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大唐逍遥地主爷 > 第467章;六六大顺

大唐逍遥地主爷 第467章;六六大顺

作者:黄金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10-02 14:16:03 来源:转码展示1

第四百六十七章;六六大顺

李钰叹了口气说道;

“好吧,既然丈人如此一说,那就写在本册上吧,刘员外,我看你们这边已经不怎么忙碌了,再辛苦一点,从新整理本册,将要出钱资助朝廷军事的门户人家,姓名,出处,和要出资的银钱数目,写个清清楚楚。jiujiuzuowen”

刘琪听到李钰吩咐,立马点头答应下来,又吩咐身边几个同僚重新拿出空白的本册放好,准备记录。

李钰转身看着面前的老人问道;

“不敢请教丈人尊姓大名,又出身于何处。”

“老朽贱姓宋,名连忠,济南州府西城人氏。”

这边老头刚一说完,李钰就不紧不慢的给刘琪等人报唱;

“敢烦刘员外记录,时有济南州府,西城宋氏连忠,出资两千贯。”

这边刘琪亲自记录,笔走龙蛇写的端端正正,姓名,出身,钱数,一丝不差。

老头看着刘琪本册上记录的名字,眼中感谢泪水嘴里还在念叨着;

“三郎五郎我的儿,你们在边关守卫抵御那些狼子,阿耶在家中也是惦记的不行可又无可奈何,当初你们说要效忠君王做个勇士,阿耶没有阻拦你们,可是天天在家里担心你们的安危……

阿耶也没有别的本事,得知你们的兵马要更换装备,阿耶就出资两千贯,希望我的两个儿都能分到县伯说的那种厚厚的精铁铠甲,保佑我两个儿子平安归来……”

李钰想出来的计谋要再次搜刮一次这些有钱人家,没想到这老头却真的是当做大事来对待了,嘴里念叨的那些话,李钰也听得清清楚楚,好好的心情就酸楚的不行。

老头的名字写好之后,立马就围上来一群人,其中一个五十多的汉子,大声说道;

“李县伯,某得长子也在十六卫里效忠君王之事,也是保家卫国的好汉子一条,我这做阿耶的也想替他出一份子力气,

可是某的家中产业不多,还要留下余钱以后购买五粮液,所以只能拿出七百贯。

虽然钱数不多,可也是我这做臣子的对君王对朝廷的一番心意,这也是我这做阿耶的为儿子能做的事了,某想为那当家长子购买一套厚厚的铠甲,当然是越厚实越好的,还请李县伯不要觉得太少。”

“李县伯,某家也想为次子买一份厚实的铠甲穿上,某家出钱五百贯,不知能不能够用,请李县伯好心告知,某心里感激不尽的。”

“是啊是啊李县伯,五百贯够不够用,老朽也想给两个在金吾卫的孙儿,买上两套,出钱一千贯。”

李钰看着一群有儿子,孙子在十六卫的人家,都积极报名凑钱,心里难受的不行。

埋怨自己不该以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又想到了那些大臣们都知道捞回去一些本钱,吐出来一千贯。

自己也不能落了人后,何况这次自己可要拉走很多银钱的,那两成酿酒谷子的银钱,估摸着也有五百多万贯了!

这可是个惊天的大数,尽管打着还要买谷子酿酒的旗号,恐怕到时候陛下也会觉得太多的!

与其到时候叫陛下惦记,还不如自己主动一点,学学那些大臣们,弄出来一些迎合皇帝,然后拉钱得时候也能顺顺利利,别叫皇帝眼红了去,想到这里的李钰慷慨激昂的说道;

“够用了,多少都够,就是不拿一个大钱,这次朝廷也会给所有的儿郎们发下一套厚厚的铠甲,陛下的仁爱之心大家以后会明白的。

且这次皆是自愿的,没人强迫,给一个大钱都不会有人埋怨,家里没有多余的,也没人说你什么,完全是自愿的,否则岂不是成了搜刮民脂民膏了?

诸位尊长可千万别误会了陛下的本意,陛下就怕大家误会成为这是搜刮民财,所以根本不同意的,经过一番劝导这才勉强同意。

但是三令五申绝对要出钱的人家自己自愿的,不能强迫任何一个,所以大家不要理解错误,拿不拿钱资助朝廷大事,你们家的郎君都要发下一套厚厚的铠甲,和出多少钱,出不出钱没有任何关系的。”

之前说给两个孙子买铠甲的那个老头笑着说道;

“李县伯莫要惊慌,老朽之前就听得明白清楚,至尊不是来搜刮民脂民膏的,老朽也没有误会,只是想着为两个孙子做点什么,心里才更踏实一些。”

李钰看大家都明白了不是逼迫是自愿,这才放心的点了点头;

“我们李氏二房里,目前就我一个血脉男丁,也没有去军中效力的,不过我个人非常钦佩那些征战沙场的好男儿,我钦佩他们的热血和勇士之心。

钦佩他们的精忠报国之心,我佩服他们不怕死的那种气魄,我也是汉人,我也想为那些守卫汉人家园的勇士们做点什么,

这样吧!我也有些闲钱就出资六十六万贯,资助朝廷为十六卫儿郎更换那种厚厚的铠甲,出一份微薄之力,刘员外烦请记录一下,陇西李氏二房族长李钰,出钱六十六万贯。

这个六十六的数目,我觉得是个吉数,取六六大顺的寓意,我在这里向上天祈福,庇佑我汉人军队里的儿郎们,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好!”

“好样的!”

“李县伯够仁义,我等佩服至极。”

“哎呀真是的呀,咱们都是家里有儿子在十六卫的,所以想着资助朝廷一些,心里图个踏实,人家李县伯家里没有其他兄弟,更没有在十六卫当值的亲人,人家照样拿出这许多银钱出来,真真是叫人钦佩呀!”

“是啊这样的儿郎才是真正的好儿郎啊,李县伯的情操真是叫人心里敬佩至极的。”

旁边人群后面要监督李钰干活的钱得海也是听得佩服不已,看着李钰不停的点头,以做认同之意。

许多小门户的人家看着这边围了一群人,站在刘琪这几个人面前不知道登记着什么,结果都跑过来看热闹。

一看一打听才知道事情真相,还是自愿的,并不强迫任何人,于是家里有孩子在十六卫效力的,都忍不住掏了腰包。

有出钱三百贯的,也有五百贯的,也有出资七八百的,还有那些有钱人家的直接叫写了千贯之多。

其中一个登记完四百贯的老头,奇怪的问李钰;

“李县伯请了,老朽有一事不明,想要讨教一番,不知县伯可否解我心中之疑惑?”

“丈人有话请讲当面。”

“好,这记录出钱人的性命,老朽倒是能理解,可是还要写上家住何方,怎么觉得有些别别扭扭的,县伯可知这是何故要写上哪里人氏?”

李钰等的就是这个问题,终于有人问了出来,立马送上迷死人的微笑;

“哦事情是这样的丈人,方才我去求教至尊的时候,至尊说要在朱雀大街的中央寻找一个空旷之地,栽上一方石碑,把今日出钱资助朝廷大事儿的人,都给写上去,

因许多人名字也有重合的,怕以后的子孙后人,看到了祖宗们出钱资助朝廷的事,弄不清楚张三是哪里人,李四又是哪里人,

所以交代下来,要写的清楚一些,到时候叫石匠雕刻清楚,好方便以后万世子孙前来瞻仰的。”

那老头听说这话大吃一惊,别说他了所有围在看台附近的都是大长着嘴巴,那老头颤抖着嘴唇问道;

“什么?要把老朽的名字和出身都要雕刻在功德碑上?还要栽到长安城最大的街道朱雀大街中间?

老朽不过就是个小门户出身的,见识也不多,李县伯可莫要哄我开心?”

“是啊李县伯,此事到底是真是假,果真是至尊亲口所说乎?”

“老天爷,这是要往功德碑上刻的,齐三郎你听见没,某家的名字要刻在功德碑上了,而且还要栽在长安城的中间呢,这往后世世代代都能有人知道某家为朝廷出过银钱的事儿呢!”

“我听见了老邻居,某家又不是聋子,方才也听得清清楚楚,还用你来解释重复吗?

不过话说回来了,就你那抠门的样子,还好意思说出来叫喊,据某所知,你家的那些家业至少十万贯往上,

而且你那三儿子还在右武卫里当值呢,扣扣索索的就出三百贯,虽然朝廷说的是人人自愿的,不逼迫任何人,

可你至少也弄个五百贯的数目也好看一些的,这以后世世代代的子孙一看那功德碑,河南道南阳府的刘氏刘远贤资助朝廷军事三百贯银钱,

得了!人家肯定会随口一问,这南阳府的刘远贤是谁啊?怎么只出了三百贯钱,不知道的还罢啦,

知道你家底子的,肯定要说出去的,哎呀你们可别提了,百年前那个刘地主啊可是个抠门的货,怎么怎么啰嗦一大堆,我说老邻居你也不嫌害臊……”

李钰微笑着回应那老头;

“丈人放心,侄儿怎么敢冒着杀头的危险,说些子虚乌有的事情,若不是陛下亲口所说,我哪里有胆子敢来假传圣旨?

方才我说的一切,都是陛下在北边那屋里亲口说的,而且还有一群文武大臣在里头听得当面,

陛下这会儿还在那上房的屋里坐着呢,我哪敢乱来一句,丈人您尽管放心就是,我一句瞎话都没乱说的。

那功德碑的事情陛下已经全部交给我一手处置了,明天我就要去那工部里头,寻找一些能工巧匠来仔细雕刻。

等到雕刻完毕,请陛下查看之后,就可以去选择位置安放了,真真切切的事儿,可马虎不得啊!

所以才叫写清楚出钱人的出身是哪道,哪府,哪州哪县,这样的话就能清楚明白了,河南道的人搁一块儿,南阳府的人雕刻到一起,这样也方便后世万代子孙查看祖宗们的丰功伟绩不是。”

李钰这边说完,那边笑话南阳府刘远贤抠门的中年男子,也刚好话音才落地,那个被笑话扣扣索索的家伙,也不抬杠,灵机一动就挤出人群,到了东边没人围观的桌子面前,陪着笑容说道;

“刘员外请,某这厢有礼了。”

刘琪哪能不知此人要来干什么,做了十年的京城主薄老道至极的,这人一过来刘琪就猜到他是觉得三百贯太少了些,想在功德碑上露个脸面出彩一回,刘琪假装不知不觉,笑着拱了拱手;

“一家的,你有何事找我?直接说来便是,若是力所能及某家同为刘氏后人,就与你行个方便之处。”

“哎呀感激不尽感激不尽啊,额事情是这样的,方才我说错了数目,这会儿仔细想想,家中还有一些余钱不曾动用来着,劳烦一家子给我改上一改,将那三百贯改做三千贯即可,哎呀真是给一家子添麻烦了,多谢多谢。”

刘远贤说着话就从袖口里摸出一个小银饼,差不多一两上下就要往刘琪的手里塞。

刘琪大摇着头严肃的说道;

“一家子你可快快把银钱收起来,可莫要来害我的清名,你不拿这银钱出来,我还想要给你变通一下,你这样行事本官可不敢招惹你的。

本来按照朝廷对户部要求的规矩,是不能更改任何本册的,可谁叫咱们是一家子呢,这样吧本册是万万不能更改的,我也不敢例外。

不过本官可以在这里追加一层,河南道南阳府镇平县刘远贤,再次出钱两千七百贯,共计三千贯。

这样的话,以后雕刻的匠人自然会把你的总数雕刻上去的,不知一家子你觉得这样可好?”

那刘远贤笑的合不拢嘴,搓着双手说道;

“好好好,给一家子添麻烦了,多谢多谢。”

刘琪在自己登记的本册上,从新起了一行,写完之后放下笔;

“好了一家子,这回就变成了三千贯,不过我也想提醒一句,这写上了本册之后,一家子你还是尽量别后悔或者反悔,按照朝廷的要求三天内把银钱送到仓部司里交差,要不然只写出来却不执行……恐惹天下人耻笑的,你可不能丢我刘氏后人的脸面纳一家子!”

那重新登记的刘地主一脸严肃的样子回应着;

“那还用说这是肯定的了,我要是只登记造册,却不拿出银钱绢帛来执行到位,岂止是要惹天下人耻笑?还要惹后代子孙笑话呢!

我有五个儿子,将来可是要儿孙满堂的,再说了我虽然是个小门户,比不上那些世家,可我好歹也是我们老家那块的风云人物,若是登记造册不给执行,我这脸面往哪里搁?

还有我以后的那么多子孙,走出门去也要被别人笑话死的,我可不敢做出此等没脸没皮的事情。

一家子尽管放心便是,三天内我送那些售卖权的银钱绢帛的时候,这三千贯银钱之事,同样也是一个大钱都不会少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