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唐.梦殇 > 第6章 宫外叛乱1

大唐.梦殇 第6章 宫外叛乱1

作者:鹿筱蕾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1-03-10 20:17:23 来源:文学城

正午的暖日流连于富丽堂皇的宫殿,耀眼的光芒令人目不暇接。冗长的宫道里,太子中允王珪神色匆匆走向崇文殿,急速而行的风声挡住炎炎夏日,却遮不住满脸的怒气。

崇文殿内,一名男子靠窗而立,幽黑的双眸冰冷的凝望窗外,挺拔的身影孤寂的站着,淡淡的怅惘围绕四周。

遮掩的殿门吱的一声开启,王珪规规矩矩的行礼道“臣王珪参见殿下。”窗前的身影一动不动,孤寂的身影传出低低的声音“起身吧。”

王珪眼底的寒意渐渐浮现,厉声道“殿下,秦王功高盖天,且秦王府内有很多出类拔萃的文臣武将,秦王已经危及殿下的位置,殿下不得不妨啊。”

窗前修长的身影微微一颤,双手抱于胸前,声音依旧没有任何起伏,清冷的道“依你之见,某该如何应对?”

王珪悄然抬头瞄了一眼窗前的身影,严谨的脸上露出凶狠的目光,淡然的道“殿下,如果日后秦王与您争天下,殿下恐怕难以对抗,唯有除掉秦王才能永除后患。”

崇文殿内一室的寂静,室内顿时冰凉入侵。

窗前修长的身影收回远眺的黑眸,缓慢转身,清如一潭汪水的双眸目不转睛的盯着王珪,俊逸的容颜闪过一丝伤痛,薄唇微抿道“世民是我一母同胞的兄弟,我不允许任何人伤害他。”

王珪被男子冰冷的话语一怔,过了一会,缓慢开口道“若是殿下不愿除掉秦王,那殿下可以消弱秦王的势力,剪掉其羽翼。”王珪抬眼一看,男子没有任何疑义,接着道“这次圣人至仁智宫避暑,让秦王齐王陪同,臣猜测圣人借此调离秦王,是想让殿下安心处理政务,不如我们借此机会招兵买马,以扩充东宫的势力来抗衡秦王府。”

男子犹如蝶翼的睫毛闪了闪,淡淡的道 “我东宫的常林兵,被父亲大人解散了。如被父亲大人知道我又组织常林兵,父亲若是猜疑,东宫定又要招来是非”

王珪双手一拱,轻声道“殿下大可放心,自从杨文干出任庆州都督一来,私下扩充了不少兵马,殿下可让杨文干继续扩充兵马。”窗前的男子不再言语,无声的挥挥手,王珪缓慢退出崇文殿。

华丽的崇文殿又恢复了一室的寂静 。偌大的崇文殿,案桌上的檀香苒苒飘散,薄如轻纱朦胧的散发在沉静的室内。

男子慵懒的斜躺在贵妃榻上,深邃的黑眸中透着冰冷的目光,反复的想着刚才王珪的一席话。

自从父亲大人反隋朝建立唐朝至今,大唐的大半江山都是世民打下,自己虽然打过几次胜仗,却没有世民那样的显赫。现在自己能稳坐在东宫的位子,是因为皇位历来由长子继承,群臣没有任何意见。

倘若有一天世民真的危及到太子地位,恐怕无以招架之势。年少时的无知,把他处于风口浪尖。如今的他,一切一切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敛去一切的光芒,心无所求的生活。

可事事不如人愿,即使再无所求也要想好退路。思量再三,男子直起身子行云流水般在密函上麾下几行隽秀的字迹。密函内容是让杨文干抓紧扩充东宫的心腹,并送给杨文干若干的盔甲与兵器。

男子眉头紧蹙,缓慢的放下手中的笔,命侍从召来东宫的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

-------------------------------------------------------------------------------

烈日当空,蓝蓝的天空飘着大片的白云,毛绒绒的蒲公英满地尽是,花絮缓缓的飘在半空中。大部队的人马浩浩荡荡开往长安城外的路上,我与几个宫婢挤在狭窄的马车上,车内闷热,我掀开车帘,望望车外的清新景色。

黄土两旁的田地里长着葱绿的庄稼,微风阵阵吹来,远处的麦田在微风的吹拂下,掀起参差不齐的麦浪,一浪高过一浪。

我趴在车窗上,享受着微风袭过脸颊的舒适,惬意的观望夏日时分浓情景色。车子在颠颠抖抖的路上行驶,连日的奔波终于到达目的地------仁智宫

话说这个仁智宫位于现在的陕西宜君,当初唐高祖新建仁智宫,除了避暑以外,还有军事上的需要。唐朝刚刚建立,李渊并没有得到全中国人民支持,还有一小部分不服李渊的统治。

徐园朗、刘黑阀等势力纷纷起义,突厥也不断的骚扰唐朝的边境。这些势力严重的影响长安的安全,李渊为了保卫自己的帝位就在长安附近的要道,分别建立了仁寿宫、太极宫、仁智宫。仁智宫既是军事要塞抵抗外来的势力,也有避暑的功能。

经过一天的舟车疲劳,终于抵达仁智宫。

抵达仁智宫时,太阳已经落到山后,一天中最热的时辰终于过去,宫殿四处围绕在树木葱郁中,青绿的树枝遮挡住烈日炎炎的阳光,蝉的吱叫声消减了宫外的喧嚣,大暑的时候这里却是清凉无比。

幽青的石板路上,房玄龄、尉迟敬德脚步焦急的穿过几所宫殿,行色匆匆的走进李世民居住的宫殿。

李世民摒退左右,二人叉手而拜,李世民挥挥手。房玄龄捋了捋下巴,朗声道“禀秦王,据长安密探报,东宫的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往庆州方向走去。”

李世民信步行至榻前,不紧不慢的坐在垫上,漫不经心的问道 “此二人去庆州干嘛?”房玄龄上前一步,轻声回道“回秦王,此二人去庆州定是去找杨文干。在下认为这是个扳倒太子的大好机会”

“为何认为这次是好时机?”李世民紧盯着房玄龄追问

房玄龄转身机警的看看四周,轻声轻语的道“我们可以收买尔朱焕桥公山二人,打探出太子让其二人去庆州所为何事,然后在做打算,在下已让杜淹秘密的接触尔朱焕、桥公山二人。”

李世民轻嗯一声,并未反对。

窗外夜色降临,殿内的光色渐渐暗淡。

看着阖着的木门,我手腕下压轻轻的扣扣门,门内顿时鸦雀无声,满室的寂静。门里传来熟悉的男声“进来。”我深深呼了一口气,缓慢推开木门,端着茶碗踏入房间。

我小心翼翼的把茶碗放在各位的案前,看着满室的黯淡,依次点燃室内的釉省油灯。柔黄的光摇曳在涟漪的殿内,将殿内的建筑映照的透亮巍峨。我觉察出殿内异常的氛围,打理好一切知趣的退出殿内,退到房玄龄身边,微微抬头,视线与房玄龄相撞,微微一愣,眼神赶紧移开。

房玄龄却伸手挡住我的去路,我停住脚步,静静的观望等待房玄龄的示意,房玄龄细细的将我打量一番,含笑道“大王说你冰雪聪明,智慧超群。”

听房玄龄这么一说,我忙对房玄龄行了个礼,轻声回道“那是秦王谬赞,奴婢只是婢子,谈不上聪明。”

“娘子如何称呼”

“奴婢崔芸熙,房参军唤我二娘便可”

房玄龄脚步轻移,移到右前方,方才出声“房某向你请教一二”我一听,微微一愣,日后驰名后世的贤相,居然开口向我请教,我不禁汗颜,房玄龄真是谦虚,躬身低声道“房参军莫要折煞奴婢了,奴婢不敢当。”

房玄龄笑而不语,继而深邃的眼眸眨都不眨的盯着我看,徐徐的说着“何为仁?”

我眼里充满不解的目光,神色怔然的看着房玄龄。这种问题怎么回答,根本没有统一的答案,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抬眼看了一下其神色,恭敬的问道 “请问房参军,是人类的人,还是仁义的仁?”房玄龄□□的眼睛若有所思的望着我,道“仁义的仁。”

我眼珠在眼眶内不停的转动,脑内灵光一闪,道“何为仁?奴婢想每个人的见解不同,孔子曾道: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奴婢认为仁不只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对外人也要发自内心的关怀。”

说完我心虚的盯着房玄龄看,其他问题还好,这样的问题太广泛了。出乎意外,房玄龄竟意味深长的看着我,四目相对,我立马低头。怎知房玄龄竟说道“来而不往非礼也,不如二娘也问房某一个问题”

我垂下眼睫,轻声道“奴婢不敢”

房玄龄直直注视着我,略微思虑,道“这样,房某与二娘立一赌约,二娘问房某一个问题,若是房某答不出,房某会应二娘你一个请求,若是房某答出,则是二娘要答应房某一个请求,有大王,敬德在场证明,你看可好”

尉迟敬德一脸看戏的模样,动也不动的坐在那里。

李世民倚靠在垫上,嘴角一笑道“我给你们做个见证,芸熙,你出题便是”

听他如此一说,我只得出题,既已打赌,就要赢,只是出什么样的题目才能考倒博学多才的房玄龄?以古人的呆板来看不按常理出牌才能稳握胜券,许久过后,方才徐徐道“房参军请听好,奴婢的问题是什么人始终不敢洗澡?”

房玄龄听后,神情微怔,想了许久尚未想出一个合适的答案,偌大的房间顿时安静下来,房玄龄无奈的笑笑道“请二娘明示,房某实在想不出答案。”

我抬眼看着房玄龄,笑道 “不怪房参军,只是奴婢的问题比较刁钻。答案是泥人。”

“居然是泥人,连我都没有想到答案。”李世民看到房玄龄一脸的尴尬,哈哈哈的笑声不由自主的从嘴里冒出来。

房玄龄行了个叉手礼道“房某输了,愿赌服输,二娘有何要求”爽快的房玄龄令我微微一怔,没有想到轻而易举的赢了房玄龄。我该提什么样的要求呢?我微微一笑道“奴婢暂时没有想到,日后想到再告诉房参军。”

“好,房某静待二娘的要求”

我退至一旁,脑内闪着房玄龄的资料。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也。初仕隋,为隰城尉。后来因一件事情被革职除名,派到上郡为官。李世民到渭北巡视,房玄龄杖策谒于军门。李世民一见他便如旧时,任命他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房玄龄既遇知己,每次打了胜仗,大家都各处搜集财宝,唯有房玄龄先笼络人才,将富有谋略之人拉于秦王府中成为幕僚,可见其真心为李世民着想。

仁智宫在月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的热闹,每处都是熙熙攘攘,莺莺燕燕,敬酒布菜,十分热闹。殊不知这热闹的背景下,却是腥风血雨来临的前兆。除了策划者,甚至李渊都沉浸在这欢声笑语中。

次日李渊行宫

门外的守卫走进殿内,正色道“启禀陛下,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求见?”李渊坐在行宫的朝堂上,大手一挥道“让他们进来。”

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恭敬的走进大殿。

“臣尔朱焕”

“臣桥公山,参见陛下。”

“尔等平身,何事要禀报?”

“臣有太子的密信,请陛下过目。”

李渊听闻一怔,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身旁的宦官,那宦官把信呈给了李渊,李渊拿着信并未打开,犹豫再三,终是打开,待其看完内容后非常震怒,五指用力的捏住信,手上的青筋顿时暴起,李渊将手中的密信狠狠的摔在案上,砰砰的声音回响在殿内,趴在地上的俩人吓得大气不敢出一声,微微抖抖的跪在地上。

李渊发怒,满室的紧张,殿内的人立即跪在地上,谁都不敢出声。

李渊粗重的喘口气,沉着脸对着脚边的宦官道“去把太子招来仁智宫。”宦官胆战心惊的爬起来,微微颤颤的退出殿内。

安静前的暴风雨终于来临。

庆州在仁智宫的西北方向,如要快马加鞭的话一天即到,李渊为了防止变故,立即派司农卿宇文颖赶往庆州,宣杨文干到仁智宫觐见李渊。

这个宇文颖平时跟齐王李元吉走的很近,接到指令后,没有立即向庆州出发,而是悄悄来到齐王李元吉的住处,与李元吉商议。

李元吉乃李渊第四子,封为齐王。

虽是一母同胞,传言不受窦皇后喜爱,亦不受李渊重视。当李元吉听完宇文颖话语后,并不惊讶像是早就知道一样,李元吉眉头紧蹙,沉思许久,而一旁的宇文颖亦不敢打扰,只是静静的呆着。

须臾后,宇文颖看了看天色,终是开口道“在下认为此事却是齐王的机会”李元吉抬眼望其一眼,淡淡道“何来机会之说”

宇文颖走近其身旁,低声问“齐王可要那至尊之位”李元吉闻言一愣,随后意味深长的看着宇文颖,正色道“论身份,我不及大郎,论功绩,我比不过二郎,那至尊之位谈何容易”

“眼下正是机会,齐王可一箭双雕,一并除掉这些绊脚石”

李元吉回头看着宇文颖,嘴角微微上扬道“借此机会坐实大郎谋反之实,然后我向父亲请求带兵去平叛杨文干,尔后再把杨文干谋反之事推到二郎身上,二郎素来与东宫不睦,这是众所周知之事,父亲亦会相信二郎想要夺取之位,这样一来,大郎二郎皆脱不了干系,我就能坐收渔翁之利”

“齐王所言正是在下所想”

“可杨文干乃东宫的人,如何才能让他谋反呢”李元吉眉头紧皱的问着。宇文颖压低声音道“某此次宣召杨文干,某可以告诉他圣上要”说到这儿,宇文颖并未说下去,只是手在脖子上做了一抹的动作,“这样可让杨文干千万不要来仁智宫,待齐王去平叛,某便把他做了,这功劳自是齐王的”

李元吉站在那里不语,恍惚的看着们边,这一步一旦走出,便没有回头路了,同为父亲的儿子,自认自己不比两位兄长差,可这么多年父亲从未重视过自己,那至尊之位自己为何不能争取,自己非常清楚自己不是嫡长子,军事不及二郎,若想登上那至尊之位,必须要把两位兄长除掉,大郎虽与二郎不睦,但没有杀心,还记得父亲与二郎来齐王府,已让护军宇文宝潜伏,准备刺杀二郎,却被大郎阻止,从那时便知大郎过于仁慈,若是想要借大郎之手除掉二郎,实属不易。

想到这儿,李元吉拳头紧握,沉声道“此方法甚好,你速速动身出发去庆州,此事成功与否,全在你这里了”

宇文颖点头应允,一刻也不耽误,动身去庆州。

即使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也有问题存在。只要有人的地方,战争、矛盾无所不在。

仁智宫到处都是树木,遮住了炎热的阳光,为前来避暑的人带来了凉意。却遮不了人与人之间的斗争,遮不住内心的**野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