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宋道医 > 第24章 端午咸粽

大宋道医 第24章 端午咸粽

作者:天雨欲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5 15:55:47 来源:文学城

“采莲,端午安康。这是自家做的水团,给几位小郎君、小娘子们甜甜嘴。”卖鱼辣羹的宋大娘一大早便来苏家送端午节礼。

水团,也叫白团,其实就是加了糖的糯米团子,是端午常见的节日食品。

“宋大娘,端午安康。劳你记挂了。”采莲接过提梁食盒,发现沉甸甸的,十分坠手,“哎哟,宋大娘,您该不会把所有的水团都拿过来了吧。这里头塞了满满一盒吧?”

“都是糯米做的,不值几个钱,你就收下吧。小神医治好了我的病,上个月我生产也很顺利,成功生了个大胖小子。这还得多谢小神医呢。一点水团,聊表谢意,你就莫要推辞了。”宋大娘似乎生怕采莲把食盒还给她,解释了几句就急急忙忙地走了。

“别急着走呀,我包了不少粽子,带几个回去尝尝呀。”采莲在宋大娘身后喊道。宋大娘没回头,只在巷口背着她摆了摆手,便往左一拐,再看不见人影了。

采莲见状,笑着摇摇头,便打算关门。谁知这时,又有一道男子的声音从外头巷口遥遥传来:“且慢——”

一位带着斗笠,一身渔人打扮的男子背着一个竹编地鱼篓,气喘吁吁地小跑过来。

“阮大郎,是你呀。端午安康呀。”采莲笑吟吟朝他福了一福。

“任娘子,端午安康。”阮大郎顺了顺气,向采莲回了一个叉手礼。

“叫我采莲就行,许久没听见有人喊我‘任娘子’了。“采莲愣了一下才发应过来。她本名任采莲,父母去得早,幸好程太夫人心善,收留了她。程家上下都唤她采莲,渐渐地,倒没人记得她原本还有个姓了。

阮大郎憨憨一笑:“我原是青神人氏,几年前才搬到眉山居住。当初,我家与你家还是邻居呢。那日来府上求医,我便觉着你眼熟,只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罢了。”

“原来是旧相识”,采莲眼底有些落寞,“我幼时曾发过一次高热,忘了不少旧事。因此,也没认出你来。”

不打紧不打紧”,阮大郎连连摆手,“对了,这是我今早捕到的几尾鲈鱼。这时节,就数鲈鱼最鲜最肥美。拿给小神医尝尝,权当端午的节礼了。”

阮大郎卸下背后的鱼篓子,从里头拎出一串用草绳捆好的鲈鱼。

“好大的鲈鱼,多谢你费心。”采莲这次有了经验,没接过这串鲈鱼,只道,“劳烦你在此稍后,我去厨房里头给你那些粽子,你带回去和阮娘子一块儿尝尝。”

阮娘子喝了苏衡开的鲤鱼汤,高高肿起的腹部总算消到正常孕肚大小,人也能喘得上气了。算算日子,阮娘子肚子里的胎儿已有八个月大了。想来也是因为阮娘子行动不便,只能在家中待产,阮大郎今日才独自来访。

“给,系红绳的是甜粽,系绿绳的,是我们家三郎想出来的新口味。你带回去给尝尝。”采莲把粽子给了阮大郎,这才接过那串鲈鱼,从容地与阮大郎道别。

一手提着一盒水团,一手拎着一串鲈鱼,采莲收获满满地回了厨房。厨房里,青枝和金蝉已经准备带去玉局观端午集市上售卖的粽子,一盒盒地打包好了。

“好肥的鲈鱼!直接上锅清蒸了,淋上热油,撒上葱花,保准好吃!”青枝雀跃道。

“这鱼哪来的?”金蝉从采莲手里接过那串鱼,解了草绳子,把几尾鱼都扔进大水盆里养着。

“阮大郎送的。还有这水团,是宋大娘送的。青枝,你不许偷吃!”采莲特意叮嘱道。

“哦……”青枝眼馋地吞吞口水。

·

玉局道观的端午集市从巳时开市,到午时就结束。虽然才短短两个时辰,但也足够百姓们买到心仪的节庆之物。况且,摊主们也是要过节的,卖了货物挣了银钱,正好欢欢喜喜地家去过端午。

苏衡的端午挣钱计划自然瞒不过苏洵和程氏。苏洵满怀大慰,还做主预定了一辆驴车。在端午这日,驴车载着苏家一行人与半车粽子,缓缓进了城。

苏轼紧紧挨着苏衡坐,掀起车帘子很是兴奋地往外看。

沿路走来,街道两边的民居门前都挂上了一束束驱邪避疫的植物,或是浅桃柳枝,或是葵蒲叶,还有的人家门首上挂的是能驱蚊的佛道艾。因着艾草驱蚊的功效,不少人家还专门用艾草做了草人,钉在门上呢。

这些挂在门前的物什,大多是眉山百姓们从自家院子种的桃树、柳树上折的,葵花、蒲叶也多的是,根本不花钱。就算自家没有,找左右邻里讨几支新鲜的柳条,也不费什么事。不像京城,汴梁那边自五月一日起,直到端午前一天,街上都会有人叫卖桃柳枝与佛道艾。听那些走南闯北贩卖地皮货商人说,那些节庆植物卖的价钱是平日里的好几倍呢。

到了玉局道观,采莲和金蝉几个就提着打包好的粽子下了车。苏轸怀里抱着一个大布包,在程氏的帮助下也下了车。看得出她很是期待接下来的集市,一双杏眼亮晶晶的。

穿过山门殿,到了二进院落,大大小小的摊子已经布置完毕,摊贩们开始不遗余力地叫卖,以此招徕客人。卖艾花的、香糖果子的、还有售卖用紫苏、菖蒲、木瓜等和香药揉成的香丸的,应有尽有。与苏家一样卖粽子和百索的小贩,自然也不少。

苏家一行来得已算晚了,好的摊位已经被占完了,最后只占得在院子东南角的一小块地。

苏轼好似天生乐观,像个小太阳一样,毫不气馁:“没关系,酒香不怕巷子深,好吃不怕位置偏!”

程氏听了,“莞尔一笑:“轼儿说得对。来,我们先把摊子布置起来。”

“卖粽子嘞~不仅有甜口的桂花蜜粽、糖粽、蜜饯粽,还有咸香流油的绿豆咸肉粽嘞~喜欢虾米和咸鸭蛋的还有加料版咸粽,只此一家,不要错过~”

青枝吆喝得分外起劲,来游玩的郎君娘子们听了,都暗自好奇,糖粽、蜜粽他们都吃过,这咸口的粽子还是第一次听说。人群渐渐被吸引过来,原本没什么人的小角落,很快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苏家的摊子上,堆起了一座座“粽山”,每座粽山前头还摆了一个小碟子,上面放的是剪成小块的粽子,专门供人试吃。

“这个绿豆熬煮得绵软起沙,确实好吃。给我来两个纯豆沙馅儿的粽子。”

“这个五花肉粽才好吃呢,也不知这肉是用什么腌制的,香得很。肥肉不腻,瘦肉不柴,肥瘦相间,满口流香。劳驾给我十个肉粽!”

“我要这个全家福加料版的,添了虾米和咸鸭蛋,口感更丰富。来五个,家里一人一个。”

客人们大多是奔着新奇的咸粽来的,捆着绿绳的咸粽山很快去了一半,系着红绳的经典甜粽,几乎没有动过。

“这位娘子要不要尝尝桂花蜜粽?这是我们自家做的桂花蜜,每一朵桂花都经过精挑细选,用的蜜也是上好的野蜂蜜。一个桂花蜜粽只要五文,买五个还多送一个,很划算的。”采莲见甜粽卖不动,开始卖力推销起甜粽。

“卖,卖百索。好看的百索,三,三文一根。”苏轸见了这许多陌生人,不免有些羞怯,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出声叫卖,却因为声音太小,没被买粽子的客人听见。

苏衡留意到苏轸的情况,微微弯腰,在苏轼耳边不知说了什么,苏轼听得连连点头,甚至还握起了小拳头。

“各位叔叔婶婶端午安康!这是我阿姐们亲手编的百索,样式新鲜又好看,只要三文一根!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三文一根,物超所值!”脆生生的童音在一众成人中间突兀地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却是一个长得玉雪可爱,仿佛小仙童似的小郎君在大声吆喝。那小仙童雪白的腕子上系了好几根不同款式的百索。

郎君们不懂女红,只觉得那小娃娃手臂晃动,百索上的流苏随之飘动,煞是好看。眼尖识货的娘子们就不同了,一眼看出那百索是从未见过的样式,编织手法也很是新奇巧妙,纷纷心动。

“要,要买百索吗?三文一根。”苏轸见自家阿弟在卖力吆喝,暗暗给自己鼓了鼓劲儿,声音变得大了一些。

“喲,好精致的女娃娃。这百索是你编的?”有位穿着石青长裙,发髻上系着浅紫发带的妇人笑容亲切,弯下身来与苏轸对话。

“嗯,是我和堂姐们一起编的。”苏轸点头,端是一副乖巧可爱的模样。

“你的手真巧,这些百索一根比一根好看”,紫发带妇人忍不住摸了摸苏轸的脑袋,“一共七个款式,每个款式我都要十根,可以吗?”

“当然可以!”苏轸被紫发带妇人温温柔柔地夸奖了,顿时信心倍增,又听对方说要足足七十根百索,喜得眉眼弯弯。

苏轸笑起来甜甜的,脸颊上还会出现两个可爱的小酒窝,这下可把那些家中有女孩儿的娘子们惹得母爱泛滥。

很快,苏轸带来的百索别被抢购一空,竟比采莲她们做的咸粽更快卖光。

“阿兄!”苏轸凑到苏衡身边,杏眸亮亮地看着他,眼里的期待满得快要溢出来。

苏衡的眼神一片柔和:“八娘做得很好。”附赠一个温柔的摸头杀。

嗷呜——被阿兄摸脑袋了。苏轸感觉自己幸福得要冒泡泡。

“哼。”苏轼心里酸酸地别过脸去。阿姐编织百索是很辛苦啦,但他也有在卖力吆喝呀。兄长为什么不夸夸他。

“三郎招徕客人也很卖力,表扬。”

“!”苏轼猛地转过头去,就见苏衡眼中含笑地注视着他。

“!!!”苏轼猛地捂了捂心口,缓了一会儿,然后一头扎进苏衡的怀里。

“哼。”这下轮到苏轸心里酸酸的了。

苏轼听到苏轸的冷哼,把脑袋从苏衡怀里拔出来。

“这次,谢,谢谢你帮我卖百索。但是,阿兄是不会让给你的。哼!”苏轸说完,红着耳朵扭头就跑开了。

苏轸与苏轼这对姐弟俩老是吵架,谁也不服气谁。现在苏轸居然破天荒地向苏轼道谢了,虽然别扭了些,但也是货真价实的道谢,顿时把苏轼惊得呆住了。

“……阿兄,方才,我是不是幻听了?”良久,苏轼不确定地问道。

“……不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端午咸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