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 第11章 是阿父教我的

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第11章 是阿父教我的

作者:江南知微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1:31:14 来源:文学城

第11章

这还是李世民第一回见到咸阳宫外的风景。

透过车窗望去,咸阳城遍地是黄土街道、黄泥矮屋...鲜少看到堆砖彻石的高门大户。

而这些透着贫寒朴素的街道,全都非常干净,连烧完柴木的灰烬都看不到。

历朝历代都有禁止乱丢弃秽物的律令惩罚,但能像秦人这样一板一眼做到的,实在是罕见。

可在李世民看来,商鞅之法在以严刑“止小恶,扼大恶”,在保证秦国百姓日渐温驯易管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用酷法压垮秦人原本刚硬的骨头、压灭秦人原本野性的志气?

从秦非子得到周孝王赐秦邑封地算起,秦国是一个足足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国家,可等到它濒临覆灭的时候,却没有一支起义军是以“勤王”或“复秦”为目的。

威震天下的始皇帝死了,大秦也在胡亥手中亡了,可不管是外来的客卿、本土的贵族,还是世代生活在关中的秦国士卒黔首,他们都像商鞅之法所期待的那样,温驯地向另一个强者屈服了。

如果秦始皇早知道是这样一个结局,还会坚持用战时百试百灵的法家之道,来治理统一后的庞大秦国吗?

李世民不知道答案,但他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

世人皆称始皇帝好大喜功,可在他看来,对方迫不及待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恐怕跟自己东征高句丽一样,都有一个不得不为之的缘由——

庞大的帝国缺少了一个强悍有力的继承人,他们只能在自己还活着时,尽力为下一代消除边关的一切隐患。

那么,秦始皇一个人完成不了的鸿篇布局,如果能用两代秦君的时间去完成呢?

李世民曾平息过乱世,也曾开创过治世,他自信有足够的经验和智慧,去助力他的父亲解决一个个摆在面前的大难题...所以,他必须先成为让秦王满意的储君!

只有这样,他才能利用手中权力把这条通往绝境的道路扭转改道,才能让七国百姓混居的大秦帝国,在两代君王的手上逐渐融合同化、直至亲如一家。

大唐能做到的,秦国一样能做到!

如今虽是早春二月,空气中却还透着料峭的寒气,透过车窗望去,街上仍有许多衣着单薄的百姓瑟缩着脖子在匆匆行走。

李世民眼含悲悯看着他们,寒冷和饥饿,在每个时代都是紧随底层百姓的两座大山。

享受万民供养的君王,自当竭力助万民挪开这两座大山。

他不禁喃喃自语道,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

这时外面起风了,刮得车帘咣当作响。

蒙恬忙伸手去关车窗,又忍不住讶然问道,

“二公子,这是荀子《王制》里的一篇,你竟然...你也会背吗?”

李世民哀伤地收回眼睛,点了点头,

“嗯,是阿父教我背的。”

必须尽快想办法一步步为秦国自救,也为救天下万民!

蒙恬懵懵“哦”了一句,眼中闪过一道迷惘。

大父不是说,王上最推崇法家之道,最喜欢读韩非子吗?

他怎么会教小公子背儒家的荀子呢?怪哉!

...

当车队越来越接近咸阳城门时,行驶速度渐渐慢了下来。

蒙恬狐疑,正想唤人来问是怎么回事,一名百夫长已经小跑着上前,停在车窗处气喘吁吁,

“禀五百主,城门那边全挤满了人,我们暂时出不去,还请您和二公子在此稍候片刻!”

五百主,顾名思义就是统领五百人的首领,就算破格提拔,以蒙恬初入官场的资质也是当不了的。

但他此行肩负保护小公子安全的重任,必须管得住这两百卫卒,所以秦王特授他为“假五百主”。

在秦国,所有临时委派的代理官员,都会在官衔前冠以“假”字。

蒙恬听完紧紧拧起眉头,下意识把怀中的李世民抱紧了些,

“什么叫暂时出不去?卫卒没有清道吗?”

李世民却努力探起身,想打开车窗看看。

在律法严格的秦国,竟有人敢堵住城门而不怕惩罚?他不太信。

百夫长一脸为难,嗫嚅道,

“我等原是想清道通行的,可是,相国的私兵也在那边...”

在秦国,封侯封君者都能合法豢养私兵,言下之意,卫卒并不敢得罪对方。

这时,车内一个奶呼呼的声音,抢在蒙恬前面先发问了,

“城门处,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百夫长悄悄挠了挠头,言语间透着不敢置信的语气,

“回二公子,小的方才打探了一番,是有人在相国挂在城门上的书上挑错,咸阳城的人听了这事,才会全都涌到城门去围观的。”

李世民听着不由心中一动。

吕不韦命门客编纂《吕氏春秋》悬挂于咸阳城门,并许诺有人如能增损一字的,赐予千金厚礼。

可秦国四海之内,又有哪个博学之士敢为了千金,而得罪一手遮天的相国?自然是没有的。

只要一日无人敢上前挑错,在世人眼中,相国就一日比秦王更值得敬畏。

可见吕不韦此举,一来是向世人炫耀权势,二来,更是为了震慑即将行冠的秦王。

身居高位而不知自谦,辅佐幼主而狂妄自大,换成谁来当这个秦王恐怕都忍不了。

他非常想知道,究竟是谁敢这么大胆,公然跟吕不韦唱反调?

蒙恬听完,立刻兴奋得腾出一只手用力拍了拍车厢边缘,

“好哇,此人真勇士也!”

他并不担心吕不韦会赶走这挑错的人,众目睽睽之下,堂堂相邦如果公然出尔反尔,他这名声以后也不用再要了。

他立刻低下头,满眼希翼地看向李世民,

“反正暂时也出不了城,二公子可想去看看热闹?”

他一个武将上卿之后的身份,自然不能去城门挑错,可这不代表他不想看旁人打吕不韦的脸。

李世民眨了眨这双澄净明亮的眼睛,

“当然想去,可我们还挤得进去吗?”

蒙恬咧开嘴笑了,

“我有王上赐的传符,让相国的私兵行个方便还是可以的。”

李世民伸出小手击了击他的手掌,

“好,我们去看热闹!”

...

吕不韦的心腹门客拿着传符,急忙亲自来到马车前恭声拜道,

“不知二公子今日要出城,是小人怠慢了,小人这就让人驱散庶民为您开道...”

李世民急忙让蒙恬打开车窗,一把扯开帘子露出张软糯可爱的小圆脸,

“不了不了,反正我也不急,我们先去看看热闹!”

门客目光闪烁了一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还真以为相国夸大了二公子的聪慧...

李世民探头看向前方乌泱泱的人群,担心会惊马伤及无辜的百姓,就执意让蒙恬抱着他下车了。

在私兵的开路下,他们来到了队伍的最前方。

一名须发皆白、身形高大的布衣老者,正指着巨大的竹简侃侃而谈,

“这处,分明是鸠占了鹰的巢穴下蛋,又岂能说‘鹰化为鸠’?谬误也。”

他继续看了看,用手中竹杖指向另一处,声音洪亮道,

“‘文信侯曰:尝得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哼,一个臣子竟敢自比黄帝,还想去教导秦王如何执政,这是臣行君权的僭越之举!”(2)

这时原本还算安静的人群,顿时爆发出阵阵惊呼,这样的话他也敢说?是不要命了吧!

有善心的咸阳百姓,已经开始大声劝他快离开了。

蒙恬听得浑身热血沸腾不已,就是这样的!

吕不韦就是这种藐视君王的不义之臣!

老者却无视众人的劝告,仍在滔滔不绝继续挑错,不过短短一段时间,他竟挑出了十来处错误。

门客抬袖擦了擦额上的冷汗,给旁边的人使了个眼色——

再去请相国!

只盼相国能速速前来,把这猖獗的老匹夫先迎去府上再说。

李世民不动声色打量着老者,暗暗投去赞赏的目光。

此人并不是哗众取宠之辈,他挑的每一处错处,都是有理有据的。

而且,老者言语间明显极擅儒家之学,绝不会是寂寂无名之辈,他究竟是何人呢?

等老者挑了二十多处错误时,吕不韦终于在侍卫的簇拥下匆匆赶来了。

他面上不见半分恼怒,反而谦恭朝老者拱了拱手,

“听先生口音不像咸阳人,不知阁下是何方来的哪位大才?”

老者颇给面子地停了下来,伸出竹杖指着悬挂在城门上方的一袋黄金,朝他笑了笑,

“老夫不过乡野村夫,区区不足挂齿。不过我确实不是秦国人,路过贵地见有利可图,才斗胆上前一试,今日恐怕多有得罪吕相,老夫深感惶恐。”

李世民见他这派悠然的神态,倒是半点也看不出来哪怕一丝的惶恐,不由抿嘴笑了。

有趣,这位老者很有意思。如果他能成为自己的人,那就更有意思了。

吕不韦到底是沉浮官场多年的老狐狸,依然满脸坦然道,

“昔年,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英才,如今,本相挂书悬金于城门之上,为的也正是寻访出先生这样的当世大才,还请先生移步府中一叙!”

不少人见状暗暗钦羡懊恼不已,早知相国有如此雅量,他们何不早早下手?就算以自己的才能只能挑出一两处错误,那也能得千金呐!

老者却笑眯眯拒绝了,再次举杖指向城门上的黄金,

“老夫侥幸一胜,不敢欺世盗名前去府上叨扰,只是,不知这黄金可还算数?”

言下之意,只想领了黄金走人。

吕不韦苦苦相劝,奈何老者去意已决。

他只得转头问门客,

“他一共挑出多少错处?”

门客犹豫了一下,期期艾艾道,

“一共...有二十六处。”

吕不韦真没想到对方竟敢如此胆大,但商君当年以徙木立信闻名于世。今日,不也是成就自己一代贤相名声的大好时机么?

他颔首抚须,大声吩咐道,

“去,命人速速备车,装好二万六千斤黄金...”

李世民马上不赞成地皱起了小眉头。

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一个老者携二万多斤黄金离开,与小儿抱金游市有何区别?

恐怕老者前脚刚走出咸阳,后脚就会横尸荒野...他眼中不由闪过一抹担忧。

门客闻言也是一愣,这老匹夫敢公然挑衅相国威严,难道还真要赐给他万金不成?

他正想找个借口先拖延几日,老者已经连忙制止了吕不韦,

“欸,吕相且慢,老夫还有个不情之请!”

吕不韦眼中闪过精光,很好,这老匹夫提的要求越多,自己这秦相在世人眼中也就越礼贤下士...

他忙扶住老者,

“不知先生有何要求,请尽管提出来。”

老者直起身笑呵呵道,

“不瞒吕相,老夫此番游历诸国早已花光身上盘缠,险些连饭都吃不上了,这才厚着脸皮来咸阳挑吕书之错,哪敢再不知廉耻拿走阁下万金?还请吕相将一千黄金换成钱,数出一千钱给老夫便可...”

吕不韦不禁猝然失色,

“这可如何使得!”

老者却抬手指了指面前的人群,慢悠悠道,

“再请吕相派人将剩下的九千钱,分发给这些只穿了单衣薄裳的咸阳庶民,也算是老夫向吕相请罪了。”

人群里的庶民再次哗啦激动起来,那可是九千钱呐,这老人家,竟肯把九千钱白白送给他们?

不少人马上感恩戴德地向老者行起了礼。

吕不韦猜测对方是想借机博取名声,脸色渐渐不好看起来。

自己还没借这老匹夫博来贤名,他倒想先用自己博仁名了?简直荒谬!

他故意不再去问老者的名字,只一再劝他要三思而行。

李世民却心中一震,两眼亮晶晶地看着老者,此人不但才学胆识过人,还有体恤贫民的仁善之心。

秦国正值大肆用人之际,岂能让这样的大才继续埋没于乡野之间?

想到这里,他有了一个主意。

吕不韦见老者执拗,怎么也劝不了他改主意,只得派人去取钱。

但他不愿让对方踩着自己获得更多好名声,便让人取来了刚好价值一千黄金的一万钱,留出一千钱给老者后,就让私兵把剩下的发给了穿着单薄的穷人。

一场热闹就这么结束了,人群开始或喜或忧地往四处散去,老者向吕不韦拱手告辞后,也拿着那一千钱慢慢转身离去。

吕不韦这下也不装了,对着老者的背影重重冷哼一声,吩咐人立刻把城门上的《吕氏春秋》取下来。

门客急忙使着眼色上前,试探道,

“相国,要不要...”

要不要派人跟上去,把那不知死活的老东西悄悄杀掉。

反正一出了秦国,到处都是劫道的山匪,谁会猜到是他们杀的?

李世民见吕不韦皱着眉头在思考,急忙大声喊道,

“相国,相国,我从没见过比你说话还算话的人!你说给那人一千金,就真给了一千金,我也想挑书里的错误!”

吕不韦这才注意到李世民也在这里,急忙上前接过他,

“二公子,你不是去雍城了吗?怎么还在此处玩耍?”

蒙恬忙解释了一番,吕不韦伸手点了点李世民的鼻子,

“你呀,你这贪玩的小家伙!”

李世民笑嘻嘻揪住他的衣裳,再次夸道,

“相国说话真算话!你现在还要悬赏挑错吗?我也想挑出个错,好给我阿父挣一千金回去!”

吕不韦被他逗得哈哈大笑,心中郁气顿觉一扫而空。

连个神童都知道他吕不韦一诺千金,世人又岂能不对他今日的诚信豁达争相颂之?

他扭头给门客丢了个眼色——不必了。

一个籍籍无名的老朽之辈,哪抢得走他的名声?杀之何用?杀之无用!

小二凤轻轻冒头,伸手比了个V——

耶,计划通,老登收起杀心了!

预告一下,接下来大概率会开《李世民带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来到唐末》或者《女主在大秦养始皇崽日常》,欢迎收藏。

(1)出自《荀子》

(2)出自《吕氏春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是阿父教我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