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清翻译官 > 第21章 第 21 章

大清翻译官 第21章 第 21 章

作者:四担白米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4-22 21:26:20 来源:文学城

安东尼领着我们五个慢慢走进大殿。

驻足之处离‘正大光明’匾下的康熙不远,抬头就能将他看个真切,可我却不敢抬头。

进来的时候杨大人千叮咛万嘱咐,除非皇上叫抬头,否则决不能抬头,更不能直视皇帝陛下。

我紧张地呼吸都紊乱了,脸上地肌肉控制不住地抽动,心里暗骂自己没出息,不过又有哪个平头百姓在如此威武庄严的金銮殿上不紧张?哪个后来人见到三百年前的千古一帝不激动?

在电影里朝臣都是背景板,但在现实中,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官威赫赫、气势迫人,根本不容忽视。

反正人站在这里肾上腺素消耗得很快。

今天本没有大朝会,皇上升殿大臣陪侍,是因为腊八这个节。

一早,他已经带领文武官员在中正殿举行仪式,直到我们上殿时,喇嘛还在殿外唪经。

安东尼带着我们行三跪九叩之礼,礼毕,两个太监把我们的贡品抬上大殿,进献给皇帝。

第一件是由葡萄牙宫廷设计师根据最先进的机械科学铸造的,高231厘米的铜镀金写字人钟。之所以取名写字人钟,是因为钟的底座上安放着一个西洋模样的机器人。上弦后,机器人开始提笔书写“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八个汉字,横、竖、撇、捺笔锋苍劲颇有大家风范,机器人的脑袋也随着书写左右摆动。精巧至极。

皇上和文武群臣都对此物很感兴趣。

我出列请示为皇上及文武群臣解说,只听头顶传来温和朗润的声音:“你就那个生长在西洋的中国人。你的汉话说的不错,可见在番邦没有忘本。朕听你声音朗润,气息沉稳,想来也不怯场,抬起头来让大家瞧瞧吧。朕的肱骨之臣都为你吵了好几天了,让他们看看,本朝第一个登上太和殿的女人长什么样!”

我全身的血液都沸腾了,我竟然是康熙朝第一个登上太和殿的女人!

感谢命运,感谢时光将此殊荣赋予我!

我缓缓抬起头,竭力克制着兴奋和激动,尽可能平静地望过去。

只见一个比想象中年轻许多的男人斜斜倚在龙椅的扶手上,窄瘦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好整以暇地瞧着我,却偏有种不怒自威的气势,让人不由自主地臣服。

不知道郎世宁他们有朝一日看到耶稣的时候,是不是和我现在的心情一样。

我也很想做个现场采访,问问皇帝和那些大臣,我的长相是否符合他们的想象。

当然,在这里我可不敢放肆,只能想想而已。

“你说八国语言?”他的语速不快也不慢,不高也不低的声音在庄严肃穆的大殿上回荡,震慑人心。

不知怎么的,原先不熟悉的礼仪,这会儿不经脑子就流畅地使出来,我毕恭毕敬地扣了个头,朗声道:“回皇上,是。”

“嗯,年轻人多学点东西,是值得表扬的。”

我暗暗开心,“谢皇上夸奖,不过欧洲的国家都不大,加起来也不如大清的版图大,可想而之,所谓的八国语言,和咱们家八个地方的方言差不多,只要掌握一门,其他都不难学的。”

“你还挺谦虚。”皇帝笑了笑,“你不是生在欧洲,长在欧洲吗,怎么把这里当成家?跟谁学的汉话?”

“陛下,我只有一个家,就是大清。从小我爹娘就是这么教育我的,所以我小时候只会说汉话。后来爹娘去世,教会收养了我,我才跟着神父们学会了其他语言。”教廷给我安排了一个详尽的身份背景,问得再仔细也不会出岔子。

“可怜见的,爹娘可有教你读书?”

皇上的言谈和语气极大缓解了我的紧张,说话愈发顺畅起来。

“读过一些,不过都是我爹爱看的,比如《增广贤文》、《古文观止》这些。在外面找不到《女德》这样的书,所以……”我指了指自己的短发,苦恼道:“我不擅长当女孩儿。”

皇上又笑了:“你这鬼机灵,是提醒朕别把你当等闲女流看待吧!”

我把握不好分寸,没敢辩驳,只俯身叩头。

“你还看过《古文观止》,欧洲蛮夷之地,也能买到这本书吗?”殿内有个大胡子官员忽然发问。

我朗声答道:“有的。欧洲人很崇尚中华文化,从文学、艺术到哲学、医学,都有人研究,有些人不仅研究,还著书立说,自发地宣扬□□大国的繁荣昌盛。法国君主路易十四,甚至曾在皇宫里举行过一场中国式舞会,他身着中式服装、端坐八抬大轿出场,引发欧洲各国民众热议。”

“那是东施效颦!”

“陛下英明,万国来朝!”

殿内一时热议纷纷。

皇上龙颜大悦,哈哈大笑道:“你很好。朕最看不上那些连中国书都没读过,就妄加评论中国国情、游说百姓抛弃祖宗文化、信仰外来神明的传教士。譬如前些年,教廷派来的那个弗朗西斯。他既不识字,又不善中国语言,对话须用翻译。这种门外汉敢谈中国经书之道,连贩夫走卒也不会信服。”

我进京的路上对他说的这个人略有耳闻。

数年前,教廷曾要求中国信徒放弃一切中国礼仪,包括祭祀祖先,拜祭孔子,为亡者设牌位等封建迷信活动。1704年,教宗克莱孟十一世派遣多罗主教为特使赴中国颁布禁止中国礼仪的谕令。多罗于1705年4月抵澳门,12月抵达北京,起初很受康熙欢迎。1706年6月29日,康熙第二次正式召见多罗,向他解释了中国礼仪的意义,请他转告教宗,中国礼仪不得改变,因为它与天主教道理并不相悖,若有西教士主张反对中国礼仪,则不得留住中国。多罗不想与康熙发生正面冲突,未作正面回答,只说将引见通晓中国的主教颜当来继续讨论礼仪问题。没想到颜当触怒康熙,被驱逐到了澳门。

弗朗西斯在北京待了五年,教廷一直相信他通晓中国文化,为他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不平。此刻从康熙口中听来,我才知他两头骗。

其实让中国信徒放弃礼仪,只能是教廷单方面的意愿,不说康熙不可能同意,就连在中国的各个修会也不会同意。这分明就给艰难的传教事业增加障碍!

我深刻地认识到,清廷和牙教廷之间需要一个纽带,这个纽带必须精通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国情,并且知晓教廷的意图。

至于这个纽带是什么身份,出身如何,并不重要。

“好了,起来吧!给朕和朕的臣子们讲演一下这个写字钟,西洋的玩意儿一向有趣。”

我听令站起,暗暗咋舌:西洋的玩意何止是有趣啊!将来还能窃取你的江山呢!

上好弦,随着音乐缓缓流淌,机器人摇头摆尾地开始写字。

我缓缓解释着它的制动原理,并对欧洲的科技发展略作延伸,只盼有人意识到它所代表的威胁,而不仅仅把它当成一件玩物。

可惜,表演完毕,连康熙都只说了一句有意思而已。满朝文武,也只当个乐呵看。

第二套贡品是从英国带来的三十余件科学仪器,包括天文望远镜,地轨仪等,戴唯德为此做了解释。

除此之外,康熙皇帝一一询问了其他几人的技艺,对罗怀中尤其感兴趣,问他擅长哪些领域的医学,罗怀中回答说妇科和小儿科,康熙皇帝大喜,当即令他下朝后去太医院和太医们切磋交流。

献完了宝,他赏赐了我们,我得到一件寸许大小,雕刻精美细致的,有点像麒麟的玉辟邪。

这要搁在现代,不知能卖多少钱……我心里美滋滋地想,就留着当传家宝好了。

当我们都要退下的时候,康熙皇帝把我叫住了,我连忙又在殿中央跪下来。

他说道:“秋童,一会儿还有法国使节来觐见,你留这儿给朕做个翻译如何?”

我忙道:“好啊,没问题!”

康熙一愣。

我吓出一身冷汗,糟糕!一得意,忘形了……

法国使团共有五人,代表的正是之前被当众被拉踩的法国皇帝路易十四。他们不是第一次来了,此行仍然是为了请求大清开放海上贸易。

海禁之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域、中亚和欧洲,货物几经转折之后,成本非常高。而欧洲贵族近些年来痴迷中国货,一个贵族家里如果没有中国的舶来品做装饰,是相当没脸面的事情,所以中国产品在欧洲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反观欧洲,他们的工业在发展,但市场却没有变化,当供大于求而不能外销的时候,就会导致商品贬值。

因此,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想打开中国的贸易大门,并且走成本最低的海路。

作为法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路易十四不仅看好中国这片市场,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想结交康熙,因为他们两个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创造了盛世,在位时间都很长,都生了很多孩子,而且他们也都建造了震惊世界的园林宫殿。一个是被称为万园之首的畅春园(这时候圆明园还名不见经传),一个是豪华辉煌,无与伦比的凡尔赛宫。

路易十四对他,可能有种惺惺相惜的感情。

加上俄国的彼得大帝,他们三个人可是说是此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君王!

法国使臣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互通贸易的好处。

我把法国使臣的话翻译出来,康熙令朝臣商量,自己则阖上双目在龙椅上休息。

我便偷空悄悄打量他。

感谢我亲爱的宝子们,帮我实现换榜前收藏满100的小愿望!爱你们!我会继续努力稳定更新哒!么么哒!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第 21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