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秦女相 > 第13章 孝徒

大秦女相 第13章 孝徒

作者:峨眉山猴子03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13 13:45:31 来源:文学城

如今的赵王虽无雄才大略,但也不算荒淫无度,对于贤才总是拼尽全力招揽。

因此就算他和荀子于国策方面有些分歧,却未曾在吃穿用度上亏待荀子。

沁河位于大北城最北部,少有人来往,街道干净,环境清幽,很适合荀子这种想要著书立说的文学大家居住。

敲响大门,开门的是一位绿帻仆从,姜珂对其说明来意,荀子早有吩咐,于是这仆从便未禀报,直接将她带到了院中。

荀子住处高台显赫,墙垣高大,墙上涂抹着的圬灰使之光滑洁净,宅内廊桥流水,堂室俱全,庭院宽阔。

今日天气很好,天清日暖,风也轻柔,所以荀子并未处于堂室,而是在庭院内接见姜珂。

庭院很大,里面种植了几颗槐树,槐树下生长着杂花野草,没有修剪,肆意生长,如今已是一片盎然绿意。

荀子跽坐于庭院之中,手持一捆竹简,口中念念有词,正在为新收的弟子传道受业,暖风吹动他的须发,一派仙风道骨的神仙模样。

而韩非,他听得也很认真,手中毛笔是在竹简上不停地圈点标注。

姜珂:原来就算是集法家之大成者的韩非上课时也要记笔记啊!

将十条腊肉送到一旁的仆从手中,姜珂站在原地等他们结束课程,才走上前去拜见荀子……和她的便宜师兄。

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姜珂不懂这个时代的礼记,记忆中孔子收徒需要十条干肉做束脩,所以她也从超市里拿了十条干肉送给荀子当做拜师礼。

荀子则以为这是不造山鬼谷中的特有风俗,所以收下了这份拜师礼。

主打一个不理解但是尊重。

他示意姜珂坐在韩非对面空桌案前的箦席上,这是提早为她预留好的。

荀子将自己桌案上的一捆竹简放到姜珂面前,姜珂打开一看。

嗯……不认识这些字。

她唯一认识的几个字就是那天在用荧光笔在郭开宅邸前面砖石上写得十个字,就这还是在大街上分别问了十个人,才凑齐的一句话。

荀子为姜珂准备的教材是《诗经》。

孔子教导弟子的主要内容是礼,乐,御,数,射,书六艺,其中诗经是处于其他五艺之上的最先选择。

荀子告诉姜珂,当年孔子曾经一人独自站在庭院中,孔子的儿子孔鲤趋步从孔子面前走过,被孔子叫住,问他,学诗了吗?

孔鲤摇头,回道:未曾学习。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于是孔鲤只好退而学诗。孔子提倡学诗,重视诗教,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实非浅鲜。

听完荀子的讲解,姜珂突然想到高中时学过的《滕王阁序》,其中有一句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其中鲤,指的就是孔子的儿子孔鲤。

当时背得要死要活,十分难受,现在却只想说,王勃你写得真好,真是太牛逼了。

荀子教学认为知识在于积累,学问贵在坚持。即使是个愚人,只要勤奋好学,慎终如始,总有一日能学到足够的知识。

姜珂很喜欢荀子这种教学理念,于是……成功将今天的教学主题弄跑偏了。

她和荀子关于“量变引起质变”这个问题开始讨论,还提到了名家公孙龙的著名议题,无数个没有厚度的东西能否积累起厚度。

总而言之,一个下午过去,识字方面,姜珂诗只学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两句,思想程度倒是更上一层。

她第二天再来的时候,荀子同样已经为她准备好了桌案教材,看着这位和蔼慈祥的老人,姜珂突然心里一暖,想到了自己的姥姥和姥爷,她小的时候,姥爷也是这样耐心地教她启蒙识字。

“先生……”姜珂说得情深意切,语言真挚,“日后等我长大了,一定会好好孝敬您,为您养老。”

荀子提笔的动作顿了一顿。

韩非:……

注意到韩非脸上那副欲言又止,止言又欲的表情,姜珂歪头,用一种天真无邪的眼神看着他:“师兄,你也需要我给你养老吗?”

韩非:大可不必。

韩·二十八岁正值壮年·非再一次被她的话所惊住,连连摇头。

这个时代的字笔画繁多,又弯弯绕绕的,非常不好写,也没有拼音和部首这个概念,学文识字只能死记硬背,再加上毛笔软趴,版牍窄小,姜珂用得很不习惯。

所以即使姜珂身体里住着一个成年人的灵魂,学起来也很吃力。

荀子毕竟年纪大了,每天教导韩非和姜珂当日的内容,解完疑惑后需要回房休息片刻,因此监督姜珂写字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韩非身上。

“师兄……”

当韩非第不知多少次看到姜珂版牍上写得丑陋不堪,歪歪扭扭的字迹时,连口疾都给气痊愈了:“很好,写得很好,再多练练就能赶上舒凫了。”

姜珂对自己的水平很有数,好奇问道:“舒凫是谁?”

韩非冷哼道:“是我王兄宫殿中养得那只鸭子。”

姜珂:……

看不出来,你丫的还是个带阴阳家呢!

在荀子处习字的日子,虽然刚开始时晦涩难懂,学得略有些艰难。但慢慢适应后,再加上她将纸张和炭笔分享给了二人,也就逐渐习惯了这种自家,嬴政家,荀子家三点一线的日子。

荀子每日也会给她留些背诵默写作业,感觉和高中时的学习生活没什么两样。

不,还是有不同的。

闻名天下的名师荀子亲自授课,法家大成的韩非进行课外辅导,二对一小班授课,就算是头猴子,都能给教导成一只有文化的猴子。

更何况姜珂本来就聪明。

她像是一块干涸的海绵,疯狂地吸收这个时代的知识。

这日,姜珂收拾完毕,正准备出发去学习,突然想到了什么,停下脚步,懊悔道:“哎呀,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昨日下午,她与韩非闲聊。

虽然全程都是姜珂在聊,韩非在听。

她偶然间说了一句晚上想喝海鲜汤。韩非好奇问她什么是海鲜汤,姜珂说了一句无效回答,告诉他就是把很多海鲜放在锅里煮成一锅很鲜美的浓汤,还允诺了明日会给他带来一些。

不过她昨天晚上写作业写到了将近十一点,根本没有精力做海鲜汤,于是就把这件事给忘了。

如今时间紧迫,即便是全邯郸最好的庖人也不能在五分钟内做出一碗海鲜汤啊,这可如何是好?

不!庖人不可能,但她可以。

因为她有科技。

姜珂的视线迅速在超市货架转了一圈,最终停在速食区,然后……

拿出了两袋鲜虾鱼板面。

去掉面饼,泡开料包,发现颜色有点清淡,于是姜珂又加了半勺三花淡奶,看着汤底一点点变成乳白色,她脸上逐渐浮现出笑容,盛出放入陶罐中,随后心满意足地抱着它去上课了。

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今日课程结束后,荀子看到韩非身旁的陶罐,问道:“这是何物?”

姜珂还未来得及回答,韩非便已抢先一步:“珂,为我与先生……亲手所烹。”

这句话像是一道闪电直接劈到姜珂的脑袋里,她拼命想摇头解释,却发现找不到一个好的理由解释。

听了韩非的话,荀子欣慰道:“吾徒甚孝。”

姜珂:……?

我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为什么荀宅这么大的庭院连个地缝都没有啊啊啊!

荀子今日特地将姜珂留下用飧,荀宅里的餐具较之嬴政家更进一步,鼎簋齐全,匕箸皆有,餐具食物皆按礼记摆设。

把汤水倒入鬲中重新烹煮加热,至沸腾时将一旁盒中的佐料倒入其中。

佐料不是蔬菜包里面胡萝卜之类的冻干,姜珂还算有点良心,把冻干料包换成了虾仁,裙带菜和鸣门卷,当然为了自家先生的身体着想,姜珂又偷偷往里面放了好多油麦菜之类的青菜。

汤水刚开始烹煮,荀子和韩非就闻到了一股香味,随着时间的流逝,香味越来越浓烈,各种气味分子相互碰撞,气势汹汹钻入鼻腔。

韩非虽然仕途不得已,但他毕竟是韩国公子,自小吃穿用度无一不精细,就连专属于周天子享用的美味八珍都尝过数次,可却从来没有闻到过这么霸道的香气。

荀子敏锐地察觉到,这并不是属于禽兽之物的气味,而是属于海味的香气。

海味啊,好久未曾吃到了。

荀子的思绪逐渐飘远,想到自己当年受齐王邀请,在稷下学宫当祭酒时的日子。

齐国近海,地大物博,海洋物产丰富,海味鲜美。而赵国处于中原大地,海味匮乏,虽然也有鱼脍干鱼之类的鲜味,但大多都是从河里所捕捞的,和齐国相比,味道实在不佳。

汤水熟后,仆从分别将其分到三人桌案之上的盏里,奶白色的汤汁中夹杂着翠绿色的青菜和饱满的虾仁,看起来令人很有食欲,待稍微放凉一些,荀子拿起青铜长匕将汤水送入口中,细细品味。

很鲜美,是一种独属于海味的鲜美,还带着一丝丝牛乳的鲜甜。

姜珂感觉自己脆弱得都快碎掉了,虽然自己超市里的货物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货,绝对没有健康问题,但难保现代人和古代人体质不同,她心想先生您可千万别吃出痛风来啊,那样我岂不成了千古第一不孝徒!

令人没想到的是,荀子又对她说了一句:“吾徒阿珂甚孝。”

姜珂:?

您是赵王的贵宾,什么好味没吃过,不至于因为一碗鲜虾鱼板汤就发出这样的感叹吧?

荀子解答了她的疑惑:“齐国临海,海味天下一绝,出了齐国后便再也尝不到那份海味。而你今日这碗海味羹却令我仿佛置身于齐国海边,感受到了阵阵腥咸的海风。”

“阿珂这是在借羹汤之名劝告我即便身处赵国也能食到齐国的海味,世界广阔,莫要缅怀于过去。”

荀子欣喜道:“以食喻人,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这般通透聪慧。”

韩非也将目光看向姜珂,一副没想到你居然如此心思细腻的惊讶模样。

姜珂:……啊?

我真没想这么多啊。

……

时间慢慢流淌,转眼到了盛夏时节,天气变得炎热起来,但嬴政和姜珂的功课却丝毫没有懈怠。

这日巳时,已是日中,太阳明晃晃地悬与于天空,晒得人皮肤都有些刺痛,嬴政练剑完毕,囫囵擦了擦满是汗珠的额头,刚一抬头,就看到院门处有一个小小的身影。

他惊喜道;“阿珂,你来了!”

“今日先生和虞卿上卿有约,放假一天,我便来找你玩了。”

姜珂边说边将水壶递给他,嬴政打开水壶,喝了好大一口水,过了一会儿才品味过来,疑惑道:“咸的?”

姜珂点头:“嗯,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可以喝一些淡盐水补充流失的盐分。”

嬴政:“出汗为什么会流失盐分,是因为汗是咸的吗?”

姜珂:“……算是吧。”

嬴·十万个为什么·政。

一旁的屠门贾疑惑道:“阿珂,那如果汗水是酸的应该补充什么,梅浆吗?”

姜珂:……你们俩把我当百度百科了吗?

她无奈道:“应该去沐浴。”

本章参考资料:《中国文化通史·先秦卷》 郑师渠 王冠英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易中天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是指修辞手法,托物起兴。“观”就是观察社会,观察社会成员的文化天性。“群”是指合群,与人和和融融,让人如沐春风。怨是指讽刺,讽谏之道,不直接说出来,又能让人明白。——华杉讲透《论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孝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