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宋小厨娘 > 第2章 逃命

大宋小厨娘 第2章 逃命

作者:张漫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8-21 10:39:04 来源:文学城

在外正玩着风车的刘盐突然发现正在吃面两人的异状,随着他们开始吐血并倒在桌面上,刘盐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已经惊呆了,她惊恐地叫到:

“爹、娘……”

父亲和母亲出来看到了倒在桌上吐血的两人,也几乎惊吓到跌倒,父亲瞬间就明白了,父亲和母亲互相看了一眼,知道虽说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无论如何他们是脱不了干系的。

“怎么办,孩子她爹。”

“不久官府就会有人来的,就算是遇到青天大老爷,我们也不免受苦,若是不明不白就这么死了,孩子可怎么办,我们大人可以走一趟,可是孩子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跟着一起。”

两人对视了一眼,不用言语两人便已明了且赞同彼此的做法,母亲拿出家中仅有的一点点钱都给刘盐包上。

“孩子,你赶紧跑,无论跑去哪里躲起来,若是有人问起来,你千万别说起爹娘。“

刘盐也不懂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是看父母的样子,便知道一切都很严重,她必须听父母的安排。

刘盐哭着:“爹、娘,我不想离开你们,可是爹、娘,我听话。”

“好孩子,听话就好,一定要跑,跑的远远的。”

“爹、娘,我还能再见到你们么?”

娘摸着刘盐的头。

“会的,一定会再见的。”

母亲再看刘盐的穿着,小孩子穿衣尚无性别区分,便转身从家中拿出一把剪刀,一狠心,将孩子的头发剪得极短,一眼望去是小男孩的模样,又从锅炉里抓了一把锅底灰,一顿乱抹糊到刘盐的脸上,本来如粉团般的脸,便脏脏的也看不清模样了。

“好了,你走吧,孩子,以后的路只能靠你自己了。”

刘盐虽然懂事,可是还是一边跑一边哭着,而母亲看到孩子终于跑不见了也终于支撑不住,自己也跌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父亲扶起母亲,母亲问道:

“可是这有用吗?她能活下来吗?”

“我不晓得,可是留在这里,难道把孩子也抓走吗?”

两人皆是普通人,自小便生于此村长于此村,到了年纪便顺理成章的成家了,成家之后也是无比恩爱,本想着就这么普普通通过一生,孩子刘盐也懂事、可爱,可是所有的一切似乎在今天因为这无妄之灾就瞬间终止了,更难过的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能凭着本能让孩子先离开。

刘盐跑啊跑,一直跑一直跑,往人少的地方跑、往未知的地方跑,一直跑到到天黑,不知道跑到了哪里。

远远的似乎看到有灯光,原来是邻村的烧陶人,一间小小的草房,草房旁边便是简易的窑洞,草房里面似乎有人的动静,但是刘盐不敢太靠近,便偷偷找了一个离窑洞近的草堆睡下。

第二日,刘盐是被人叫醒的。

“你是哪里来的小孩?怎么睡在这里?”

刘盐一骨碌起身,但是也不敢说话,整个脸现在除了锅灰还有不知在哪里粘上的泥土,整张脸只有那双黑黝黝的眼睛盯着对方。

“哦,原来是个哑巴。”

那人便不管刘盐,自顾自的开窑,打开窑门一阵热浪袭来,那人先用数层湿布蘸冷水包裹头、脸、肩、背等处,然后入窑,将烧好的陶罐、陶碗一一搬出,脸上便露出了喜色。村中烧陶,实用简朴为上,倒没有太多花色,这人守着一个小小的窑洞,隔些日子便将烧好的陶器挑到城中去卖,这天又开了一窑,见大多没有什么问题,便将烧好的陶器用草绳细细捆好,再整整齐齐码在推车上,便要往城中走去,刘盐便跟着他,离他不到几步的样子。

“你跟着我干嘛?”

刘盐依旧不说话。

“你要进城?”

刘盐重重点了头,那人见刘盐有趣,也不妨碍他,就让刘盐就这么跟着,大人走路快,小孩子多要跑的,可是刘盐也不说苦也不说累,就是在后面跟着,时间久了那人倒是放慢了速度专门去等他。

进城的守卫常常见这烧陶人,便也没有多盘问就让他进去了,见到旁边一个小男孩。

“今天还有个跟班呢。”

“对的对的。”

那守卫笑了。

“也不给孩子收拾下,这脏的跟什么小猫小狗似的。”

那烧陶人也不解释只是笑笑,刘盐便这么进城了,那人去了平日卖陶的地方,将车停下,便在一旁坐下等待买主,看小孩子还在一旁,便从旁边的摊子上给买了一个包子。

“你这个小孩子,也不知道你要进城做什么,也不知道你是不是偷跑出来的,既然相见就是有缘,给你个包子,在城里找点活计吧,要是城里不好玩,过几日我还在这里,你来找我,跟我回去打个下手也是条活路?”

刘盐吃了口包子,眼泪就吧嗒吧嗒的掉了下来,便向着这人鞠躬之后就跑了。

这里是襄阳府,爹和娘只说让她跑,可是刘盐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可是她想只要进了城,这里人多总还是有活路,可是她好想回去看看爹和娘啊,天下这么大,她又能去哪里呢,这襄阳城这么大,她又能去哪里呢。

突然前方有一群人围着不知道在念着什么。

“刘正杰及其妻李氏,贪图钱财,下毒谋杀……”

刘盐听到了爹的名字,有人继续念着,刘盐才明白怎么回事,原来是说她父母下毒杀了朝廷被贬的大官,现在提交到襄阳府通判审理此案。

不过有人就说:“哪有人在自己家下毒的,这一看便知又是县官办的糊涂案。”

“糊涂不糊涂,案子结了便罢,据说这老爷乃是新党首领,太后掌权尤其不喜新党便马上被贬官流放,朝廷刚流放路过此处就被毒杀了,谁又知道究竟为何,走吧走吧。”

村中里正审不了此案也不敢审,所以就将两人提调到襄阳城中,机缘巧合,刘盐还来对了地方,杀头就算什么都不懂的人也明白意思,刘盐想哭,可是她又不敢,便捂着嘴转身跑开了。

刘盐便常常去襄阳府通判处转悠,想在门口听到一些只言片语,可是却从来没有关于父母的任何消息,她常常祈祷有时候在门口能碰见父母,可是这只是幻想,她不敢离开,也不敢花钱,饿了就在街上要吃的,困了就找个城中角落躲着睡觉。

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过了多久……

又是北宋一个普通的一个早晨。

早上第一声鸡鸣,襄阳城内的百姓也开始起床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刘盐又是被饿醒的,醒来太阳已经老高,阳光驱散了刘盐身上的冷气,她站起来抖抖活动一下身体便准备往通判处走去。

而京西南路转运使司上官透的公子哥儿也起床去背书了,虽是初春,空气中尚有些寒气,听到孩子的读书声,大娘子曹青墨便也起床,一旁的上官透也听到了妻子的动静。

“孩子起早背书,你个做娘的也是每天早起,不累吗?”

大娘子笑笑不说话,还是吩咐丫鬟准备洗脸、刷牙之物,打扮停当出门,她会首先去一趟小厨房看给孩子准备的饭食。

这大娘子不知道为何,嫁给上官透多年一直未曾生育,所有人都以为她这辈子都不会有孩子了,便在婆婆的一力主张下给老爷纳了妾,曹青墨虽不愿意,也曾竭力拒绝,可是架不住这“无后”的罪过,最后也只好答应。

可是谁想就在纳妾的第一年,她却又突然又有了这个孩子,怀着哥儿的时候,身体便不是很好,所以孩子出生便有先天之症,当娘的便一直愧疚,孩子尤其胃不好,据说小米粥最养人,所以大多早上都会给他准备粥,这母亲便每日早上去厨房看着厨房给做的粥,还有各式小菜。

还未走进小厨房呢,远远的便闻到了厨房鸡汤的香味。

“怎么这么大清早的就在炖鸡汤呢?“

丫鬟春桃便在一旁说道:“还不是那家的那位,哥儿已经胖成那样了,还是想什么就给什么吃,这不这几日天天早上要吃两个鸡腿,还不能是隔夜炖的,这屋里的厨房娘子便每日早起给炖鸡呢。”

大娘子脸上便也没表情,听过就算了,进屋去看给孩子准备的早饭。

厨房里负责饭食的董老太是小妾董青莲的远方亲戚,大娘子本不想让她过来,但是架不住青莲日日恳求老爷,便让她过来了,虽大娘子一开始不喜,但是用了一段日子发现这老太也并无大错,也寻不着错处便一直用着了。

那董老太见大娘子又来了,便施礼等待大娘子看视。

大娘子看了看早上的吃食,便是一碗简单的小米红枣山药养胃粥,配上刚蒸烙好的饼,再看桌上四蝶配菜,乃是一碟春笋鸭脯、一碟腌黄瓜、一碟盐豉汤、一碟鸭蛋,都是简单的家常菜,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大娘子看了看,便转身离去坐在厅内,等着孩子念完早书就开始吃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