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 第22章 第022章输不起的武后

“陛下驾到。xiashucom”李治说要进, 一旁的内侍已经扬声地叫起来,也将屋里说话的人惊醒了, 包括上官仪。

门被人打开了,李治大步走进去, 李初后几步, 老老实实的跟着进去。

上官仪听到传报已经立刻起向在,衣裳不整的下榻朝李治作一揖而见礼,“见过皇上,见过公主。”

被李初气成这样, 还能记得君臣之礼,行!

李治一眼看向李初,李初赶紧的上前,“初向上官大人赔礼了。”

上官仪连连摆手, “不敢不敢, 臣当不起, 当不起。”

话说得甚是客气,架不住那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完全和说出口的话是两回事。

李初不管,她说过来赔礼, 现在礼已经赔完,李治想怪罪她都不行。

她和李治的交易,由她赔礼便算结束,其他的李治要怎么说服上官仪,还让不让上官仪教她读书写字的, 李治能解决。

李治开口问起道:“上官仪,你是生初儿的气了?”

端是直接的问,上官仪没想到李治竟然把话问了出来,一时顿住,终还是开口道:“皇上,此事,还请皇上明查。臣无教坏太子公主、诸王之意,臣只是说出心中的想法,结合朝政,没想到竟让公主误会至此。”

李初挑动眉头,这话过份了,竟然还想把错尽归到李初的头上,让李初担起所有的罪过?

一眼瞥向李治,李初倒是想问问亲爹要是这么下去的话,她忍不住和人吵起来的,到时候会吵成什么样,能怪她的吗。

李治岂不明白李初一向不是一个藏话的人,上官仪要是再说下去,李初没准还会出声再气倒他一回。

“你的为人和忠心朕都明白,初儿年少顽劣,你还和她计较?而且,有些事是朕做的决定,朕说好的事,你实不该在这个时候,当着他们兄弟姐妹的面多说。”李治并不希望儿女变成没有主见,旁人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觉得就是什么的人。

像李初这样敢据理力争,有自己的想法,他还挺高兴的。

上官仪是个认死理的人,他什么时候被人怼得话都说不上来了?

李初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把他放在眼里,不拿他当先生来看,他是一点都不想再教这样的徒弟。

“皇上也认为臣有错?”上官仪把李治说出来的话再问。

李治不是来跟上官仪吵架的,他是来平息事端的人。

“上官大人,你认为我说的哪里不对?你若能辩驳上来,何必昏倒。”李初忍来忍去,终是没能忍住把这话说出来,那满脸的不悦,上官仪有脾气,她就没有吗?

李治想安抚人的,结果倒好,没给他安抚的机会,李初已经怼起人来。

上官仪指着李初道:“陛下,你看,你看,公主如此,臣如何再为人师?”

李初可不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话我刚说没一会儿,你不会连这一句话都没明白吧。你想说我不对,你倒是说说我哪里有错?你不同意我的想法,那么请你反驳,只要你驳得对,我虚心受教。反之,明明我指出来的是事实,就因为你年纪大,就因为你是大唐的宰相,就能颠倒黑白,以势压人?上官大人,素日难道你在朝堂上,为我父亲办事,为大唐办事,从来不管旁人有理没理,你只管你的想法,不听他人谏言?倘若是,你赢。”

十分的不善,李初本来想着把人气成那样已经不错了,还是别太过份的好,见好说收。结果有人还想摆架子,摆什么摆,她不咽这口气。

李治抬眼唤一声初儿,李初直接跪下道:“若是父亲也认为孩儿说得有错,连真话都不能说,不能反驳大唐的宰相了,那么孩儿知罪。”

这么直接的一跪下来,李治……

上官仪没想到李初跪下还挖了一个坑等着他,大唐的宰相是一个不能接受谏言的人?

自然不是,大唐的宰相也要接受下臣进言的,若是有错的地方,有就得改,不愿意改的,还有和你同事,观你言行的人。

李初这不依不饶的样,李治觉得比起上官仪来,还是李初更不好对付的多。

“时辰不早了,送上官大人出宫回府吧。”事到如今,别想让李初去赔礼了,不把上官仪再气出个好歹来就算不错了。

李治挥手让人送上官仪出宫,上官仪想再进言,李治已经抚过头道:“哎呀,朕这头又痛了,去,快去传太医过来。”

上官仪再有千言万语想说,此时最着急的还是李治的身体,“快,快扶皇上回宫,快。”

催促着内侍扶李治回去,李治唤着初儿,李初赶紧的站起来,第一个扶着李治走人,李治装着痛得难受,不忘回头只叮嘱上官仪:“上官仪,你也赶紧出宫回府歇着吧。”

这就走了,群里的太后们,宣太后感慨:“当皇帝不容易,尤其有群主这样的女儿的皇帝,更是不容易。”

李初:“我怎么了?”

吕太后:“正直,较真,没什么,但是你明知道皇帝带你来寻上官仪是为了化解你们之间的矛盾,你为什么还要和他吵呢?”

李初:“上官仪太过份了,他是想向父亲证明他是对的,他更希望父亲可以认同他的想法,那么接下来他会做什么你们不知道?”

萧太后:“只要他还没做,任他如何想又怎么样,现在的武后可不是当年的武昭仪,只能依靠皇帝而活,现在的她,有了自保的能力。”

都清楚李初之所以会和人吵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都是为了武媚娘,身在风口浪尖的人,一点小事都有可能变成大事。

但是,李初是不是小看了武媚娘,武媚娘从来不是没有准备的人,那么多年过去了,武媚娘怎么可能还不明白李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治要这个天下安宁,为此可以不惜一切,换而言之,若是有一天她成为李治认为的那一个可能威胁大唐的人,李治定会毫不犹豫地解决武媚娘。

武媚娘这一生活到今日,她是不可能再任由人来随意主宰她的生死的。

孝庄太后:“有话直说,较真,有何不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敢把话说出来。自然说出来的那一个,据理力争的人,不是更难得可贵?”

李初更认同孝庄太后的说法,她就是她,就算她想努力改变一些事,代价也不应该是成为一个不像她的她吧?

李治拉着李初出来,装着头痛的,武媚娘已经让李弘带着李贤他们全都散了,就连武媚娘都回宫了,所以李治拉着李初直接往自己的宫里去。

“你这孩子,明明让你去赔礼,为何又管不住你自己的嘴?”李治走远也不装了,问起李初,想知道李初怎么想的。

李初答道:“我赔礼是因为我大度,不愿意和他一个老人家计较,不是因为我错了,那么在他还揪着想把一切的错都归于我头上的时候,我为什么还要附和他?让他认为我是错的,他是对的?”

有些事就得讲清楚了,她赔礼是不想和上官仪再吵下去,让李治难做?结果上官仪还想把错尽归到她的头上,她怎么可能接受。

“父亲认为他说的都是对的,错的人是我?”比起上官仪来,必须是李治的想法更重要。

李治看着眼前较真的李初,无奈地问道:“若是我认为你错了,你打算怎么办?”

问得李初摊手道:“据理而争,父亲认为我哪里说得有错,你说出来,我们论一论。”

不想自己是一言堂,李初还是一个很讲理的人,“上官大人最让我来气的是,他自己明明辩不上来,偏偏又一副千错万错都是我错的态度,何其可气。”

李治看李初那模样确实像是气坏了,李治摇了摇头,“你是在帮你的母亲。”

李初坦然地承认道:“有人想对付我母亲,别以为我不知道。”

这话说得,李治幽深地看了李初一眼,李初盯着李治道:“难道我说错了?”

“错倒是没错,身处你母亲现在的位子上,多了去的人将她除之而后快,这一点你不是才知道,以前都不计较的,现在怎么计较起来?”

带着几分不太确定的语气,想知道李初到底怎么想的。

李初……“我那是不计较吗,分明是因为以前的时候父亲总会千方百计的帮母亲,眼下你是不想帮母亲了。”

一话落下,李治微微一顿,朝李初问道:“这是什么话?”

李初瞥过李治,“父亲的心境如何转变想必父亲自己比谁都要清楚,当着外人的面可以否认,和我何必。”

李治着实没能忍住地问道:“你小小年纪的,为何操心这般多,我和你母亲是大人的事,你莫管。”

话说得越是不靠谱了,李初反驳地道:“父亲明知道有些事一但做了总会有诸多影响,你和母亲的事,不可能和我们没有关系,有关系你还不让我管,说得过去?”

……李治不能反驳,总不能说无论他和武媚娘变成什么样子,他们兄妹都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吧,要是真能做成这般,或许他不是皇帝,直接能成神了。

李初看得分明,一语说破,李治便道:“你就算知道一些事,也不必说出来。”

“不说出来问题便不存在?”讳疾忌医,这样很好?

眨眨眼睛看着李治,李初等着李治回答,李治幽深地看了李初一眼,问道:“若是我和你母亲起了争执,你会帮谁?”

这个答案没什么太大的难度,李初想了想答道:“看你们争执什么,谁有理我帮谁。”

此话李治是相信的,李初并不是一个偏颇的人,她自己是个讲理的人,帮的也会是有理的一方。

“若无道理,只有利益呢?”李治终是再问出来,李初不解地追问,“夫妻之间,不能利益共同?从前可以,现在为什么不可以了?”

李治眼下分明对武媚娘存一些忌讳,夫妻之间有了间隙,这种间隙要是处理不好,必会成为旁人对付武媚娘的手段。

面对李初的回答,李治摇了摇头,“或许有些事一开始的时候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所以现在无法接受,既然无法接受,就会想办法改变,改变会有什么后果,你能明白?”

李初摇摇头,还是挽上李治的手道:“我只明白一点,我们一家的利益本是一体的,若是我们之间哪一个有损,都是旁人得利。站在父亲的立场,你是大唐的皇帝,父亲想要的是大权在握,不是一个傀儡皇帝,眼下朝中的臣子也罢,母亲也好,他们的权力都是你给的,你担心给母亲的权太多,是怕将来有一天母亲权太大,大得你想收回都收不回是不是?”

宣太后:“群主你可以不要这么实诚吗?这些话怎么能说出来?”

吕太后:“我们是太后,从前都是皇帝的女人,这样的话当然不能说,她是公主,多年经营要是连句实话都不能说出来,岂不是白干了多年的活。”

萧太后:“群主还是太直接了,小心捅到人的心口上,和你翻起脸来了?”

李初:“你们都不明白一个道理,利益间的关系最忌说得不明不白,说出来反而更好打消人的疑惑。”

确如李初所说,李治听完一时站住不前,“这么些年,你的史学得很好。”

突然转换话题,好在都是息息相关的,李初道:“父亲教我,母亲教我,我自然学得极好。”

李治一笑,“都是一样的教你,可是弘儿学得都没有你好。朝中诸事,他到现在都不懂得问题在哪儿,你倒看得一清二楚。”

这是在夸李初聪明敏锐吗?李初只当作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是祖父说的话,多读史,多听多看,再加上有父亲指点,我才能看懂,不好吗?”

“好,很好。那你再说说父亲现在是何心情。”李治想起李初方才说的话,意示李初继续说下去,李初倒是无所谓。

群里的太后们这些年结合李治和武媚娘没少给她上课,就算她本来不是一个懂得权谋的人,现在也成了一个会的,既然是会的,现在李治想听,虽然不确定李治真想听还是假想听,都是要想听的。

李初答道:“父亲最担心的是什么?你和母亲有一样的心境,都是想要大唐安宁太平,百姓衣食无忧。眼下你们的目标没有一致吗?还是起了分歧?”

有些事李初虽然敏锐的察觉,但说到李治的心情,李初一时半会也是没能理清皇帝的心情都是怎么样的?

李治听着李初的问题,倒是一下子笑了,李初没有要李治回答的意思,“权,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大权都握在手里的,一个人只有一双手,能做的事有限,正因为如此,所以朝廷才会设立文武百官,让他们帮着父亲办事。那么母亲其实也是作为一臣子来帮父亲做事,只是相较于一般的臣子各有各的心思,母亲更是你的妻,更在意你们共同的利益,维护父亲的利益。”

说清君臣的关系,还有李治和武媚娘有别于一旁君臣的关系,李治意示李初继续说下去。

“父亲和母亲的矛盾在哪里?因为母亲表现出来的才能?她太能干,总能完美的做好父亲你安排的一切?”李初理啊理的,把一些问题理清楚,也是让李治想清楚自己和武媚娘的矛盾在哪里?

李治听着笑了,冲着李初道:“这些话也就是你,除了你,没有人敢把话说出来。”

李初挑动眉头道:“就算他们不说,他们心里都明白,这是人之常情,可是人与禽兽之异在于,人可以自制,能压抑天性,父亲现在的想法是要如何?”

“若是我已经想清楚,我还会问你的,早就去做了。”李治笑笑地答来,目光看向远方,这时候的李治让李初觉得离得她很远很远,远得李初想要去追逐都不可能。

“你还小,再聪明,再能分析人心,依然还是不怎么懂得人心。像你和上官仪争执的一番话,你指出他的错,你认为他是有错的,但是他提出的想法,都是站在利于朕,利于皇权的位子上,你的母亲,现在确实在做着不利于大权,不利于朕的事。”李治倒是没有和李初说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只从利己,利于他自己的角度分析上官仪对李弘他们的教导。

这一点李初明白,点点头道:“所以父亲才会宽恕上官仪。当然,也是因为父亲还没有立刻下决定,你知道上官仪有很多话要说,但不想让他说出来。”

没想到李初更明白李治的心思,李治伸手抚过李初的发项道:“初儿聪慧,明白这些道理很好,不过有很多事没有那么简单。皇权之内,不是非黑即白,人皆思利己,包括皇帝。站在皇帝的立场,利己是根本,只有在利己的时候,他才会想怎么样可以利于他人。”

李初听明白了,“父亲是觉得母亲损及你的利益了?可是父亲,撤下母亲,换了另一个人,你能确定别人能做得更好?到时候你再要除了那一个帮你的人,因为你认为他损及了你的利,或许比起此时的母亲有过之而无不及?”

“没错,这就是皇权,血腥而残忍,皇帝想要除一个人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只要一句话就够了。”李治的目光一下子变得杀意乍现,转头看向李初的时候,似乎想要教得李初明白这个道理,她要明白,皇帝并不是一个寻常人。

李初道:“为什么父亲在别人损及你的利益之前,你不和别人说清楚你的底线在哪里?”

怕是没想到李初听完竟然只有这样的一问,怔怔地看向李初。

李初道:“哪怕作为一个皇帝,有用的时候捧着一个人,没用的时候就要将人弃之而后快,皇祖父在时不是如此,难道他是那么教父亲的?”

宣太后:“扎心了!”

吕太后:“鼓个掌。不是说太宗在世时没有除功臣吗?几乎陪他打下天下的臣子都得到善始善终了,李治现在是想学刘邦?”

萧太后:“别说,想想四位辅政大臣的下场,高宗因为有武则天顶着,他那狠辣竟然被人生生传成了懦弱,所有的恶事都是被逼的,都是武则天逼他做的。”

孝庄太后:“恶事由他做,恶名由人担,这可是好事,他还有所不满了?”

一众吐糟都是似乎发现李治的本性,诧异李治竟然是这样的一个人,太不可思议了。

李治再一次被问怔了,李初难得找着一个机会和李治谈心,没理由谈一半放弃的。

“父亲想过为什么大唐在祖父之时能迅速的恢复民生,经济,军力吗?一个皇帝的能容人或不能忍人,难道君臣都是瞎子?有容人之量的君王,下面的臣子自会尽心尽力为你办事;反之,一个皇帝用完人就想扔,还会有人愿意为你尽心办事,以你的利益为重,大唐的利益为重?”

为君之道,李治认为自己现在做的就是为君之道,李初可不认为,为君的办法千万种,学谁不好要学刘邦,卸磨杀驴?

必须是要学学唐太宗李世民啊,二十四功臣,那些跟他打天下的人,在他一朝可都是几乎善始善终的,零星几个杀了也是因为确实犯下大错,至于李治除人,这事就不能怪到李世民的头上了是吧。

李治……幽幽地扫过李初,李初可不怕,话都说出口了,有什么可怕的。

“连你的妻,你一手扶起来,你认为分权不会影响太大的人现在你都忌讳,生了除人的心思。父亲,你确定再这么下去,不会寒了无数臣民的心?还会有人愿意和你尽心尽力的治理天下,给大唐一个安宁?”

有些问题,李治不是想不到,只是选择性的去避开,他以为自己只要避开了,只着重了一处,就能当作有些问题不复存在。但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看李初不就把问题都给他点出来了?

君臣相交,可不是只有单方面付出,想让臣子心甘情愿的为你所用,当皇帝的最起码得不是那卸磨杀驴的主儿吧。

李治看着李初许久,久得李初都以为自己脸上有东西了,所以摸了一把脸问道:“父亲,我脸上有什么?”

被问得一下子回过神,李治摇头道:“我只是没想到,初儿学史学得这般好。你母亲也时常以你祖父为榜样,事事想学你祖父。”

这话要怎么的接,要是武媚娘和李世民没有那一层关系,李初定是要点头夸一声学得好的,现在的情况有异。

先帝的才人,当今皇帝的皇后,她不相信武媚娘会在李治的面前把自己的想法说得直明。

“父亲不想学祖父吗?”不想附和的最好办法是反问,说武媚娘的李治,难道不想学李世民了?

就算李世民去世多年,前朝的臣子可还有的,多少人在李治的耳边提起李世民,李治就没有一点要学习李世民的意思?

李治再次一塞,所以下手揉起李初的头来更加不客气,“你是公主,前朝的事不是你该管该问的,只管好好吃,好好玩。”

李初没能忍住地反怼,“父亲你不是养公主,你是养猪。再者我没想管前朝的事,我就是管管父亲和母亲的事,要是父亲和母亲没事,我才不想多问。”

……李治总不能说这事和武媚娘没关系吧,明明就是有关系的事,还要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我明天要出宫,父亲,我要宫牌,随时可以出宫的宫牌。”陪李治做了一场戏,说了一通的话,不能忘记最重要的目的。

李治瞟过李初,“你把事情办砸竟然还想出宫行商的事。”

“父亲,我们说好的我去赔礼,没说过赔礼要得到他的接受才算完成,你可不能现在加条件。”当李初为什么赔完礼立刻和上官仪怼起来,就是因为李初和李治之间的交易只说了赔礼,并没有要求得到上官仪的接受。

指出不能允许李治临时加条件的问题,李初道:“父亲,君无戏言。”

好吧,谁让李治没有先把条件说好,事情闹到现在,李治总不能说不许吧。

不能说不许的情况,李治还是不想那么轻易地答应李初,“内宫事务都是你母亲在管,出宫的令牌你得问你母亲要去。”

李初岂不知李治打的什么主意,想把球往武媚娘的身上踢啊,李初道:“父亲说过的话,母亲定是会同意的,你不给,我打着父亲的旗号去要,肯定能要到。”

那么直接地告诉李治,你就算不给,我也会打着你的旗号到武媚娘那里要,你是拦不住的。扎心啊!

李治不作声,心里想着如何派人去和武媚娘先说一声,千万让武媚娘不能把李初要的令牌给了她。

“父亲就不要想着派人去和母亲通气了,我保证他们肯定没有我快,所以你直接把令牌给我吧。”李初倒是先把李治给堵上了,告诉李治她可是动作比李治以为的还要快的。

“当然,父亲要是想用缓兵之计,到时候别怪我翻墙出去。”李初都敢威胁上李治了,软的硬的全都一起用上,看看谁能赢?

李治都忘记多少年没有被人威胁过了,乍然一听笑出声来。

“你啊你,真是吃定我心软舍不得了?你敢翻墙,难道我不能找人把你关起来,让你连门都不能出?”李治很喜欢和李初的对峙,此时问起李初来,倒要看看李初能怎么办。

李初摇头感叹地道:“父亲要不要试试看,就算你让人看着我,我照样能翻墙出门,谁都捉不着我。”

自信满满的呢,李治不解地看向李初,想让李初细细地说说,她是哪里来的自信,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李初道:“袁天师的本事旁人不清楚,父亲能不清楚,我可是袁天师教出来的徒弟,哪怕不能学到袁天师十成十的本事,五成还是有的,五成想出宫门,在他们又不敢真伤我的情况下,我不能?”

说了本事还得分析一下形势,李初放话!

李治倒是很喜欢李初这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什么事都能做,挺好。只是出宫经商的事,你想好了?”

“父亲是觉得我做不好,想劝我打退堂鼓。可是想做的事还没做过就让你把结局说定,那怎么可以。”李初不是那种被人说两句就打退堂鼓的人,她想做的事无论如何都要去做,就算是失败,也要从失败中找到问题在哪儿。

再一次愉悦的笑出声来,李治冲李初道:“想出宫可以,我派给你的侍卫你带着,不许做危险的事。”

看李初不管他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她都要去做的样子,李治倒是认为可以放李初去试试,凡事还没做,怎么可以轻易的放弃?

李治的要求李初完全没意见,“好,我答应了,从前我初一十五往安国寺去怎么样,以后我出宫也会怎么样,听父亲的话,也听母亲的话,保证不胡闹。”

乖巧的人眼看好处要到手,必须更要表明自己是个乖孩子,她会好好地听话,专心的办事,不会惹上不该惹的人。

不过,大唐的地界里有什么是她不该惹的人吗?分明是她出门人人该瞧仔细,别把她给惹了。

李治的要求才提了一半,另一半都没机会开口,李初倒是先一步保证完该保证的了。

“你啊!”至此,只是出个宫罢了,李初想去就让她出吧,李治无奈的啊!

“该读的书,该上的课,都得上,考试还得名列前三,要是有哪一样做不到,便不许你出宫了。”李治还有其他的要求,李初各方面都学得很好,读书也一直都挺不错的,李治并不希望将来李初把心思都放到外面,把学业落下了。

李初立刻立正站好,严肃地道:“保证一定名列前三,不给父亲丢脸。”

宣太后吐糟:“你们家学堂都是你们家的人,你不给李治丢脸,就是别人给他丢脸了?”

李初反驳:“那关我什么事?”

哈哈哈,确实不关李初的事。

得李治的松口让她出宫,拿到手一块可以随时出入宫门的令牌,李初都快乐坏了,赶紧知趣的退下,让李治自忙去。

李治教训李初不成,倒是听了一番李初的谏言,他那一颗不定的心,倒是稳定下来了,或许有很多事都不像他想的那么难,既然心存不满,倒不如把话说出来,说清楚,且看武媚娘会如何?

想找机会和武媚娘好好谈谈,提醒武媚娘把握一些尺度的李治,岂不知早已经先一步被李初卖了。

李初拿到令牌,二话不说地回宫,群里的太后们正如火如荼的商量怎么在宫外给李初建立威望,争得民心,以此增加她们的积分。

这么些年李初在宫里进展缓慢,系统一直没能升级,都催李初几回了,最后还是太后们出谋划策,暗指李初在宫的地盘太小,可施展的机会太少,不如出宫去,天高任鸟飞,总能加快威望的建立,得到民心的。

其实相比系统和太后们,李初一点都不着急,出宫这事她是认为可以有好处,因此才会迫切的想出去,至于后续,还是出宫再说吧。

才回到宫殿立刻收到武媚娘派来的人冲李初道:“公主,皇后娘娘让你过去一趟。”

过去做甚,不用问李初都知道,赶紧乖乖的过去,武媚娘正在自己下棋,几个小的都不在,李初进去即朝武媚娘福身见礼,“母亲。”

武媚娘指着自己面前的棋盘道:“过来,陪我下棋。”

李初没意见,作为公主真是琴棋书画,样样都要学,虽然学得不易,但是李初学得很充实,倒是希望这样的日子可以久一点。

只是李治和武媚娘之间的间隙,但凡看到他们在一起李初都能瞧得分明,其实很是担心的。

李初在武媚娘的对面坐下,棋已经下一半的武媚娘招呼李初道:“你执白子,我执黑子,该你了。”

好吧,下棋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做,李初点点头,仔细看了半天棋盘才落子。

“上官仪此人,你观他是不是越发过份了?”武媚娘在李初看棋盘这会儿问李初一个问题,李初迟疑半响答道:“于父亲来说,他是一片忠心为父亲,更为大唐,其心可表。”

武媚娘听出来李初话里的意思,一眼瞥过李初,李初看着棋盘没注意到,正好看完棋盘,落下一子,笑着冲武媚娘道:“母亲请。”

把武媚娘唤回了神,武媚娘的注意力即回到棋盘上,没有犹豫地又落下一子。

“你的意思是你父亲想护着上官仪。”武媚娘并不是询问,更多是肯定。

宣太后立刻发言:“武后想排除异己。”

吕太后:“一个想除掉她的人,不先一步下手,岂不是错过。”

萧太后进言:“你得劝一劝,你都劝高宗了,总不能不劝劝这位吧。”

李初发了一句:“我自有主张。”

这几位都只能给李初意见,不可能帮李初做决定,那么多年下来,其实太后们都明白这一件事,李初别看权谋的事懂得没有她们多,心性异常坚定,她们出谋划策,李初并不会全都听。

李初道:“忠于父亲的臣子,若是父亲都不愿意庇护,换了母亲,母亲会愿意和这样的人在一起?”

该到武媚娘落子,武媚娘的动作微微一顿,似乎没想到李初会问出这个问题。

武媚娘道:“若按你的意思,由着上官仪想如何便如何?”

李初道:“母亲心里清楚着,决定母亲未来的人不是上官仪,而是父亲,上官仪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父亲怎么想。你和父亲之间的事,还是该由你和父亲解决。”

这些事,武媚娘不是不懂,只是想要解决起来太难了。

“母亲,你喜欢现在的日子吗?”在武媚娘思量李初话中之意,想该怎么样去办好此事的时候,李初已经再一次将问题提出来。

武媚娘没有犹豫地道:“还好。”

李初道:“母亲想过吗?在权力和父亲之间,或许有一天你要做出一个选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不会。”武媚娘没有一丝犹豫地告诉李初,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李初很想知道为什么武媚娘可以这般笃定?带着疑问地看着武媚娘,武媚娘答道:“因为我心里比谁都明白,我现在的一切都是你父亲给的,换而言之,他随时可以把他给我的这一切收回去。”

这么清醒啊,李初都有些恍惚了,所以武媚娘会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的一生寄于李治的身上,就算李治想要收回给她的权利,想让她过得不好,武媚娘都愿意接受?

“母亲坦然接受了?”李初心中即存疑惑,岂有不问的道理。

武媚娘反而问起李初,“为何不呢?你觉得我会和你父亲争斗起来吗?哪怕争,我有多少胜算,最后会是什么后果?”

作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心里要清楚所谓的利益,还有得失,得几何,失几何,都得在心里衡量。

武媚娘道:“我和你父亲最大的区别在于,他输得起,可我不行。”

李初道:“可是父亲的心里对你有了疙瘩。”

这个问题倒叫武媚娘笑了,往后半倚着靠枕道:“有你啊,你已经帮我把前路扫平了,接下来的路,我会走得很顺畅的。”

睁大眼睛看向武媚娘,武媚娘笑得妩媚,可是被权力沉浸过的人,举足投足间都带着威严,还有自信。

她料定李初会帮她,她不能说的话,不便说的话,李初都会帮她说,李治还会听进去。

李初说不出此时是什么样的感觉,她在想自己是不是成了武媚娘的棋子?

“你猜上官仪为何突然在你们的课堂上和你们说那番话?”武媚娘反转话题地问。

李初本能就问道:“为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李初:亲娘太可怕!

武媚娘:你父亲不可怕吗?

依然是肥肥的万更!我这么乖,继续求留言,求花花,求灌溉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