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 第150章 第150章左相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第150章 第150章左相

作者:意元宝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8-29 01:45:49 来源:转码展示1

李旦紧紧地握住李初的手, 全然的信任,都是对李初的希望。zuowenbolan

“可是这样一来的话,你们……”李初考虑到的是李旦他们的心态,李旦道:“这个皇位本来就不是我的, 从前不是, 以后也不是, 现在成为一个傀儡, 不过是因为母亲所需要。可是姐姐有此心, 母亲是否知道?”

李旦也是个难得的聪明人, 第一时间担心的就是武媚娘是否知道李初的心思,如果知道了事情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明明李初在和李旦请罪, 李旦不但不怪罪李初动了不该动的心思, 斥责李初痴心妄想,反而担心李初会因为这份心思引起武媚娘的不满。

“母亲已经知道,我今天已经告诉母亲。”正是因为连武媚娘都说了, 李初认为自己更应该告诉李旦。

李旦有些心急的追问,“母亲是何反应?”

问完又想起来自己被武媚娘禁锢在宫殿之中, 任何人不得来见,可是李初能够进来, 这就证明是武媚娘允许的。

武媚娘在知道李初的心思之后,还允许李初来见李旦, 也就是说武媚娘并没有为李初动的心思生气。

“母亲对姐姐总是不同的, 是我多想。”李旦想清楚一切, 神情恢复平静,但却目光灼灼的盯着李初,“既然母亲已经默许,那么姐姐就不要迟疑, 你要努力。将来我们这些兄弟希望能够得到姐姐庇护。”

自己没有这个本事,就让有本事的人来做,眼前的李旦想的比任何人都清楚。

况且朝中的局面过于复杂,根本不是李旦这样的人能够应付的。再加上还有武媚娘在其中,武媚娘太过可怕。反正李旦到现在根本起不来半点反抗武媚娘的心思。

“好!”既然李旦都支持李初做这些事,李初绝对不会再退让。

“接下来,只怕母亲就要开始最后的行动,只要母亲能够成功,我也算是解脱了吧。将来就由姐姐为我们遮风挡雨。”李旦想到即将可能发生的事,却只有松一口气的想法,原本他就不是皇帝的继承人,被武媚娘推上这个位置也仅仅是傀儡而已,如果不是李初处处护着他,从一开始,李旦可能都没有资格出现在朝臣的面前。

这样完全没有自由,也没有自己想法的日子,李旦一点都不想过。时时刻刻都盼望这样的折磨能够早些结束,这样他就能够解脱。

先前他还在想,如果自己被从这个皇位上拉下去,他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将来的日子会不会比现在更难?

如果说之前还有些担心,不知道将来的日子怎么过,如今知道李初的心思,李旦却觉得心中的大石完全放下。

有李初在前面为他们遮风挡雨,他们就不需要再担心。

李初没能控制的伸手抚过李旦的头,不管是李哲还是李旦,他们都不是李治培养成为皇帝人选的人,但是最终却是他们上位,只能说是时也命也。

而就算他们坐在这个位子上,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做好一个皇帝。

偏偏没有人给他们学习的机会,有武媚娘在他们面前压制着他们,连皇帝的大权都摸不着,他们就已经被废。

先是李哲,接下来会是李旦,李旦早就已经料到自己会有这样的结局,也是无所畏惧。

“有姐姐在,真好!”李初的动作让李旦的心很暖。

本来以为随着父亲的去世,大唐的天下,他们离家的天下都将面临大变。李旦自问没有能力扭转乾坤,甚至他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但却被推上了这至高无上的位置,不管李旦心里怎么不愿,没有人会相信他的不愿。

他就这样成为了大唐的皇帝,一个傀儡皇帝。

就算他想和人吐诉心中的委屈难过,又有谁愿意听?谁又会觉得他真的委屈难过。

只有李初,还是如同当年一样,还是那个护着他的姐姐,知道他的委屈难过,还愿意安慰他。

李旦忍着不让眼中的泪水落下。李初的局面其实不比他好到哪里去,他就算帮不上李初什么也不能拖李初的后腿。

“很快就会成埃落定。你再忍一忍。你身边的人都是你可以信得过的。放心。”李初其实知道李旦心底最大的恐惧是什么?李贤已经死了。就算武媚娘是口否认,那不是她的意思,但是李贤就是死了。

谁又敢保证会不会有人在像对付李贤一样的对付李旦,至少李旦心里很是畏惧害怕。

“让他们寸步不离的跟着你,不管是吃的,用的,穿的都要经过他们的手。”李初低声叮嘱李旦,这也是李初来看李旦的原因。

有太多的人自以为聪明,而且也懂得武媚娘的心思,所以他们会自作主张地做出一些哪怕连武媚娘都不认可的事情来。

李旦有这样的担心,李初也有,所以早在很久之前,李初就已经安排了人守在李旦的身边。

这样的惊喜让李旦睁大眼睛,嘴唇哆嗦,“姐姐,姐姐。”

激动的想要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欢喜,李初却握紧他的双手,让李旦一下子镇定下来,“以前怎么样,以后还是怎么样,不要让任何人发觉。包括太后。”

要说李旦最担心的人就是武媚娘,所以她又怎么可能会把这些事情告诉武媚娘?

压抑内心的欢喜,连连点头。

“我不能在这里陪你太久,往后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凡事小心。”虽然李初已经派了人在李旦的身边庇护李旦,可是凡是李旦还得自己小心。

“姐姐放心,我会万事小心,你也一样。”李旦收拢脸上的笑意,目光担忧又充满期盼的看向李初,希望李初可以尽她所能的做好。

得到李旦的保证,李初算是暂时放下心中的大石。

和李旦一再提及一些小事,李旦都答应的爽快,直到天快黑,宫门就要下锁,李初才不得不离开。

不过今天进宫算是收获颇丰,萧太后:“李旦绝对是最让我诧异的皇帝。我怎么感觉他巴不得赶紧把皇位丢出去。”

吕太后:“像他这样子当皇帝有什么意思,换了是我,我也不乐意,不如不当。”

宣太后:“我更想说的是,当皇帝接受能力那么强,既认可自己的母亲即将成为皇帝,也觉得自己的姐姐将来要去争皇位没什么大不了。这样的皇帝太难得。”

一时之间分辨不出来,宣太后说的是反话还是称赞,所以萧太后决定问个明白,“宣姐姐究竟是夸人还是骂人?”

宣太后:“大概还是称赞的多一点。”

虽然当不好一个皇帝,但是能够识时务,而且更能明白所谓大势所趋,最后不如选择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人支持。

孝庄太后:“难道不应该称赞群主一句,如果不是群主一心一意庇护李旦,我相信李旦不会这么快接受。”

这样的一番话,其他太后连连点头认可。

接下来很是热闹,以一个名为傅游艺的人为首的七品官员,领关中百姓九百人诣阙上表,请武媚娘登基称帝,武媚娘拒之。

不过数日,四夷酋长,和尚、道士,共计一万两千人,再次于神都宫门前请武媚娘登基,武媚娘再拒之。

又过数日,百官及帝室宗威、百姓,共计六万人等再次上表请武媚娘登基,这一次,连李旦都前来请愿,希望武媚娘可以当仁不让。

也在这个时候,神都洛阳现百鸟朝凤之盛况,对此,百姓齐呼,这是天降祥瑞,证明武太后乃是天赐之,天命所归,以此当称帝号令天下。

这一次,武媚娘没有再拒绝,顺应天命民心,改国号为周,李旦也改名为武轮,称皇嗣。于九月九日正式登基,李初和李末,再次变为公主。

而在武媚娘登基的当天,武媚娘再下诏书,求才求贤,不外乎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可以为她所用。

但是,最让人注意的是,武媚娘在其中加了不同寻常的一句,天下有能者,不论男|女,若有心报效国家者,何不参加科举,一月之后,大唐再开科考,这一次的主考官竟然是安定公主。

科举的事情,大唐自建朝以来已经不断地形成了规定。主考官每次也是有朝中的宰相担任,这一次也不例外,只是唯一的差别是有了李初这位公主参与。

联合武媚娘下达的诏令中,不论男女这句,再加上让李初主考,有人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然后李初的百姓日报很快刊登了一份名为科举之制,当分男|女否?的文章,

百姓日报可谓是大唐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报刊,那么多年在李初地打理之下蒸蒸日上,几乎大唐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百姓日报,像那些关乎天下的大事,都能从李初刊登的百姓日报上看到。

所以现在的百姓几乎都已经习惯从百姓日报里得知天下事,包括现在武媚娘登基改唐为周的信息,以及求贤若渴,召令天下有才有能之人前赴神都洛阳参加科举,着重要说明的一点是,不管是男是女,只要去参加科举,但凡有能的人都将录取成为朝中的官吏。

至于将来能不能成为天下栋梁,国之宰辅,那就看个人的本事。

这篇文章出自武媚娘之手,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在指出古往今来女子多少有才却不为世人所容而埋没,现在女皇登基昭告天下,就是想让天下的女人都能站出来证明自己的才华。

至于有多少女人愿意证明自己,而且,可以冲破重重的考验,站在明堂之上的,那就看个人的本事。

女人的人生不是只能一位于男人,完全也可以自己掌握自己。以前是没有机会,现在太后登基称帝,而且允许女子参加科考,这就是一个机会。能不能把握机会一飞冲天,就看女人是不是愿意居于男人之下,一辈子只能依附于男人。

这么显眼的一片文章直接刊登在头条,一石惊起千层浪,人们还没有完全消化武媚娘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的事情来,李初就刊登下这样的文章,有人暗暗唾骂武媚娘一个女人闹事不够,更要让天下的女人都如此不安于室。

可是武媚娘压根不把这些事情放在眼里,甚至武媚娘的后招都由李初早早为她准备好。

隐隐放出风去,武媚娘竟然想把已经下狱的酷吏全部放出来,这一下那些本来骂的挺欢实的人突然没有声音,不是没有人上门想询问李初一直没有处置酷吏就等着这一天,但是面对李初板起一张脸,就算再想问,话到嘴边全部都咽了回去。

李初就料定不管外面传的怎么沸沸扬扬,只要把酷吏亮出来,先前经历过的噩梦所有人都不会愿意再来一回,他们会知道怎么选择的。

在武媚娘放出来想将酷吏释放的消息,武媚娘在早朝之上问起君臣,“让女子参加科考,诸位还有什么意见?”

一干臣子半天都不作声,但总是有人咽不下这口气,“陛下,女子为官实为不妥。”

“是啊,女子为帝更是不妥,那朕该退位让贤?”正正经经当上皇帝的武媚娘,这个时候说起话来,那叫一个扎心。

“臣无此意。”敢说武媚娘不该当这个皇帝,他是脑袋不要了?

“那么朕以为取才纳贤,以才而用,自来如此,只要得利于天下,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况且就算任用女子也是要女子能够参加科考一举金榜题名,才有资格站在朕的面前,你们若不是容不下女子,为何就不能让她们和你们男人比一比,难道你们是怕取仕之女子,会比你们男子要多得多?”

武媚娘只是一个任贤用才的人,若不是她知人善用,也不至于有这么多人对她忠心耿耿。她也不会成为现在的大周皇帝。

现在的武媚娘仅仅也不过是做同样的事情,取才任贤,只是这些才和先前有些不同。以前的都是男人,现在却是男的女的都有。

“周兴等人,朕思量是不是要查一查?”武媚娘不相信下面的这些朝臣不明白武媚娘为什么会忽然开女科,想要让女子来参加科考?

酷吏,女子,武媚娘必须要一批完全和她站在一边的人。所以下面的这些朝臣必须要选择一个。

傻子都知道酷吏是干什么的,要是再让酷吏们出来,这满殿的臣子有多少能继续活下去?之前那几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难道他们过的不够,想再继续?

如果这是他们的选择,武媚娘表示自己肯定会支持。

就算有人不怕酷吏,可是有太多的人都怕,所以那一位还想开口,就为拦住不让武媚娘开女科的事情,已经有人先一步站出来,“陛下举贤纳才,臣等并无异义。就依陛下所言,允许女子参加科考。”

不傻的人都知道应该怎么选择,所以哪怕有人铮铮傲骨,不想让女子入朝,可是女子入朝那怎么都比酷吏横行的好。

“安定公主主考,你们有什么意见?”还有一件事没说清楚,武媚娘可不得说出来。

“公主贤明,德行为天下称赞,甚佳。”就算现在有人说李初只是一个公主,不合适,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李初这么多年在百姓在官员中的声望。这确实是一个胸怀宽广,而且有识人之能的公主。

武媚娘想到这些主意都是李初出的,酷吏,女子,哈哈,他们最怕的是酷吏,最不想让武媚娘实施的就是酷吏政策,现在好不容易这些酷吏全部被打入大牢,谁也绝不会愿意再让人放出来。

那么就算他们不能容忍女子出仕参加科考。但是相比酷吏带给他们的压力,生死的威胁,他们依然还是会选择让女子有机会参加科考。

所以从一开始,李初把酷吏留着不审,就那么关着他们,就是留着震慑,绝对的震慑。

武媚娘从心里发出感慨,李初算无遗漏,步步为营,着实厉害。而且还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也能解决一些大问题。

酷吏这些人李初定是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但是,李初没有从一开始就解决这些人,更是借用武媚娘打造的震慑,一步一步促成现在女子可以参加科考的局面。

懂得借势,善于用势,这样的人不成功是绝对没有可能的。

所以武媚娘内心是高兴的,为李初这份本事,这份心计,天下人的心,她都料到,也觉得可以用。

“那么今岁的科举就这么定下啦,诸位一道商议究竟出和考题。”武媚娘完全达到目的,自然欢喜,所以语气缓和。让下面的朝臣们一道商议,究竟这一场的科考应该怎么考?

朝臣们连连应是,武媚娘又想一件事,“还有一事,从明天开始安定公主随诸位一道上朝参与朝政。”

这件事想必李初并不想,但是武媚娘想像自己将李初推在最前面,直临所有的质疑和风浪,很多事有李初帮她做,会比武媚娘自己亲自动手更合适。

李初既然想成为下一任女皇帝,那么就应该从现在开始适应这份针对。

武媚娘下定决心,定然不许任何人反对,所以说完后,武媚娘扫过所有人,注意他们所有人的神情变化,同时告诉他们,“朕以安定公主为左相,往后,望你等一心辅佐于朕。即刻颁下诏书。”

语气中的不容置疑,谁敢吱声?

武媚娘发现没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立刻站起来离开。同时也在想,若是李初听到这份诏书会是何心情?

*

“哈哈哈……”李初的心情,自然是愉悦的,这份诏书不仅仅是让她可以名正言顺的出仕,更是让她成为手握大权的宰相,所以,她可以在暗中准备得更多。

吕太后:“群主不要只顾着高兴,你该明白武皇可不是省油的灯,这一回把你推到明面上,那是要你去朝局厮杀,如果你稍有不慎,你会被那些人生吞活剥的。”

萧太后:“虽然有危险,可是也是最好的机会,我们多帮群主看着点,相信能够让群主站稳脚跟。况且群主没有正式参政,只是在暗地做事就能令武皇心生惧意,现在,给群主机会,看吧,下一任皇帝的位子必然会是她的。”

看看李初给武媚娘出的主意,出一个女皇帝从根本上解决不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阶级问题,不能否认现在这个时代的女人地位算是相对的高,但这份高并不够,至少在她们这些太后看来都不够,就她们自己经历过的事,她们难道没有提拔过女人封候?

有的,可是随着她们一死,没有女人居于高位掌权,女人受到男人的打击更大,压制也会更多。

可是,想要从根本改变男人和女人的社会地位,其实并不容易,至少在李初活过的二十一世纪里,多少的女人为男人所歧视,他们依然认为女人只可以作为他们的附属品,而不是一个平等的人。

然而如果不给女人机会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官场中占据一定的位置,那么女人永远不可能和男人平等的说话。

李初想出这样一个办法,就是要让天下的女人一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将来大家的地位提高上去,得利的可是天下女人。

武媚娘这一登基为帝,不知让多少的女人看到希望,有多少的女人觉醒,原来一个女人也可以当皇帝,也能当成皇帝,那么也就是说,将来她们也同样可以为官,当一辈子的官?

只想到这个可能,多少人会心动,多少人会为这个目标而前行,多少人会站出来,李初可以想像。

当然,接下来李初得加一把火。

“慈心。”李初唤一声,慈心听到李初爽朗的笑声,不难看出李初的欢喜,此时一唤,慈心没有犹豫地站出来,立在李初的面前,“公主。”

随着武媚娘登基,李初再一次变回公主,武媚娘让李旦改命武轮,但却不敢提出让李初也改姓改名,李家,李初从来都是李家的人,想让她改名改姓,武媚娘得想想后果。

现在的情况武媚娘没有时间和李初闹,所以,自然是不想让自己再节外生枝的,况且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女人,就算李初这样背地里握着大权的公主,也总是会令人轻视,毕竟她不能传承江山,更没有肩负重任,谁管她改不改姓。

“去把她们召来,然后开一个擂台,诚邀天下有才之人以才论高下。”看热闹不嫌事大,或是想让更多的人可以站出来,李初确实得让天下人都看到女人的文才。

李初的手里确实有那样文才出众,胸襟宽广,目光长远的女子,所以,就得把这些人亮出来,就得让她们打击打击天下的男人,让他们知道女人的厉害,想说女子不如男,比试过才知道。

“是。”有些事,李初和武媚娘提出来,自然也要安排妥当,她办事一向靠谱,否则的话,又怎么会有今天的地位。

很快,神都洛阳摆起一个擂台来,上面写着一句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以文会友,诚邀天下有才有能者一较高下。

借用毛大大的诗,虽然对不起毛大大,但这句诗用来既显得大气胸怀,文采自成,所以怎么能不用?

不亮点本事出来,怎么把人引上去,怎么让他们去和擂台上的女眷比划?

可是第一天,没有一个人上去,慈心回禀的时候有些心急,她这些年跟着李初,从来没有因为这些小事心急过,但慈心比方便都清楚,这不是一件小事,这件事关系重大,李初将来能不能把局面打开,就要看这件事能不能做好。

“不用急,没有人上,我们自己派几个人上就好,这种事情,有一就有二。”找几个托儿是什么难事?只要局开得好,接下来,一切都好说。

慈心一僵,显然没有想到还可以弄个假的,把人都吸引上去,自然,慈心这就安排人去办。

李初就算明面上公主府是没有属官,可是背地里她手里的人才并不少,并有那样大气的人,以才论之,谁有才,谁无才,一比就知道。

女人怎么了,如今的陛下都是女人,他们心里直犯嘀咕,再是不敢小看女人的。

所以,有了第一个人出面,比起作诗,比起写文章来,自然有高有低,本来一群观望的人,突然意识到这敢摆擂台的人确实有些本事,不像是闹着玩的,岂有不出来的道理。

一个又一个的人出面,以才论之,自然也有越来越多的女子站出来,毕竟像洛阳这样的地方,汇集天下的人才,不仅是男人,还有女人,她们以前的时候没有机会表现,现在有了机会,哪一个都不可能放过。

而且随着这样明显代表男人和女人两极的比试,最后竟然引得各地的有才之人纷纷汇集长安,着实是李初不仅开了擂台,更将两方所有讨论的内容,诗词也好,文章也罢,全都印刷成册,刊登纷发天下。

多少人看着上面文采出众的诗词动心,又有多少人迫不及待的想和来此一展自己的抱负,显露自己的才能,因此,最后的这一个擂台比下来,连武媚娘都惊动了。

当然这是后话,如今李初让人搭了擂台,她自己最重要得做的事可不是在擂台上,而是第一次的早朝,以大周左相的身份参加早朝。

“公主殿下。”不得不说,虽然一开始看到李初确实让很多人的脸都一僵,可是他们又很快的恢复过来,礼不可废,这样一位公主,不仅有权有能,她要是上朝,其实对很多人都是好事。

武家,武敏之被封为魏王,武承嗣和武三思一个被封韩王,一个被封为梁王,一个两个的,都已经是王侯,而且完全就是随着武媚娘称帝,水涨船高,人也更是嚣张。

武敏之还好,武承嗣和武三思那尾巴都要翘起来了。偏偏,得意洋洋走进来的两个人,在看到李初的时候,一下子僵住。

就连挂在他们嘴角边的笑意也一下子收敛起来,而且严正以待的朝李初作揖,“公主。”

李初一眼撇过他们两个意味深长道:“两位新晋的王爷,我还没有去你们府上,当面向你们道一声恭喜,现在说也不算晚,是吧?”

别听着李初波澜不惊的语气,他们就以为李初不想和他们为敌。

这么多年来,这两个人吃的最多亏都是李初给的,所以面对李初他们不由自主的提起十二分的小心。

“公主客气啦。不管公主什么时候恭喜我们都不算晚。”看到李初,武承嗣和武三思都直不起腰来,他们害怕是真的害怕,尤其拿不准李初突然会做出什么事,让他们又得一把回到解放前。

已经两次去过流放的地方,这两个人已经不想再吃任何的苦头,现在是武媚娘当皇帝,这里再不是大唐的天下,而是大周的天下。其实他们也不应该再这样畏李初如虎是不是?

想给自己打一个气,可是李初一眼撇过,“今时不同往日啦,从前我是大唐的公主,如今这是大周的天下,你们是大周的王爷。说起来爵位与我相同,或者更该说你们在我之上。所以其实你们完全可以考虑把从前我家在你们身上的一切全都还回来给我。”

在武承嗣和武三思壮气想要和李初硬气一回的时候,李初已经将他们所有的想法道破。

吓得武承嗣和武三思心惊胆战,武三思急忙解释,“公主误会,臣等绝无此意。”

就算真的有这种念头,也绝对不可敢在李初的面前承认,可是李初已经完全明白他们两个的想法。

纵然他们不承认,李初也只是轻轻地瞄了他们一眼,“其实我很期待你们出手的。所谓分个高低,总得你们动手,我还手才能让皇帝陛下看个一清二楚。没有你们的无能怎么衬托出我的才能。”

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李初这样说话,多少人掩着嘴偷笑。

而武承嗣和武三思的神色一下子黑的跟煤炭似的,他们不是不想说反驳,可是从年少时李初就已经比他们聪明,比他们能干,压的他们完全喘不过气来,和李初为敌,他们什么时候占过便宜?

就算现在是大周的天下,可是上面当皇帝的人更是李初的亲生母亲。

武媚娘难道会为了他们而和李初撕破脸皮?他们如果不是主动进犯李初也就罢了,一旦他们有这个心思,第一个饶不得他们的人就是武媚娘。

“公主殿下文武双全,非我等可比,我们岂敢不自量力。”关键时候还是武三思比较识时务,连连认怂,就希望李初能够放过他们。

“那么不想和我为敌,往后管好自己,不要处处想着排除异己。朝中的诸位宰相都是天下的栋梁,不是你们可比的,如果你们胆敢陷害忠良。我会第一个饶不了你们。”

最近武承嗣和武三思都不安分,处处网罗大臣,他们以为帮着武媚娘登基成为皇帝就是大大的功臣,所以他们想向天下人展示,如今这天下已经是武家的天下,他们最大的目的是下一位皇帝的继承人。

有野心很好,李初不能否认眼前的这两个人都是有野心的主,但是……

李初缓缓的走向武承嗣和武三思,只是这样走过去,却吓得他们不由自主的后退,李初一声嗤笑,“两位王爷怕我会当众杀人吗?只是想走过去和两位王爷说一声,手千万不要伸的太长,否则的话你们会追悔莫及。”

武承嗣和武三思怕极李初,就想离得李初远远的,所以哪怕李初只是靠近他们,也足够令他们心底发寒,不受控制的想逃离。

李初一声嗤笑,一下子让他们清醒过来,他们竟然怕李初至此,有什么必要,这里可是明堂。

挺直身板,想要转身和李初说几句话,可是李初根本不给他们机会转过身,冲一旁的大臣们道:“让诸位见笑了!”

不不不,最近的武三思和武承嗣太嚣张跋扈,眼前的这些朝臣们,哪一个不是心中怀有怨恨,可是却是敢怒不敢言,毕竟这可是皇帝的亲侄子,如今大周刚立他们还摸不清楚武媚娘的心思,所以自然不会贸然出手,那么也就因此而不得不让武三思和武承嗣继续嚣张跋扈。

如果说一开始对李初上朝的事情心生不满,虽然被武媚娘硬逼着不得不答应不得不认可,但总是想尽办法该如何把李初赶出朝堂,如今看到李初把武承嗣和武三思压的喘不过气来,多少人心里暗暗叫好,也就不再觉得李初上朝是什么不能容忍的事。

这个时候内侍扬声高呼,“陛下莅临。”

纷纷都归列,一个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李初既然是左相,那么自然是首位。一身大红的朝服,分外的惹眼,至少武媚娘走进来的第一眼就看到了李初。

万绿丛中一点红,如今这朝堂之上,除了武媚娘就只有李初一个女郎,武媚娘坐在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上,李初立在下面这诸多男人之中,偏偏,那么多的男人却无法掩盖李初的光芒。

想到昨天传来关于李初得到诏书之后发出欢喜的笑声,武媚娘不得不开始反思,她以为把李初推出来是对她很好的一件事,但是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李初已经足够强大,再让她继续发展下去,将来的一天,或许武媚娘不管愿意或是不愿意,都只能将皇帝的位子传给李初。

“参见陛下。”所有人都朝武媚娘见礼,武媚娘内心是复杂的,可是这个时候不能反悔了。

“众卿平身。”武媚娘抬起手让所有人起来,同时注意到武承嗣和武三思的神色非常不好。

一眼扫过李初,李初似乎察觉武媚娘的目光抬起头与武媚娘对视,母女二人无声交锋,随后又默契的移开视线。

武媚娘冲李初道:“今日是安定公主第一次上早朝。往后你是大周的左相。为相之责你可清楚?”

既然武媚娘心里犯嘀咕,自然就得想办法打压李初。

“上承下启,调和阴阳罢了。所谓职责说什么不重要,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李初岂不知武媚娘就是有意出言为难,但是她既然敢站在这朝堂之上,接受了武媚娘的诏书,她就清楚武媚娘会知道这一次提拔她有利有弊,那么武媚娘一定会打压她。

就算不在这朝堂之上,武媚娘也绝对不可能放过她,明刀明枪的可比暗箭好防的多了。

“想必陛下也不是只要听好话,而是要看实事。”人还是务实的好,李初是一个务实的人,武媚娘从本质上也是一个务实的人。

这个时候李初指出来,就是希望武媚娘少拿那些话来试探,这点小伎俩压根对李初没有用,将来要是李初做错什么事,反倒有可能让武媚娘抓住她的把柄,抓住这些把柄,才有可能如武媚娘所愿的拉李初下马。

不过在此之前,武媚娘也得想清楚了,她是不是真的想拉李初下马?

“诸位都听到安定公主的话了?大周不养废人,你们都得踏踏实实的做事,向安定公主学习。”虽然李初反击,武媚娘同样可以轻而易举的化解。

“臣等谨听陛下教诲。”开头就这母女交锋,多少人看得明明白白的,只是没有把话说出来。

但是母女之间不管怎么交锋,并没有耽误大事。其他人也只当做根本不清楚这回事。

毕竟李初说的没有错,武媚娘要的并不是一味说好话的人,而是做实事的人,真正做到立于天下能安百姓的人。武媚娘就算听到的都是不好的话,也会重用这样的人。

“眼看科举在即,既然安定公主已经上朝,那么你们政事堂也该商量一下这一季的科考题目。”因为李初是左相,那么就意味着这件事是李初挑头,再加上武媚娘早就已经下诏书让李初作为主考官,所以这件事确实应该加快的准备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