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唐谜月录 > 第22章 循前缘狭路相逢

大唐谜月录 第22章 循前缘狭路相逢

作者:晕死的貂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30 18:29:56 来源:文学城

就这么一句轻轻的话,便将谢姮的脸给说红了。只不是羞红的,里头交杂着气愤、难堪,以及尴尬。

“我不是来寻你的,”谢姮看着那双透着笑意的眼眸。此前还说出了那般恶毒的话来,如今突然转了性子令她觉得很是不安,“我是恰巧来到了这里。”

崔珩抿了抿嘴唇,挑了挑飞扬的眉宇,不置可否地微微点了点头,似是将她的话给听了进去,可那双漆黑的眸子里却又闪现过一丝促狭。

“我今日得闲,带你进去逛逛?”望着那局促不安的可人儿,他突然道。

这时姮娘才发现,他的肩舆已经被人给抬走了。

整个博陵崔府的门前,就站了他们两个人,一个是身长玉立,岩岩如孤松之立;一个则双手抱着一个滑稽可笑的大包袱,神色淬然不忍再视。

一股难以言说的情绪将她给笼罩住,她已经分不清楚这回那红彤彤的脸蛋背后又蕴含了几层的意思,只知道,她不能再与他相处下去了。

仿佛看出了谢姮的尴尬与矛盾,崔珩竟从大氅中伸出了手来,大有一幅若她不介意,他便牵着她走的架势。

“姮娘!”一个声音骤然从洞开的门扉响起,“师父让我来接你了。”

谢姮仿佛如获大释般,秀眉间漾上了一抹笑意,“张东渐,你总算来了。义父在哪?”

崔珩伸出去的手便这么直直地放了下来,脸上淡淡的笑意也渐渐地敛去。

他望着走向他们的那位神采奕奕的青年,矫健挺拔的身形,健步如飞的身姿,仿佛是一团蓝色的火焰,即使隔着这么远也能感受到他心中的雀跃。

张辞最近的心情确实大好,因为卢绾终于在游仙居举办了辞谢宴,带着一径的细软、箱笼搬去崔府住了下来。

他三日前与卢绾来的崔府,发现这里虽居闹市,却门庭清幽,偌大的宅子也就住了几个主子,据说大部分的人都搬去了洛阳的缘故,可正因如此,住在其中,总算寻到了久违的道貌啊。

张辞快步走到了谢姮面前,自然也看见了崔珩。只是三日前他与卢绾来崔府,并未同他打过照面,故而并不知道他是谁。

“姮娘,他是何人?”张辞瞥见了那伸出又放下的手,心中暗道,此人与谢姮定是旧识。

此前远远便见到这人身上散发着灰白的光晕,黯淡无光、虚弱无力,往常来说,只有是将死之人才会是这样的光芒。

再看他年岁不大,比自己可能还小些,神色有些凝重,也不知所谓何事。

张辞心中暗生警觉,此人定然懂得韬光养晦之术,否则以自己天生异禀,却怎么洞悉不了他的心念善恶。

“在下博陵五郎崔景麟,”崔珩向张辞行了一个拱手之礼,微笑道,“若我没有猜错,你是卢探花的弟子吧,他是我的舅爷爷。”

“舅爷爷?”张辞与谢姮顿时惊了,三十五岁的从祖,也着实太过年轻了吧。

崔珩微微颔首,“他是我祖母的幼弟,自小便在崔府长大的。只是自从十多年前举了进士,便行踪无定,前日他来找我,说要回家来住,还收了两个徒弟……”

说着,他看了看欲言又止的谢姮,有些讶异,“莫非你也是来找他的?”

看来这天大的误会总算解决了。谢姮忙不迭地点着头,生怕自己承认地晚了便代表对这位博陵五郎有意一般。

崔珩的唇边泛起了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他眼波流转,目不转睛地看着谢姮,好像是在欣赏一幅难得一件的山水名卷,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一寸寸、一缕缕将谢姮印在了他漆黑发亮的瞳仁之中。

末了,幽幽地飘过来一句话,“那我该如何唤你才好呢?是叫姑母吗?听说你非但是舅爷爷的弟子,还是他上了名籍的义女呢。”

仿佛在耳边引爆了一枚爆竹一般。谢姮惊愕地说不出话来,只能是怔怔地看着这位似是陷入了苦恼的名门之子,亏他能够如此自然流畅地叫出姑母,这两个字来。

若是被旁人知道了,岂不是直接给她一个地洞让她去钻好了。

“不要,不要叫我姑母!”谢姮低声地反抗了一下,露出一副生气地很的样子,漂亮的黑眸用力地瞪了一眼崔珩,转身对张辞说道:“东渐,师父在哪里,我们快些走吧,别让他老人家久等了!”

说着,不由分说的拉起了张辞的衣袖,往崔府跑去,就好像躲避什么毒蛇猛兽一般。

望着那抱着包袱还轻盈如兔的背影,崔珩的双眸闪烁过一丝莫名的情绪,他伸手摸了摸腰间的那个宝相花织锦的荷囊,自言自语地说道:“居然叫姮娘,同我一样的名字呢,你来这里,所为者何呢?”

兀自静默了半晌,直到那两人的背影全然地隐没在了门后,他才慢慢地收回了视线,对着空旷的门前打了一个响指,一道黑影犹如闪电,划到了他的跟前,那是他的贴身侍从新杨。

纷至沓来的脚步声随之而来,那顶刻意避开的肩舆骤然出现在在崔珩的脚边。新杨小心翼翼地扶起崔珩的手,将他送至团花织锦的软垫之中。

轿夫小心翼翼地将贵人抬起,崔珩回头望了一眼慢慢合上的崔府大门,对新杨压低了嗓门,道:“去慈恩寺。”

天色已然不早了,又是新的一天,他的人生,竟又安然度过了一天。那些轿夫们的下盘自然是很稳的,然而被他们牢牢驮在辇上的他,却始终有种虚浮之感。

看来做人,还须得脚踏实地才行。崔珩兀自出神地想着,他的视线漫无目的地逡巡在街上那百态的众生身上,心中暗自嗟叹,本想寻个由头再多躲他一日的,可命运,何曾能够将他忘却?

大慈恩寺是太宗贞观年间,当时的太子李治为了追念自己的嫡母长孙皇后所敕建。这所寺院最恢弘的过往是,在玄奘法师的主持下,这里曾经建成了史上规模最大的译经场。

“鸣钟晓吃饭,骑马关山门”,说的就是大慈恩寺当时的盛况。如今虽说圣上鸾驾东都,大慈恩寺自然不复太宗时期的盛况,可毕竟是皇家寺院,该有的气度规制还是一如从前。

只是崔珩还是觉得颇感意外,一向疯疯癫癫的万回最忌讳被人所知,这一次居然愿意现身香火鼎沸的大慈恩寺,也委实古怪了些。

“主子,咱到了,”新杨低声对肩與上一直闭目养神的崔珩道,“按礼,咱们是要在山门前下车辇的,可您……”

崔珩睁开眼,漆黑的眸子闪过一丝微光,他弯起唇瓣,连自己的贴身小厮都质疑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实还挺无奈的。

“是伯陵房崔五郎吗?”山门处一个一直候着的小沙弥机灵地上前,“我们首座和尚请您移步法堂。”

“首座和尚?”崔珩正诧异着,而那个小沙弥已经领着肩與一起往山门内走去了,竟是一句都没有提下辇的事情。

这时候古怪的事情发生了。自这位伯陵房崔五郎的肩與一路往山门处抬去时,大慈恩寺内钟鼓齐鸣,就如水陆法会、千僧斋那般恢弘庄严。

这钟鼓声延绵不绝,馀响入云霓,如听万壑松。

而打头的那位小沙弥亦是一惊,频频回转头来偷睨这位赫赫有名的崔五郎,只见他面如明月,不惊不怖,若枝兰桂树般懒懒地靠在肩與上,浑身散发着莫名的光华。

难怪是首座和尚的贵客,自打自己进大慈恩寺以来,就没见过首座和尚这么正经地宴客。只是这样的绝世风度,只怕是人间留不住。小沙弥心中一叹,便收敛心神,疾步如飞。

约走了两柱香的光景,沿路恁是生僻,总算在一株老松掩映下,看见了鎏金的匾额,上书“法堂”两字。

崔珩微微皱起眉来,望着这块匾额略略困惑,这慈恩寺是他打小就来惯的,可这法堂却还是头一回见。

“崔郎君,请下辇吧,首座和尚请您一人入内。”

新杨忙扶着崔珩下来,眼睁睁地望着他孑然一身入得门去,心中依然是担忧不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