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唐太子日常 > 第17章 刊刻医书

大唐太子日常 第17章 刊刻医书

作者:蓝色草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5 01:10:19 来源:文学城

九月十二日,突厥突利可汗的车马载着突厥与大唐契约的盟书渐渐远去。

不过这一切都和八岁需要上学的李承乾无关。

这日,他的老师陆德明偶感风寒,请了病假。李承乾跑到显德殿,向父亲李世民请求出宫去看望他。

李世民沉吟片刻,虽然感慨于承乾的尊师之心,但还是拒绝了他:“承乾,你自己本来就体弱,若是去探病,自己染了风邪反而更加不好。你关心陆卿,阿耶命人赐药给他,好不好?”

李承乾点点头,也没有坚持:“那我能去出宫找家庆表兄吗?”

李世民想到承乾上一次出宫找长孙家庆,就弄出了火药,闹得人心惶惶,害得程咬金把整个长安城的防备又加固了一遍。他迟疑了片刻,询问道:“承乾,你又想弄什么?”

李承乾笑道:“阿耶,你不用这么小心谨慎的,我这次不做什么武-器,不会弄出太大动静的。对了,擅长雕刻的工匠能不能也借我几个?”

李世民还是有些不放心,继续追问道:“承乾,你到底想做什么?”

李承乾无奈道:“好吧好吧,我告诉阿耶好了,我想找人印一部书。”

“什么书?”李世民问道。

李承乾道:“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李世民皱眉道:“我记得,《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医术。承乾,你可知道,印一本书,耗费巨大?”

李承乾点点头,同时伸出双手,做出一副不孝子的样子:“所以,阿耶,给我点钱吧。”

李世民:“……”

李世民无奈地摆摆手,“罢了,你要钱时记个帐,钱就从内库里出吧。”

李承乾顺势抱了李世民一下,挥手道:“谢谢阿耶,那我先走了。”

望着李承乾跑出去的背影,李世民无奈摇头。前几日和承乾说起突厥之事时才觉得他长大了些,现在看他这个样子,完全还是个孩子嘛。

……

李承乾坐车到长孙府的时候,长孙无忌已经带领一众长孙家子弟在府外等候。

虽然立皇太子的诏书还没下,但是长孙无忌早已经得到了消息。

“舅舅——”

李承乾从车上跳下来,吓得长孙无忌赶紧上前把他抱下车,忍不住嘱咐道:“殿下千金之躯,怎么能如此鲁莽,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

李承乾吐了吐舌头,乖乖挨了教训。

众人进府寒暄。

在厅堂饮茶过后,李承乾对长孙无忌道:“舅舅,我此次出宫,是有一事相求。”

长孙无忌疑惑道:“不知中山王有何事?”

李承乾解释道:“我想刊刻《伤寒杂病论》,阿耶已经准了。只是我出宫不便,所以想请家庆表兄做个监工。”

长孙无忌点头,虽然不知道中山王为什么会突然想印一本医术,但陛下既然已经同意了,那他也没什么好多说的。

至于长孙家庆,他本来就是中山王的侍读。如今中山王有大儒为师,不再需要长孙家庆为其启蒙。但照陛下的意思来看,只怕将来中山王册立为太子之后,家庆依旧要侍奉太子左右的。

长孙无忌道:“这只是小事,家庆本就侍奉殿下,自然没有推辞的道理。”

一旁侍立聆听的长孙家庆也连忙应声允诺:“殿下放心,这件事我会办好的。”

李承乾点点头,看向长孙无忌:“此外,还有一件事。我要印的是医书,若是印刻中有一丝错误,只怕就会害人性命。所以需要有人帮忙校正底本,查其缺漏。”

长孙无忌愣了一下,迟疑道:“臣并不曾学医,只怕难担此重任。”

李承乾笑道:“舅舅误会了,我怎么会请舅舅来做校正之人?我心中已经有了人选,只是我和他此前并未见过,所以还需要舅舅代为引荐。”

长孙无忌道:“是何人?”

李承乾:“太常丞甄立言的兄长甄权。”

长孙无忌恍然大悟,甄权和甄立言两兄弟确实是医道大家,甄权曾在隋朝为官,后来称病辞职,一直闲赋在家。倒是他弟弟甄立言,如今还在太常寺任职。长孙无忌倒是和他有些来往。

长孙无忌道:“这倒是不难。”

他先写了拜帖,解释清楚原委,命人送到甄权府上。

等到那边应允之后,就带上李承乾前去甄府拜访。

甄权家和长孙无忌家并不在同一片区域,马车行进甄权家所在的坊里的时候,李承乾只觉得附近的房屋一下子变得矮小许多,门前的装饰也变得朴实无华起来。

甄权的弟弟甄立言如今还在太常寺工作,八十六岁的甄权及其子孙接待了李承乾一行人。

长孙无忌解释了众人来此的原因。

甄权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坐在席上问道:“不知殿下刊刻医书所为何事?”

李承乾解释道:“我听说市井之间常有和尚道士传经,教化困苦百姓。可百姓之苦,大抵是无粮、无衣、无田、无药。我能力有限,虽然不能赐药于民,可若是能将医书刊行州县,有人读了此书,行医治人,也能抵消百姓一二之苦了。未免错失害人,所以特意请您为其校对,添上句读,以保万全。”

甄权叹道:“殿下仁心,只怕这世间学医之人少啊。”

李承乾道:“这倒是不怕。我听说您当时学医,是为了救治母亲。大唐何其之大,若是如您这般孝心之人有万分之一二,也就够了。”

既然中山王坚持,甄权也不再多劝,继续问道:“不知殿下打算印多少册?”

李承乾道:“少说也要一万册吧。”

“咳咳咳——”长孙无忌险些将口中的茶喷了出来,他险险将茶咽下去,震惊地看向李承乾:“殿下,坊刻印书,不过在三五百之数,从来没有超过千册的。殿下可知万册要耗费多少钱粮?”

这个,李承乾还真不知道,毕竟他几辈子也从来没缺过书看。前前世身为太子,宫中藏书无数,少了谁也不会少了他的。至于现代那一世,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他还真不到原来唐代的起印书册数量居然才这么点。

李承乾道:“阿耶已经答应我,印书的钱从他内库中取。”

长孙无忌;“……”恐怕陛下当时答应中山王的时候,并不知道中山王想印万册书吧。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啊。

李承乾看向甄权:“总之,不管是百册还是万册,书总是要印的。还请您废些功夫,帮忙校对。若是有为难之处,只管去长孙府找长孙家庆便是。”

甄权点点头,就此应下。

……

离开甄府之后,长孙无忌让其他人回家,自己则跟着中山王前往东宫拜见陛下。

显德殿内,李世民正想着承乾这次出宫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就听见内侍来报,长孙无忌和中山王求见。

李世民虽然奇怪他们俩怎么一起来了,但还是叫人把他们叫进来。

长孙无忌和李承乾进来后,李世民先看向李承乾:“你今日出宫,刻书的事安排得如何?”

李承乾看了看李世民,又看向长孙无忌,开口道:“要不阿耶先问舅舅吧?”

李世民便看向长孙无忌问道:“辅机,今日承乾在宫外可是给你添了麻烦?”

长孙无忌有些无奈,说起来中山王想要印医书发医书的心是好的,可刊印万册,也实在是耗费太大。他叹了口气,将今日之事原原本本地和李世民解释了一遍。

李世民听完,看向李承乾:“承乾,若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阿耶就答应帮你刊印这万册书,如何?”

李承乾道:“阿耶,我想要千金买骨,医道大兴。”

“自古医学大家都有著作,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比如我要刻印的《伤寒杂病论》,明明成书于汉代,但直到晋朝太医令王叔和收集此书,才让它重现人间。”

“世间少有不好名之人,更何况是将自己编写的书流传后世。若我能以刻书为饵,全国名医自然会聚于长安。到时候……”

说到此处,李承乾突然止住话音。

李世民继续问道:“到时候怎么样?”

李承乾摇摇头,没有继续说。

这个理由其实并没有完全说服李世民,但想到承乾去过千年之后,只怕看过唐史,这其中恐怕有什么他不知道的缘故,李世民也就没有多问。

李世民道:“既然如此,承乾,朕便答应你。”

长孙无忌惊讶地看向李世民,劝道:“陛下,这……”陛下未免也太宠孩子了。

李世民摇头,不让长孙无忌多问。长孙无忌只知道火药是承乾弄的,却不知道目前工坊里的其他事大多也是承乾的主意。承乾有如此功劳,帮他出钱印点书其实也没什么。

小儿多慧易夭,李世民并不想让世人把承乾想出的这些主意和他联系上。再者,工匠之事,和一国太子扯上关系,对承乾的名声也不好。

“只是,承乾,这次的这万册书,朕能帮你出钱刻印。”李世民看向长子,“其他医家的书,你又该如何刻印呢?你如今虽然是中山王,有封地供养你,但刻印书籍耗费之大,你恐怕是不知道的。长此以往,你又该如何?”

李承乾道:“阿耶,可以用胶泥活字减少印刷成本。或者,命人铸造铜活字,虽然一开始耗费高一些,但是用多了之后成本就低下来了。还有,阿耶,能让我开一间糖铺吗?”

李世民疑惑:“糖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