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唐.梦殇 > 第66章 第 66 章

大唐.梦殇 第66章 第 66 章

作者:鹿筱蕾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1-03-10 20:17:23 来源:文学城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

七月,房玄龄为中书令,萧瑀为左仆射,封德彝为右仆射,杜如晦为兵部尚书,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左卫将军,段志玄为骁卫将军,李翊为左右军将军。王珪魏徽为谏议大夫。

八月九日,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登基。立秦王妃长孙氏为皇后。

突厥趁着大唐权力的更迭的时候,颉利可汗知趁机发兵南下进攻泾州。

八月二十四日,突厥军队攻击高陵。李世民派出尉迟敬德,作为泾州道行军总管,抵达泾阳,防御突厥。尉迟敬德不愧于勇将,生擒将领阿史德乌没啜,击毙突厥千余人。但颉利可汗的的主力却直达渭水河畔,列阵于渭水北岸,直逼长安城。众人见突厥直逼长安,朝中顿时动荡不安。

颉利可汗的使者执失思力看到李世民后,狂傲的道“颉利可汗已率百万大军抵达渭水”李世民巍坐在殿下,威严的看着执失思力,朗声道“汝等之辈,我岂会怕之,吾早前与可汗定下约定,互不侵犯,如今汝等背信弃义,入侵我大唐,实乃小人,今日你在殿上如此口出狂言,你就不怕吾将你斩之”

执失思力见状,不敢再张狂,并开口示弱。

李世民见状,挥挥手让他下去,待人走出殿内,封德彝看了看李世民的脸色,小心翼翼问道“大王如何处置执失思力”

李世民看着殿下的臣子,问道“卿等认为该如何处置”

萧瑀道“陛下,臣认为将他打发回去便可”封德彝听后,附议道“陛下,臣赞同左仆射之言,不过要以礼相待,将执失思力送回去,,这才彰显我大唐风度”

李世民听后沉思许久,缓缓道“若是让执失思力回去,那突厥人岂不是认为我怕了他,不妥,还是将他囚在门下省”

萧瑀继续问“那渭水边上的颉利可汗如何应对”

李世民沉思不语,须臾后方缓缓道“吾要去渭水边”众人诧异,忙呼道“陛下,万万不可”李世民道“吾心意已决,诸位莫劝”众臣见状便不出声了。

李世民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隔渭水与颉利对话,指责颉利负约。不久后唐军赶至李世民背后,颉利可汗得知派去打探的执失思力被擒,因此大惧。

李世民挥挥手,其他人退到其身后,萧瑀见状认为不妥,并未离去出声劝道,李世民道“左仆射宽心,这是吾的疑兵之计,吾这是混淆他们,他们认为我们怕他,但我们让他们看看我大唐士兵的容貌,他们见我一人在此,定不敢轻举妄动,先煞煞他们的士气,再给他们礼节对待”

果不其然,颉利可汗见李世民如此,又见李世民身后的唐军阵容严整,仪态自威,便失去了主张,不敢攻入长安。两日后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立刻斩杀白马立盟,大唐给予突厥大量财物,之后,颉利可汗率突厥撤离唐境。

一场大战终于偃旗息鼓。

李世民回宫时,猛然勒住缰绳,转头看向斜后方的树,房玄龄随即朝着那方向看去,并未有什么,不解的看着李世民,李世民微愣了许久,视线才缓缓收回,继续快马加鞭的朝太极宫行去。

萧瑀看突厥大军退去,遂不解,在朝会后,单独留下问道“陛下,众位将领请求出战,陛下为何不准之”李世民看着萧瑀,淡淡回道“若是交战,吾大唐定不会输给突厥”说到这儿微微一停顿,沉声道“左仆射可知吾即位时间尚短,朝廷根基不稳,目前主要是修生养息为主,若是与突厥开战,定会损我国力,现如今赠与突厥金银布帛,使他们暂时不再入侵我们,今日之隐忍,他日必定百倍还于他们”

李世民坐直了身体,眸中发出凌厉目光,狠狠道“待日后朝廷稳定,吾等将士养精蓄锐,他日我大唐士兵定能消灭他们,若是打算索取,必先给与,左仆射可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萧瑀看着李世民眼中的凌厉,不禁一颤,恭敬道“臣思虑不足”说完恭敬的退下,李世民坐在那里,望着这寂静的大殿,不禁出神。

长孙皇后缓缓走入显德殿,宫婢刚要通传,长孙皇后挥挥手,款款走入殿里。见李世民在出神,长孙皇后轻咳一声,李世民回神,看到长孙皇后笑了起来,起身走至她身边,长孙皇后施了一礼,道“圣上万福”

李世民携着她走到主位,轻声问道“宫里的一切可还习惯”

“终是要习惯的,方才二郎在想什么”

“没想什么,皇后你说,此次对突厥朕做的可对”

长孙皇后并未回答,只是拿起食案上的杯子抿了一口,转头看到李世民的视线,笑回着

“二郎,朝中之事岂是我一妇人能议论的,二郎你是一国之君,一旦做了决定便不要后悔”

李世民拉着长孙皇后的手道“这哪里只是朝中之事,---”“圣上”李世民见长孙皇后如此唤他,不再说下去,只是一笑,问“好,我不说了”

长孙皇后抽出手,道“二郎即位,王府的诸位娘子是不是该晋封了”“你是皇后,你定好了”此话一出,长孙皇后一言不发的看着李世民,李世民见状,只得作罢道“好好,我来定”

李世民思虑一番后,道“韦珪为贵妃,杨氏为淑妃,阴氏为德妃,燕氏为贤妃”说完看着长孙皇后,笑问“皇后看可好”

长孙皇后点点头,问“那韦尼子”李世民手指敲了敲案,道“封为婕妤,萧氏封为美人”长孙皇后听闻后笑笑看着李世民,李世民眉头一抬,问“皇后有不同意见”

长孙皇后道“韦氏当处以良家子身份入王府,这些年一直性情柔婉,又是韦珪之堂妹,婕妤是不是低了”李世民听到性情柔婉时嘴巴一撇,见皇后如此说,考虑一番后道“那就昭容,位于九嫔之一,皇后可否满意”

长孙皇后笑笑,抬手摸了一下头发,目光落在案上,柔声道“当初二郎让郑泉认六娘为义妹,可是想让她入府”

李世民怔了怔,轻轻“嗯”了一声,长孙皇后嘴角微微一扬,淡淡道“后宫既然晋封,不如给六娘昭仪,二郎看可好”

李世民伸手握住长孙皇后的手,却一言未发。长孙皇后反手覆上李世民的手,柔声道“因四妃位子已满,只能让六娘居于昭仪,日后若是四妃之位空闲,还是可以晋封”

李世民依旧没有说话,眸中掠过丝丝悲悸,脸上蒙了一层忧伤,凝视着长孙皇后,沉默的点点头。

封号一下,消息很快传遍宫内,唯一让众人震惊的是这郑昭仪是何许人也,私下皆纷纷讨论,却没有答案,遂对郑昭仪愈加好奇,就连杨淑妃尹德妃等人亦是同样好奇。

一日,韦昭容来到韦贵妃的殿内,没寒暄几句,便问这位于九嫔之首的郑昭仪是何许人也。听到这话的韦贵妃微微一怔,瞬间恢复神色,淡淡道“这我岂会知道”

韦昭容道“若是连贵妃都不知的话,只有圣上与皇后知了,总不能跑到力政殿去问皇后”韦贵妃闻言,脸色板了起来,肃声道“如今你贵为昭容,做事莫要失了分寸”

韦昭容嘴巴一撇道“我只是随口说说,怎会因为这事去问皇后”韦贵妃坐直身体,凝视着韦昭容,低声道“你要明白如今不是在王府,你贵为昭容,所说所做皆要符合你的身份,小心祸从口出”

韦昭容道“是,是,我知道了”

俩人又说了一些寒暄的话,韦昭容这才离去,待韦昭容走出殿内,一旁的宫婢忙低声问“贵妃是不是知道郑昭仪是何人”韦贵妃闻言,抬头瞪了宫婢一眼,肃声道“你跟了我这么久,怎么还如此莽撞”

宫婢闻言慌忙跪下,颤抖道“奴婢知错”

韦贵妃又道“你是我殿里的宫婢,你在外的一言一=行,在别人眼中代表着我韦珪,你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别人不会以为是你的错,只会以为是我让你这样做,是我如此说的”说完复叹一口气,道“你可明白”

宫婢垂首道“是,奴婢谨遵贵妃训斥”韦贵妃挥挥手,无力的道“你先下去,让我一个人呆着”宫婢听后,立马恭敬的退到殿外。

韦贵妃倚在榻上,手支撑着头,闭上眼睛陷入沉思。

九月,突厥颉利可汗献羊万口,三千匹马,李世民并未接受,只是让颉利可汗将马与羊还于被他们抢夺的大唐百姓手中,并让温彦博回朝。

一日,韦贵妃来了力政殿,待施完礼后,俩人寒暄几句后,韦贵妃开口道“还请皇后劝劝圣上”长孙皇后闻言,轻声问“何事”

韦贵妃忧心的看着长孙皇后,缓缓道“圣上在几日皆在显德殿带领各将士射箭,朝中大臣皆劝谏,圣上却不听,还望皇后能劝之”

长孙皇后道“圣上让他们练习箭术,是为了一旦突厥入侵我大唐,他们能够抵御突厥,贵妃认为有何不妥”

韦贵妃听后着急的说道“这么多将士带着箭在圣上身边,万一其中有一人心怀不轨,圣上岂不是危险”

长孙皇后端起案上的杯子抿了一口,转了转手中的杯子,轻声问“贵妃可知朝臣亦是担心圣上的安危,曾多次劝谏圣上,贵妃可知圣上如何说”

韦贵妃摇摇头,长孙皇后放下杯子,嘴角上扬道“圣上说大唐管辖之内,都是圣上的忠实臣民,圣上对每个臣民推心置腹,以诚相待,为何要对身边保卫自己的士兵多家猜疑呢”

韦贵妃坐直身体,道“即便如此,妾还是担心圣上,不如皇后劝劝圣上,若是皇后劝谏,圣上定会听皇后的话”

长孙皇后摇摇头,笑问“贵妃难道不知圣上一旦决定的事情,别人是改变不了的”看着韦贵妃担忧的神情,继续道“若是他日突厥入侵,这些士兵能够熟练运用兵器,亦是保护了圣上的安全,贵妃且安心”韦贵妃听后只能笑笑。

长孙皇后看了一眼韦贵妃,笑问“近日后宫可有什么传言”正低头的韦贵妃听后一怔,随即抬头淡淡道“妾未听说什么传言?难不成皇后听到了什么传言”

长孙皇后笑了笑,道“当初府中的几位娘子,你最深得圣上的喜爱,圣上一直夸你恭谦有加,如今在这宫中,你更是后宫表率”

“皇后谬赞,妾惶恐”

“难不成贵妃就不好奇郑昭仪是何须人也”

韦贵妃眸中带着笑意,直直的盯着长孙皇后,回着“该是妾知道的圣上与皇后自会让妾知晓”长孙皇后低头端起食案上的杯子,指腹轻轻摩挲着,继而抿了一口,道“贵妃过于谦虚了”

“妾身为贵妃,定会为皇后排忧,定以以盈满而亏为戒”

长孙皇后放下杯子,垂首柔声道“以后还望贵妃多多提携这郑昭仪”说到这儿略一停顿,抬眸笑意盈盈的看着韦贵妃“这郑昭仪颇喜佛学,自从圣上即位,为了祈求国运,前去白马寺祈福”

韦贵妃亦是笑了笑,道“郑昭仪有心了”

“若是宫里再有议论,贵妃----”话未说完,韦贵妃笑着道“皇后且安心,后宫若是再有议论,妾会为皇后分忧”长孙皇后听后嘴角微微上扬,韦贵妃复又与长孙皇后闲聊了几句后便告辞了。

十月,李世民下诏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李元吉为剌王,以皇家丧礼重新安葬,送葬那日,众人便见李世民在宜秋门大哭,甚为哀痛。并让魏徽,王珪陪送灵车至安葬地。

翌日,西市的一家食肆,客人稀稀拉拉的坐着,一年长的郎君低声道“当今圣上真是明君”另一年轻的郎君边吃边问“为何”

年长的郎君看了看四周,道“当初圣上与群臣讨论防盗,有大臣认为对于盗者应设严刑,而圣上听后认为不妥,圣上认为民之所以为盗,皆因赋役繁重,官员贪墨,百姓饥寒难忍时便顾不上廉耻了才会成为盗者,圣上认为应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有余自不会为盗”

年轻的郎君不以为意的吃着,问“就这,时间久了都会刻民以奉君,苦的还是百姓”

年长的郎君眼中充满敬意,道“还有益州都督曾上书,声称当地獠民造反,请求发兵讨之,圣上不允,说獠民依仗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若是能安抚之,他们自会诚服,岂可对他们轻易动干戈”

年轻的郎君一笑,道“这是拉拢民心”

年长的郎君摇摇头,道“你呀”说完抿了一口酒,继续道“古人云君主贤明臣下敢于直言,你看谏议大夫魏徽曾是东宫冼马,现如今天天谏言,圣上并未怒之,反而采纳其意见,可见圣上心胸宽阔”

年轻郎君听后复又摇摇头,低声道“此话为时尚早,圣上即位才几月,要往后看才知是不是明君”说完继续吃着,年长的郎君则是摇摇头,轻叹道“你太年轻了,咱们走着瞧,看看某说的对不对”

而隔壁桌的一男一女坐了许久,女子听了他们的言论后笑了笑,俩人待用完膳带上幂篱离开了食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