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 第249章 朝鲜我说了算

文华殿。

内殿。

方世玉的面前,杨寓,景清,解缙。

三个人目光凝重的将朱棣的家书看完后。

方世玉出声询问道:“你们什么看法?朱棣想买火器,是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但这些火器流入到朱棣手里,定然会威胁老七,十三,二十的安全。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方世玉还是希望能够尽力平缓各地藩王之间的势力,让他们没有人可以做到一家独大,所有人都依附在中央朝廷下。

代表天朝的意志,征服整个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一旦他们其中,哪个藩王一家独大,获得了其他藩王的支持,难免不会反攻中原。

杨寓道:“这个,就要看殿下如何决断了,闽王在信中说,要洪武二十四式火铳,他明明知道朝廷已经列装了洪武二十七式线膛枪。”

“对于线膛枪闭口不谈,闽王本就是战场上下来的九大塞王之一,也见识过线膛枪的威力,想必他应该是没有反意。”

“不过这也只是微臣的浅显判断,不足以佐证。”

在杨寓看来,朝廷这几年,中央军,边防军,地方军,都已经完成了线膛枪的列装和训练,士兵们对线膛枪的能力,熟练度,已经今非昔比。

甚至可以说,线膛枪在大明的普及,洪武二十四式火铳,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解缙道:“虽然说今天闽王没有造反的心思,但若是他日,闽王得到朝廷这批火器,一旦他统一了西牛贺洲的次大陆。”

“从地图上看,他已经拥有了一个非常强,地理位置优越,四面环海的国家,到时候,经过三五代人的磨炼,传承。”

“谁也不敢保证,日后的闽王系,会不会有造反的可能,微臣浅见,应当严苛训诫闽王朱棣,火铳虽是过去式,但也不能让闽王统一西牛贺洲的次大陆才是。”

“不然的话,对于朝廷在海外的经营,将会是一个威胁。”解缙直接开口,感觉单单口头回绝朱棣还不够,他要用最强硬的语气,让朱棣放弃统一非洲的心思

朝廷那么多藩王,为什么分散在四处,同一块大陆,相隔甚远的同时,一块大些的大陆,至少要有四个以上的藩王。

为的就是防止一家做大,会动摇中央朝廷在海外的统治基础。

方世玉见景清不说话,开口道:“景清,你怎么不说话?”

“殿下,这种事情,不应该是和七军都督府的勋贵们谈嘛?”只有景清看透了其中的意味。

关于军火的事情,向来都不是文官集团可以做决定的,军火的买卖,文官能分到的利润,喝汤都算不上。

这也是为什么,文官对火器没什么太大的感触。

方世玉笑着摇头道:“找那帮丘八谈,肯定所有人都说卖,他们只会认为朝廷拥有更强的武器,有着各种优势条件,藩王翻不了天。”

“那殿下的决定,就已经很明显了!”景清耸了耸肩,卖与不卖,完全就是方世玉的心中想法,他想卖,有一千万个借口卖给朱棣,乃至于直接送给朱棣。

他不想卖,也有一千万个借口,回绝朱棣,斥责朱棣。被景清一语惊醒,方世玉苦笑着道:“这就错了,相反,我是想卖的,但不能卖的这么便宜,也不能卖的这么轻松,主要的问题还是,如何限制朱棣的发展,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方世玉面色平静,卖军火赚钱,为什么不卖呢,而方世玉没去七军都督府,最大的原因,并不是如同景清说的那般,方世玉并不想要卖军火给朱棣。

只是他更需要一个可以限制朱棣发展,规避朱棣会给中央朝廷造成一定危险的方法。

“那这个就简单了,殿下既想让藩王迅速发展起来,瓜分整个世界,又想让各地藩王实力相当。”

“最好的办法,就是一起拉拢,卖给闽王多少,一并卖给其他藩王,特别的同闽王处于同一地区的藩王们。”

景清继续说着。

对于这种事情,他还是有一定见解,朝廷对藩王的控制,实则并不算多么严格,只是大家离开大明的时候,势力配备,人员补给,都是一样的。

只是其中,有的在南瞻部洲,有的在西牛贺洲次大陆。唯独朱权是去年跟着冯诚出海,在全球航行的路上,到了东胜神洲的时候,朱权就要去他的权植河就藩了。

“一并发展,但是其他藩王没有上表购买火器,难不成要朝廷免费赠与?而且就算是免费赠与,派谁送去,也是个问题啊!”

方世玉一时头大,虽然朱高煦是要返回的,但方世玉若是把送给其他藩王的火器弹丸交给朱高煦,那不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嘛。

景清微微摇头道:“朝廷的海军数量依然是严重不足,水军将领也匮缺的很。希望今年的海事学院建成之后,能有学子成功结业吧。”

帝国要发展,少不了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海军有海军的人才,虽然海军更多的是看双方装备差距。

陆军有陆军的人才,虽然也是比较重视双方的装备差距。

而这些人才,发出的能力,实则并不单单是战场上的场战争的胜利。

往往触动人心的,都是临危之时。

“算了,军火的事情,我自己在想想吧,我今天把你们招来,耽误你们沐休的时间了,先回去陪家人吧。”

“殿下体恤,臣等自当竭力。”杨寓躬身作揖道。

今天来到文华殿的,可只有他们三个,内阁首辅一人,次辅两人。

望着三人离开的背影,方世玉突然开口道:“景清,我记得你有个女儿,是吗?”

景清目光一凝,狐疑不解的看了眼方世玉道:“殿下,是这样的,小女年幼,只有四岁,顽劣不堪。”

“可许人家?”方世玉直言道。

景清俯首道:“尚未!”

“嗯,我知道了。”方世玉从桌子上拿起一本奏疏,示意景清可以离开了。

眼下最重要的,却不是给自己儿子找媳妇,朱棣的书信,真的是困住了方世玉,他当然是想卖军火的。

朱棣说的不要朝廷库存,真的就不要朝廷库存了?

朝廷若是愿意卖库存给他,他高兴还来不及呢,这句话不过是用来掩人耳目的罢了,先提高要求,让朝廷讨价还价。

哪怕是朝廷库存的洪武二十四式火铳,也不都是洪武二十四年制造的,大量火铳都是生产于洪武二十五年,洪武二十六年。

从生产出来,到列装全军,最终经历一定的时间后被军队淘汰。

这些火器放在眼下的世界,不能说是绝对领先,但也不会差于任何国家势力的火器。

景阳宫。

庆慎郡主正在临摹着什么,见到方世玉的身影,笑着起身道:“殿下来了怎的也不遣人告知一声。”

“妾身这边也没有半点准备。”

庆慎郡主头发略显蓬乱,终日将自己锁在屋子里,做着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方世玉道:“那也不能这样说,我来就是问问,事情办的怎么样了?可以开刊了吗?”

“大致已经规划的差不多了,最近这段时间,翰林编修又送来了一些稿件,对全国御史,锦衣卫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严格批判。”

“凡是涉及到贪污,**的官员,朝廷严厉抓捕斩杀,不留一点余地,极尽全力增长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

“只是成本太低,售价也低,怕是不好推广。”庆慎郡主拿着一张报刊,递给了方世玉道。

“成本压缩在多少钱?”

方世玉面色沉重,这么好的报刊板块,极力维护朝廷公信力,塑造朝廷光辉伟岸的形象,为国为民的精神传播。

几百年之后,大明一定可以率先掀起民族热潮。

华夏人民,从不缺少拼搏奋斗的韧性。

庆慎郡主道:“一贯宝钞,可以生产五份,但是无论运输,还是人工,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钱进去。”

“只怕会是个亏本的买卖。”

庆慎一脸凝重。

从京师发行,向南大明一直能到交趾布政司,西边有乌斯藏都司,庞大的帝国,交通没有完全解决,想要将这些东西推广开,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运输是问题的话,那就不搞运输了。”方世玉将报刊放在桌子上,面色平静道。

庆慎郡主一脸凝重,迟疑不决道:“不推广了?”

“当然要推广,但是我们完全不需要从京师送往每一个地方,两京一十五个布政司,建立十七个印刷局。”

“中央朝廷负责出原版稿件,送往各地,由各地进行印刷,售卖,也可以很好的将报刊推广出去。”

“而且报刊的主要销售人群,还是中产阶级。”方世玉直言道。

大明虽然还在风风火火的扫盲运动,全境内兴建各种各样的学府,医学,法学,技术学校,军学院,女子学院。

饶是朝廷大力扶持,给予入学优惠政策,实则还是有许多人,没有能力入学,无法读书。这也是古社会许多顾及不到的一方面。

庆慎郡主迷茫的目光看着方世玉道:“什么是中产阶级?”

“额,好吧,中产阶级简单来说就是地主老财。富户商贾。他们有钱,也有能力读书。”

方世玉耸了耸肩,报刊做的再好,也要老百姓买得起才行,而如今新问题是,老百姓买得起报刊,但是他们看不懂报刊。

这真的是足够让人抓瞎的了。

庆慎轻笑着点了点头道:“殿下知道的真多。”

“嘲讽我?你是不是跟徐妙锦学坏了?都学会讥讽我了?”方世玉上下其手的同庆慎说道。

“殿下,弄乱了,一会还要收拾,如果在全境每个布政司建立一个印刷局,倒是可以完成推广的重任,减少朝廷运输的成本。”

庆慎郡主连忙跑到一边,语气严肃道。

方世玉无聊的坐在椅子上,双手搭在脑后,看着庆慎郡

主道:“我倒是真有个很严肃的问题想要问问你。”

“殿下是想问朝鲜的事情吧。”庆慎郡主也不是傻子,见方世玉表情严肃,这在往常是不可见的。

方世玉道;“嗯,朝鲜的地理位置,对中央朝廷很是重要,当然,朝鲜愿意永为藩篱,我也无心染指那块地方。”

“现在重要的是,文华殿支持四舅子李芳干,七军都督府支持小舅子李芳远。”

“他们已经在文华殿和武英殿的支持下,打了半年时间了,再这样打下去,怕是整个朝鲜都要打没了。你说,我应该支持谁?”

方世玉表情及其严肃,朝鲜那块地方,要与不要,对于中央朝廷都不重要,一个三面环海,被大明在海上和大陆上同时包围的国家。

至于他们谁做朝鲜国王,对于方世玉而言,实则都没有什么差别,让你来朝贡,你就进京跪着就行了。

不让你来的时候,你也别求着。

庆慎郡主哀叹一声,对方世玉说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妾身既是嫁入皇宫,便不能以母家为主,只是期望殿下,无论支持谁,能尽早平息朝鲜的战火,免去子民水深火热。”

庆慎郡主一脸哀愁道。

她也不知道,自己这个时候说出来,让方世玉支持谁,会发生什么,大明文武在中央朝廷较劲,永远分不清胜负。皇帝不会允许文官插手军队,同样也不会允许七军都督府插手内政,他们两个想要较劲,就只能在海外,你扶持个,我扶持一个,就在那里打一仗。

看看到底是你扶持的那个厉害,还是我扶持的那个更强

这打来打去,钱都进了七军都督府的口袋和皇帝的内帑,而文官集团也并非没有所获,他们同样可以输出儒家文化。

毕竟方世玉在境内修建的院校,儒家院校的数量越来越少,对于儒生教师的需求量也是极具减少。

打完仗了,重新建设,这些被打的支离破碎的国家,自然会哭着求着要宗主国帮忙建设,文化输出就是这么来的。当然,这个事情,目前只发生在了朝鲜,可随着文武之间的隔阂愈演愈烈,这种事情也在四百年内,殃及在整个地球的每个国家,地区。

而皇帝为了达到文武平衡的同时,极力分化双方,制造更多的隔阂,以保证自己皇位安稳,大权在握,苦难的他国百姓,就要为此买单了。

“那两个王弟,没有你看好的?”方世玉疑惑道。

深吸一口冷气,庆慎的小心脏砰砰乱撞,这个时候,她也摸不清楚,方世玉到底是打着什么念头。

如果她真的说出了自己支持的那个人,他是真的会成功,还是会在一瞬间,就被杀了?

“如果,如果可以的话,长兄。。他既是朝鲜国王,又接受朝廷册封,如今却被架空。。。形同傀儡。”

庆慎郡主犹豫着,最后还是说了出来。

方世玉点了点头道:“那好,就他了,朝鲜的事情,也应该停下来了,等正月二十,我遣使去朝鲜调停双方战事,好生斥责李芳远和李芳干,还政于李芳果。”

方世玉轻笑一声,这个时期,看着李芳远和李芳干争的凶狠,实则朝鲜是有名义上的国王的。

大明朝廷册封的朝鲜国王。

只不过,这个朝鲜国王,被自己的弟弟架空了罢了。

双方争斗,战火不休,李芳远和李芳干,从文华殿,武英殿,买了多少朝廷的军火,已经不能估算。

按照文武给方世玉的订单总额,已经达到了十三万万贯宝钞的总额。

这笔钱,足够榨干朝鲜从太始五年开始,往后一百年乃至更久的收入了。再继续下去,反而不美。

朱高煦走街串巷,在官员沐休的这十余日工夫中,近乎是踏碎了每一个官员的家门槛。

希望说服方世玉,可以将军火卖给朱棣。

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朱高煦得到的答复是,朝廷库存五万杆火铳,连带南京火器制造局赶工生产四十万颗弹丸。

总价十一万万贯宝钞。

虽然价格确实让朱高煦头大,但好在,他也带来了非常具有优势,价值的好东西。

养心殿。

方世玉再次接见了朱高煦时,朱高煦的身后跟进来了三十多个红毛夷,一个个枯瘦如柴,目光呆滞,显然是在来到大明之前,就经历了惨无人道的修炼历程。

方世玉轻声笑着,不解的看着朱高煦道:“你带着这么几个红毛夷来见我,是献给我做男宠的?”

朱高煦连连摆手道:“祖师爷,我怎么会有这么不切实际的想法,而且,谁说这都是男宠,也有女宠啊,你看这,腰条好,有力气,而且听说她是什么什么乱七八糟国的公主。”

“不过她的国家被海盗覆灭了,在路上又被我军抓获,祖师爷也知道,我们哪里没什么好东西进贡的。”

“这次我来,带来了三万个红毛夷,带来献给祖师爷的,都是上等货,他们在西牛贺洲,也算是贵族出身了。”

“知道很多西牛贺洲的事情。”

朱高煦好似在推销商品一般,对身后的红毛夷介绍道。

“先学学会不会跪吧。”

听着朱高煦的说法,方世玉倒是饶有兴趣的说着。

只见朱高煦回身呵斥一声道:“没听见祖师爷让你们跪着吗?跪下!”

噗通,噗通。

近三十名,男女参半的红毛夷,在朱高煦的呵斥下,似如得到了某种命令指示,如同机器人一般,双膝弯曲,跪在了养心殿内。

方世玉笑了笑,起身向着红毛夷走去。

这时,戚伟带着七名锦衣卫,站在红毛夷的身后,各各都是将手按在了刀柄上,只要这些红毛夷敢有半点动作。

人头滚滚已经是必然的。

伸手提着朱高煦说的那个所谓的公主,方世玉道:“听得懂天朝话吗?”

公主愣了愣,双目呆滞的看着方世玉,朱高煦厉声呵斥道:“祖师爷问你话,快回答!”

方世玉伸手叫停了朱高煦,望着这公主的眼睛,轻笑道:“听得懂吗?”

公主诚惶诚恐的点了点头,身体不自然的抖动着,似乎是在畏惧,恐惧着什么。

方世玉继续问道:“会写天朝的字吗?”

公主继续点头。

方世玉道:“高煦,你弄个哑巴给我,这是不是不太好啊?”回头望了一眼朱高煦,这洋人,他在大明还真的是第次见到。

朱高煦一脸尴尬的看着方世玉道:“祖师爷,不是哑巴,这帮泥腿子,算了吧,小弟这就把她们带走,既然碍了祖师爷的眼,她们活着也是一种罪过。”

说着,朱高煦上前便要带着一众红毛夷离开,方世玉并没有阻拦。什么狗屁的公主,莫说他们亡国了,就是没亡国,又能如何?

对于红毛夷的生死命运,方世玉也懒得去管。

只是当朱高煦在一众锦衣卫的帮助下,准备带着这些红毛夷离开时,那个公主突然开口道:“祖师爷饶命。”

方世玉挥了挥手道:“先等一下吧。”

朱高煦看了眼戚伟,惴惴不安的说道:“祖师爷,不给他们点颜色瞧瞧,他们只知道大明以德服人,不知道孔子怒目!”

高煦这些年倒是没少读书呢,连孔子怒目都知道,讲道理呢,是要和听得懂道理的人讲,对于听不懂道理的人,先打到他听得懂为止。

“朱棣有你继承衣钵,真放心呐。”方世玉微微笑着,对那所谓的公主招了招手道:“过来!”

公主的手上,脚上,都被铁链捆住,步履艰难的一步步走到方世玉面前,这些人来到大明,说是献给方世玉瞧瞧。然而,等方世玉瞧够了,或者是方世玉不愿意看了,她们也就真的离死亡不远了。

方世玉开口道:“天主教,听得懂吗?”

“祖师爷也知道天主教?”公主的蹩脚中文,听起来虽然很难听,但大致还是能听懂她的说辞。

只是看着她激动的目光,方世玉略显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道:“往后退一点!”

戚伟也是不惯,直接上前一手抓住了公主的头发,用力向后一抓,直接和方世玉拉开了数步距离。

砰的一声,戚伟向前踹了一脚,直接将公主按着双肩,跪在了地砖上。

“行,就这样说话吧。”方世玉坐回椅子上,目光平淡的看着这个来自西牛贺洲的亡国公主道:“跟我说一说,天主教徒不是不跪,不拜的吗?”

公主低下了头,显然是后脑很痛,戚伟那一把至少抓下来了上百根头发,被踹的膝盖骨,直接跪在了地砖上。

回忆着来到这里之前,朱高煦教他们的方法,双手压在起,挡在额头上,磕头道:“初入天朝,不知礼节,祖师爷恕罪。”

“既然到了大明,天朝虽以仁义礼仪安身立命,治国定邦,但天朝也并非没有奴籍,世外桃源,也有看不见的黑暗,你们既来到了天朝,高煦,有登记造册吗?”方世玉看了眼朱高煦,他这一口气带来了三万多红毛夷。

这些红毛夷杀了可惜,留着也没什么大用,但方世玉还真不想杀,大明还有太多地方,需要用到人力了。

而且,大明的百姓,也应该享受一下,奴隶带来的红利。

整个大明,百多万奴籍,其中大多分部在南京,北京,云贵,交址,辽东居多。南京为前都,北京为现都,云贵交址的统治同内地有着天然差别。

云南的西平侯府,依然以军队统治云南,以维持朝廷在那边的控制,而奇怪的就是,方世玉将所有藩王都封到了海外,却唯独没有动云南的沐家。

哪怕沐家如今已经毅然形成了小朝廷。

这就和朱棣夺位后,依然没有拿沐家怎么样,却把宗室藩王都给削的干干净净是一个心思。

朱氏藩王,都是一个老祖宗,都是太祖皇帝的儿孙,你能做皇帝,凭什么我不能争一下,所以朱氏藩王必须削,削的越干净,越彻底越好。

但沐氏,他们同朱氏皇族渊源颇深不说,他们也没有造反的能力,安心的在云南玩他自己的,也省的朝廷派其他人去搞。

相对而言,对沐氏的放心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其他藩王的放心。

朱高煦听到方世玉的询问,连忙开口道:“三万七千人,正在登记造册,只不过官员都沐休了,速度缓慢了许多。”

“按照规矩,全部奴籍。在登陆之前,全部进行阉割过。”朱高煦耸了耸肩,似乎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方世玉道:“既然都是奴籍,你们之间,也就不存在什么公主,王公,贵贱之分,大明都是一视同仁的。”

“想要解除奴籍,获得民籍,我也不是残暴不仁之君,通道还是有的,你们中的若是会写天朝文字,把你们在西牛贺洲所知道的一切事情,全部写出来。”

“如果是有用处的东西,朝廷会给予你们民籍作为奖励同天朝子民享受同样的待遇。”

方世玉笑了笑,看向朱高煦道:“你下次什么时候来!”

朱高煦被方世玉问的一愣愣的,一众红毛夷虽然没有直接赶赴刑场,却是被压去了文华殿,交给文管大佬们处置。方世玉虽然知道地理位置,知道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但比之土生土长的红毛夷来说,还是差的太远了。

甚至当今时节,那边处于什么时期,方世玉都不是很清楚。

让他们把西牛贺洲发生的事情,写下来也是大明快速了解西牛贺洲的重要方式。

朱高煦呆愣的看着方世玉道:“祖师爷,您这......”

哎,天朝嘛,向来有容人之量,海纳百川,而且这些年打仗少了,户部统计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而且,富户人家,养个三四房小妾,穷人娶不起媳妇,这种事情在大明也有很多,你们那边方便,就给朝廷出出力。”

方世玉勉励的看着朱高煦道

对于一夫一妻制,方世玉是没什么想法的,至少在他这代,乃至未来的几百年,都很难有这种心思想法。

但不能否认,大明的底层百姓,娶妻确实也是一件难事。

朝廷要解决这种办法,只能从其他国家抢夺女人,来补充大明的女性不足问题。

朱高煦笑了笑道:“祖师爷需要,小弟当然竭尽全力,这次回去,就让父王全力以赴。”朱高煦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这或许,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赚钱买卖。

“嗯,我看好你。”方世玉亦是脸上带着笑容,他不是很喜欢这些洋女人,但也不代表不能尝尝鲜,再则说了,底层的百姓可不管那些,有女人就不错了。

他们会感恩戴德的。

“只是,这个,价格......”朱高煦吞吞吐吐的,这个买卖看似很好,但价格如果不是暴利的话,做起来也不方便。毕竟从海外来一趟大明,需要的时间太久了。

特别是从好望角,乃至更远的地方出发。

方世玉道:“价钱这个都好说,这样,年龄越小的,价钱越高,一个幼童,五千贯宝钞,五年四千五百贯宝钞,十年四千贯宝钞,十五岁三千贯宝钞,二十的两千五百贯宝钞。有多少,我收多少!”

方世玉脸上的笑容无法散去,这绝对是暴利的买卖,既能保证大明的子民都能娶上媳妇,又能让百姓们对好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努力工作,赚钱娶老婆。

朱高煦道:“祖师爷,怎么越小的越贵,这小的养大,还是笔钱呢。”朱高煦除了会打仗,哪里有什么经商头脑。

在他看来,十五的二十的,拿来就能卖出去个好价钱,在他看,十五的二十的,拿来就能卖出个好价钱应该贵一点才是,反倒在方世玉这里,越小的越贵。

“这你就不懂了,小的好啊,从小培养,听话,乖巧,懂事,在官妓营里长大,接待高官勋贵,这价钱自然就不一样。”方世玉忧虑甚远,似如朱高煦想的,十五二十可以直接卖个好价钱,那是因为十五二十的已经没有培养价值了。

相较而言,越小,培养空间越大,长大以后能赚取的利润自然就越多。

朱高煦摇了摇头道:“有多少祖师爷要多少?”

“嗯,照单全收。你先回去准备一下,过段时间朝廷复工了,和兵部交割火铳吧。”方世玉说罢,朱高煦也不见离开,站在原地,疑惑道:“祖师爷,那男的要不要?”

“我要他们干什么?不能生,不能养的。”方世玉毫不犹豫的反驳道。

那只朱高煦尴尬的笑了笑道:“这不是听说祖师爷一直在内地搞建设嘛,人力短缺,我们哪里的男子,有把子力气,祖师爷要不要试一试?”

朱高煦脑海中幻想着,一个幼童五千贯宝钞,一千个就是五百万宝钞,只要他送几次过来,这次采购军火的钱,可就算是怼平了。

方世玉摇了摇头道:“天朝那么多子民的工作都没安排好,还想着给外人安排工作,拉倒吧,天朝的建设,天朝自己进行。”

方世玉在见到红毛夷的时候,并不是没想过要进行奴隶贸易,以此来推动大明的建设快速进行。

但这个念头只是片刻,就让方世玉给阉割成了针对女性的贸易,不得不说,西牛贺洲的人基因太强大了

方世玉可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国家,一步步走向黑化,至于女性,还能勉强忍耐一下。

更何况,大量的人口流入大明,大明本就人口旺盛,如果什么事情都在几年内安排好了,那以后大明的子民靠什么赚钱?靠什么娶婆娘?

连个卖力气的工作都保不住了。

朱高煦无奈道:“那好吧,我尽量。”

“别尽量,黑肤色的是刚才的价格,白肤色的全部照价翻一倍。加油吧,我看好你!”

方世玉赶忙补充道。

朱高煦闻言,微微一怔,狐疑道:“祖师爷,白肤色的和黑肤色的有什么差别吗??不都是人嘛。”

“这你就不懂了,黑肤色的基因太强,不容易血脉同化,白肤色的则更容易血脉同化,快去吧,回去做好准备。”

“大明有的是钱,等着你们赚走呢。”

方世玉笑了笑,宝钞结算,这宝钞多与少,那还不是方世玉说的算,如果真有一天出了什么事情,这些海外藩王,就是在白打工罢了。

一旦宝钞成为废纸,他们不是白打工,又是什么?

朱高煦反倒兴高采烈的离开了养心殿。

戚伟道:“殿下,闽王世子有些不安分,要不要派人监视着??”

微微点头,方世玉道:“多派些人手,他在境内做的每件事,我都要知道,以及说的每一句话。”

戚伟应声道:“卑职遵命!”

目送着戚伟离开,方世玉亦是迈步走出了养心殿,脸上依旧挂着笑容道:“强权才是真正的道理啊,什么狗屁的天主教不跪拜。”

晃了晃脑袋,将大脑中的胡七乱八的心思甩掉,方世玉刚刚向着后宫走去,正碰见在御花园玩闹的三人组。

方文墐道:“父王,父王。”

“父王~”

“父王~”

朱楠和宝庆公主有模有样的学着,一旁的小太监脸色惨白,德妃赶忙上前拉住了朱楠和宝庆公主。

方世玉抱起了方文墐道:“你们在做什么?”

“和大姐在骑大马啊。”方文墐嘟嘟囔囔的说着。

方世玉脸色一沉,严厉训诫道:“什么大姐,你要叫叔叔,叫阿姨!”

“以后不许乱叫了。”方世玉对方文墐训后,上前看了眼德妃,方世玉并没有说话,只是对朱楠和宝庆公主做了个鬼脸道:“你们在瞎叫,我就把你们送去南京,让你们永远也见不到文墐!”

德妃娘娘道:“小孩子,应该只是听文墐叫的多了,他们对自己的父王又没什么印象。”

“那也不成,若是在这样的话,德妃还是搬回南京去吧,免得落人闲话,我还得顾及老朱头的名声。”

方世玉现在很后悔,非常后悔,朱元璋的后宫,并没有殉葬,宫娥也没有殉葬,全都奉养在了南京皇宫中。

至于德妃,朱楠和宝庆公主怎么样都不和方文墐分开,然后就造成了现在这个模样。

朱楠和宝庆大长公主竟然把方世玉当爹,虽然有孩童不懂的问题在,但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在发生的好。

德妃躬身道:“回去定当好生训诫。”

“太妃先回去吧!”

太始五年,正月二十七。

乾清宫中,传出一纸调令,随之而动的,是整个文华殿,武英殿,上至内阁首辅,六部堂倌,各级勋贵,将校。下至升斗小民,贩夫走卒,无不被这张调令迁魂摄魄。自凋令发出日起,八百里加急送往扬州,南京,朱高煦等待的洪武二十四式火铳弹丸生产,并未投产。

反而是扬州火器制造局,南京火器制造局,全力生产洪武二十七式线膛枪的弹丸,朝廷订单五十万颗。

太始五年,二月初八装船,经长江口入海,北上抵运渤海辽东湾与旅顺卫卸货。

由古至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北境的粮食,只能保证应付饥荒,作为储备,非万不得已,朝廷是不会从北境大量采购粮食充作军粮。

而这一次从南方采购军粮,更可以看做是朝廷以战争为名目,采购三百万石军粮,维持江南地区的粮价回升到标准水平。

高效率的机器运转起来,让人瞠目结舌。

红头调令以南京陆军学院毕业两年,闲赋在家的开国公常升之子,常继祖为战时司令,以魏国公徐辉祖之子徐钦为中军总参谋。

调中央军三万七千人,合辽东建州卫,东平卫,兴中卫,三卫兵马共计近五万大军,进抵鸭绿江口,咸兴卫所军,三卫兵马共计近五方大军,进抵鸭绿江口,咸兴卫所军亦严守备战。

辽东渤海湾驻扎在直沽口,拱卫京师的水师舰队,一并出征,同时包围了整个朝鲜三面海域,封锁沿海地区。

虽然领军人物都是初生牛犊,不知战场凶险的世祖,但这场战争,却也是为了给他们二人镀金的一场战争。

五万装备线膛枪,大明朝廷精锐中的精锐。

辽东诸地卫所兵,战斗力并不比中央军差多少,实力真正差一截的,还当以内地的地方军,实力消散的最快。

更何况,打仗靠的是后勤,大明在辽东本就有大量的军屯粮,从南方调粮也只是为了保证战争可持续。

甚至在中央朝廷的判断中,他们并不想就这么容易的兵临城下,轻描淡写的解决朝鲜问题。

这标志着大明第一次以军事力量,强行干涉朝鲜内政的开始。

虽说直隶地区的火器制造局还没搭起来,但扬州和南京的两个制造局,生产速度还是非常迅速的。

时任辽东总兵的盛庸,自从和铁炫自东胜神洲返还后,铁炫被调去兵部做了尚书,原兵部尚书候泰调入内阁。

这也是大明朝廷的内阁和六部尚书之间,最后的一次转自候泰后,再无内阁辅臣成为六部尚书者,亦无六部尚书成为辅臣者。

朝廷的中央军接到调令后,迅速集结,校场点兵后,在常继祖和徐钦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向着山海关挺近。

过了山海关,进入辽东地界,距离即将抵达的朝鲜战场,可就不远了

而这个时候,徐钦和常继祖还走在路上,文书已经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建州卫,辽东总兵盛庸的手中。

在海外的几年颠簸,让盛庸更显的成熟果敢,在南京军学院的一年深造,结业后直接从千户攥升为总兵。

而且是整个辽东的总兵,辽东七卫三十八所,涉及七万余官兵,都在盛庸的手里。

可见,方世玉对盛庸的忠诚和能力品行,是非常看重可见,方世玉对盛庸的忠诚和能力品行,是非常看重的,盛庸也没有多犹豫。

接到文件的第一时刻,召集整个建州卫的军队将帅,在营帐中开会道:“朝廷的动作大家都看见了!今天本将接到红头文件。”

盛庸刚刚开口,众将帅知道盛庸要宣读红头文件,连忙躬身作揖,以表为臣者之忠心本分。

“内阁首辅,文华殿大学士杨寓。七军都督府,魏国公徐辉祖,梁国公蓝玉,开国公常升,魏国公邓铭。及天雷王连同签署之调兵檄文!”

“自太始五年正月十三,天雷王遣使朝鲜,欲使朝鲜王室李芳干,李芳远把兵休斗,还政于朝鲜国王李芳果!”

“李芳远,李芳干虽口头同意,然其二人,狼子野心,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借使返京复命,囚禁李芳果。”

“天雷王晓,大怒不止,即令常继祖,徐钦领中央军三万余人,辽东出兵万余人,陈兵鸭绿江,同咸兴卫三路南下,消灭李芳干,李芳远之朝鲜叛军!”

“以正朝廷天威浩荡!”

“自令抵达日起,全军戒严,随时备战,因辽东地形所处之因素,为防鞑靼瓦剌等草原部落来侵,留曹国公李景隆镇守辽阳,以防鞑靼趁乱袭我后方!”

盛庸说罢,众将帅悉数领命应声,唯独李景隆开口道:“盛庸,你这不对啊,我好歹也是曹国公,你让我留守,你们去朝鲜建功立业,这怎么能行!”

“国公大人已经到了武爵之巅峰,难道是想再进一步,封王爵吗?”盛庸嗤笑一声,李景隆这家伙,实力一点没有。他为什么能坐上曹国公的位置?还不是有个好爹,当然,李景隆同朱氏也是有渊源的,李景隆他爹,第一代曹国公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

具体是朱元璋那个姐姐生的,就不知道了。

也是因为这个关系,李景隆在李文忠亡故后,很快便承袭爵位,只不过方世玉在他承袭爵位后,以辽东不可无国公为由,把李景隆丢去辽东了。

反正辽东不会打仗,就让他在哪里猫着吧。

对于李景隆这个名号,方世玉可谓真的是如雷贯耳,放在身边怕自己被带偏了。

杀是铁定杀不得。

李景隆听盛庸拿着祖上的荣耀来编排自己,连忙开口道:“哼,那也不是这么说的,他常继祖,徐钦,虽然没承袭爵位,但在过二十多年,开国公和魏国公死了,他们自然也是国公。”

“凭什么他们能去,我曹国公差在哪里。不行,我要给天雷王写信。”

“你们欺负我。”

李景隆把这事情归咎在盛庸他们没有爵位,欺负自己这个国公,可怜他曹国公,在这辽东,竟然要听盛庸的话。

盛庸到底有什么权力?

整个辽东的军队都放在了盛庸的手里,并且盛庸是继流兵后,第一个被授权十五年治理辽东主卫官兵的武职。

方世玉不怕盛庸在辽东安插自己家族的势力,玩李成梁养寇自重的把戏吗?

不好意思,方世玉真的不怕。

盛庸有没有这个心思不知道,但他要是敢在辽东安插自己家族的势力,玩一手养寇自重,他这官途到头了不说,全家都不会有机会进行生存下去。

辽东有寇吗?如果野人女真也算的话。

那也是北方太冷,大明还无力向北方屯垦,一旦朝廷向外兴安岭地区屯垦戍边,野人女真也就随之清楚干净了。

“曹国公不要写了,天雷王在文件上说的,留曹国公镇守辽阳,不得有误!”盛庸见李景隆的样子,连忙开口笑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