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 > 第253章 三无圣旨

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 第253章 三无圣旨

作者:火星与水星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2-23 16:44:20 来源:转码展示1

既然保守派势力和最大的阻碍已经被义军用物理手段排除,那自治会的实现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作为受百姓推崇的长者与智者,乡老们在这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为了配合这样激进的政策,朝廷一定会使用强制手段。

就像太祖爷当年移民填边,一道圣旨下来,仅经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就达到了百万之多。

这种规模的移民用正常手段是不可能实现的,太祖爷当年就是直接派军队协助移民,被抽中的百姓要么滚蛋走人、要么脑袋搬家,哪里轮得到你来和皇上讨价还价了!

但他们没想到朱翊钧会这么果断,乡老们前脚走、捕倭队骑兵后脚撞门杀人,还把人家的脑袋和家产打包带走,这作风比土匪都土匪!

乡老们本就对朱翊钧的来历心存疑虑,在看到那颗木盒里的人头后,乡老们心中对朱翊钧的怀疑度更是高到几乎爆表的程度!

要不是朱翊钧给他们留下的第一印象相当良好、手里还疑似有一张圣旨,乡老们现在就要默默在心底给他打上“反贼”的烙印了。

既然朱翊钧不杀他们、还把他们客客气气地请到县城里说了这么多,那这位李自成将军就肯定还有用得上他们这些乡老的地方。

只要乡老们不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跟朱翊钧作对,那朱翊钧就大概率不会随便杀人。

虽然刚刚被朱翊钧吓得够呛,但朱翊钧到底是不是反贼这个问题实在太过重要了,乡老们还是硬着头皮向朱翊钧提问。

“兹事体大,将军能允许小老儿们看看圣旨吗?”

“圣旨这么金贵的东西也是你配摸的?万一把皇上的御批给摸花了,你全家有几颗人头够砍?”

邓元飞在一旁抱着肩膀冷笑出声,乡老们被他怼地面红耳赤又不敢出言反驳,还是朱翊钧站出来很不满地瞪了邓元飞一眼,主动示意亲兵把圣旨递给乡老们。

“对老人家有些礼貌。”

朱翊钧和邓元飞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套把戏经过几年的操练下来已经无比熟练,乡老们在心惊胆战之余对朱翊钧居然有了几分好感。

不过好感归好感、圣旨的真伪还是要验的,乡老们七嘴八舌地交流了半天,最终把他们之中和官府打交道最多的一位推了出来。

这位老者年轻时曾经有幸在南京礼部当差,虽然最后因为某些不可言说的原因回乡务农,但眼界和见识还是在的。

老者轻轻捏了捏圣旨的一角,这个纹路、这个材质......确实是御用贡品没错,除了皇帝没人敢用绣着这种纹路的绢布。

老者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圣旨的内容,其行文、格式和语气十分眼熟,看上去确实是那些专门为公文修饰纠错之人的文风。

朱翊钧天天批阅公文、复查司礼监发下去的圣旨,对朝廷的行文模式熟地不能再熟,这张圣旨用的绸子也的确就是圣旨专用的绸缎,连上面的花纹都经得起仔细盘查。

这张假圣旨唯一的问题在于:它从行政流程上来讲没有任何法律效力。

所谓圣旨,不是皇帝心情好了,随手扯块黄绸子过来哗哗一写、拿玉玺往上一盖就能生效。

因此圣旨的作用是以皇帝的权威为这道命令背书,为了防止有人伪造,任何一张圣旨在司礼监、礼部和接旨人那里都有备份,

每个经手的官员、部门都会把自己的印玺按在圣旨上,一道正常的圣旨上起码会印着密密麻麻的十几道印章和经手官员姓名。

如果以上这些东西都没有,那这张圣旨就没有任何法律效力,拿它当挡箭牌反而还会招来假传圣旨的罪名,历史上栽在这一点上的大臣不在少数。

想证明朱翊钧的圣旨在造假很简单,随便来个人去礼部、或是任何一个在圣旨上有印章的部门,按着圣旨上的名姓一一去询问,

他就会发现朱翊钧手里这张是非常标准的三无圣旨,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单是拿着这玩意招摇过市的罪名就够诛灭三族的了。

不过这可是十六世纪,跑到燕京去验证真伪的成本高得很。

而且乡老们为什么要去求证这张圣旨的真伪?自治会的权柄他们能分一大部分,死去士绅的田地和农具归公之后、他们也能分润收获,现在乡老们只要沉默着保持配合就能

那这张圣旨的真伪还重要吗?反正朝廷也不可能把所有参与分田的百姓都杀了,这田分都分了、朝廷到时要是再想让分到田地的自治会吐出来,这件事恐怕好说不好听。

被众人推选出的乡老盯着圣旨看了半天、还是没能从这张假圣旨上看出任何端倪,他按下心中的疑虑朝其他人点点头。

“的确是圣旨该有的样子。”

乡老们终于放下心来,一想到自己即将在自治会中获得的地位,乡老们脸上都不禁露出了笑容,还有人主动关心起了自治会落实的具体步骤。

“如果有人不愿意加入自治会......”

“皇上的旨意面前,难道还有这些人讨价还价的余地吗?如果有那些实在冥顽不灵、自治会又无法管制的,你偷偷派人到县城来,之后的事情就用不着你操心了。”

朱翊钧微笑着拍了拍那名乡老的肩膀,他的笑容温和有礼、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但面对着他的乡老却从中闻到了浓浓的血腥气息。

朱翊钧今天之所以要在这些乡老们身上花这么多心思,就是看中了乡老们在大明乡间基层政治中的特殊地位。

乡老一般由村民们选出,需要满足德才兼备、为人公正、明辨是非、年五十以上、德高望重等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官府还会派人前来确认。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在《教民榜文》中规定:出令昭示天下,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须要经由本里老人、里甲断决。若系奸盗诈伪、人命重事,方许赴官陈告。

换句话来说,小到夫妻吵架、邻里纠纷,大到聚众斗殴、财产分割,乡老们几乎全都可以名正言顺地插上一脚,这些人对普通乡民有着极强的影响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