朋友圈,发送,又和我在网上认识的一个新的朋友分享了这一切。
点赞的人有一些,我只粗略扫了一眼,似乎是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头像,“这个头像有点像朋友X的”这个念头只在我心里闪过一瞬,便没有再出现过,我也没有去管。
这个新的朋友,是我在2023年9月的时候认识的。
她是北京人,现在在上海生活。
9月的时候她来了东京,我们短暂地见了一面,彼此都聊得很合。
后来一直在网上保持着联系,到了冬天的时候,我和她一起去了一趟大阪。
我们还一起去了京都,最后一天去了环球。
一起住酒店的时候,我得知她本科是在美国读的,现在在申请美国的研究生。最后一天我们去了环球,其实我没去过环球,当然我也没去过迪士尼,我真的仿佛生下来就对欧美文化有一种屏障……唯一看完的欧美系列电影是《指环王》和《魔戒》,中土系列的书是真的很好看。但是其他的我真的完全不喜欢,什么《海绵宝宝》啦、什么《哈利波特》啦,我真的一点都看不下去……
来到环球我内心也没太多的波澜。
要说唯一的波澜,竟然是我们在点单的时候,她对店员用英语说了几个单词来点单。
怎么说呢,她说英语的那一瞬间,我看到周围的好多个日本人都往她的方向看。
我也向她看去。
英语这么好啊。
突然好想回家学习了。
不过日本人排队就是这样,排队的时候会有店员装模做样来问你要点什么,结果排到你了还是要重头点单。轮到我们之后,我就指菜单说:“这个,这个,谢谢。”
拿到食物之后,我是一个芝士饼干,她是一个冰淇淋饼干,我无意间抬头看了一眼天空,阴阳分割线分割了很多,一阵风吹来,我恍然世界天地之间是如此的广阔且不可触摸、遥不可及。
所以人生辽阔,不要囿于爱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